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明朝末期经历了内忧外患,包括李自成闹事、宦官专权、外族入侵等问题,八万满人(中国东北的一个民族)的清军在汉人镇守吴三桂协助下打开山海关城门让入关,占领北京,建立了大清。吴三桂将其大儿子留在了北京城做驸马,也是三百年大清王朝唯一的一个汉家驸马爷,后来这位驸马爷及其孩子都被康熙大帝赐死了,留下了康熙的妹妹孤老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吴三桂被后世称为了第一大汉奸,这个人非常精明且长寿,借口追杀明朝皇室后裔,跑到我们云南昆明来成立了三番之一的独立小王朝。昆明至今有很多吴三桂的传说,康熙大帝亲政后就开始剥番,番王们当然不高兴了,三番之乱,差一点点就把少年康熙的龙位给掀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名字的由来,清朝最初是由努尔哈赤建立的,叫“后金”,后来被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修改为“清”。在满语中,“清”与“金”是谐音,为了与前朝区分,定国号为“大清”,清字有净化、平定、安定之意,富有气势旺的象征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644年,明朝统治下的中国局势动荡不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明朝将领吴三桂为抵抗李自成,与清军合作,引清军入关。清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迅速占领北京,并以此为基础逐步统一全国。到1683年,清朝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康熙帝(1661-1722年在位)是清朝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文治武功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成功地打击了沙俄在雅克萨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了东北边疆的稳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雍正帝(1722-1735年在位)继续推行改革以巩固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官吏的监察,严惩贪污腐败。还进行了财税改革,实施摊丁入亩,减轻农民负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乾隆帝(1735-1796年在位)是清朝的另一位重要皇帝,让清朝达到极盛。乾隆帝多次巡视全国,推行“盛世文治”,倡导文化建设,编纂《四库全书》。军事上平定了大小金川之战,镇压回疆叛乱,基本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嘉庆时期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内部腐败严重,白莲教起义等民变不断;外部则面临列强的侵略威胁。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支付巨额赔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平天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1894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败于倭,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支付巨额赔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50~1858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洪天王在其鼎盛时期控制了中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政权。虽然清政府最终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的帮助下平定了太平天国,但此举进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面对内忧外患,部分清朝官员开始推动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军事装备来实现“自强”。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建立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铁路、航运、矿业和电报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98年,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的全面改革,振兴国家。然而,变法仅持续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的反对下宣告失败,改革派遭到镇压,清政府失去了最后一次自我革新的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清政府利用义和团的反洋情绪对抗列强,结果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联军占领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准许列强驻兵北京,使清朝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辛亥革命前夜,清政府试图通过立宪运动和新政来挽救危局,但改革步伐缓慢,难以根本解决问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退位,清朝正式灭亡,中华民国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具有严格的官员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政治体制,皇帝是权力的最高代表,是封建统治制度的巅峰,但清朝皇帝没有一个真正昏庸的,整体素质在各朝各代都名列前茅。也有一些人评论清朝后期腐朽无能、丧权辱国、愚昧无知、一无是处,是中华民族的罪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满洲人又称满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即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满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洲族在辛亥革命后称为满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女真族是满洲族的祖先,源自周朝的一个古老民族,女真人是孔武有力的象征,是一个彪悍、好斗的民族,以游牧为生。