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泉州,一个依海而生的城市,在宋元时期凭借海上贸易的繁荣,担当起了当时东方第一大港的责任,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数以万计的欧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纷至沓来,到这里寻找商机、他们像淘金者一样无孔不入。传播宗教信仰的教士带来了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凡是世界上有的宗教教派,都想在这里扎根落户。于是泉州有了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称,鼎盛时期各种宗教寺庙、道观、教堂、会所达到六千多座,有人说这里五步一寺,十步一庙,虽然言语有些夸张,但寺庙宫观真是让人看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一生至少要去一次泉州(一)讲述了笔者一行参观开元寺和西街的全过程。对下一步的游览有着怎样打算?如此众多的宫观寺庙,选有代表性的观赏。天后宫和泉州府太庙是一定要去的,有时间元妙观、承天禅寺也应走一走。它们分别是妈祖(海神)、道教、佛教和儒家的神祗供奉地,看一看泉州的神灵们怎样庇护他们的信徒,看一看海天佛国有多么的博大精深,看一看泉州多元文化有多么的深厚积淀,一切认识都在学无止境的快乐旅行中。</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旁有一个德济门遗址,宋元时期德济门是泉州的南门,位于古城南端的天后宫外,门外遥对晋江及顺济桥遗址。德济门及与之相连的翼城始建于1230年,这里是进入泉城南部的交通要道。经明、清二代维修整固,城门沿用至20世纪中期。遗址是泉州城南商业性区域的重要地标,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泉城向南拓展的历史,是《泉州-宋元中国海洋贸易中心》22个历史遗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 虽然时序已是秋末,但泉州的气温仍在三十度左右。路长天热欲思茶, 一家四果湯百年老店正好在天后宫旁,休息休息,品品闻名泉城的石花膏四果湯,清凉润肺,去去秋燥,定是一件赏心乐事。</p> <p class="ql-block"> 店内一幅禅意悠悠的画像,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 四果湯晶莹剔透,很适宜夏秋季节解暑去燥,据说这碗湯是闽南人心中的头号消暑饮品,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曾有报道。</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创建于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始称顺济宫,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传播中心。位于泉州南门天后路,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泉州天后宫体现了民间信仰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对海洋贸易发展的共同推动,见证了中国东南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自宋元以来,“凡使海外,奉旨制祭”。春秋两祀,成为国家彝典。隨着泉州民众不断的海外移民和海外贸易活动,发祥于泉州的天后信仰也在世界传播,成为妈祖信仰最为重要的传播中心之一。它与泉州商人群体密切关联,见证了海洋贸易作用下,泉州南部商业性城区的繁荣昌盛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大门殿对联:</p><p class="ql-block"> 毓秀钟灵山拥清源江拥晋</p><p class="ql-block"> 封妃称后功崇顺济德崇天</p><p class="ql-block"> 门眉为“海邦砥柱”</p>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泉州天后宫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供奉妈祖神像大殿</p> <p class="ql-block"> 凤冠霞帔的妈祖神像</p><p class="ql-block"> 民间信仰中的海神天妃——妈祖,原是清源軍莆田县(今福建莆田)民女,名叫林默,当地老乡都叫她林默娘。性情温和的她受父母乐善好施影响,热心助人,为百姓排扰解难。一生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并立下终身以行善济人为务。莆田地区瘟疫流行时,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救治乡民,救活了不少老百姓。</p><p class="ql-block">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节,林默的父兄驾舟北上。是日天气突变,狂风暴雨掀起阵阵恶浪,林默出海相救,虽然救父生还,但其兄与自身均葬于大海。乡人感其生平与民为善,救苦救难不顾个人的安危,称其为海上女神,尊称妈祖(海神)。并传其有保佑出海乡民的安全的道行,泉州人出海打渔,海上贸易,移居海外,行前都要在妈祖像前上香行礼,祈祷护佑。泉州商人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每到一处都要宣传妈祖信仰,建造妈祖会馆庙宇。</p> <p class="ql-block"> 重修天后宫碑刻</p> <p class="ql-block"> 2024年,台北多次组团来天后宫朝圣进香。据初步统计,现在台湾妈祖庙有八百多座,所建庙宇的藍夲,大多尊泉州天后宫的样式。而妈祖的信徒,竞然占全岛总人口的四分之三。</p><p class="ql-block"> 虽然台湾的妈祖庙众多,但级别较低,属于分灵。所谓分灵,一是分香,指从大陆的妈祖庙里捧持妈祖神符或香火到台奉祀。二是分身,指从大陆捧持妈祖神像到台奉祀。而大陆香火最旺的妈祖庙,台湾人最信奉的三处是:湄州妈(莆田)、温陵(泉州)妈、银同(同安)妈,分香和分身的出处离不开这三个地方。泉州天后宫最近二十年,被请去台湾的妈祖神像有数百尊之多,前来参观朝拜的台湾同胞达一百多万,泉州天后宫已经成联结两岸人民的重要桥粱和纽帶。</p> <p class="ql-block"> 戏台,有彩绘的藻井和木构斗拱,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特色。