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2024年11月28日,太平中学170名学生,在政教处覃凤华主任的叮嘱下,怀着激动的心情,整装待发,开启为期两天的桂林研学之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旅有所见,行有所获,一路上同学们欢声笑语,承载的不只有风景,还有大家对此次研学的期待。</p> 科技与自然的双重洗礼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第一站,同学们首先来到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学校的报告厅内,同学们聆听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深入了解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科研成果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态。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广泛应用,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 随后,同学们走进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机器人中心,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赛事之一《机甲大师》的参赛方,各式各样的机器人设备让学生们大开眼界。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同学们对机器人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同学们前往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深入学习了华为鸿蒙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沙盘模拟,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物联网技术的便捷与智能。通过互动体验,同学们对物联网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学习,同学们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代表的带领下,漫步在校园中,参观现代化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与学长学姐代表的交流沟通,同学们对于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他们感受着高等学府的独特魅力,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的决心,放飞了自己心中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离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后,同学们前往漓江进行徒步互动。漓江两岸群峰环列、碧水萦回,在这里,同学们寻找2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欣赏朝板山、螺丝山、美女照镜等美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些美丽的瞬间,记录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span></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同学们来到了历史悠久的桂林东西巷。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其中以逍遥楼和状元廊最为出名。在东西巷的历史文化街区里,同学们自由逛游、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体验了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p> 历史与人文的深度探索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同学们饱含热情,精神奕奕,继续踏上研学之旅。同学们首先前往象鼻山打卡,这座形似大象汲水的山峰是桂林的城市标志之一。同学们站在观景台上远眺象鼻山全景,感受着自然奇观的壮丽与神奇。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下,同学们还了解了象鼻山的传说和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随后,同学们前往靖江王府参观。在王府内,同学们不仅欣赏了精美的古建筑和园林景观,还亲手体验了非遗手工制作——拓印。在研学导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同学们拿起拓包,沾上颜料,小心翼翼地在纸上拓印,不一会儿,一个个福字跃然纸上,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随后,同学们来到贡院,穿上古装,坐在号舍考桌前,拿起毛笔,蘸上墨水,在宣纸上挥毫泼墨。这一刻,同学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科举的考场,感受到了科举制度的严谨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桂林博物馆。在这里,同学们系统地了解了桂林城市的发展历史。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建设,每一步都凝聚着桂林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同学们仔细观看了展出的文物和图片资料,聆听着研学导师的详细解说,对桂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p> 收获现在,展望未来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的最后 ,同学们举行了研学活动的总结班会。同学们积极发言,踊跃回答问题,为这次研学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 此次桂林研学之旅,通过学习知识与游玩的结合,寓教于乐,让同学们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能走出去,亲近自然,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得到多种形式的实践、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学虽已结束,但成长之路永不停歇。期待同学们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绽放光彩,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凌茶格</p><p class="ql-block">拍摄、拍照:研学摄像导师、凌茶格</p><p class="ql-block">一审:覃凤华</p><p class="ql-block">二审:梁益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