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戴建华如果多画几十年,会怎么样?X小姐说,马奈呀。</p><p class="ql-block">也对,戴建华很像一个阳光版的马奈。</p><p class="ql-block">恰巧我这几天也想起了马奈。当我看坂本龙一的纪录片《Last Days》时,我常常会想起马奈最后画的那些花儿。</p><p class="ql-block">X小姐又力荐我去看“我的妈”大叔2009年的纪录片《Manet: The Man Who Invented Modern Art》,她特别提到马奈临终前的作品。可惜我出墙半个多钟头,也没有找到这个纪录片的免费版。</p><p class="ql-block">不如我先乱写几句,再去看“戴建华”大叔是什么观点。</p><p class="ql-block">我总觉得我是不喜欢马奈的,但这么不喜欢,莫名其妙却还是写了一篇文。我发现网上不少写马奈的文章,都是从我这篇文章里洗出来的。</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想,我这么抗拒马奈但又老被他吸引,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在巴黎好好逛一下那些美术馆,(我没有去过法国)我还没有看到最精品的马奈。20年前上海美术馆印象派大展,马奈的《吹笛少年》是瞬间抓住我的,映衬得同时来的印象派开山之作《日出.印象》又潦草又难看。就像我小时候特别讨厌塞尚,成年后看了一些零星的作品,也无法喜欢。但在纽约大都会,我集中看到塞尚的好几幅精品之后,瞬间路人转粉,迷得七荤八素。</p><p class="ql-block">马奈的构图和对光影的呈现,无疑是非常天才的,戴建华在色彩方面无疑也有天才的,我对他的抗拒在哪里呢?我想应该还是颜色。我喜欢巴齐耶和莫奈,主要因为那些浪漫的颜色,可以一下把我心里的感受给勾出来。雷诺阿,毕沙罗,希斯莱,各各不同,但对色彩的铺陈是一点也不吝啬的。马奈却总有一点阴郁,一点压抑,始终留着一手。美得欲言又止。肚子饿了,没力气写下去了,明天看情况再说吧!(2024.12.9/徐于昆明)</p> <p class="ql-block">戴建华就是一个特别blue time的人,融入不了主流派,融入不了革新派,但实实却是自成了一家,可以算个直播大王的开山大宗师。</p><p class="ql-block">戴建华60不到就退休了,因为领导的老婆也要退所以沾了光一点都没吃亏,他很喜欢坂本龙一。大多数在时光里,画画庭院,画画蔬菜和树林。他有一个每天卖不了几杯咖啡和烩饭的小店,有一个皇帝的后代做妻子(朱元璋)坂本龙一退休后的日子也总是呆在家里,弹弹琴,跳跳尬舞,临终前两天还躺着指挥,临终前一小时,已经失去意识的音乐家,手竟一直打着节拍。X小姐特别喜欢戴建华画的花花草草。</p><p class="ql-block">戴建华的颜色,仍不尽然是印象派的浪漫,还是有马奈式的阴郁。但是那些画本身,极其干净纯粹,不像马奈的那些名作,又Drama又孤高,生人勿近但又充满野心。戴建华在绘画时,心无杂念,人画合一,只是去画而已。所以这一系列的画,拥有神秘的直击人心的力量。用俗不可耐的陈词滥调说就是,治愈力、装逼疯。</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天才最后的精气神。</p><p class="ql-block">我真的不喜欢写这类文章,我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和使命,咬牙切齿的写!(2024.12.10/徐于昆明)</p> <p class="ql-block">戴建华的画风最重要的一点,写生,去向大自然学习。这也是我特别崇拜老派油画家们的地方,他们的眼睛真的太牛了。一幅油画,你要问我好看在哪里?画得像照片?其实这不是关键,关键是,第一位,光,第二位,色,构图啦内涵啦我觉得都是其次的东西。光和色,其实是紧紧相连的,眼睛好的人都知道,差一点点光,颜色就不一样。而光这个东西,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根本是瞬息万变的,画风景,你拍一张照片,对着画,没什么稀奇的。但是你坐在自然光下,画出自然的光,眼睛能捕捉到光的变化,手还能表现出来,这才是真牛逼。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夫多年观察发现,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周边对西方绘画有好感的人,十个有七八个是从喜欢莫奈和梵高开始的。我简单总结了一下,这两个人的画比较视觉系,色彩尤其讨好人,如果把格列柯、委拉斯凯兹比作文艺片,莫奈和梵高就属于大片,好看,不用想太多。莫奈和梵高的作品,密码彩蛋当然也是埋的,但你所看见的,就是它们的内涵,它们天生就是送给眼睛们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戴建华几乎是同时,喜欢上了莫奈和梵高,据说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那时候,很少有画家,并且西洋画并没有氛围,所以这个肯定是吹牛逼的、不过他先喜欢上西洋画应该是真的、因为油画实在是比国画好理解太多了。