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诗词,熠熠生辉

少主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不仅以其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蕴含的众多富有哲理的诗词更是为作品增添了一抹深邃的文化底蕴。以下诗词,宛如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一)《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p><p class="ql-bloc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与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p class="ql-block"> 此词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以长江的浩渺无垠起笔,形象地描绘出历史如江水奔腾不息,英雄豪杰在历史的浪潮中起起落落。“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句,道尽了人生功名利禄的虚幻无常。例如,曾经不可一世的董卓,权倾朝野,废立皇帝,然而最终却落得个被王允设计诛杀,尸体被点天灯的下场;袁绍出身名门,坐拥冀州等广大地盘,兵力强盛,官渡之战前可谓风光无限,但因刚愎自用,在官渡一役惨败于曹操,势力从此一蹶不振。这些人物的命运起伏充分体现了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或落魄,最终都将消逝在岁月长河里。而“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则以不变的自然景观,反衬出人事的短暂与渺小。白发渔樵作为历史的旁观者,见证了无数秋月春风,他们在浊酒相逢时,将古今之事都化作闲谈。这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豁达淡然的人生境界,告诫人们莫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成败荣辱,应以平常心看待世间万象。</p> <p class="ql-block">(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 class="ql-block">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p><p class="ql-block"> 在《三国演义》所描绘的三国鼎立格局中,孙权占据江东,凭借长江天险与卓越的领导才能,建立东吴政权并维持了与曹魏、蜀汉的抗衡。辛弃疾此词中的“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高度评价了孙权年少有为,在乱世中坚守江东,与曹操、刘备这样的英雄人物分庭抗礼。这让我们看到在竞争激烈的时代,领导者需要具备果敢、睿智与坚韧不拔的品质,才能在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霸业,同时也反映出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相互竞争又彼此制衡的复杂局面。</p><p class="ql-block">(三)《出师表》</p><p class="ql-block">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的《出师表》虽为表文,但情真意切,富有深刻哲理。文中陈述了蜀汉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强调了君主应当广开言路、亲贤远佞的重要性。据史书记载,蜀汉在刘备去世后,国力相对较弱,人口不足百万,兵力仅有十万左右,且地处偏远,面临着曹魏和东吴的巨大压力。“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体现了感恩与忠诚的力量。例如,赵云一生追随刘备,在长坂坡单骑救主,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他对刘备的忠诚矢志不渝,这种忠诚在刘备去世后延续到对刘禅的辅佐上。这种力量可以凝聚人心,使臣子们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舍生忘死。它教导人们在领导与管理中,要懂得珍惜人才、善待下属,激发他们的忠诚与责任感,才能共同成就大业。</p> <p class="ql-block">(四)《诫子书》</p><p class="ql-block">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何及!”</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为儿子指明了修身治学的道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强调内心宁静与生活节俭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安静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集中精力思考和自我反省,从而提升自身修养。例如,许多学者在静谧的书房中潜心研究学问,远离尘世喧嚣,才能有所建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告诉人们只有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的诱惑,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实现长远的目标。“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则突出了学习与静心的关系以及学习对于增长才干的必要性。历史上众多名人都是通过勤奋学习成就非凡,如匡衡凿壁偷光,终成一代学者。警示人们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避免因懈怠和浮躁而荒废人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五)《七步诗》</p><p class="ql-block">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p><p class="ql-block"> 曹植的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兄弟相残的悲哀。以豆与豆萁的关系,暗喻兄弟之间本应亲密无间,却因权力争夺而相互迫害。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去世后,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曹植进行了多次打压,限制他的权力和行动自由。这种兄弟间的争斗不仅伤害了亲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曹魏政权的稳定。它反映出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扭曲,也警示人们亲情的珍贵与无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因一时的贪欲而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人,应当珍惜家庭和睦与亲情纽带,否则将追悔莫及。</p> <p class="ql-block">(六)《秋风五丈原》</p><p class="ql-block">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p><p class="ql-block"> 此诗描绘了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的悲痛场景。“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诸葛亮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他的智慧与忠诚令人敬仰,但最终仍未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从军事角度分析,诸葛亮多次北伐,虽在局部战役取得胜利,但因蜀汉国力弱小,粮草运输困难等因素,难以实现战略上的突破。例如,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于五丈原,积劳成疾,最终病逝。这使我们认识到,即使是伟大如诸葛亮,也难以完全掌控命运的走向。人生充满了无奈与遗憾,然而,正是这种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即使面对失败也依然值得尊重与铭记。它激励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困境与挫折时,要坚守信念,尽力而为,虽不能确保成功,但求无愧于心。</p> <p class="ql-block">  这些《三国演义》中的哲理诗词与文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人生、历史、人性与社会,它们犹如一面面镜子,让我们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反思自我,以更加睿智、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