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按语: 虽然近年来发现许多资料 ,对我祖伯万公的经历尚存诸多疑问 ; 但老愚以为,我们这位先祖是唐末五代时期外迁入驻梅山鹅塘定居这一点应该不假,或许后裔无人知晓他的生平经历,在处于封建时代的社会环境中,先期修谱者们为了家族的生存而兴旺发达,塑造一个伟大的形象,来激励后人也不是坏事 ,问题在于今天的我们如何客观地看待和继承。本文就是老愚秉着这一点而撰写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千古难忘陈伯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逢盛世 、缅怀先祖 。做为陈氏伯万公嗣孙的我 , 在此斗胆评述一下永垂不朽伯万公的功过, 以便后人缅怀纪念而扬其功避其过,以发扬光大家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各种族谱所载伯万公生平介绍,老愚综合分述如下几方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忠心耿耿的将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克用先是沙佗人的首领 , 后被唐王朝封为晋王 , 最后其子又建后唐 。万公能在其部下担任其行营都督 , 也算是大将军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伯万公父子兄弟一生所处的是怎么样的社会背景呢? 在生九十多年 , 经历了唐代最末的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 、哀帝五代皇帝和后梁 、后唐 、后晋三个朝代 , 可见此时正值唐未乱世 , 朝政腐败 , 藩镇割据 , 连年混战 , 民不聊生。所谓乱世出英雄 , 当时 , 只要稍有能为的人 , 都称王称 霸 , 如秦宗权 、朱全义 、杨行密 、王建 、李克用等等 , 王仙芝 、黄巢等农 民领袖亦如此 ;而万公兄弟能力有余 , 却甘心情愿屈居李克用帐下一生 , 这是为什么? 难道不想当英雄吗?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这是因为赤胆忠心所支使 , 既然主人看重自己 , 岂能背叛主公而不仁不义呢?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所以伯万公毕生默默无闻而尽职尽责地供职于李克用军中,并未另立山头。</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是为忠主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再说 , 李克用先为沙佗首领 , 后背叛且统领几十万兵马并得到鞑靶国 的支持 , 若坚持与唐王朝为敌 , 其北方边境还有安宁之日吗? 甚至有被其 侵占而亡国的危险 。强悍的沙佗人能为腐败的唐王朝所用 , 是与伯万公父子的汗马功劳分不开的 。尤其是伯万公兄弟 , 身在曹营心在汉 , 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父母之邦 , 多次以利害得失劝说克用父子 , 始终稳住这一家几代沙佗人为唐效力 , 乃至灭梁建唐而延续了李氏王朝 , 捍卫了祖国的北方边境 。其间伯万公身处狼窝而不顾随时有砍头的危险 ,这不也是一颗赤胆忠心在支撑着吗? 直到后来年届七旬 ,明知南蛮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也同样是因忠于祖国的丹心驱使 ,才不畏艰难险阻 ,欣然将老命豁出于南行之路。</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是为忠国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武艺超群的护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要以为没有在任何资料中 , 看到伯万公参加过象薛仁贵征东 、岳鹏举抗金那样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 , 就怀疑万公是不是行营都督?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从头说起 , 再来品味一下万公的生平事迹吧:万公出生后还在襁褓中 , 就有善相术之人赞赏: "此子体骨粗健 , 目光逼人 , 相貌奇特 , 长大当为名将 , 可帅万人" , 于是文公便以万字为名 , 正好派字为伯 (与百同音), 即称 "伯万" 。长大后 , 万公膀阔腰围 , 魁梧强健 ; 童年时代 , 就成为孩子王 , 经常同小伙伴用石头棍棒排兵布阵 , 指 挥作战游戏 ; 被文公密友李国昌 、克用父子 (已归顺唐朝) 见了 , 很想收万公为义子 , 赖文公不许而未果 ; 以致后来成为其帐下心腹爱将 , 也许是缘分。可见万公从小就是天然禀赋的武功之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克用何许人也? 前边已述 , 他是由唐朝皇帝赐赏姓名而降唐的沙佗族首领 , 是蒙古族先人中一个支派的王 , 枭勇剽悍 , 凶顽狂傲 , 却很讲仁 义 ; 所率沙佗兵 , 即使在当时的混乱世界也无往不胜 。伯万公能在这样的 军队中担任中军护卫 (即大军中主帅的警卫或保镖), 除了忠诚 , 没有超群的武艺能行吗? 何况还被提升为行营都指挥使而一直作为李克用的心腹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唐开国之君庄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儿子 。与万公兄弟相称 , 当时其部下战将如云 ; 刚刚建国 , 为了确保南疆边境安宁而前往不服王化的蛮獠之地 , 为何批准年迈古稀的伯万公去呢? 除了是心腹忠诚之将外 , 不也是认为其武艺超群方可胜任才封其为膺武节度使和招讨防御使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也许是天意 , 伯万公一身武艺该当流传 。一直被禁锢在克用家祖孙三代身边的一只猛虎 , 虽然年迈 , 但总算放开了手脚 , 得到了施展的天地。 来到梅山后 , 伯万公带领元和公等一家人 , 将自身的绝活与梅山原有居民的功夫结合起来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培育出斗艳于神州武林界的一朵奇葩一—梅山派武术 , 自此之后 , 神州大地 、蛮洞江南 、楚梅各地谁不翘首“教脑壳”之乡——“新化横阳山”(方言称黄牛山)呢?