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婺源 邂逅篁岭晒秋

有你Lin~You

<p class="ql-block">  银杏已黄,枫叶正红。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沉浸在一片五彩斑斓的南方初冬秋色之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领略秋色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12月7日,笔者与陈为集老师一起从福州出发,经二个半小时高铁车程,抵达婺源站后,陈老师好友王俊先生前来迎接,先带领我们前往他的家乡婺源县思口镇漳村游览。</p> <p class="ql-block">  漳村被誉为一座田园牧歌似的徽州古村,始建于南宋末年,在清代全盛时期,全村有1000多户人家,它是婺源有名的官宦之村,清代任七品以上官员就出过100多名,曾经走出了两淮盐运使王凤生、清太仆寺少卿王友亮、山西平阳知府王文德等一批达官显贵。如今还是一个未被过度开发的古村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村中心有一个很破旧的小房子,但这可是当年最先进的“火龙庙”,里面有一套1940年购自德国的救火设施,一直是全村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  漳溪是一条特别清澈的溪流,碧绿色的溪水缓缓地绕村而过, 漳溪之美太出人意料,我们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就是这里还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外景地,那可是50后和60后孩子们追过的梦啊......</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风靡全国的影片《闪闪的红星》,剧中大量镜头都在婺源思口取景,其中潘冬子家门前的板凳桥正是思口漳村的板凳桥,而歌曲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便是拍摄描写着思口漳村段至秋口丛溪段的秀美风光。(↓下图1.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经典的歌词,经典的画面,影响了中国整整几代人.......,触景生情,不禁再放歌重温少儿时的梦。(视频附后)</p> <p class="ql-block">  幽静的漳溪,这座长约五十余米的人字板凳桥,被誉为中国最长板凳桥,并屡屡在国内摄影大赛上获奖,溪流如玉带,青山如列阵,草甸沙洲,板桥樵人,渔夫竹筏,无需任何修饰,就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江南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前往婺源篁岭村 ,<span style="font-size:18px;">篁岭属典型梯形山居村落,周边被千棵古树环抱,有万亩梯田簇拥。</span>我们乘坐观光索道上山,全长约1000多米,空中运行时间为五六分钟那到达古山村,在坐索道览车时,当地一位导游女生得知我们来自福州,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篁岭村打卡游览线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篁岭村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藏在婺源县的古村落,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span>建于明代中叶,有50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山居村落,<span style="font-size:18px;">篁岭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植、曹振镛的故里,曹氏父子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协助主持朝政75年。</span>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村子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被称为“梯云人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仿佛步入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当轻细的烟雾悄然降临,篁岭便瞬间幻化为徽州的梦幻诗篇。在这里,一半是云雾缭绕的仙境,若隐若现的山峦、漫山红遍的银杏枫叶,都披上了金黄的面纱,如梦如幻;一半是人间烟火,古朴的民居、繁忙劳作人们,都显得那么真实而亲切。</p> <p class="ql-block">  婺源县现在隶属于江西,但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婺源都是徽州的一部分,这里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  漫步篁岭石板路上,映入眼帘的是那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徽派古建筑。徽州牌坊、徽州民居、徽州祠堂古建筑,共同构成徽州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之一。这些建筑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为装饰,展现了数百年徽风皖韵的“徽三雕”图案。砖雕作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无宅不雕花”的美誉,使建筑物兼具典雅与庄重,富有立体感在篁岭,每一座建筑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讲述着古人的智慧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现在来到村口,此处地势较为开阔,是村子的中心广场,我们更是有幸目睹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晒秋表演,村民们穿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表达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广场旁的曹氏宗祠,原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现祠是在原祠基础上重建的(占地约360平方米),为中轴歇山式建筑,三进五开间。第一进叫仪门,第二进叫亨堂,第三进叫寝室。在宗祠内祭祀先贤上蔡侯曹恤、唐节度使忠烈公曹全晸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忠愍公曹翊、忠武公曹翔。原祠正堂上方的匾额,是太史汪思题写的“上蔡世家”。</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竹山书院。婺源是书乡,历来重视读书,尊师重教。建于清代晚期,由曹文埴创立,是族人读书之地。竹山书院占地252平方米,布局为三进三天井,室内是私塾布置。书院大门门楼上的砖雕造型是典型的徽州五凤楼格式。</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巷,是篁岭最重要最平坦最宽阔的巷道,就是是著名“天街”。天街是篁岭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一道瀑布从山顶倾泄而下,一波三折,随着山势,形成三道瀑布,煞是让人喜欢,许多人都在这留影。