之所以称为“女真”,是源自古代满语,意思是“勇敢而野蛮的人们”,后来皇太极改称“女真”为“满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金,金朝之后续,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与辽朝、宋朝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后金”是指在明朝末期,由女真族的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了与之前的金朝区分开来,因此称为“后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立者,当然后金也属于清朝历史,因此,努尔哈赤被称为“清太祖”。严格来说,清朝的奠基者是努尔哈赤,第一任皇帝是皇太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新觉罗是清朝皇族的姓氏,来源于满语,意思是“金色的太阳”,比如努尔哈赤的全名就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即位后定国号为“大清”,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在满语中,“太极”是宇宙的象征,寓意着他的统治将带来新的希望和变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清朝建立后,将其设置为一种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相当于全方位的管理机构吧,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旗制度相当于一个大军营,这个军营被分成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叫做一个“旗”,就像旗帜一样,这八个旗用不同颜色来表示,每个旗下都有很多军人,同时也有负责生产、供给军队物资的随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内阁是一个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制定政府政策、协调各部门工作、参与政府决策。内务府负责管理和协调皇帝的私人事务,比如饮食、生活起居、财政管理、庭院管理等。军机处主要处理国家的军事和政治事务,比如战略计划、军队编制、军事行动、指挥任命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个部门,分别对应:人事、人口、礼仪、军事、刑事审判、国家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都察院主要负责监察和司法,比如监察地方官员的政绩、检举官员的贪污腐化行为、审议地方政治案件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理藩院是负责处理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的机构,比如处理边疆事务、管理边疆地区、对付外族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翰林院(管理国家的史书和文书)、外务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东厂和西厂(两个秘密情报机构,负责监视官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共存在276年,前后有13位皇帝,其中有5个还是幼年的时候就登基了,顺治、康熙、同治、光绪、溥仪都是未满10岁就坐上龙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后世的皇帝多数不会满文,雍正当皇帝那会,使用满文的满族人已急剧减少,乾隆上台后,更是大力推崇汉文化,到如今,满文都快成为了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最后一个朝代,历朝历代所踩过的坑,清朝大都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如:地方割据、宦官专权、权臣当道等等,这种情况在清朝是比较少出现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皇帝的妃子其实很少,人们总以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不过清朝真的是个例外,最多的时候也仅有60位妃子。到了清末,皇帝后宫就更清淡了,同治、光绪、溥仪这三位皇帝,后宫也只有三四名妃子,可以说都是“禁欲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皇帝大多学识渊博,还会多种语言。清朝对于接班人的培养十分严格,都要从小学习,熟读四书五经,每天学习近12个小时,课业压力那是杠杠的。他们要学习很多种语言,除了满语、汉语外,还有蒙语,乃至藏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珅的家产价值白银8亿两。作为乾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而且还是皇亲国戚。和珅也是圈钱小能手,简直富可敌国!根据查抄结果,和珅的家产价值白银8亿两,相当于当时清廷十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故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什么是闯关东,闯关东是清朝末期关内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这一时期东北地区正处于满洲的末期和清朝灭亡后的动荡时期,一些地方的农民和失业者看到了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机会多样的前景,纷纷涌向这个地区,形成了移民高潮,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被当时人们认为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嘉里事件:1874年1月17日,马嘉里与先期到达八莫的探路队会合,挂起“游历”之招牌,擅自越过中国边境,侵入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腾越参将李珍国在绅民的要求下布置兵勇,于各要隘堵截洋寇。2月21日,马嘉里与4名中国随员抵赴宋河,遭到当地人民的袭击,5人都被杀死,首级悬于蛮允城墙上。经此打击,探路队不敢继续前进,退回缅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嘉里事件完全是英国蓄谋侵犯中国西南边疆引起的,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却借此大做文章,最后迫使清政府订立了《中英烟台条约》,获得了侵入中国西南边境的便利条件。