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馍卷(散文)

悠悠岁月

<p class="ql-block"> 烙馍卷</p><p class="ql-block"> 每年萝卜白菜一下来,我们家的副食就以萝卜、白菜为主,很少吃别的菜。周末我炒了一锅豆腐、粉条、大白菜,再烙十几张烙馍,家人吃得可欢。不一会,一大锅菜吃了个锅底朝天。吃粉条豆腐菜让我的思绪再次拉回到了四十年前。</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在老家农村上小学。当时我国农村尚未包产到户,实行集体化作业。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把土地分给农户,实行一家一户单干。原来有生产队的时候,一些大的工程,如挖河,修路,改造农田,修建拦河大坝等都是由县里组织,生产队里出劳力干的,分地后,这些大活都分解给了一家一户。当时我们公社要在颍河上修建拦河大坝。修大坝所需的石料得从30多公里之外的首山上拉。首山在县城南边,是八百里伏牛山的山头。首山距县城10多公里。公社(乡、镇)把拉石头的任务分给了各个生产大队(行政村),生产大队(行政村)又分给了生产队(村民小组);生产队(村民小组)又分给了各家各户。我们家分了两千斤。当时,农村没有汽车,拖拉机也很少,运输全靠人力。用架子车从60多里外的南山(襄县首山南坡)把石头拉到大河村坝上得在路上走一天一夜。石头是早已开采好的。公社已买下,只需拉回来就行。任务分下来了,我们村的十几户人家决定合伙上山拉石头。拉架子车,出远途,单打独斗不行,必须几个或者十几个合伙,路上有啥事好有个照应。一听说父亲要上山拉石头,激动的我一宿没睡好。我们家乡是平原,我向来没见过山。我想利用这机会跟父亲出梢,顺便看看山是啥样的。父亲甚是反对,认为我年纪尚小,上山会累坏身子骨的。</p> <p class="ql-block">  我年纪小,自然不会考虑这些了。我把我想去看山的想法告诉了奶奶。让她帮我说情。还是奶奶有面子,帮我在父亲面前说了情,父亲才答应让我去。临出发时,我为了显示自己人小力气大,先拉父亲。当时我们一帮人两个人一辆架子车。俩人轮流拉对方,累了随时替换。我先拉父亲,一口气把他拉倒距我家9公里的库庄,还未感到累。库庄是通往县城路上的一个乡镇,在我们村和县城之间的大路上,距县城7公里。石料场在城南的湛北乡姚庄村山上,距县城10多公里。别看我人小,走起路来可一点也不慢。我拉着父亲,紧跟着他们一点也不掉队。大约到晚上十一二点,我们走到了库庄镇南。我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叫醒了车上的父亲。父亲下车来开始拉我。</p> <p class="ql-block">  天快亮时,我们下了许南公路,开始走小路。经过了一个村庄,便开始上山。走了一会山路,我看见一片黑色的影子,我认为是山。在我看来山就是一块无比大的黑色幕。后来走到跟前才看清是山上的一片松树林。又像一处大土堆,沿着上面的小路曲折而上。这时天色已基本大亮。我看到狭窄的山路两边都是采石场。当时许多建筑都离不开石料。红石好开采,再加上首山不是很陡峭,好往外运。首山附近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都在此设有石料场。农闲时,村干部带领社员们在此采石料,发展副业。那时候,人们还没有环保意识,政府对山上也不怎么管理,首山上到处都是采石场。我们选了一处比较大的采石场沿着曲折的小路下到底部。把石头装车上。这时候,天色已大亮。我们四五个人拉一辆车,把车拉出坑。大约3个多小时,同行的十几俩车都已拉出坑,装满石头的架子车在坑沿排了一长队。太阳丈八高时,我们开始下山。虽然山坡比较缓,但一两个人也不好掌控,一辆车得3个人才行。其中1人驾辕,其他俩人在后面拽着。车子慢慢下来,比较安全。一辆车得三、四个人,才能保证安全。下山时车上满载石头,没有车闸,车速慢了,自然就安全了。从半山腰下到山下,得半个多小时。十几俩车下完,就到下午两点多了。我们没敢停,就开始往回返。</p> <p class="ql-block">  去时把我累坏了,回来时无论是出坑,下山,还是路上,我都是坐车。父亲把车上的石头扒了个窝,让我坐里边。父亲一口气把我拉到了大河村水坝上。大河村在我们村北,距我们村有8里路。到地方后,父亲把石头卸下,已八点多了。这时我们同去的一行人已人困马乏。又饥又渴。水坝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离它最近的大河村也有3里路。我们村一个女子出嫁到了大河村。她的两个弟弟也在我们这支拉石头的队伍里。我们卸罢石头,他俩弟弟招呼我们一行人去她姐姐家吃饭。他姐姐和姐姐的婆婆给我们烙了一筐子烙馍,炒了一锅粉条萝卜菜。熬了一大锅稀饭。我们这帮人真是饿极了。每个人都一连吃了四、五个个烙馍卷。也许是太饿了,那天的烙馍卷我感到特别好吃。此后,我再也没吃到比那天晚上更好吃的烙馍卷了。</p> <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我到过不少地方,吃过不少盛宴大餐和地方特色小吃。从来都没有吃到那天晚上烙馍卷的味道。有时,我也尝试着自己做。无论咋做,就是吃出不出当年的效果。我把这事说给朋友听,朋友说是我那天饿的时间长了,才觉得萝卜粉条好吃。我就尝试着也饿两顿再吃。尽管我肚子饿得叽里咕噜,还是吃不出那天晚上的滋味。后来我认识到是自己吃好的吃的多了,肚子里有油水了,就是吃啥也不会感到很稀罕了。好的吃腻了,啥也吃不出味道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不仅不为吃的犯愁,还能住上楼房,开上小汽车。几十年前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我孩提时,我们村召开群众大会。我印象最深的是生产队长给社员们讲:“几十年后,我们农村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那时候,我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玻璃窗、玻璃门,这边看见那边人。”当时人们很疑惑,点灯不用油,那用啥呢!电在哪?咋能点灯。听说电比老虎还厉害,把人都电死了,咋会能电灯!带着这些疑惑,我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农村有了电。机械化逐步在农村铺开。人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逐步向小康迈进。2021年,我国向世界庄严宣告,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全面实现了脱贫摘帽。</p> <p class="ql-block">  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十二大报告中说,到下世纪中页,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下,我国已基本上步入小康社会。照这样下去,我国提前步入小康社会是很有希望的。烙馍卷就是美餐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现在一些小区门前时不时有一些卖烙馍卷的。那是地方小吃。尽管很好吃,但我却不喜欢。因为里边卷的不是萝卜粉条,就是萝卜粉条也吃不出当年烙馍卷的感觉。感觉虽没找到,但我坚信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全面奔向小康社会已为期不远。</p> <p class="ql-block">  烙馍卷珍藏了我美好的记忆。让我在奔小康的路上不忘初心。它始终在提醒我不论走的多远,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