主要是信众祭祀妈祖时,用来演戏酬神用。</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初建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赐“顺济”为庙名。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为发展海上贸易,下诏“加泉州海神日护国庇民著天妃”,在泉州天后宫举办祭祀和褒封妈祖的典礼。至此,天妃名揚海内外,成为有皇家褒奖封号的海神。</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代多次翻修天妃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平定台湾。奏报“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清廷敕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更宫名为“天后宫”。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牌匾《神昭海表》悬掛殿中。</p><p class="ql-block"> 泉州天后宫经历朝历代的修复,现存的建筑群仍保存有宋代和明清时代的一些建筑构件。现在的天后宫华丽壮观,屋脊屋顶雕龙绘凤,造型精美,体现了吉祥如意,庇护蒼生平安的象征。“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的对联,道出了妈祖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妈祖的二十四辅助神司群像</p> <p class="ql-block"> 放生池中的乌龟</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泉州一家虾面馆就餐,大碗的虾面,每一碗一只青龙虾,大洋一百二。湯鲜味美,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泉州有很多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宫观寺庙,也有很多具有闽南地方特色,又古色古香的小街小巷。查了一下资料,古城区街巷173条,大多与历史名人、民间传说、宗教信仰、风物特产有关联。没有更多时间去西街、金鱼巷、裴巷等三十多条历史名巷溜一圈。光是古城6.4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八处世界遗产点,八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百六十九处古建筑及重要史迹,即或是走马观花,看得过来么?我们只好在走街串巷的时间之窗里,在目所能及的范围内,争取观赏到更多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元妙观,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最初叫白云庙。是道教传入泉州所建的第一座道观,也是道教在福建建的第一座道观。唐宋时几度易名为中兴、开元、隆兴等,直至元成宗时(1295年)改名为玄妙观,取《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意思。清康熙七年(1668年),因避圣祖玄烨之祎,将玄字易元,改称元妙观,这一观名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元妙观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鼎盛的时侯占地达一万多平米。各殿殿前都铺有青石龙陛浮雕,使道观更显金壁輝煌威风八面,庄严肃穆。因道观丹宝齐全,名道辈出,成为泉南最负盛名的道教宫观。明清两代,都把朝廷管理道教的“道纪司”设在观内,可见该观在统治阶级的眼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p><p class="ql-block"> 清末以来道观屡遭毁损。日渐废圮,道观历经文革,几乎毁坏殆尽,只存下了中殿左脊的一角四间。1996年政府出资复建,1999年一期工程三清殿峻工。第二期工程凌霄殿、南天门、斗姥殿现在仍在施工中。</p> <p class="ql-block"> 复建的三清殿建面三百多平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雄伟壮观,浴火重生。东西外墙和殿后墙壁,分别嵌有雕有道教故事图案的石雕和砖雕。殿顶飞檐九条龙脊,雕有太上老君炼丹炉、飞龙、麒麟等各种道教饰物,将道教传统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匠心独具,无愧泉南道教第一观。</p> <p class="ql-block"> 元妙观灵霄殿主要供奉玉皇大帝、三清殿供奉三清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和文昌殿供奉文昌帝君,都是道教最为显赫的神衹。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的,中国人自巳创立的夲土宗教,对我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泉州能有这样大的道观,可见夲土宗教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但比起佛教这一外来宗教的渗透力,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p> <p class="ql-block"> 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 隐于泉州闹市区的一方净土——承天禪寺,位于南俊路36号。从开元寺到这儿只有1.5公里,是闻名遐迩的“闽南甲刹”,与开元寺、崇福寺一起被称为“泉州三大丛林”。虽处闹市区,但宁静幽雅,是禅林佛徒修行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山门前,一对石狮子造型生动,威武雄壮,颇具闽南石雕特色。</p> <p class="ql-block"> 山门入口有弘一法师对联一副:</p><p class="ql-block"> 有无量自在</p><p class="ql-block"> 入不二法门</p> <p class="ql-block"> 承天寺山门入口上方横匾因悬掛“月台”二字,故又称作月台寺。据说这字是明代中期,一位书学精深的书家张寿所写。月台二字笔划繁简不一,但張寿写来端庄大气,绝无轻重不匀的感觉。后世文人墨客均称其笔力遒劲,“当在魏、晋能品”之列。