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回乱:叛军只能剿灭不可安抚

大江东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陕甘回乱:叛军只能剿灭不可安抚</p><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陕甘地区的那场回民动乱,历经十余载,宛如一场无尽的噩梦,吞噬了无数无辜生命,让大地满目疮痍。在风暴初起之时,清朝政府曾尝试以柔和的方式,去抚平那些反叛者的心绪,但事态的发展却如同晴天霹雳,让人痛心疾首。两位肩负和平使命的大臣,不幸成为了这场动荡的祭品,他们的遭遇让人深感惋惜与愤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为何最终只能采取铁血手段镇压,而非继续寻求和解?让我们共同揭开这段历史的迷雾,探寻真相。</p><p class="ql-block"> 一、和平的希望:张芾安抚使命的悲剧结局</p><p class="ql-block"> 在陕西和甘肃两地,回族农民掀起了起义的风暴,这场动荡震撼了整个朝廷和民间。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后,内心震惊不已,于是她紧急派遣了陕西的团练大臣张芾前去缓和局势并引导民众。张芾,人称文端先生,他早年曾跟随同治皇帝学习,才华横溢,名声在外。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使命,张芾深感责任重大,他迅速整理好行囊,独自一人骑马踏上了前往陕西的路途,目的就是要安抚那些起义的农民。</p><p class="ql-block"> 张芾上任后,立即着手进行劝导工作。他竭尽所能,以诚恳的态度和巧妙的言辞,努力说服叛军放弃叛乱。尽管叛军首领任武性格暴躁,但面对张芾耐心细致的劝说,他也被深深打动。最终,部分叛军被张芾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回归正道,重新融入社会。</p><p class="ql-block"> 就在张芾洋洋得意之际,任武心生一策。他担心自己会受制于人,于是暗中鼓动手下找机会下手。不久之后,张芾在客栈小憩之时,任武瞅准时机,对他实施了惨无人道的酷刑,将他残忍地杀害并肢解。为了掩盖这一罪行,任武还编造了一份假的“秦不留回”的诽谤文书,污蔑张芾怀有灭绝种族的恶念,企图借此再次激起叛军的愤怒。</p><p class="ql-block"> 这条消息迅速传遍了各个角落,让回民们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即便是平日里性情温和的村民,也被逼得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张芾试图安抚局势的努力,非但没有平息风波,反而像火星点燃了干柴,让陕甘地区的动荡局势愈演愈烈。那些跟随张芾而来的二十多位文官,也未能幸免于难,他们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甚至死后还遭到了残忍的对待,尸骨无存,令人痛心疾首。</p><p class="ql-block"> 慈禧太后被这场悲剧深深震撼,尽管她以严厉著称,但在内心深处,她仍是一位对忠诚文臣充满关怀的长者。目睹张芾的悲惨遭遇,她心如刀绞,泪水模糊了双眼,几乎支撑不住。经过深思熟虑,她毅然决然地下达了命令,誓要彻底清除叛军势力,绝不手下留情。</p><p class="ql-block"> 二、湘军统帅左宗棠面临艰难抉择</p><p class="ql-block"> 张芾在处理叛军安抚问题上遇到的棘手困境,让整个清朝朝廷都深感震惊和不安。这股风波也波及到了两广总督兼湘军领袖左宗棠。左宗棠,这位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展现出非凡军事才能和卓越战略眼光的将领,此刻也深受这一事件的影响。他以其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在以往的战事中屡建奇功,备受赞誉。</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上任伊始,便灵活运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亲自派遣心腹将领,前往安抚那些愿意归顺的叛军,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仍坚持抵抗的顽固势力,他则毫不留情地予以严厉打击。值得一提的是,在左宗棠的得力助手中,最为他所倚重的便是副将刘松山。</p><p class="ql-block"> 刘松山以他的英勇著称,历经无数战斗的洗礼。当他踏上前往金积堡的征途,旨在平息叛军之乱时,却未曾料到自己会落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金积堡的叛军首领马化龙,表面上做出投降的姿态,实则是暗中策划,将刘松山一步步引入自己的营地,随后,他背弃了所有的道义,残忍地杀害了这位英勇的将领。</p><p class="ql-block"> 一听到消息,左宗棠瞬间怒火中烧。虽然他一向赞赏部下能宽容接受投降的敌人,但马化龙的行为实在太过分,简直是罪不可赦。左宗棠立刻下令全军对马化龙部进行严厉打击,誓要将其一网打尽。马化龙原本还想故技重施,再次使用诈降的招数,但这次湘军早已看穿他的把戏,毫不留情地将他抓获。</p><p class="ql-block">事情过后,左宗棠严厉惩处,将马化龙率领的全部叛军一一问斩,以此整顿军纪。这次惨痛的经历让左宗棠开始深思,他采取的安抚策略是否真的有效。