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政权稳固的基石

翁洪卿 (凹凸的山川)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圴为AI制图</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无数政权的兴衰更迭成为历史长河中引人深思的篇章。一个政权若走向颠覆,往往与其背离“仁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所谓“仁道”,是对百姓的关爱与尊重,是公平正义在社会治理中的彰显,是对民生福祉的积极谋求。当政权失去仁道,首先表现在对民众的过度压榨。横征暴敛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不聊生。例如,秦末时期,繁重的赋税与徭役让百姓喘不过气来,大量劳动力被征调去修建宫殿陵墓,百姓辛勤劳作却收获寥寥,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这种不顾民众死活的掠夺式统治,必然会引发民众内心深处的怨恨与反抗情绪,如同在干燥的柴堆下埋下火种,只需一点火星,便会燃起熊熊大火。</p> <p class="ql-block">  不仁道的政权还常常伴随着司法的黑暗与不公。权贵阶层肆意妄为,而普通百姓却在冤屈中挣扎。当法律成为少数人的工具,用来维护统治阶层的私利而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时,民众对政权的信任便会逐渐瓦解。就像在封建王朝中一些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草菅人命,百姓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长此以往,政权在民众心中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便会丧失殆尽。民众不再视政权为保护者,反而将其视为压迫者,那么政权的根基也就开始动摇。</p> <p class="ql-block">  再者,不仁道的政权往往缺乏对社会多元声音的包容。它极力压制言论自由,不允许民众对政策提出异议或批评。然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众的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当一个政权闭目塞听,拒绝接受民众的合理诉求与建议时,就如同在自我孤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例如,一些王朝在末期,对知识分子的打压,对舆论的严控,使得社会矛盾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反馈与解决,矛盾不断积累,最终只能以激烈的社会动荡来释放。</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诸多政权的覆灭都敲响了警钟。一个政权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秉持仁道。要以民为本,轻徭薄赋,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司法体系,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广开言路,倾听民众的声音,积极吸纳社会的智慧来完善治理。只有这样,政权才能赢得民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才能在风雨飘摇的历史进程中稳固屹立。反之,若背离仁道,即便一时拥有强大的武力与权势,也难以逃脱被颠覆的命运,因为失去了民众根基的政权,不过是空中楼阁,在历史的浪潮中注定会轰然倒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