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收官在関西[和歌山篇]

人在途中

<p class="ql-block">从2015年11月开始,这海外收官之旅似乎就被固定在了日本。之后因为疫情中断了3年,2023年按下重启键后,日本继续连任海外游的年度收官地。虽然今年已经走了两趟日本(新潟和沖縄),但既然已成惯例,以我因循守旧的性格,今年也还是选择11月的日本来一次收官之旅吧。</p> <p class="ql-block">从1996年7月首登日本列岛迄今,花了小30年时间,打卡了47个都道府县中的32个。因为地域相隔的关系吧,这日本很大程度上就像是东部沿海的后花园,1.5小时到3.5小时内可以飞遍全境。只是去的越多,越觉得日本的精华并不是东京、大阪这些个大城市,而是隐藏在那些边边角角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比如东北地区的青森、秋田、山形,中部地区的新潟、長野、富山、石川、岐阜,中国地区的岡山、广島,四国的高知等县境内。其中印象最深的当属能登半岛那一片,只是一场地震让我再游能登的愿望暂时难以实现。作为我的第25次日本之旅,这次把目光聚焦在了関西,当然不是大阪,也不是京都,而选择了据说是日本存在感最低的和歌山県,以及最有异国风情的兵庫県神戸市、希望它们能让我挖掘出适合我的日本新热点。</p> <p class="ql-block">前往登机口途中,与新西蓝航空和全日空航空不期而遇,这有多么勾引人啊!新西蓝,小别已过一年载,叫我怎能不想你?全日空,又久违了,而且这还是已经变换了标志性蓝白色的新涂装客机,可这次我只能默默的从它们身边走过。</p> <p class="ql-block">当然,咖啡、七星烟,这与坐不坐新航、日航班机无关,出行前的两个仪式感总是一个都不能少的。</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阪往復含税881元/人,还带一件20kg的免费托运行李,这低价的诱惑太难抵挡,所以选择了春秋航空。上一次搭乘春秋航空还是十年前,从浦东飞四国島的高松,大概是因为感觉座椅前后间距太紧凑的缘故,于是就把它拉黑了它。好在上海飞大阪也就1个半小时,再给春秋一次机会吧。事实也证明了这次机会没给错,首先值机速度就明显快于其他航司,其次从值机办理到舱内服务,各项服务都不打折扣,虽然不提供免费餐食,但我对国内航司的航餐一向不看好,所以这对我没啥影响。而且这次感觉座椅间距好像也不怎么拥挤了,难道是随着年龄增长,体格变小了?</p> <p class="ql-block">拍完启程照,航班准点起飞。</p> <p class="ql-block">日本国土按地域分成了关东、関西(也称近畿)、东北、中部、中国、四国、九州、北海道、冲绳9个大区,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大概要属关东和関西。从行政区划上,关东地区包括东京都、千叶、神奈川、茨城、琦玉、枥木、群馬一都六县,関西地区又称为近畿地区,包括大阪府、京都府、奈良、滋贺、和歌山、兵库两府四县。当然这只是行政上的地理区划,从历史、风俗、人文、生活方式的角度说,关东与関西涵盖的范围更大,划分也更复杂。有意思的是虽然日本总体上算是单一民族,地域也算不上辽阔,但这两部分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彼此还各自将对方视为异类。有人因为东京是天皇、国会、政府的驻在地而把关东视为政治中心,因为大阪是诸多著名企业的发源地而把関西视为经济中心,进而引伸出关东如北京,関西如上海的论点,但我不太认可这种观点和类比。首先日本是个奇葩的国家,它居然是没有法定首都的,所以就因为如今的天皇住在东京,国会和政府也在东京,就把它列为政治中心有点想当然和牵强。其次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金融、服务业,对于这国家的三大支柱产业来说,关东、関西属于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不分仲伯。