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农耕文化》出版记

北雁南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元月28日,县民政局退休干部陈明联系我,相邀一起编书一事。他说,受县关工委陈义万主任的委托,计划编写《大悟县农耕文化》一书。我说,农耕文化博大精深,我的水平有限,就我的认知写不出个什么东西来。他说不全要你写,你我一起收集、编排和修改就行。我也就很爽快地答应了。</p><p class="ql-block"> 随后,陈明发来他已经撰写和收集到的上十万字的初步材料,还有他写的《浅谈农耕文化的由来和作用》。我之前知道陈明在着手准备农耕材料,但没有想到他已经编写了这么多文字。我就着他的资料作了编排,《浅谈》暂时作为序言,其他的分为八章,即,中国农耕历程, 大悟县域传统农耕 ,大悟县农耕发展, 农产品与农副产品 ,大悟县水利和旱涝灾害 ,从物价看我国农耕发展,农耕文化习俗 ,农耕文化艺文。陈明考虑后,拟定了框架如下: 一、 古代农耕(新中国前历代农耕文化成就简述);二、 当代农耕(新中国成立后农耕进化历程);三、 农耕传承(大悟县农耕文化传承——多人合写)。遵照这个框架,我又把前面的内容分别放在这三大板块里面。陈明看后,又查找和编写了很多内容,把前面那些不配套的内容大刀阔斧地砍掉,替换。就这样,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内容,调整章节,前两大板块就各自有了很丰富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第三板块,我们依托《五岳山下》公众号这块园地,在李春阳老师帮助下,收集到很多农耕艺文,经过充分商定和选取后,按照农事、工艺制作、美食、农家习俗等分成几个小节,收录编入到第三大板块下面。老、中、青、幼作者参与劳动写下的文章,均有代表性地选取,体现传承。这样,一本书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前两天,就着回乡的机会,陈明带着我和刘辉刘静,一起来到关工委陈义万主任那里,向他汇报了《大悟县农耕文化》一书的编写情况。陈主任对我们的编写工作作出了肯定,对三大板块作了修订,即为: 第一篇,农耕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篇,大悟农耕的特点与表现形式;第三篇,大悟农耕文化的实践与传承。并要求我们多拍些农具图片,作为彩页,做到图文并茂,增加美感,这样更受读者喜爱和接受。</p><p class="ql-block"> 按照陈主任的指示,我们又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大悟县人大程文正主任写了《农耕文化永流传》,陈义万主任写了《农耕赋》,均放在前面作为序言,前面的《浅谈》撤销。陈明起草《后记》,我作了补充和修改。至此,一本书已经基本完成。接着,我连续花了数天时间对全书三十万字进行全面反复校对,看得头昏眼花。之后,陈局长将稿子又先后交给李春阳老师、高剑馆长审阅,修改,校对。在对全书基本满意后,我们于今年6月底按照约定的期限交稿。由于长期伏案编撰,书成之日,陈明大病了一场。</p><p class="ql-block"> 书稿交给县人大进行审核,之后书稿交给刘辉进行编排,出样书。刘辉着手收集到一批农耕图片,农具占了绝大部分,我想这正是陈主任和大家喜闻乐见的。我也提供了十来张照片。图片农具都标上名称或说明。最终没有找到稻场谷垛和碾谷打场的满意照片,有点小小遗憾。现在都是机器收割稻谷,传统的打谷方式已经远去二十年了。样书出来后,由相关部门到省里申请书号。书由县人大印制、发行。据说发放对象是县两会代表,文章作者也有一本书相赠,与有荣焉。毕竟大家都是无偿奉献。我想,作者和读者们拿到新书,一定很高兴吧。我和大家一样,也有一种成就感。这毕竟是我们和五岳山下群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曾广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