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年猪——儿时眼巴巴期盼

善良人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追溯到五十多年前,冬天一到,我就开始心心念念着杀年猪的日子。那时候,生活简单质朴,杀年猪不仅意味着能吃到鲜美的猪肉,更是一种对过年热闹氛围的提前预热。我总是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眼巴巴地望着猪圈里养得肥壮的猪,想象着它变成各种美味佳肴的模样。</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进入大雪节气以后,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一来解决一年的油水,那个时候我们那里每人每年生产队分给3斤豆油,多数时候做菜是不放油的。二来忙乎一年了,自己家改善一下生活,也请老亲少友、生产队头头们吃一顿。</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农村的大多数人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小猪就自己留着过年吃了,大一点的杀完再卖一些换钱。养猪饲料以野菜为主,淘米水搭配些糠麸,杀猪前一两个月喂点豆饼或者黄豆。自己家想杀猪必须先完成国家的一户一头猪的派购任务。所以一般的家都养猪,谁家猪圈里养着超过两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年代每个生产队都有“猪倌儿”,全屯子的猪由生产队派人,白天统一赶到野外地里去放,晚上赶回来,所以那年代的猪都是“散养”的“溜达猪”,肉质非常好。</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杀猪那天都要烀上几十斤肉请亲朋好友、邻里吃一顿,一般的时候是四个菜:一大盘白肉蘸蒜泥、一盘血肠、一个大拌凉菜,一大碗煮肉汤烩的酸菜,管吃管添。然后剩下的煮肉用冰雪冻起来留着过小年以后再吃。猪头、猪手、猪尾留着到过二月二的时候用火燎完烀上。</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上学后关于猪的形象有所认知,尤其是被文学家们描绘出来并以此定格,那就是大耳、长嘴、长鼻,还有细尾、竖鬃和大肚子。被吴承恩利用并塑造了猪八戒的形象。据说猪八戒已经受到大这几种特点结合在一起多数未婚少女的青睐,有媒体调查显示,中国有百分之七十的女性择偶标准竟然选的是猪八戒!这实在让聪明绝顶并身怀绝技的孙悟空大动肝火,也让貌似潘安、才高八斗的唐僧大迭眼镜。</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待嫁女喜欢猪八戒的调查结果让人生疑,不过国人爱吃猪肉却是没有异议的事实。东北“杀猪菜”已经成了东北名吃,至今响誉中外。我曾经在博客中发了一条关于杀猪菜的心情随笔,引起了许多南方博友们的好奇。</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在农村杀年猪的习俗在东北农村至今还保留着。那时,人们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肉斩成大块放进锅里,加入水,放上盐,然后边煮边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来。现在尽管进行了精加工,做出多种菜肴。还有饭店推出的那些杀猪菜,无论如何也吃不出来那个年代的味道了。</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  期盼杀年猪的时光,是儿时最快乐的回忆之一。那份眼巴巴的渴望,不仅仅是对美食的向往,更是对过年欢乐、团圆氛围的深深眷恋。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随时都能买到猪肉,但儿时杀年猪的场景依然在心中清晰如昨,成为心中一抹难以忘怀的乡愁。</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