因为我曾先后在这两边的企业里就职,两边都有过接触,打过交道,只是远没有达到那些动辄就要“告诉你一个真实的XX”的大v大咖的地步,至多能就个人的感观做一下肤浅的比较。比如从性格上说关东人相对于彬彬有礼,说话办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関西人则显得粗犷随性,为人处世大大咧咧随意性强。当然这都只是相对而言,仅属一窥而非全貌,而且这也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关乎你自己的性格偏哪边,就会更喜欢哪边吧。</p><p class="ql-block">掐指算算,从1996年到现在,总共去了24次日本,其中专程或经由关东地区的是13次,一都六县都已完成了打卡,很多地方还不止一次,関西地区则只有7次,而且只打卡了大阪、京都和滋贺的两府一县,还是给我留下不少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比如和同事们泡居酒屋,那是日本通行的企业文化,把日本人喝得跪地求饶的事我在関東関西都没少干,但受邀去日本总经理家中做客,让总经理太太给我烧菜做饭斟酒的干活,好像也就在関西能遇上。</p> <p class="ql-block">2012年是之前我唯一一次纯関西旅游,走过了细雨蒙蒙中的金阁寺、祉园小路、二年坂,见到过安倍晋三、石破茂、林方正这些自民党大佬在大阪梅田声嘶力竭的街头竞选,(就那一年安倍当选了自民党总裁和日本首相,石破茂屡战屡败之后今年总算如愿登顶,而且还是1个月内登顶2次,林芳正则还在继续努力中)。那次也正值钓鱼岛事件爆发后的第一周,原本人满为患的関西机场中日航线登机口一下子变得门可罗雀,我和女儿作为唯一的中国人还在那儿受了日本関西电视台的采访。</p> <p class="ql-block">螃蟹这玩意儿在哪儿都能吃上,不过和女儿在心斋桥的「かに道楽」吃螃蟹的那份精致感和仪式感还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2019年深秋时节从伊豆半岛到广岛的横穿本州之旅中,京都是其中的一站。瑠璃光院、三千院、東本愿寺的枫红杏黄,永觀堂禅林寺的红葉ラインアップ……,确实是一种视觉冲击力极强的享受,只是那种人挤人的感觉,让我再没有了故地重游的兴趣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2017年时所在企业在日本注册了事务所,我在大阪市区的这家公寓里当了差不多一年的事務所所長兼海外部長,还专程拜访了中国驻大阪领事馆。那是我迄今唯一一次走进中国驻外领馆,和作为中国政府官员的一正二副参赞外交官喝了咖啡聊了天。</p> <p class="ql-block">经过1个半小时的飞行,时隔7年后再一次降落在了漂浮于海上的大阪関西空港。这是全世界第一座完全以填海造陆方式建成的海上机场,建造于近40年前的上世纪80年代,一条长达5km的跨海大桥将它与陆地连接,算得上是一座奇迹般的海上机场。当然,要论如今的海中造島能力,那轮到中国傲视全球了。</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这次降落的是在2012年才投入使用的T2航站楼,它是春秋、乐桃、济州、德威四家廉价航司的专属航站楼,我也是第一次见识这样的廉价航司专用航站楼。当然,航站楼的建筑虽然简陋,但基本功能还是应有尽有。相比于如今国内交通站点和枢纽的高大上的豪华特征,日本在这方面明显不同。感觉他们遵循的原则是能用即可,这可能和注重外表与注重实用为原则的有关。当然也可能咱如今是财大气粗,有钱任性,日本变得经济停滞,囊中羞涩吧。</p> <p class="ql-block">各种服务也一点不打折扣,凭着VJW上事先获取的QR码,实现丝滑入境。</p> <p class="ql-block">从下机、通过海关再到达行李提取处,只花了20来分钟,一个航班的行李却都已经从传送带上取下,在一边排放的整整齐齐。整个入境过程中,随时都有工作人员为你提供引导或是答疑解惑。从T2航站楼到空港枢纽所在的T1航站楼之间的無料送迎巴士几乎是随到随走,非常便利。