《中英烟台条约》不仅使英国得到了入侵中国西南边境的“条约权利”,还扩大了其在华的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对中国的主权和边疆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5年至1907年,杨振鸿等云南籍人士先后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成立了同盟会云南支部。随后,杨振鸿等人先后到云南西部的腾越地区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张文光,刀安仁等加入了同盟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文光,刀安仁等立即在腾越地区组织了领导反清起义的核心小组,以同盟会员刀安仁为组长,张文光为副组长,积极开展活动。张文光拿出自己的家产支援革命事业,创立了“自治同志会”,核心成员有五十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8年12月杨振鸿在滇西发动水昌起义失败后病逝,张文光等人继续发展革命组织,发展了哥老会首领、新军排长陈云龙等为同盟会会员。1911年3月广州起义的消息传来,张文光等人决定在腾越发动武装起义。但起义的消息被清廷腾越当局侦知,张文光等只得暂避安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张文光秘密回到腾越,召集党人在宝峰山上的宝峰寺举行秘密会议。会议决定通过清军中的革命党人,夺取驻腾越的陆军第二十六标第三营的两个连队和巡防军第四、五两个营的兵权,以此为主要力量夺取清廷设在腾越的军政机关。10月24日,驻腾越清军中的党人利用野外操练的机会,在叠水河的玉皇殿秘密举行誓师会议,决定10月27日发动起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27日19时,腾越起义爆发,张文光率领一支人马袭击巡营第四营,同盟会员李学诗作内应,夺取了指挥权。同时,革命党人在新军第七十六标三营、巡防队第五营分别处决了抗拒革命的反动军官,率部起义。经过一昼夜的战斗,起义军占领了腾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28日起义军将领及各界代表在腾越自治公所举行会议,决定设立政府,成立滇西军都督府,以张文光为第一都督,刀安仁为第二都督,陈云龙为指挥,以“九星旗”为军政府的旗帜,并决定扩充军队,向大理昆明进军,扩大起义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时,昆明已经爆发了“重九起义”,成立了以蔡锷为都督的云南军都督府(云南军政府),大理新军响应昆明的行动,宣布反正。云南军政府蔡锷、李根源等通电,要求滇西军政府撤回军队,不要继续进攻大理。张文光得电后,命陈云龙驻师永平,听候与省军政府的协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久,李根源率领部队前往大理。张文光派代表前往欢迎,张文光部下的李学诗等人,不仅是同盟会员,还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学生,与李根源有师生之谊。因此,双方进行了有效的协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2年2月1日李根源到达腾越,委任张文光为腾越镇军门,专管腾越军务,撤销滇西军都督府。随后,蔡锷李根源又任命张文光为云南协都督,驻大理,统辖腾越永昌顺宁的驻军。腾越随即改名为腾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九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等人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昆明举行的武装起义。由于此次起义发生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因此后人把这场起义称为“重九”起义。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在云南开办了“滇学会”等同盟会组织,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云南同盟会员领积极响应,于10月31日凌晨3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士兵便翻墙入城,李根源赶到后与蔡锷[è]等指挥起义军分头进攻城内制高点,起义军官兵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蔡锷被公推为云南军都督,云南全省各府、州、县迅速光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6年,同盟会云南支部正式成立,并创办同盟会云南支部的机关刊物——《云南》杂志,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对云南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李根源唐继尧吕志伊杨振鸿等云南革命者的积极推动下,许多云南本地人纷纷加入了同盟会。从日本回到云南的杨振鸿等人,深入云南并到滇缅组织发展同盟会,建立仰光总机关部。孙中山曾阐述云南能革命的两个因素:一是“官吏贪污”,一是“外侮日亟”,“滇省人民在官吏压榨与外侮侵凌之下,易于鼓动奋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6年11月,孙中山同杨振鸿李根源等人剖析国内各省形势时指出:近期若在云南发动起义是比较有利的。此后,杨振鸿等人便在心底不断地勾画着“以云南的独立为争取中国独立的基础”这样一幅实现理想的宏伟蓝图。遵循孙中山先生的指导思想,1908年4月、12月,云南陆续爆发了河口起义、永昌起义。这两次过于仓促的起义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之后云南在整个辛亥革命中的作为埋下了伏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10月16日到28日,昆明同盟会员唐继尧刘存厚沈汪度张子贞、蔡锷、罗佩金、雷飊[biāo]、李鸿祥李根源黄永社谢汝翼韩凤楼等人,先后召开过五次秘密会议筹备起义。在10月28日举行的最后一次秘密会议上,写下了“协力同心、恢复汉室、有渝此盟、天人共殛[jí]”十六个大字,火烧后调入酒中,由与会众人分饮血酒,以结同心。推举新军协统(旅长)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决定于10月30日(农历九月九日)午夜起义。30日晚8时许,昆明北校场士兵准备枪弹时,计划暴露,提前于下午9时发动起义。因10月30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故称重九起义</span></p> <p class="ql-block">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安仪式如期举行。北京到定东陵120公里,为慈禧太后送葬的队伍走了整整五天,抬棺杠夫多达数千人,分几十班轮流抬运。满朝文武身着黑色丧服,官帽上摘掉了代表官衔的红珊瑚、蓝宝石和顶戴花翎,随着慈禧的棺椁浩浩荡荡前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