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江南游之三:【镇江印象】

心旷神怡

<p class="ql-block">镇江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沉淀。春秋时称为“朱方”,三国时称为“京口”,隋统一后改称“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迄今。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扼南北要冲, 得山水之胜,钟灵毓秀,代不乏才。从苏轼到王安石,从沈括到辛弃疾,一代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无数传世诗篇。镇江闻名的景点是“三山一渡”:金山、北固山、焦山和西津渡,我们去了其中的两山一渡。</p><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金山景区 <p class="ql-block">镇江与扬州仅一江之隔,我们从扬州开车来到了镇江,第一站就到了金山,山上的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是临济宗的著名禅修道场。金山只有不足百米高,寺院依山而建,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内有亭,山与寺浑然一体,呈现“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之风貌。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门,绿树成荫,左侧有一潭绿水。走到金山寺的山门,山门前的广场上有三座大铁炉,年代久远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初建于东晋,至今也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此唐朝起称为金山寺。清康熙二十五年秋(1687年),康熙南巡,登临金山,因观其上接苍冥,下连洪流,江天一色,故赐名“江天禅寺”,并沿袭至今,但一般仍称为金山寺。金山寺山门上的匾额上刻有“江天禅寺”。镶嵌在山门后的壁墙上的“东晋古刹”四个大字是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提字。</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是天王殿,这是一座单檐歇山的宫殿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当中供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大殿两侧是四大金刚。</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后是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大殿门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匾额。说明牌上介绍,“金山寺的大雄宝殿历经磨难,七次被毁八次重建,现大殿于1986年动工重建。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黄墙红柱,金色琉璃瓦屋面,白石柱础栏杆,既有北方寺庙洪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殿中供释迦摩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两边是十八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主佛的背面为海岛 - 善财求法壁槊。海岛的正中为观音菩萨,十方三世佛、菩萨、护法诸天隐现其间。</p> <p class="ql-block">大殿桌前坐着一位看手机的僧人,桌子的抽屉似是收钱的抽屉。</p> <p class="ql-block">大号的木鱼。</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香客。</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后面是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在藏经楼前可以看到矗立在金山之巅的慈寿塔。</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看出去,江天一色,感叹乾隆赐名“江天禅寺”之绝妙。</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看到好几只猫,一只猫在喝雨水,一个孩子在父母陪伴下和猫玩。</p> <p class="ql-block">景区里的出家人。</p> 北固山景区 <p class="ql-block">北固山是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北固山前三面水。”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蝶恋花•京口得乡书》中道出了北固山三面临江的地理形势。特殊的地形位置,历史上使得北固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以险峻著名的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亭台阁楼、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也发生在北固山。</p><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金山景区,驱车来到北固山景区。进门后,根据路牌指示,走向多景楼,北固楼和甘露寺方向。</p> <p class="ql-block">北固山是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辛弃疾、苏轼、陆游都曾到过这里留下许多篇章,因此又称“宋词第一山”。登山途中,路边插着许多介绍北固山的旗帜,旗上印着一首首关于北固山的经典诗作,李白、苏轼、陆游、辛弃疾等文人的感慨与抱负,一览无遗。</p><p class="ql-block">‍这面旗上印着清代黄仲则的诗《登北固楼》:振衣直上最高楼,吴楚青苍一望收,此地山形常北顾,千年江水自东流。乾坤莽莽鱼龙气,今古愔愔花月愁,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个仿竹简的石碑, 上面刻有宋代陆游的诗《水调歌头.多景楼》</p><p class="ql-block">‍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p><p class="ql-block">‍露霑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石碑上刻着宋代辛弃疾的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 class="ql-block">‍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p> <p class="ql-block">北固山的山腰上有一块嵌在墙上的石碑,上面刻着“天下第一江山”几个大字,这块石碑是件文物。相传南朝梁武帝登北固山,见景色壮观,就题了“天下第一江山”,但是后来遗失了。到了南宋,当时润州(系镇江)刺史吴据是个书法家,又重新题写了一个。