这与我前几个月在迪拜机场从T2到T3航站楼之间,那种无人问津最终靠自己叫Uber费劲移动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大多是有“整理、整顿”的强迫症的,这“整理”中的头一条就是物品都要做到摆放整齐,井井有条。出入境的官员们从早期的盖“上陆许可”印到后期贴“上陆许可”贴纸以及“出境”章时也一直都讲究无论盖、贴都努力做到端端正正、横平竖直。</p> <p class="ql-block">只是这些年随着芯片护照的普及,自助出关正越来越普及,“出境”章越来越少见,如果日本也步电子签的后尘,日后这“上陆许可”的贴纸可能也要走进历史了,对我来说这还是有点不舍。</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游荡,交通费通常是位居前三位的开支项目,尤其是对于不能自驾的中国游客而言,公交交通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当然日本也为外国游客推出了很多通票、周游券一类的“减负”举措,比如JR(日本铁道)公司发行的JR Pass,它能够在规定的时效和区间内,无限次搭乘由JR运行的新干线、各种快速和普通電車以及巴士。前两年这绝对是超级省钱卡,也是我出行的首选和最爱。比如2018年末和2019年初,我就分别用一张19000日元的东日本5日JR Pass,分2次巡游了秋田、青森、山形、岩手、福岛、宫城加东京,行程都是1700多公里,实际搭乘的车费金额分别达到了48710和51838日元,这两把东日本JR的羊毛薅得我太舒爽了。但是疫情之后,这JR Pass价格涨幅不小,同样一张东日本5日JR Pass已经涨到了30000日元。而且原来可以累计5日使用,如今变成必须连续5天使用。这对于旅行方式已然实现了从一次多地,一天一地向一次一地,一地多天转变的我来说,它的诱惑力和实用性大大降低,薅羊毛功效功效更是直线下降。尤其是近畿地区,这里的交通并非JR一家独大,而是群雄逐鹿,据我所知就至少有南海、阪神、阪急、近鉄四家私鉄公司与JR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而这次也只有2天是计划乘坐JR電车,要去的目的地白浜还必须购买5日的JR Pass才能用。算一下票价,被薅羊毛的不是JR而是我了,所以也就只能放弃了。我可以不薅别人羊毛,也不能让别人薅我羊毛啊!</p> <p class="ql-block">不过虽然薅不了JR的羊毛,还是可以薅一把南海電鉄2日券的羊毛,用它可以从関西空港到第一站和歌山市,明天上高野山两端也能用上,算下来买车票的话是2900円,买2日券是2000円。虽然只是羊毛论根薅的意思,那也聊胜于无噢。经济不景气,大家都不易,做买卖赚暴利,羊毛薅大把都是不可持续的。</p> <p class="ql-block">関西空港的第1航站楼才是与関西地区相匹配的交通枢纽中心,除了交通换乘,餐饮、商铺也是应有尽有。我们在此使用南海電鉄2日券搭乘南海電鉄空港线到泉佐野,同站换乘和歌山線到和歌山市駅。</p> <p class="ql-block">从関西空港到和歌山市出乎意料的快捷,只花了半个小时多一点。只是搭乘南海電鉄到达的是和歌山市駅,我们预定的酒店则靠近JR和歌山駅,这之间还有3km多的路程,虽然有JR纪势本線连接,只需8分钟的车程,可间隔时间却要1小时,而我们完美错过了前一班。一家独霸和群雄逐鹿各有好处,但这次群雄逐鹿让我们只能在寒风中哆嗦着等待了1个小时。要不是为了薅南海電鉄的那几根羊毛,直接从関西空港坐JR電車,也不用既耗时间又遭罪了。所以这世间事都是有得必有失啊。</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和歌山两天下榻的酒店,ゲランヴィア ホテル和歌山。距离JR駅50步之遥,周边近铁百货以及各种商业设施应有尽有,十分便利。酒店内整洁典雅,房间、卫生间相比大城市里的商务酒店宽敞不少,乘坐电梯必有工作人员迎送、鞠躬。</p> <p class="ql-block">虽为烟民,对客房禁烟十分理解,有这一隅吸烟室就心满意足。