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早上出门,下过阵雨,因没下透,反而感到闷热。到了梁厝古村,白云朵朵,秋阳高悬,依旧有酷暑的余威。从马路走下两级台级,有两三百平方米的小广场,是古村的入口处。从广场可远眺鼓山鼓岭,绵延起伏,山顶云雾缭绕,难识真容。</p><p class="ql-block"> 梁厝古村,据记载,这是理学家朱熹与挚友梁汝嘉择地所建,在宋隆兴元年,梁氏五世祖梁汝嘉与其挚友朱熹登上鼓岭,于白云峰峰顶,远远望见闽江对岸状若展翅掠江吻海之紫燕的苍翠萧山,朱熹叹称其“好一风水宝地也”,建议梁氏迁居于此,梁厝因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在闽地游历,时见有厝字的村落屋舍,因而一时好奇,遂上网查“厝”字,厝(拼音:cuò)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体为小篆,文献中始见于《诗经》。本义指磨刀石。后引申为房屋、安置,措置等义。</p><p class="ql-block"> 那么,问过福建朋友,他们大都问答是房屋的意思。其实不然,在福建客家人历史里,厝字是安置、措置之义,实际上暗寓暂住的意思。因为历史上,中原发生数次大规模迁移闽地。一次是西晋之乱,中原百万衣冠士族播迁南方,唐宋战乱,又大批中原民众播迁闽越,守望中原文化的核心,形成了今天的客家人。因为在他们心里,中原是故园乡梓,南方只是客居之地。在中国古代有义庄,就是停放异乡死人棺椁之处,被称为暂厝之地。这暂厝是暂时停放的意思,死人终究要回到家乡,落土为安。暂厝两字,是专门用于停放棺椁的。于是,闽地古汉字厝字的用法,已不言而喻了。</p><p class="ql-block"> 梁厝村的建筑风格主要以明清时期的传统木质建筑为主,古朴典雅,造型精美,其木雕艺术可远溯宋代。梁氏宗祠里的“贻燕堂”由朱熹亲笔书写,见证了朱夫子和梁氏先人的深厚情谊。可惜今天在保护性维修,不对外开放,缘悭一面。</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祠堂、寺庙、神龛、书院、戏台、民居等,在花木白云蓝天远山衬托下,疏朗轩逸,隽永有致,好似元四家倪赞的山水画,令人留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村里有座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刹龙瑞寺,年代比鼓山涌泉寺还要久远,有此古寺,足可让古村闻名遐迩了。</p><p class="ql-block"> 在村中央榕树下休息时,环望四周,远处鼓山鼓岭卧如翠眉,右侧凉亭边一池秋荷,荷池对面小轩临水,有茶客数人,笑语晏晏,阳光下粉墙黛瓦,汇成一幅岁月悠悠,人世清嘉来,令人遂有身在桃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惑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