清代康熙年间,时任镇江府通判的程康庄,把流传下来的吴据书法临摹了,这一次刻了石碑,得以留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一路爬山,途经东吴古道。路牌写道,“之所以称为东吴古道,与这里曾经是东吴政治中心有关。城墙考证,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为明朝守城将领们为抗击倭寇修筑。”</p> <p class="ql-block">沿城墙边的石梯继续爬山。</p> <p class="ql-block">来到一个广场,一面砖墙上有欧阳清立书的“甘露留芳”四个大字,上面是多景楼。</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有一木亭。</p> <p class="ql-block">多景楼始建于宋(一说南唐),被宋代书法家米芾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现在的多景楼,是本世纪初复建和修缮之后的新楼,建筑形式完全是宋代风格,为“明二层暗一层”楼梯格局。</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走上石梯,来到“多景楼”。多景楼说明牌写道,“楼始建于北宋(一说南唐)甘露寺内,取唐代李德裕“多景楼悬窗牖”诗语为名。至于今,千年有余,迭经废兴,盛名不衰。公元2009年,以旧楼危陋,乃决定重建之于后峰西侧绝壁之上;委东南大学杜顺宝教授设计。” “新楼二层,仿宋式歇山,构以楠柚,辅以廊亭,连以飞虹。宏伟高崇,迥异其旧,与东侧新建之北固楼各呈其美。” 遗憾的是,多锦楼门前现在成了小卖部,大煞风景。</p> <p class="ql-block">登上多景楼,俯视镇江市景色。说明牌写道,“余尝观此楼之胜,固在于所处多景,亦在于登者多情也。宋人曾肇诗曰“诗情无限景无穷”。是以苏轼、米芾、曾巩、陆游、陈亮、刘过诸骚人志士,莫不登此楼而有作,或感慨人生,或忧愤国事,思远意丰,家弦户诵。楼阁由是多情,江山为之生色。楼之内美于是乎见。今所建得昔楼之外之美而壮丽。”</p> <p class="ql-block">天气阴沉闷热,我们俩大汗淋漓,全身都湿透了,就在“溜马涧”石碑旁休息,没有继续往上爬。石碑上刻有“溜马涧又名走马涧、驻马坡。相传孙权与刘备二人曾延沿此涧跃马下山,扬鞭上岭,几度纵马驰骋后,方立马于山坡,扬鞭大笑。现游览道路为1993年修建。”</p> <p class="ql-block">蒋蓁和亚丽继续上山到了北固楼,登楼观景。北固楼始建于东晋,最早的用途是军用仓库。历史上的北固楼是屡毁屡建。宋代辛弃疾在北固楼上留下两首流传千古的名篇,使北固楼名扬四方,其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人尽皆知,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北固楼于清末毁败殆尽,现在的北固楼与多景楼一样,是本世纪初复建和修缮之后的新楼。这两栋楼几乎全是实木打造、榫卯结构,用料非常考究,皆为柚木和楠木,防虫防蛀。整体建筑依照宋代《营造法式》之规制,以歇山式,砖木混合并巧用古法。北固楼为“明二层暗三层”楼梯结构。</p> <p class="ql-block">楼内的书法展览。</p> <p class="ql-block">北固楼中的亭和走廊是观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北固楼俯瞰多景楼。</p> <p class="ql-block">在北固楼上观看长江和镇江风景。</p><p class="ql-block">‍(以上北固楼照片均由蒋蓁拍摄)</p> 夜游西津渡 <p class="ql-block">西津渡位于镇江主城西北部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保存着自唐朝以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大片的传统民居,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历史社区,被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2001年,西津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p> <p class="ql-block">离开北固山景区已是黄昏,驱车来到西津渡天已经黑了,夜幕给这古老的街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西津渡重要景点有昭关石塔、英国领事馆旧址、救生会、观音洞等历史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在西津渡古街旁,有一组异域风情的建筑, 五栋楼房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端庄雅典,这就是“镇江英国领事馆”的旧址。晚上光线暗,我拍的英国领事馆楼群的照片效果不佳,借用一张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昭关石塔”是西津渡重要古迹之一,建于元代,塔基的两面都刻有“昭关”两字,是我国唯一现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是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昭关石塔前的“救生会”是西津渡另一个重要古迹。</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处考古园地,有从唐代之前的流沙夯土,到明朝后期破旧的青石板路,上面长着青苔,呈现着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古街从东至西的四道劵门,门石额上的题刻:“同登觉路”,“共渡慈航”, “飞阁流丹”,“层峦耸翠翠翠”,呈现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老街的巷子里,青石铺筑的道路、灰色的砖墙,散发着历史的沧桑。整齐的店铺,红色的灯笼和灿烂的灯光,又让人感觉西津渡的现代活力。</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纪念品店。</p> <p class="ql-block">各色小吃店。</p> <p class="ql-block">老人喂狗</p> <p class="ql-block">街上的人物雕塑</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的老码头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的美食街一条街汇聚了各种地方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走过“老码头菜馆”,这家饭馆的古朴建筑风格,青砖墙壁,歇山式木雕大门廊,吸引着我们进去吃晚饭。</p> <p class="ql-block">美味的清蒸白鱼和狮子头。</p> <p class="ql-block">熏鱼、蘑菇炒鸡毛菜、炸花生米、扬州炒饭。</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去镇江游览了两山一渡,收获满满,又品尝了老码头菜馆的精美佳肴,镇江游丰富多彩。酒足饭饱走出西津渡古街,却忘记了停车场的位置,蒋蓁一个人辛苦的找到了停车场,但又找不到我们的位置,天还下起雨来…。这一小插曲让我们今天的镇江行更加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