</p> <p class="ql-block">和歌山県属于関西地区,是大阪都市圈的组成部分,地处日本最大半岛—纪伊半岛的西南部,面向太平洋,并与大阪府、奈良县、三重县接壤,隔纪伊水道与四国島的德島县相望。虽然紧邻大阪府,但在日本人的眼中,它却被归为47个都道府県中最没有存在感的県。不过我不是日本人,评判标准自然与日本人不一样。从走进和歌山県府所在和歌山市的第一时间起,它就让我心生爱意。城市不大,大街上行人寥寥无几,那种朴素无华,却又静谧优雅的氛围,正是日本吸引我的魅力所在。而且这里的物价水平明显要比日本其他地方便宜,餐饮、食品手信之类少说也要低10~20%。</p> <p class="ql-block">从酒店步行约1km左右,便是和歌山城所在的和歌山公園。</p><p class="ql-block">在日本,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个叫做“XX城”的建筑,位居于当年城下町的中心地区,被叫做“天守阁”的主体建筑通常是它的标志性建筑。它分为平城、平山城、山城三大类,分别建造在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和山区,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弥生时代,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化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城池文化,并被保存下来,只不过其作用从当年的防御和政治功能变成了历史和文化的旅游景点。眼前这座和歌山城是由丰臣秀长(丰臣秀吉之弟)在1585年建造的一座梯郭式平山城,之后成为战国时期纪伊蕃(又称纪州蕃、和歌山蕃)蕃主德川御三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和歌山城建于虎伏山上,所以也称为虎伏城。在入口处有一座虎伏雕像。这和歌山城与长野县的松本城、兵库县的姬路城合称为日本三大连立式平山城,并在1935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只是这国宝只当了10年,天守阁就在1945年毁于美军的轰炸。现在的和歌山城及天守阁重建于1958年,堪堪与我同龄啊。不过看到这般陡峭的城郭,我立马就没了登阁的勇气。28年前第一次来日本时,我曾经登上过长野县松本城的天守阁,虽然之后日本各地的“城”到过不少,但好像再没登过天守阁。</p> <p class="ql-block">这次把和歌山城公園作为第一站,主要是慕名于其中被指定为国宝的西の丸庭院,这是一座巧妙利用了虎伏山依山傍水的地势水源所打造的池泉迴游式庭院。</p> <p class="ql-block">这西の丸庭园又名[红葉溪庭院],顾名思义这就是一处日本庭院+赏枫的名所。不过这个日本庭院显得不那么精致。</p> <p class="ql-block">自我感觉与花花草草的物语还是缘分较浅,所以每逢专为花草的旅行,十之五六难如愿以偿。就比如我与这枫叶季,会有不期而遇,也会失之交臂。去年此时为它奔赴日本東北,秋田就是刚刚泛红,青森几乎还是一片葱绿。这西の丸的红葉溪庭院里,溪水潺潺而淌,水面落叶漂浮,可红葉还是缺点火候啊。早上几年遇上此景我会沮丧,不过如今对此早已释然,这世间人、物、事都讲究一个缘分,缘到自然成,无缘求不成。把这一茬想明白了,就能步入有喜无忧,有乐无嗔的境界了。</p> <p class="ql-block">过下午5点,夜幕就降临和歌山市了。从酒店屋顶露台上俯瞰城市夜景,灯火璀璨却感觉不到刺眼的光污染,为和歌山市平添了一份柔和的妩媚。</p> <p class="ql-block">根据网上推荐,来到这家〔二与吕鳗料理〕。</p> <p class="ql-block">屋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如春。厨师一身短打,精心烤制鳗鱼。食客正襟危坐,等待品尝美食。</p> <p class="ql-block">一杯生ビール入口沁人脾胃,舒坦无比,一份鰻定食下肚更是皮脆肉嫩,美味至极!