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乘坐飞机出行是在四十多年前,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候乘坐飞机出行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因工作需要经常要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差。</p><p class="ql-block"> 当时国家对公职人员出差乘坐的交通工具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说乘坐飞机、绿皮火车的软卧只有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才有资格。像我这样普通的工作人员,只能乘坐绿皮火车的硬座或硬卧。</p><p class="ql-block"> 我们单位一位姓黄的老同志是我的师傅,他带着我负责同一项工作,我们两个人经常一起出差。老黄虽然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但是他的行政级别高,符合乘坐飞机出行的标准,和老黄一起出差的时候我就可以随他一起乘坐飞机(这在政策上是允许的),免去了乘坐火车长时间的鞍马劳顿,于是我就有了其他年轻同事所羡慕的经常乘飞机出行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苏制“伊尔18”民航客机</p> <p class="ql-block">苏制“安24”民航客机</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国家的航空事业很是落后,在国内航线飞行的飞机,主要是前苏联生产的“安24”和“伊尔18”两种型号的飞机,还有三架英国产叫做“三叉戟”的喷气式飞机。</p><p class="ql-block"> 记得“安24”上有四十多个座位,“伊尔18”有八十多个座位,“三叉戟”是九十七个座位。记得还有一种双层机翼的小飞机,<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有二十四个座位,</span>只是忘记型号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济南没有民用机场,除了北京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之外,好像其他省会城市也没有专门的民用机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非常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乘飞机去北京的事情,购买飞机票要拿着单位开具的介绍信,证明购票人的身份资格,飞机票的票价却只有24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飞机停靠在济南西部郊区一个军用机场。在机场候机室一位军人检查了我们的证件(飞机票和单位介绍信)和行李,就让我们登机了。没有当下登机前这种繁复严格的安全检查。</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国内的航空公司只有中国民航,惟此一家。也没有空姐一说,我们管她们叫飞机乘务员。她们的服装全国都是统一的,在当时也算是亮丽夺目。</p><p class="ql-block"> 飞机虽小,但是座位非常宽敞,是真皮的,特别是前后两排座椅之间的距离很大,应该是按苏联人的身材设计的,不像现在的飞机的座位那样逼仄。</p><p class="ql-block"> 登上飞机坐好后,女乘务员给乘客们每人发放了一个小纸袋,里面装有一小盒中华牌香烟(5枝装),一小盒火柴,还有几粒沪产大白兔糖果。那时候飞机上是允许乘客们吸烟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初飞机乘务员</p> <p class="ql-block"> 螺旋桨式飞机在起飞的时候发动机的噪音特别大,升空后噪音就会小了很多。不过这种飞机具备良好的短距离起降能力,像“安24”起飞时滑跑距离仅为750米左右,着陆滑跑距离仅为650米左右,所以那时候飞机场很小,跑道也不是很长。</p><p class="ql-block"> 飞机上不提供午餐。有一次冬天飞上海,飞机在南京中途降落,机场工作人员带乘客们去餐厅用餐,记得那一次餐饮很丰盛,每人一份砂锅炖排骨和米饭,热乎乎的,而且是免费的。</p><p class="ql-block"> 今非昔比,现今我们国家强大了,世界上十大民用航空强国我们国家排名在第二位。乘飞机出行也成了普通老百姓外出旅行的选项之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前乘飞机出行的事情已经成为了我遥远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