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琼瑶女士仙去,许多演员和文化人都去台湾参加追悼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也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他是琼瑶的堂舅。我的心中,不禁为这两位文学大师的逝世默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在广州,和金庸先生有数面之缘。金庸(Louis Cha,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出生于浙江海宁,毕业于剑桥大学,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和古龙、梁羽生先生,是中国武侠小说,系列撰写的大家,至今风靡海内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9年,金庸先生来到广州,谈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书,在本地出版,有幸和他一起交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同桌吃饭时,我笑着,诚恳地希望,将金庸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让我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剧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先生微笑,举起一个指头,用浙江话问:“给这个价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眉头苦涩了:“金老师,10万元人民币,我的存折里,可没有这么多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笑起来,浙江话浓浓的:“小曾,你以为我是大地主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都哈哈笑起来,看着金庸先生,想听听他的“金玉良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先生幽默地笑着,再次举起一个指头:“哈哈,你给一元钱人民币,我就满足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听了他的浙江话,都恍然大悟,再次放声笑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不好意思,心情也很激动,双手举起酒杯,向金庸先生敬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适逢金庸先生诞辰百周年,不由得回忆往昔,依然想向金庸先生敬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敬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先生来广州前,我曾秉烛重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感觉另有收获;情节也另有寓意,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你可以学到从民国到现代的语言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并且,另僻内涵,自1955年《书剑恩仇录》始,至1972年《鹿鼎记》终,金庸共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为全球华人读者,修筑了侠义再现的“水浒传”精神家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江湖来,到江湖去。让我也悟到金庸先生的文武涵养,从侠义中走进文学的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小说对“情义”的描述也非常精彩。在金庸的笔下,“情义”是顶重要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师徒之情,不减父子,张三丰师徒即如是;金兰之契,有如手足,谢逊、张翠山夫妇即如是;知音之交,可托性命,刘正风、曲洋即如是;爱侣之间,死生相从,杨过、小龙女即如此,潇洒江湖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情”不仅仅存在于光芒四射的主角、英雄人物身上,也存在于反角、小人物身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商剑鸣,不是什么好人,但他死后,他的妻子商老太仍然爱他,对他的死感到悲伤,对害死他的人强烈憎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的小说连载生涯到1972年的《鹿鼎记》告一段落,香港粤语长片的辉煌也在差不多的时间落幕,这样的同幅共振绝非巧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金庸的小说被归为“新派武侠”,但连载形式本身,连同粤语长片所代表的旧时片场电影创作制度一起,都很难被战后出生的新一代香港市民所接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尽管包括邵氏影业公司在内的制片机构仍有推出《射雕英雄传》三集(1977-1981)(张彻导演,傅声、恬妞主演)、《倚天屠龙记》上下集(1978)(楚原导演,尔冬升主演)、《飞狐外传》(1980)(张彻导演,钱小豪主演)等作品,但大多数都是围绕小说中的某一部分展开,从剧本到调度完全流水线的思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影片生产于金庸封笔,并开始对其小说全面修订的阶段,但同我们今天看到的修订版小说品质是天差地别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邵氏公司流水作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停止,这些影片也成为了修复时代新影迷眼中的“邪典”武侠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和金庸先生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初出道时曾在《东南日报》、《大公报》、《新晚报》任职及为《香港商报》供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9年,金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一起创办了《明报》,刚开始的时候亏损严重,后来靠连载武侠小说逐渐打开局面,1960年代开始大胆地发表政治时事评论,读者增多,终于摆脱了财政困境,并邀请了青年才俊韩中旋加盟担任主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慢慢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朋友问香港室友:“如果在香港,想买报纸的话,一般买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明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香港人眼中,提起金庸,先想到的是《明报》还是武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武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金庸办《明报》对他本人的话有什么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让他更伟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答都很干脆,也很说明现实。先有金庸,后有《明报》的观点是正确的,金庸以武侠小说名垂后世,查良镛则以政论闻名于当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明报》因为金庸而成功,而金庸从一个“武侠作家”到“文化名家”也是与《明报》分不开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查老后来经常会抱怨“写了小说给人看,办了报纸给人赚,后悔啊……还不如多做点学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在他心中,《明报》永远值得他骄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问及金庸先生对《明报》的看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先生开心地说:“这是我的舞台,也是我的挚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坦率告知,《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侠义书,如果没有《明报》承载,也就没有如今的“侠义天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就象我们畅谈时,金庸先生的侠客之风,也渗透他亲和、寓情的笑谈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小说有11部以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的熟悉,我们从他的小说中能够感受出来。