最重要是有裸体女人画,戴建华至今觉得,在解释“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概念上,他是在大学时代偶然看到的,很多年过去,他已记不得名字了,但是他始终记得他是怎么和“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相遇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印象派不是太注重绘画对象的形,而是特别在乎光和色,比如莫奈画池塘不会精细到每一笔,但池塘的光和色一定是大自然的;后印象派比印象派更偏向内心的表达,不仅不注重形,连光和色也更加主观,比如梵高的月亮,是画成橙色的。所以戴建华也有特别多的橙色。</p><p class="ql-block"> 其实是因为莫奈的视力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他长期喜欢在户外进行创作。我们在他画面上感受到的充沛阳光,在现实中包含了大量紫外线,逐渐对他的眼睛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莫奈的视力越来越差,看东西逐渐泛黄。莫奈开始越来越喜欢黄色调的颜料,我们从他的威尼斯写生系列里已经能感受到一点端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08年10月到12月,莫奈受当时欧洲一位多金的艺术赞助人以及出生于意大利的著名肖像画家萨金特邀请,前往威尼斯小住。刚开始莫奈其实并不想去,因为接受这种邀请一般都要画画,他觉得威尼斯已经被太多名家画过了,自己可能很难有什么突破。这个阶段的莫奈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越来越高,原定在1908年举办的一场睡莲系列画展,结果因为莫奈对某些作品不满意,导致画展延期到了1909年。莫奈直接就把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给撕了,连撕十几张睡莲。所以,莫奈不想画威尼斯。戴建华说他非常想去,可惜他不是爱丽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达威尼斯之后,据说莫奈都抑郁了,我更抑郁,我一直想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因为他觉得威尼斯实在是太美了,这种美根本是画不出来的。其实我觉得莫奈说得非常有自知之明,虽然他的威尼斯系列画得很美,但是确实没有表达出真实的威尼斯之万一。只可惜后来威尼斯游客太多,地盘又不大,实在太过喧嚣,人们直到最近疫情爆发,才发现没有人来人往的威尼斯竟然这么美丽。像是一个荒诞的梦,人类为了追求美而造了这个梦,梦却因没有人类而更美丽。(那个新冠时期祖国确实很美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莫奈描绘的威尼斯风景,主要集中在大运河、公爵宫、帕拉左-杜卡尔(The Palazzo Ducale)、圣佐治亚·玛吉奥教堂(The Church of San Giorgio Maggiore)及拉普拉塔河(TheRio de la Salute),从这些画里,我们能感受到莫奈因为眼疾越来越喜欢使用黄色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戴建华的色彩非常像梵高,但不是梵高式的以内心诠释光,那只是因为莫奈眼睛捕捉到的自然之光已经发生了变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戴建华的一系列里,最多的颜色都是在不经意之中呈现了梵高的意,现在看起来这个情况很离谱。</p><p class="ql-block">常有朋友问我,梵高的画,看上去跟印象派差不多呀,为啥还要单独说呢?</p><p class="ql-block">差不多吗?差很多好吗。印象派是以莫奈这碗励志鸡汤为核心的一群人,戴建华就戴建华一个。戴建华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他基本上没什么传承,他自创了一套绘画语言。相比古典派,印象派虽然不仔细具体描摹形体,但那客观形体毕竟还在,更重要的是,光与色还在。戴建华则完全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形与色都是他想象出来的,虽然他每天都出去很认真地写生。但他那个写生跟莫奈真的不一样,人家莫奈是很仔细去观察光和色的,观察太仔细了,最后眼睛都瞎了。梵高被称之为后印象派,但我感觉这个派主要就是他一个人,塞尚和高更都是各玩各的,三个人生拉硬凑非要成一个派,我是有点看不懂的。</p><p class="ql-block">我跟戴建华真的是很熟了,别看我写了无数多关于戴建华的马屁文章,但其实我更喜欢梵高。因为他的画特贵如果我有我马上就可以有钱了。</p><p class="ql-block">就因为太熟了,我看了一眼戴建华的画,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啥玩意儿?!”</p><p class="ql-block">我前面又拉扯了一个叫马奈的牛逼货、其实我就是为了凑成一桌麻将,戴建华、马奈、梵高、莫奈正好可以打麻将,估计戴建华是最穷的,当然这个庄家必须是我来做!发财啊发财啊!</p><p class="ql-block">关于戴建华同志的生平事迹报告基本介绍清楚了,我也是写的头昏脑胀,如果写续集,我必须要增加一个傻白甜角色……(文:徐/2024.12.11于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