</p> <p class="ql-block">JR電车駅前,通常也是当地的公交巴士站,汇集着多条巴士线路。清晨时分,上班、上课的乘客们都自觉的排队候车,这也是秩序日本的标志性体现。</p> <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和歌山天空云层较厚,今天一早便是蓝天白云,还有彩虹出现。美好的一天,献给我的第一次日本宗教之旅。</p><p class="ql-block">我属于自己没有宗教信仰,但尊重一切宗教信仰之人,只是对于如今国内藏传佛教除外的中原佛教来说,无论是圣地还是寺庙,基本上都从精神净化地蜕变成了金钱聚敛所。虽不能断言这是中国佛教的进化还是堕落,但足以让我对它们退避三舍。反观东瀛,源自中国,从唐朝开始传入日本,距今已经延续了1400余年的日本佛教,似乎还是保持着佛教的本意,也没忘了初心。这就让我打破了对寺庙走过路过绕着走的惯例,决定专门花上一天时间,往返150公里,去朝拜一下日本佛教圣地高野山。</p><p class="ql-block">高野山位于和歌山県的东北部,被内外各8座总共16座形似莲花般的山峰所围绕,由高空俯瞰,实乃天造地设的一处宗教聖域,而它正是日本佛教派系之一真言宗的大本营。真言宗源自中国,教义出自唐朝密宗青龙寺的惠果大师。唐宪宗时期,第十七批日本遣唐留学僧中的空海法师在求学期间得到惠果大师的真传,领其灌顶,得其亲授秘籍、仪轨,并带日本,于公元816年在得到嵯峨天皇的恩准后,开创了日本真言宗。</p> <p class="ql-block">而高野山之所以成为真言宗的大本营,则是据说空海大师学成归国,从宁波乘船返回日本前,向着日本方向投出抛出这样一支三鈷杵,以占卜日本何处可建真言宗灵场。结果这三鈷杵就晃晃悠悠飘过大海,落在了和歌山的高野山上,寻迹而来的空海大师就在这三鈷杵落地之处建立了真言宗中心,高野山因此也与京都府的比叡山、青森县的恐山一起,成为日本佛教的三大灵场之一。(关于空海大师和真言宗,可参见《2023—又见东日本从秋田到青森》)</p> <p class="ql-block">与上学的学生,通勤途中补觉的打工者,带着行李箱的旅行者一起,搭乘JR的和歌山線,从和歌山出发,穿过清晨的田野,奔向各自的终点。</p><p class="ql-block">日本很多类似于国内轨交线的电车上都配有洗手间,比如从和歌山到橋本的这条JR和歌山線普通电车上。这可能是基于日本人普遍具有前列腺功能缺陷的群体特征,但这种确保方便自由的配置非常具有日本特色,也非常人性化,谁还没有个三急呢?</p> <p class="ql-block">JR和歌山線全程有18站,其中大部分是无人值守车站,其他地方的无人值守车站多为门口放一个刷卡机,供出入自觉刷卡。不过这和歌山線车站不同,刷卡机按在车上的司机身后,到站司机转身监督刷卡。所以上下车都只开一个车门,大家排队刷卡下车。</p> <p class="ql-block">乘坐JR和歌山線抵达橋本駅,然后换乘南海電鉄高野線,沿着弯曲的山间線路和连绵的隧道蜿蜒而上。</p><p class="ql-block">据统计日本有约7.5座寺院,30万尊以上的佛像,约8470万佛教徒。佛教界传统上认为日本佛教有13宗56派,按照1940年的日本[宗教团体法]的分类体系,则被划分为28个宗派。按照13宗的划分,其中传承自唐代中国佛教的有华严宗、法相宗、真言宗、曹洞宗等九宗,日本独有的是日莲宗、净土真宗、融通念佛宗、时宗4宗。</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相当于是高野山朝圣線的電車上,日本人和外国游客的数量差不多,当然也不乏中国游客的身影。</p><p class="ql-block">除去邪教,日本的宗教大致有三种,即神道教、佛教、基督教。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教,供奉天照大神。佛教自六世纪中叶起传入中国,唐朝时在留学僧、遣唐使和鉴真和尚的双向奔赴下,被带到了日本,并逐渐生根。基督教则是在“黑船事件”后,由随之而来的传教士们带入日本的。日本人的宗教观也很别致,信两个或以上宗教很普遍,所以日本各种教徒加起来的人数,要比日本的总人口多很多。