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宋徽宗赵佶(1082-1135)号宜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徽宗赵佶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但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其登基前就独好笔砚丹青、图史射御,与宫廷画家们交往甚密。在位期间,他广收历代书画名作,极一时之盛,并亲自掌管翰林图书馆,任米芾为书画院博士,赐予画院画家佩戴金紫鱼袋,将画院列为各院(琴、棋、书等)之首,同时任宋子房为主考官,用科举法选拔画家,对当时的绘画艺术起到了倡导和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耄耋图,绢本长卷设色,原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画中,猫蝶图是一个固定的主题。猫同"耄",指九十岁,蝶同"盟",指八十岁,以谐音取"耄耋"之寿的美好寓意。中国人崇尚长寿,于是猫蝶图这一绘画主题也成为了一种传统模式。</p><p class="ql-block">宋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猫画创作的高峰期,传世的一批宋朝画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宠物猫的踪迹。宋徽宗本人就画了不少耄畫图。</p> <p class="ql-block">写生翎毛图,绢本长卷设色,原作藏于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写生翎毛图》是宋徽宗赵佶笔下的一场鲜活的"荔枝宴",为了品尝到新鮮的荔枝,他大费周章将马上结果的陈紫荔枝树从福建移植到北方,种在宣和殿前。或是宋徽宗本人或是画院画师,完成了这幅作品,历经千年,仍旧栩栩如生。《宣和画谱》记录了赵佶收藏的花鸟画2786件,快接近全部藏品的一半。可见他对花鸟面的重视与喜爱,他本人也是工笔花鸟的创始人,严格要求形神井单。</p> <p class="ql-block">祥龙石图,绢本长卷设色,原作藏于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宋徽宗赵佶特别迷恋太湖石,细看这块石上,有楷书"祥龙"二字,他会根据石头的形状将其封为不同的名号,如"磐固侯"、"金鳌玉龟"等。由于听信茅山道士的风水之言,宋徽宗决定在汴京城东北人工造山,打造皇家园林﹣-"艮岳",为此不惜劳民伤财、拆桥过河,下诏自苏州、湖州采运太湖石4600块送往汴京。还成立了专门的"花石纲",即为兴建皇家园林专门运送花石的队伍。这块"祥龙石"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现苏州留园的"冠云峰",狮子林的太湖石,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也都是"花石纲"遗物。</p> <p class="ql-block">文会图,绢本立轴设色,原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文会图》由宋徽宗赵佶或是其画院画家创作。老柳古槐下,一群文士在池畔园苑中饮宴,案上的酒具、盘碟排列有序,他们听琴、赋诗、喝酒、品茶。宋徽宗十分爱茶,常在宫廷举办茶宴,宴请群臣、文人。曾亲自著书《大观茶论》以论茶道。在宋朝上下吹起了一股品茶之风。画作右上角为赵佶的行书自题诗《题文会图》:"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蔡京随之在左上角题和韵诗:"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p> <p class="ql-block">听琴图,绢本立轴设色,原作藏于故宫博物院。凌霄花缠绕于青松之上,几案上的薰炉香烟袅袅,前方玲珑石上摆放着的古鼎中还插着一束花枝。画面中间身着道冠玄袍者,正是宋徽宗赵佶本人,他化身道士,引导文臣进入自己营造的艺术世界。前面两位身着纱帽官服,绿袍者笼袖仰面,红袍者手持青篦扇,都在陶醉聆听。题诗为蔡京亲笔,他的书法虽好,但由于品行不洁,无法受后世认同,画中红袍者也许就是蔡京。右上角还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体"听琴图",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花押,每处细节都精心排布,气韵生动。千年之后,这琴声似乎仍在拂动人们的心弦。</p> <p class="ql-block">政和二年(1112),群鹤奇闻。都城汴京忽然飞来了一群鹤,在浩渺烟云中久久盘旋,引得百姓仰头惊诧。宋徽宗亲睹此景兴奋不已,认为仙鹤伴着祥云前来帝都告瑞,是国运兴盛之兆,提笔绘下了《瑞鹤图》。"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瑞鹤图》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