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响应号召赴农村 </p><p class="ql-block"> 为了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乡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1976年7月26日上午,党群文教卫战线23名知青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父母,带上被帐、衣服等日用品,坐上开往诚谏公社的大货车,一路颠簸,约中午时分,到达诚谏。由于连续下雨天气,诚谏往陀村的泥泞公路无法行车前进,只能行步。而大队部的领导早已安排各生产队的社员在公社大门前等候,知青们刚下车,社员们随即挑起知青们的行李,冒雨往陀村大队赶路。</p><p class="ql-block"> 当时,知青们的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16岁,多数在17岁,知青们都是第一次到农村。由于雨天路滑,从诚谏到陀村虽然只有3.6公里,却用了一个多钟头才到达大队部。有的知青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有的裤腿粘满泥巴,虽然又累又饿,但一路上看到热情的农民、山青水秀的农村,劳累和不安早已忘怀了。</p> <p class="ql-block">二、初到农村有温暖 </p><p class="ql-block"> 刚进入村口, 就看到了一棵估约有五百 年的大榕树,榕树旁就是陀村小学。 到了大队部后,社员把知青的行李直接挑回各自的生产队,知青则留在大队部简单地吃中午饭,午饭后,大队即举行欢迎仪式,大队石支书及知青的黄领队分别讲话,随后,生产队的男女青年,登台表演节目,有山歌对唱、有独唱、合唱,还有三句半表演,大家看得非常开心,早把疲劳抛到了九霄云外。</p> <p class="ql-block"> 欢迎会结束后,知青们随着社员回到了各自的生产队,我和另5位知青被分配到中村生产队,并同住在一间新建的知青屋,知青屋进入大门便是通道,通道左右各有两间小房。屋里有灶台、煲、锅头、碗筷,还有柴草、大米、木水桶、油盐等,体现了生产队对我们知青的关心。傍晚,生产队的社员还摘了青菜拿来给我们煮,并教我们做饭菜,社员的关心,让我们这帮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年青人心里感到温暖。</p><p class="ql-block"> 另有4位知青被分配在陀村生产队;5位知青被分配在新联生产队;3位知青被分配在云中生产队;5位知青被分配在榃饶生产队。</p> <p class="ql-block">当年云中队知青屋,摄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当年中村队知青屋,摄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三、农村经历与见闻</p><p class="ql-block"> 由于插队距今已有48年之久,很多时间、事件、人物都逐渐模糊了,现只是凭着知青们记忆中的一些片段作出记录整理。</p><p class="ql-block">1、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晚上躺在床却久久不能入睡,山村的晚上,静悄悄的,偶尔听到几声狗叫,还有的就是青蛙与小虫子的叫声。不知什么时候迷糊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天还未亮,却听到了公鸡的报晓声。起床后,女知青动手烧柴草煮粥,我和另一位男知青每人挑担水桶到距知青屋约300米的大队部旁边的水井打水,由于第一次挑水,摇摇晃晃的利害,回到住处,原大半桶的水变成了半桶水,自己看着也笑了。战友们第一次合作,算得上默契。</p> <p class="ql-block">2、中村生产队黄队长来到知青屋,她跟我们说,生产队划有一块地给我们种菜,还有一个猪栏供我们养猪,同时将生产队的情况也跟我们讲,比如我们与生产队社员一起劳动,同工同酬,记工分制,年底进行分配等等。</p> <p class="ql-block">3、种菜自给自足。当天,我们就拿起䦁锄去整理我们的菜地,在黄队长的指导下,6人合力,很快就把菜地整好了,同时用竹片扎成篱笆,把菜园围起来,并在菜地上撒下菜种、浇水,几天后,菜籽发芽了,每过二三天,将稀释后的粪水淋菜,不久,满园青菜长得绿油油的。(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