</p> <p class="ql-block">抵达高野線的终点站—極樂橋。因为高野山被视为日本佛教宗教的聖地,而这里是通往聖地的入口,因此也被喻为“はじまりの聖域、極楽橋。俗世と聖域を、結ぶ橋”。意思就是这極樂橋是通往聖域的起点,也是俗世与聖域的连接橋。</p> <p class="ql-block">極樂橋是进入圣地的起点,这俗世与圣地的界线,全长800米,落差328米。圣人们可以腾云驾雾御风而行,而我们这等俗人,就需要借助这台单程用时5分钟的高野山轨道缆车(高野山ケーブル),来实现俗世与圣地的跨越了。这条线路开通于1930年,不知道日本是不是也在经历制造产业的空心化,自2019年投入使用的第四代缆车车厢,居然不是日本的本土货,而来自于瑞士制造。</p> <p class="ql-block">乘坐高野山缆车抵达高野山駅之后,虽然已经进入了聖域,但真正的朝聖还没有开始,需要或者选择步行,或者在高野山駅搭乘南海りんかいバス,我们自然选择了后者。</p> <p class="ql-block">这条南海りんかいバス共有12站,虽然这巴士也是南海家的,但我买的南海電鉄2日券却不通用,本来还能多薅南鉄几根羊毛。</p> <p class="ql-block">从大門到奥の院前的御廟橋,全长约4公里。其间共有117座寺院,这是真言宗僧众们的佛域,也是高野山真正的聖域。我们不是僧徒,自然不需要逐院朝拜了。</p> <p class="ql-block">从金堂站下了巴士,然后随心漫行,看哪个寺院顺眼就进去溜达一下。</p> <p class="ql-block">这里古木参天,寺院掩隐在枫红杏黄之中,红色木橋跨越池塘之上,确实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清新脱俗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虽然佛缘不足,做不到跳出三界,飘然成仙,但也能滋生出杂念渐消,无欲无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不过面对此景,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联想。一点也没有亵渎佛界聖域的不敬之意和对众僧们清心寡欲的怀疑之心,怪只怪这几簇红枫长的有点太过妖艳啊。</p> <p class="ql-block">空海大师创建真言宗是基于皇室的恩准,所以这里也有一些和皇室有关的痕迹,比如这颗高野槙树,因为是大正年间秩父宫雍仁亲王御手所植,所以也就改名叫了“金松”。俗世间有母以子贵,这聖域里有跨物种的树以御手成金噢。</p> <p class="ql-block">当然不管俗世还是聖域,烟民都是不可忽视的群体,所以这吸烟所自然也不可少。</p> <p class="ql-block">位于中門附近的「壇上迦蓝」,原本以为它是一个独立寺院,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寺牌,经附近一个店铺的老大爷指点迷津,才闹明白它是一片区域的代指。</p> <p class="ql-block">它是空海大师在1200余年前获得嵯峨天皇许可在高野山开宗立派后最早建寺区域的统称,也是空海大师最早在高野山做道场,传法收徒的见证。它包括了金堂、根本大塔等19座建筑。上图为中門,中图为金堂,下图为钟楼。其中的金堂是真言宗在高野山的总堂,也是空海法师最早建造的传经布道场所。名为“金堂”,却完全没有一丁点的金碧辉煌,只是一座看起来十分朴素的木质建筑。</p> <p class="ql-block">「壇上迦蓝」以「根本大塔」最为著名与瞩目。该塔高达48.5米,周身红白相间,它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双层方形宝塔建筑。供奉的主佛为胎藏大日如来,由16位描绘在立柱与墙壁上的菩萨们拱卫着。</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路边有不少的塑像,有修行大师的,还有主管交通安全的地藏菩萨的。