恋恋不舍地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天街。天街两旁都是古朴而精致的徽式建筑,高低错落,<span style="font-size:18px;">恰似一条玉带将屋舍串接,前店后坊,简直是缩写版的近代“清明上河图”,</span>让人感受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福州吃货遇见婺源吃货,忍不住也要认识一下,品尝一下。</p> <p class="ql-block">  倘徉天街我们有幸欣赏到婺源木雕技艺的展示,现在我们看到的竹虚厅,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临街一面全部为木雕,图案精美繁复,极尽奢华,是一座木雕艺术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  门面上的6方木雕图案,左上是“赵子龙救阿斗”,左下是“关公送嫂”,中上是“九代同堂”,中下是“文武百官图”,右上是“周文王打猎”,右下是“状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梁撑的木雕主题,从右到左,依次是福、禄、禧、寿。门罩上裂纹还有梅花和竹子的雕刻,意为“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竹子又代表竹报平安、步步高升、节节高之意。</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榻的篁岭天街酒店,具有时尚简约又不失婺源当地特色的美宿,酒店被万亩梯田簇拥,延绵青山加上朦胧的薄雾,形成一幅自然乡村美景图,是距离古村梯田景观最近的度假酒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步入天街酒店客房,拉开阳台如临世外桃源,映人眼帘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铺展在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散去,篁岭仿佛被披上一层神秘的薄纱,村落中万家灯火依次亮起,宛如散落在人间的璀璨星辰,与天上那点点星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天上人间般的绝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我们使用酒店提供的自动早餐时,陈老师选择了靠窗的小桌招呼我,当我端着早点坐下时,发现窗外亭台楼阁,层林尽染,景色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们继续在篁岭游览,“怪屋”的外观看起来与普通的徽派建筑无异,但内部却大有乾坤,一共有两间,楼上一间是上下颠倒,楼下另一间有点倾斜,步入在里面跌跌撞撞,走下楼梯有点摇晃头晕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奔七”老人会轻功?原来这间怪屋把房屋布置成按顺时针方向,倾倒90度,这样原来房屋的右边就成为地面,游客只要趴在地上房屋角落拍摄一张照片,然后在手机上运用编辑功能时,把拍摄好的照片,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于是就产生了人攀爬在房屋梁上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村中悬浮土屋是一座奇特的山区特色土墙建筑,一眼望去墙体被拦腰折断,仿佛整栋房屋神奇的悬浮在空中,让人感觉违背牛顿定律。</p>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栋古建叫怡心堂,整栋房屋飞金彩绘、金碧辉煌,这种彩绘古建,在婺源仅此一栋。怡心堂大门的木雕精美,中国承续了千百年传统木雕“教训子孙、礼义廉耻”的题材,都在这座怡心堂门面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  篁岭村庄依山而建,可谓“地无三尺平”,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晒在自家屋顶木架上。祖辈起,他们就用竹筛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收获季节,房前屋后成了晒簟的世界。长长木竿托起圆圆的竹簟,竹簟里晒满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谷,形成婺源特有的篁岭“晒秋”农俗特色景观,篁岭因“晒秋”而闻名遐迩,并成为摄影爱好者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  如今,“篁岭晒秋”已成为固定习俗,春晒茶叶蕨菜,夏晒茄子豆角,秋晒稻谷辣椒。时令变化,竹晒匾里所晒之物也在不断换新。</p><p class="ql-block"> 红辣椒、玉米、菊花、南瓜等农作物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山村“晒秋”图,真的是美不胜收。 </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橙红橙红的颜色,看着这金黄金黄的颜色……这是属于秋天特有的浪漫,这是属于秋天丰收的喜悦!在婺源篁岭村这个美丽的地方,晒秋变成了一种浪漫,一种无比的开心!</p> <p class="ql-block">  篁岭晒秋秋意浓,鲜红的辣椒、澄黄的玉米、白色的芝麻、紫色的茄子干恣意铺展在簸箩上,仿佛小时候美术书里那一幅幅让人心驰神往色彩瑰丽的民俗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心灵手巧的晒秋大妈还颇有创意地拼出“福”字的晒秋作品,是用铺满红辣椒垫底,然后用干菊花摆出“福”字,让这个秋天的篁岭更加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  篁岭晒秋,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完美结合的杰作,在古朴的民居前,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晒出生活的诗意。</p><p class="ql-block"> 篁岭的晒秋场景,既有青山如黛的自然背景,又有充满烟火气的晒秋画面,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篁岭秋色随着秋去冬来的流淌愈发浓厚,从田野蔓延到晒盘,从屋顶过渡到树梢…… 斑斓的丰收色彩在山间晕染,展示着晒秋人家最独特的秋色魅力。</p> <p class="ql-block">  婺源的秋冬,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是一首温婉的诗,每一处古建都蕴藏着故事,蕴含徽州文化,每一片落叶都诉说着过往。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在古村落高歌一首,忧如品味大自然的馈赠;你可以站在高处远眺,整幅自然画卷仿佛在你的脚下铺展开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秋冬邂逅篁岭晒秋,游览一幅“梯云人家”图,就在这幅图中,不仅展现了徽州传统农村的徽派建筑风格,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记录了古徽州农村的生活,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匾一晒,一座一屋,都诉说着历史文化的故事,都展现着乡村的独特魅力,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与生活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