然而,不久之后,河州的叛军首领马占鳌出人意料地运用了名为“黑虎掏心”的狡猾战术,让左宗棠痛失21位英勇的大将。</p><p class="ql-block"> 尽管经历了重大的打击,左宗棠依然不愿对马占鳌下杀手。在他看来,马占鳌是个有才能的人,值得被重用。于是,他选择了宽恕,并让马占鳌带着他的叛军部队来协助平定叛乱。这一举动表明,尽管刘松山的去世让左宗棠感到震撼和动摇,但他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宽容和包容的态度来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当左宗棠在平息西宁与肃州的叛乱时,他遭遇到的阻碍前所未有。白彦虎在背后煽风点火,诱使马桂源兄弟走上了叛乱之路,肃州城内因此陷入了极端困境,饥饿的人们甚至开始食用马匹,街道上血流遍地,景象惨不忍睹。目睹了这一切的左宗棠,内心被深深触动,他毅然决然地决定,要对叛军进行彻底清剿,绝不会有丝毫的留情。</p><p class="ql-block"> 三、叛军残暴行径令人怵目惊心</p><p class="ql-block"> 在陕甘地区的回民起义初期,任武等起义军原本怀揣着改善生活条件的朴素愿望而揭竿而起。但随着战斗的拉长和局势的复杂化,特别是白彦虎等人的加入后,这些起义者的行为逐渐偏离了初衷,变得异常残忍与无法无天,其行径之恶劣,简直让人难以置信。</p><p class="ql-block"> 白彦虎最初并非回乱叛军的成员,而是蒙古钦察汗王身边深受信赖的人。他性格狡猾且手段阴险,行事狠辣无情。当回乱的风暴席卷而来时,白彦虎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便开始了他的阴谋。他暗中挑拨离间,不断煽动西宁的马桂源等人,最终成功促使他们起兵作乱。</p><p class="ql-block"> 马桂源,西宁的一位杰出官员,他治理有术,深受百姓爱戴。为了促进与汉族同胞的和睦相处,他特地在西宁建造了一座孔子庙,以此彰显对儒家智慧的崇高敬意。但世事难料,在白彦虎的诱导下,马桂源走上了背离之路,与兄长马本源并肩,对清朝的统治发起了挑战。</p><p class="ql-block"> 白彦虎一到西宁,就露出了他真实的险恶用心。他不仅放纵手下士兵烧毁百姓的家园,还亲自带领人马闯入了孔庙,将庙中珍贵的石碑粗暴地砍成了碎片。马桂源试图阻止这一切,但已经来不及了。叛军如同狂暴的风暴,席卷了整个西宁,让这里变成了一片充满恐惧和痛苦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面对眼前这惨烈的景象,马桂源束手无策,只能躲进城里坚固的防御工事里,顽强地坚守着。左宗棠亲自率领湘军步步紧逼,直指西宁,而马桂源和马本源则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军队奋力抵抗。这场激战持续了数月之久,最终马氏兄弟的叛军被彻底击溃,无一幸免。马桂源和马本源也被生擒活捉。左宗棠对他们二人的罪行深感愤怒,认为他们罪不可赦,于是下令将他们押送回兰州,在那里执行了死刑,以示惩戒。</p><p class="ql-block"> 当西宁城被攻破后,白彦虎眼见局势不妙,立刻带着残兵败将匆忙逃离。然而,他们的行径却给所过之处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留下的是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的景象。据《平定关陇纪略》所载,白彦虎的队伍曾在肃州城内驻扎,那时他们的军需物资已经极度匮乏,为了活命,竟不惜以马肉为食,甚至对同胞同胞举起屠刀。更为恶劣的是,他们肆意烧杀抢掠,尤其是对无辜的百姓,男子被杀,女子被掳,其行为简直是无恶不作。</p><p class="ql-block"> 当左宗棠得知白彦虎等叛军的恶行累累时,他内心充满了无法遏制的愤怒。他下定决心,誓要将这些毫无人性的暴徒彻底清除,绝不手下留情。从此,陕甘地区针对回乱的平叛行动进入了最为残酷和激烈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四、左宗棠果断采取征剿政策</p><p class="ql-block"> 目睹叛军的行为愈发猖獗,手段残忍至极,左宗棠最终痛下决心,决定全面推行严厉镇压的策略。他坚信,唯有彻底拔除叛乱的根基,才能守护陕甘地区的长久和平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之前,左宗棠对马化龙、马占鳌等人虽已严惩不贷,但内心深处仍存有一丝宽容的念头。然而,当他亲自率军征战陕甘,亲眼目睹了白彦虎等匪徒的残暴行径后,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果断地向朝廷提出,坚决要求“绝不手软,务求根除”,展现了他剿灭匪患的坚定决心。</p><p class="ql-block"> 慈禧太后听取了左宗棠的良策,亲自颁布了一道诏书,明确指示左宗棠要“严惩不贷”、“绝不宽恕任何匪徒”。对于那些顽固抵抗的叛乱首领,她更是坚决要求左宗棠毫不留情地予以剿灭,绝不心慈手软。</p><p class="ql-block">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河州的军阀马文禄,他原本只是个普通人,但因为勇猛过人,被陆永厷看中并提拔。马文禄这个人既狡猾又狠辣,当陕甘地区陷入混乱的初期,他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叛军行列,很快在关中地区声名鹊起,成为了颇具影响力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亲自率领大军逼近河州,马文禄则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顽强,与湘军展开了长达数月的激烈对抗。