血雨腥风黄甫川 ——探访陕北36座古堡第一堡皇甫川堡(二) 原创:任可《走长城》第二百三十站 20

任可

第二天清晨,雨下了一夜未停。有点好处是将昨天跑了一天的脏车洗的很干净。进入镇子后又碰到昨天的乡干部,他热情的领着我上钟鼓楼,就是乡镇门前这个新建的仿古城楼。这是一个偏僻的楼门,没人领着是上不去的。它要从镇政府院子进去,穿过侧房的一个走道,走道心头有一铁门,打开铁门才是上楼的楼梯,三层可达顶阁楼。阁楼四边连通走道栏杆,可以环绕观赏古城全景。 镇干部指着堡北黄甫河上的大桥介绍说,黄甫古镇交通便利,府准公路、沿河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府河华莲黄河大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东与山西省河曲县隔河相望,西邻清水乡,沿府准公路北通内蒙古准格尔旗,南达府谷县城。我所关注的是做为36堡的第一堡的战略位置是怎样的。 我望着下面的皇甫川平展宽阔的河谷,多么像骑兵的高速公路啊。黄甫川源于今内蒙古河套准格尔旗境内,南流至陕西府谷县东北注入黄河。明成化年间,蒙古贵族首领毛里孩经常侵扰延、绥、榆、神、府等地。进军的路线就是沿黄甫川河谷而行,古人把河谷叫寇道。黄甫川堡的任务就是守卫这条寇道阻挡敌军的的。问到:这里距准格尔旗多远呢?他答:黄甫堡向北到准格尔旗是94公里。我暗自计算了一个,按骑兵进军平均时速30公路来算,敌人3个小时就到堡下了。按古人的讲也就一个半时辰(一个时辰等于2个小时)。可见延绥36堡的第一堡皇甫川的守卫压力有多大。 为了有效的防御敌人的侵扰,余子俊建立了一整套立体防御措施。《延绥镇志》记载: “黄甫川堡东至黄河三十里,西至清水营十五里,南至府谷县九十五里,北至大边二十里。"古堡西北依山,东南临川。堡城建在三面环沟、一面临水的山梁上,地势险要。《延安府志》记载:“黄甫川堡,东有暖泉寨,南有高崖寨,西南有柏林峁寨,皆古寨也。又黄甫川堡北六十里有楼子营,城堞俱存。”现在城墙外发现5座护城墩台,西墙外3座,分别距西墙60米、250米、265米,南门外墩台距南墙80米,黄甫川对面墩台,距城堡1500米。各墙、堡、寨、墩间有道路相通,便于兵马集结,灵活机动,一旦发现敌情,信息兵马联动,给鞑子以很大的杀伤力。这就形成了堡、寨、墩相互配合,互相支援,联合抗敌的军事防御工程。 黄甫川堡为延绥东路军事要冲之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志》云:黄甫川堡,在镇东四百五里, 北寇入犯之冲也。永乐初,山西奏寇犯灰沟村、黄甫川。嘉靖四十四年,寇袭陷黄甫川堡,守御最切。 黄甫川堡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赵国境地,唐朝时为胜州地,宋朝时为府州地,堡于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5年),弘治初年扩建关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巡抚涂宗俊部署包砖城墙,《延绥镇志》记载,当时城堡的规模“周围凡三里零二百七十四步,楼铺十六座,有东南北三门,城外有四个护城墩台,瞭望敌情维护城堡安全,”。“周围凡三里零二百七十四步”换算成现在就城墙遗迹周长1652.8米,占地面积约16.8万平方米。我问镇干部:有三门?门的遗存有吗?干部说:堡开设东、南、北三座城门,西墙上曾开设过一个小便门。原南门与东门建有瓮城。现古堡被府准公路(府谷至内蒙准格尔县)穿城而过,这条路当时曾是堡内的主干道,也是府准公路的旧道,上世纪60年代修旧府准线时,因公路穿过南、北两座城门,城门被拆毁。 现今堡城已毁,仅留1座较好的砖券拱门,少数木结构的四合院民居、土庙及翻新的寺庙。目前保存下来的有北、西、南三面部分墙体及附属的马面等,另可见4座城门遗址,但均已不见城门建筑结构。城墙多数残存,轮廓清楚,其中西墙保存最好;南墙仅残存南门瓮城一段墙体;东墙遭到严重破坏,仅局部可见基石和夯土垣;北墙中、西段保存较好。城东北角楼基址尚存,西北角楼夯土台保存完整,西墙上3处马面夯土台保存较好。 城堡平面呈簸箕形,查询资料时见到了《陕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 ·营堡卷》黄甫川堡平面图。从图中看出,城堡位于山坡中一面,山坡下即为河水,堡上小下大,即西部的山上部分较小,向山下的河川部分逐步扩大。顶端西部为一段较短的城墙,在这段城墙上建有大型敌台,由此段城墙两端顺着山势向山脚下修筑两侧的城墙,在山脚临水处修筑联结两侧墙体的城墙。从西到东落差达76米。 现在,由于府准公路将城堡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堡西)为山坡顶部,无人居住,西墙有103米保存较好,由西北、西南2座角楼及其之间的墙体组成,2座角楼之间还有一处马面,三者间的距离为50米~53米。高墙厚墩,足以体现古城当年的雄姿。墙外沟坡上当地政府种了一片松树进行绿化。 在古代,这个第一堡的管辖范围多大?军事力量如何呢?中国长城志记载:黄甫川堡辖地有边墩22座,边口9 处,腹里烽墩12座,塘汛3处。明后期黄甫川堡驻军及守城军1607名,配马骡1149匹,设操守、坐堡、战将各1名,守瞭大边长城“三十里零二百一十步”,墩台28座。从洪武元年,明朝军队攻占了元朝大都,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之后,以古城和沙圪堵地界为蒙古边陲。皇甫川堡始终是阻挡蒙古铁骑的前沿阵地。游牧民族犯边之时,皇甫川堡曾多次惨造杀戮抢掠。 <p class="ql-block">  翻开中国长城志文献卷18记载:“嘉靖四十四年四月虏袭陷黄甫川堡,杀二百八十余人、仓官一人。”心中涌起无限悲壮。那年春天,鞑靼骑兵过了黄河,突破长城的守哨部队,沿着黄甫川南下。堡内将军率队在黄甫川河滩迎敌,鞑靼骑兵人多势众,我军寡不敌众,全军阵亡,敌又破城,杀戮无数。这样的场景在第一堡时常发生。</p> 有史记载,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套人孛来毛里孩入府谷境大掠人畜,次年(1465),又由河曲县渡河围攻黄甫川堡,明军力战乃退。弘治十八年(1505)九月,火筛入花马池,攻陷清水营,黄甫驰援。嘉靖十年(1531)闰六月,吉囊俺达寇边,副总兵梁震击之于黄甫川。嘉靖四十二年(1563)七月,套人入陷黄甫川堡,守军与之复战,把总高秉钧将其首领斩杀。嘉靖四十四年(1565)四月,套酋陷黄甫。 血雨腥风的第一堡,坚守,失陷,再坚守,一直挺立到今天! 2024年10月13日<br>  何继荣,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吴忠市作家协会理事,自驾万里长城(嘉峪关至山海关),撰写长城游记二百余篇、一百多万字,拍摄长城题材照片一万余张。被誉为“行走记录长城宁夏第一人”。著有《宁夏长城访古》、《山西长城访古》等系列专著,被业界誉为“长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