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种红色记忆,共筑童心梦想”——木垒县幼儿园纪念12.9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木垒县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翻过历史厚重的扉页,那段带有刺骨朔风的峥嵘岁月不曾忘记!沿着风雨飘摇的红色轨迹,那金戈铁马般的呐喊仍在耳边响起!1935年12月9日,那个重要的日子我们时刻铭记!为了铭记历史,2024年12月9日,木垒县幼儿园开展了纪念“12.9运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活动启幕:历史的回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在一片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老师们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多媒体展示,向孩子们介绍了12.9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孩子们听得入迷,眼中闪烁着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和好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知识问答:历史的学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国知识问答环节中,孩子们不仅展现了对祖国基本知识的了解,更在互动中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无论是讲述爱国小知识,还是辨认国徽的图案,每一个问题都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应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色诵读:历史的传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色诵读是对历史回顾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小朋友们的诵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歌展示:历史的传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跟着旋律哼唱,在红歌的旋律中,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随着他们的成长,这些种子必将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童心演绎:历史的重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12.9运动的精神,我们特别策划了一场情景剧表演。孩子们身着民国时期的服装,用稚嫩的声音和真挚的情感,重现了那段历史中的一幕幕感人场景。他们的表演虽然略显生涩,但却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这次纪念12.9运动的主题活动,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将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花朵。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更加美好的未来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u>教 师 篇</u></b></p><p class="ql-block">“党徽是最美的胸针、履诺是最好的答卷”主题党日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色情景剧——《一封家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封信件,它更是一座穿越时空的情感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革命者与亲人,也连接着你我他心中那份共同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色歌曲大联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色歌曲,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记录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这些歌曲,不仅仅旋律优美,更是情感深厚,它们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国热情,传递了坚定的革命信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这次纪念12.9运动的主题活动,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和孩子们共同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历史之旅。我们深知,历史的传承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用爱和智慧为孩子们播种更多的红色记忆,共筑他们美好的童心梦想。</p> <p class="ql-block">编 辑: 郭 霞</p><p class="ql-block">图 片: 各班老师</p><p class="ql-block">校 对: 张海灵</p><p class="ql-block">审 核: 张宸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