十五之夜,月光澄沏,将月台二字清晰地映在石台阶上,形成了该寺十景之一的“月台倒影”,至今传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 跨进山门,走进一条东西向的长长的甬道,巨大的榕树像撑起的亭亭伞盖,遮荫蔽日,让这座闹市中的寺院格外宁静。</p> <p class="ql-block"> 泉州名士林骚撰,林翀鹤书《重修泉郡承天禅寺碑记》</p> <p class="ql-block"> 七座石塔在榕树下,依墙一字排开,人们习惯地称这些佛门石塔为“七佛塔”。</p> <p class="ql-block"> 盘根错节的老榕树虽然不再技繁叶茂,但它仍然傲立甬道中,或许它默默地坚守,只为期盼着的第二春。</p> <p class="ql-block"> 甬道尽头的墙壁上,写着“泉南佛国”四个大字,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瑞图墨宝。</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化身地——月台别院,是根据当年法师居住的生活场景,按一比一的比例原貌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 承天寺原为五代十国时期清源軍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南唐保大末年(公元957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赐名承天寺。</p><p class="ql-block"> 承天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寺内有“一尘不染”、“梅石生香”、“月台倒影”等奇景。历经千年,鼎盛时殿宇达四十多座,海内外许多名僧大德出其门庭。但其历经沧桑,屡修屡废。文革时,大殿、法堂等建筑物被毁,其余部分成为民居、工厂。现在的承天禅寺是1985年在原址重修的,颇具城市山林之概,是闹市中难得的一处佛门清静之地,真可谓古刹重光。</p>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侧廊有12幅绘制精美,生动形象的壁画。讲述了兜率来仪、毗蓝诞瑞等一系列佛教故事。这些壁画宣揚了佛教教义,把佛门因果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宣揚开来,让更多的民众成为佛门信徒。</p> <p class="ql-block"> 去泉州府文庙,由中山路进入,必经文庙广场。广场前有一座雄伟的石牌坊,六柱五开间三重檐。正中横匾书“文庙”二字,两边横匾分书“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可见府文庙在泉州历史文化中的显赫地位。</p> <p class="ql-block"> 从牌坊进入广场要经过一座石桥,桥栏石雕精美,石狮子形态各异,惹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 洙泗桥,孔子故里有两条河,洙水和泗水,把通往文庙的桥取名洙泗桥,代指这儿是孔圣人一脉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泉州府文庙,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45年),泉州有了第一座文庙,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因为孔子曾作过鲁国司寇的官,所以这座文庙就叫“鲁司寇庙”,地址在府衙城右。北宋太平兴国初(976年)迁崇阳门之东南,即现在的府文庙处。经历朝历代对其增修,现有建筑面积约八千多平米,是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泉州古城及府文庙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 介绍府文庙的文字,“望郡学宫,文以载道”。</p> <p class="ql-block"> 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四十余亩,其建筑规模为东南七省之冠。其中轴对称,“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樑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布局完美,体现了中原儒学文化,与闽南传统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美学特征。</p><p class="ql-block"> 这一处院落式的建筑群,是古代泉州的最高学府——府太庙。右边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文庙,左边建筑是为朝廷培育精英人才的学宫,它走出了数不清的学霸。走出一批又一批科第人物与政治文化精英,据统计,从公元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1100多年里,通过科举而考中进士的就有2454人。宋代泉州进士及第的1418人,占两宋时期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分之一,要知道泉州只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地级市,仅北宋嘉祐六年至绍圣三年(公元1061—1096年)的三十五年内,从泉州学宫就走出曾公亮、吕惠卿、蔡确、苏颂等朝廷宰辅级人物。明代王十朋赞泉州是“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物第一邦”。泉州文化教育空前繁荣鼎盛,科甲成绩斐然,各领域自是人才辈出,博得“海滨邹鲁”、“泉郡学甲于天下的盛誉。</p> <p class="ql-block"> 府文庙现存的下马碑,碑身残破,碑文不全。碑文应是:“奉旨文武官员軍民人等到此下马”,官员到此下马落轿,显示了封建王朝对孔圣和儒学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文庙里,士子们读书的地方叫泮宫。大成殿前有一个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古代官学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古代天子读书的学堂叫“辟雍”,四面环水。诸侯级别的学堂叫“泮宫”,三面环水,象征着读书者被知识的海洋环绕。而后世的泮池则演化成一种象征性的建筑,成了半月形,只是其教育教化的意义一直代代传承。