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在全球进人新冷战时代的今天 , 要组建特种兵队伍来克敌制胜 , 伯万公创传的梅山派功夫不是正可以派上用场而为祖国做贡献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民族团结的榜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民族团结是伯万公父子一贯的主张 , 主要表现为三件事:</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一是力主朝廷招降沙佗人为唐效劳 , 个人则一直与李克用父子交好 ; 二是万公兄弟 长期在李克用军中任职 ; 三是万公招抚而进驻梅山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在一些头脑偏激过左的人眼中会认为此三件事都是投降外族人的表现 。这些人根本没有考虑当时国家和人民之所需。当时已处于唐王朝没落阶段 , 皇族昏庸 、朝政腐败 , 经济衰退到极底 , 人民无法生存 , 如果国家周边环境再不稳定而添乱 , 那么唐王朝的灭亡更会加速 , 人民遭受战祸会更加痛苦 。就是因为先后几次招降收服凶悍的沙佗人 , 使之压住了北疆一隅外族人侵 , 同时也压住了国内某些藩镇的割据 , 使其社会局面时有稳定的表现 ,并使唐王朝持续了四 、五代皇帝 , 且建立后唐国 , 而使李氏王朝死而复苏了一十三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至于万公为后唐招抚梅山蛮 , 同样也稳定了南方边界 , 使后唐有所振 兴 ; 特别是开发和振兴了梅山和荆楚一带的经济 , 万公当时与这一带的统 治者马殷和平共处 , 趁此机会 , 大力发展茶叶生产 , 而使这一地区兴旺起 来 , 直到今天安化黑茶还享盛誉 。同时伯万公又把汉族文化和梅山文化融合起来 , 梅山地区的思想政治得以进步和发展 , 为后来宋代章惇开梅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些难道不是伯万公善于团结的功劳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振兴家族的先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名列全国第五大姓的陈氏家族自胡公得姓以来 , 在全国分成六大支派 后 , 枝繁叶茂 , 分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先后产生了不胜枚举的亮点。 如东汉时期的颖川,凭太丘长实(仲弓)公的德高望重,以致形成陈姓大家园中最兴旺的郡望颖川巨族;又如南北朝时期的陈霸先兄弟凭借武力而形成帝王基业以致后裔成群。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伯万公进驻梅山之前 , 其实早已心存避乱世、图安居、存实力、兴家族的愿望。不然,年逾古稀,难道还不图隐退而享乐天伦吗?这一点在清代后期转载早期老谱中已说得很清楚。即南巡湖广梅蛮之地,是万公早已嫌弃江右江淮一带祖居地的混乱拥挤,欲偏安一隅而蓄谋向庄宗请旨成行的,</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并非奉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万公接受庄宗诏命之后 , 并未像薛仁贵 、杨六郎挂帅出征一样 , 而是带领儿孙数代以及家人术士 , 分明是观山觅地步步为营进人梅山的。首先由次子亨和落户湖北沔阳 , 其次将三子利和定居潭州湘乡 , 最后带长子元和于新化横阳山落籍开基。分三地占地千里,</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洪猷大展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横阳山何许地也? 到处荒山野岭 , 荆刺丛生 , 深处梅山腹地 ; 全是莫徭聚居 , 语言不通 , 习俗不同 , 且交通不便,水土不服,十分偏僻 。要在 如此一个地区安居立业, 谈何容易! 而伯万公硬是活愚公 , 对外以宽怀博爱的高风亮节 , 和邻睦友 , 感召异族 ; 对内以严格要求又仁慈关爱的家风情感教导儿孙 ,卧薪 尝胆 , 艰苦奋斗,契而不舍 , 励精图治。终于站稳脚根 , 开垦出一片新天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后裔繁枝衍派,至今成为湖南望族,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从公元924年伯万公入梅山至今年正好一千一百周年以来,伯万公一族人丁已达数百万。</b><b style="font-size:20px;">终于成为显现在整个陈氏大家园中的大亮点 , 辉煌夺目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使人遗憾的误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世上无完人。我祖伯万公亦如此,一生也是有误失的。老愚以为莫过于两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一是误失个人发达的大好良机。</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众所周知,唐末五代时期之所以藩镇割据,是因为能人很多,大家都想乱世出英雄。而我祖伯万公自父亲去世仅三十余岁之时,便销声匿迹近四十年,他南巡之前也无人知晓他是由什么职位接任“湖广招讨宣抚防御使”的。是死心塌地保守李克用军中行营都指挥使未变更,还是另有隐情埋没了他的功绩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二是误为剿杀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尽管因封建时代的思想历史局限而使之他不能认识自己是错误的,但到今天来看,毕竟是错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遗憾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总之,做为伯万公后裔一员的老愚,总以为伯万公是值得崇敬的先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啊! 伯万公 , 永垂不朽! 万古难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氏仲琳公衍派嗣孙 古胜拜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