其他如汉唐正史,金庸也读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赞国学热:要学中国的中文,不要学外国中文》“但《说唐》最大的歪曲就是把苏定方这么好的大将写成坏人,完全不对。应该多看《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溘然长逝!生前专访:我没有忘记外面的世界》)金庸读过的正史还不止上面几部,相关资料显示,二十六史金庸几乎都读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何以对史书这么痴迷呢?金庸曾说:“我读《资治通鉴》,总是兴味盎然,古文的简洁高雅,其文字之美,一直是我希望学到的。当然还差得很远。”(《香港学术界与金庸讨论武侠小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在我的眼界中,金庸先生已经很完美地,在武侠小说中,再现了古汉语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天龙八部》引文中的“四下里”、“阔口”、“顾盼之际,极有威势”、“反贼”、“也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文中段誉和鸠摩智对话中的“小僧屈你大驾北来,多有得罪,好生过意不去”、“小僧此举,是何用意”、“艳羡”、“会错意”、“给他一观,此约未践”、“尚有”、“固封”、“了此宿愿”、“恭送”、“岂肯为了守此一诺,另毁一诺”、“岂有”、“尚请勿怪”、“抵受不住”、“容我”,这些语言我们今天一般不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它们中的词汇有的属于代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有的属于助词、介词等虚词,均属于文言、古语,与我们今天日常运用的语言有一定的区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来言,这些语言和词语的运用,不仅不令我们感到生疏、别扭,反而因为他的历史题材,感到古汉语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和《倚天屠龙记》饰演“赵敏”的香港演员张敏在剧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世界观与爱情观紧密相连。江湖激烈动荡,生死随处上演,人与人的相处朴素简单,却又因利益牵扯、爱恨纠葛和道德规矩更显困难,因而更容易染上感人的悲剧色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情感从来都古今相通,即使江湖中的刀光剑影、生存法是“假”,爱情里真实的心动或遗憾却能历经时光擢洗而仍旧鲜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宏大的江湖叙事之外,无论是情之所起,还是情到浓时,都可以从生活的微末细节中静静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心中一荡”便是金庸小说中颇为常见的一个表现:赵敏在张无忌耳边似嗔似怒、如诉如慕的一句悄悄话,半明半暗映于任盈盈脸上的熊熊火光;王语嫣看向段誉似嗔非嗔的目光……都使得对方“心中一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细腻的情感,在武侠故事中比较冲撞动人,如乔峰和阿朱的生离死别虽足够“意难平”,却也不免有些理想化,人物塑造也过于扁平:阿朱温婉善良、愿意牺牲;乔峰义薄云天,道德上完美无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角完美的人设总给普通人难以触摸之感,而作为配角的阿紫则更平易近人,她活泼灵动、敢爱敢恨,单恋着乔峰而不得。最后在看到所爱之人冰冷的尸体时,阿紫纵身跃下断崖,留给读者无限唏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与主角相比,金庸对配角的刻画更为大胆。身为配角的他们,没有主角的“金手指”(指在故事中赋予主角的一些超乎常人的特殊能力或物品),也不像主角那样完美无缺,却更显得有血有肉,也更容易引发读者共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殷素素身为魔教妖女,隐姓埋名与正派弟子张翠山相爱。然而十几年的夫妻之情,依旧敌不过前尘是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她大胆说出当年真相后,却换来一句“你骗得我好苦”。张翠山自刎谢罪,殷素素殉情而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杨过,心中藏着小龙女。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也面对爱与不爱的情节,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的过儿最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也只有小龙女这样的纯朴女子,才能直接绕开规则选项,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的情感也如此相似,历经诸多江湖风波,他也尝遍世间悲欢,纵使沧海桑田。书中情节:“我还是会选择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的心念,千言万语不过一句,这世间唯你最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在每本情节书中,包括《神雕侠侣》在内,金庸先生一样,穿针引线,埋藏他的情感思想,同时,释放情节中,让主人翁的爱情大线凸显在我们的视界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的青春的记忆和情怀中,总想起,《飞狐外传》中的胡斐;《雪山飞狐》中的胡一刀;《连城诀》中的狄云;《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段誉、虚竹;《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黄蓉;《白马啸西风》中的李文秀;《鹿鼎记》中的韦小宝;《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小龙女;《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鸳鸯刀》中的林玉龙、任飞燕,以及《越女剑》中的阿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她)们,在江湖血腥中,用自己的毅力和爱之情操,为身边人撑起了江湖侠义和爱国热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华语文坛的武侠泰斗,“金庸迷”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不乏政商名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云与金庸相识于2000年,当时一位记者牵线,两人一拍即合,金庸以“神交已久,一见如故”赠予马云,亦送其别名“马天行”,寓意“天马行云但从不踏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先生和黄苗子先生合影,他们都在不同文化领域,标竿在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先生,和汪明荃、张国荣、刘嘉玲、梅艳芳等香港明星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先生,为成龙颁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和《射雕英雄传》的“郭靖”黄日华先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庸武侠小说在文学创作与艺术追求上有着独到而精辟的创新与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而且,有意思的是香港演员黄日华、翁美玲、张学友、张国荣、张敏、刘德华等,都在他的剧集中演绎了郭靖、黄蓉等正斜角色,让观众粉丝到如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金庸先生把中国江湖的侠义和民族之争的斗争,用独到侠客语言,置身《射雕英雄传》等小说情节中,并在剧中放大他们爱国故事。并且,概而言之,金庸先生的大侠风格,也字迹间,处理得夸张,而又符合逻辑与常理的故事情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5本武侠小说,都有极具匠心的故事背景设置,传统章回体的小说结构,雅俗共赏的小说语言和将儒、释、道等精神内涵融入其中的小说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仅凭其作品的文学性与艺术造诣,就足可以跻身世界文学经典的殿堂。金庸先生将中国文化、民族精神、文人气息、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等内容融汇在一部部通俗易懂、趣味浓厚的武侠小说作品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并且,通过影视剧,对继承、传播、弘扬中国历史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遍读其武侠小说,感触中,这也是金庸先生,侠义、爱国,体现在书中、影视剧中的终极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撰写/曾阳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2月1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