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泮宫、泮池、泮桥作为这座城的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自古以来,人们对教育教化的敬重和对文化知识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泮桥——文人学子心中的圣桥,据说有功名的人才能通过泮桥。</p> <p class="ql-block"> 府文庙里有一处建筑,重檐庑殿式屋顶,配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黄色硫璃瓦和龙纹柱身,通饰彩绘而又庄严肃穆,这就是府文庙中的主体建筑大成殿。</p><p class="ql-block"> 被称为“至圣之所”的文庙,在封建社会里是有等级的,其规制是极其森严的。泉州府文庙虽是州府级的文庙,但它规制之高,能修重檐庑殿式屋顶,配黄色硫璃瓦;规模之大,是宋元中国规制最高的州府级文庙。南宋时侯,泉州丰厚的海外贸易收入,人才培育硕果累累,吸引了大量皇室宗親的迁入,使得泉州文庙和学宫的地位水涨船高。</p> <p class="ql-block"> 宋巜营造法式》之大成殿构造图</p> <p class="ql-block"> 喜欢来府文庙打卡的泉州簪花女,在大成殿前、泮池池边,尽情地享受留下美好瞬间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文庙、孔庙是历朝历代纪念孔圣人的祠庙建筑,是读书人和儒家学派朝圣的地方。大成殿正中央设大型木龛,供奉着夫子的圣像。据说泉州府文庙,从宋代起就供奉着孔子的泥塑造像,到明代嘉靖九年起,改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木牌位。近代又改为:以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白描孔子画像加彩放大仿画供奉。笔者这次参观,好像又改为木雕塑像,是什么时侯改的不得而知。望着木龛内神采奕奕、和蔼可亲的的儒家学派创始人,知识渊博的智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感慨华夏千古圣人的品德高尚,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真是让人高山仰止。</p> <p class="ql-block"> 放大孔圣人塑像,更让人感觉到千古一人慈眉善目,和蔼可亲。</p> <p class="ql-block"> 正厅上方悬掛清代康熙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题匾,还有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靖御书“圣集大成”等。题匾之多,数不胜数,就不一一列举了。</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是孔子的配祭(四配),供奉着孔门最为有名的四位贤人和传人:颜孒、曾子、子思和孟子。</p> <p class="ql-block"> 东西两侧还有另外二龛,分别供奉着冉雍、端木赐、朱熹等十二位贤哲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中陈列的祭孔礼器、乐器、文房四宝等物件,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达五百余件,见证了府文庙的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 泮池锦鲤,正合士子读书登科,鱼跃龙门的心理,府文庙又一赏心悦目凤景。</p> <p class="ql-block"> 明伦堂,现在的“泉州教育史话”馆,为我们打开了了解泉州的又一扇窗户。</p> <p class="ql-block"> 参观泉州教育史话馆观,不可不细读介绍该馆的前言。</p> <p class="ql-block"> 泉州别称刺桐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印度教来泉州始末</p> <p class="ql-block"> 伊斯兰教在泉州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闽南文化大观园介绍</p> <p class="ql-block">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上丝绸路”考察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泉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 明德化窑白釉渡海观音图</p> <p class="ql-block"> 郑成功收复台湾塑像图</p> <p class="ql-block"> 泉州安平桥风景图</p><p class="ql-block">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8年(1138年),是世界上中古时代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的最长海港大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由于时间关糸,这次泉州行与这么好的景点失之交臂,真有点可惜。</p> <p class="ql-block"> 笔者在展馆参观,见抽屉式展出很有新意,将资料“泉州宰相录(2)”翻看,真可谓精英辈出,“八闽形胜地,人杰地灵城”。</p> <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组成。笔者有幸参观了其中的开元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泉州府文庙,还准备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参观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等历史文化古迹。从参观开始,逐步了解泉州在宋元时期就是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了解泉州这个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起点,了解泉州这个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愿我们在翻阅泉州这部历史文化浓郁的书卷时,收获快乐,增长知识,开卷有益。</p> <p class="ql-block"> 图:捷着耍 老当益壮</p><p class="ql-block"> 文:老当益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