然而,命运的天平并未偏向他这一边,最终马文禄和他的军队在战场上全部倒下,他也英勇地倒毙在沙上。他的部下们也未能幸免,被湘军一一清除。尽管左宗棠在战斗初期曾有过饶马文禄一命的念头,但看到对方如此顽强地抵抗,他最终还是做出了处决马文禄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光里,左宗棠仿佛开启了横扫千军的征程,他的队伍犹如狂风骤雨般席卷各地,平定叛乱。随行的湘军将士们勇猛无比,他们的战绩如同烈火烹油,异常辉煌,被誉为“午间捷报频传”。每当他们抵达之处,叛军总是毫无招架之力,溃不成军。就连那些曾经坚不可摧的金吉堡、兴胜等重要据点,也在湘军坚持不懈的攻势下,最终失守。</p><p class="ql-block"> 一旦遇到叛军首领,立即格杀勿论,毫不心软。即便是像白彦虎那样诡计多端的家伙,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湘军的包围,被活捉归案。左宗棠在处理叛军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果敢与决断,不再有往日的犹豫。他明白,要想真正解决陕甘地区的动荡,就必须将叛军势力彻底摧毁。只有这样,普通百姓才能重新过上安宁稳定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在清军猛烈的攻势下,叛军终究无法抵挡。长达十二年的陕甘动荡,最终在左宗棠坚决有力的治理下归于平静。他以实际行动证明,像张芾等安抚派之前尝试的和平手段,并未能奏效。有些顽疾,唯有通过强大的武力才能彻底清除。</p><p class="ql-block"> 五、陕甘大乱平定 民众重拾宁静生活</p><p class="ql-block"> 历经长达十二载的艰难征讨,陕甘一带的动荡终于画上了句号。左宗棠麾下的湘军,尽管手段强硬,却成功地将这场浩劫平息,为西北大地重新铺就了和平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白彦虎、任武和马占鳌等反叛首领,最终都未能逃脱惩罚。他们之中,有的被刀刃无情地终结了生命,有的遭受了残酷的凌迟之刑,还有的则被流放到遥远的边疆。无论他们的结局如何悲惨,都是因为他们自己犯下的罪行所导致的。而那些被误导的普通民众,在战争的风暴平息之后,大多得到了宽恕,得以重新踏上生活的道路,开始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战争结束后,陕西和甘肃这两个省份面临着全面的重建任务。为了尽快恢复元气,清朝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包括减免民众三年的税赋、划拨资金用于房屋修缮,以及为重新开始生产活动提供补贴。尽管战争给当地带来了深重的创伤,执行这些政策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幸运的是,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那些劫后余生的老百姓开始慢慢找回了往日安稳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为了确保此类事件不再重演,左宗棠精心部署,让数万湘军将士驻扎在西北的各个关键地点。这些士兵如同坚实的盾牌,彻底根除了潜在的叛乱威胁。此后,陕甘这片土地重新迎来了安宁,商队和旅客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村民们也满怀希望地投入到春季的耕作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与平静。</p><p class="ql-block"> 尽管战争给当地留下了深重的伤痕,那些侥幸未毁的村落,也是一片凄凉,房屋破败不堪。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家园,只能在城市和乡村间流浪,他们变成了乞丐或是小偷,生活困苦无比。</p><p class="ql-block"> 目睹此景,不少地方官员感同身受,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就像昔日张芾那般,许多人也积极参与到安抚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拿马振来说,在陕西地区,他亲自上阵,努力为流离失所的民众疏导情绪,并尽力为他们寻找新的生活出路和安居之所。</p><p class="ql-block"> 尽管这样的善行暂时缓解了眼前的困难,但家园的重建之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更糟糕的是,有些正直的大臣被收买,参与了不正当的勾结,导致陕甘地区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这样的状况让当地的矛盾愈发激化,想要实现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似乎还遥遥无期。</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左宗棠的平叛举措为局势赢得了一丝缓和的余地。那些曾饱受劫掠之苦的村落,正逐步焕发新生。村民们一边着手重建破损的家园,一边努力放下战争的阴霾,他们对这得来不易的安宁生活倍感珍惜,视之为生命中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宗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