和国内一位菩萨生老病死娶妻嫁汉升官发财上下都管大小通吃不同,日本无论是神社里的神明还是寺庙里的菩萨,讲究分工明确,各司其守。我个人比较推崇这类体制,毕竟神明菩萨虽然法力无边长命百岁,可每天也只过24小时,难以做到万宝全书不缺角。贪多嚼不烂,容易懈怠不作为,所以感觉是日本求神拜佛的法子相对比较靠谱。经常出门在外,少不了行车走路,交通安全是大事。这等大事有时即便自己遵纪守法,严守交规,也扛不住祸从天降,所以还得执掌交通安全的菩萨保佑,所以要虔心拜一拜。</p> <p class="ql-block">日本寺庙这种可爱的瞌睡小沙弥塑像也不少,唯有它身上被放了很多硬币,看来这是属于不用青灯黄卷,晨钟暮鼓,躺着就能收钱的好职位啊。</p> <p class="ql-block">高野山有『大师教会本部』,顾名思义应该是佛学大师的组织,大概要开坛讲课的,都有它来统筹安排,相当于我们的行业学会、协会之类吧。不知道加入这教会门槛高不高,讲不讲究文凭学历、论文数量?</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大师的塑像,这高野山还建有保育院,下图这所孩子们的群塑就是保育院捐赠的。</p> <p class="ql-block">枯山水作为日本独特的庭院文化与艺术,起源于禅宗寺院,大约是这些禅宗寺院多居于深山老林之中,僧众们常年青灯黄卷,晨钟暮鼓,内心波澜不惊,所以发明了砂石构建的山水景观。这片枯山水白沙黛石绿植红枫,色彩搭配非常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位于中心位置的金剛峯寺,是高野山真言宗的总本山。日本神道教、佛教经常有将某地或某座庙宇称之为“总本山”、“总堂”什么的,可我一直都没搞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总之是在所属教派中有着很高也很重要的地位吧?</p> <p class="ql-block">大妈们入境随俗,水手舍前持勺接水洗洗手,以示净身去晦。</p> <p class="ql-block">和国内寺庙大多极尽奢华不同,这金剛峯寺贵为宗派“总本山”,也一样朴实无华。金剛峯寺的建筑中有一座是丰臣秀吉为其母亲而建的青云寺,但不知道是哪一座。据说这金剛峯寺内有一处日本最大级的枯山水石庭—蟠龍庭,勾勒出白沙做海石为山,青苔廖草意悠远的幽玄境界。而且其中选用的石头来自于空海的故乡四国,白沙来自空海传教的京都。不过转了一圈也没发现,有些怅然。</p> <p class="ql-block">对于旅游者来说,在日本逗留期间的住宿,品种上的选择和国内大致相同,有酒店(ホテル)、旅馆(旅館)、商务酒店(ビジネスホテル)、城市酒店(シティホテル)、度假酒店(リゾートホテル)、青旅旅舍(ゲストハウス)、民宿(ペンション)、胶囊酒店(カプセルホテル)等。这次的高野山之行让我了解到还有一种“宿坊”,也就是寺庙住宿。高野山的117座寺院中,有52座提供“宿坊”。这“宿坊”最初是为了给参拜者留宿,近些年也开始面向旅游者。除了住宿,还有冠以“精进料理”的精致素餐,还能参加寺院的诵经晨课和写经,让住宿演变成了一种宗教体验。原本是有过住一晚宿坊,从晨课、冥想、听经到素食、禅眠全部体验一下的想法,网上一查,发现价格不菲,主要还是担心属于食肉群体的大叔大妈们的肠胃忍受不了素食,最终还是放弃这个念头。</p> <p class="ql-block">虽然不住,还是了找一家宿坊,让大妈们在门外拍一张照片,等那天戒了荤腥,再上这儿来当几天尼姑。</p> <p class="ql-block">这高野山作为宗教聖域,体现着佛教的慈悲为怀和包容性,既然有“宿坊”接待生者留宿,自然也得有地方让逝者长眠。走过这座一の橋,那就是高野山专为逝者辟出的长眠地。“宿坊”可以循环使用,但逝者一旦长眠就不挪动了,所以这片长眠地规模相当巨大,大概占到了聖域的1/4强,据说总共有1万余个墓所。</p> <p class="ql-block">从一の橋到奥の院,沿着一条2公里左右的表参道,高耸的参天大树之间,便是密密麻麻的墓地墓所。</p><p class="ql-block">日本人的生死观和我们还是有些不一样。国人无论生前如何薄养,死后却讲究厚葬,日本人的墓地相比国人则少见豪华气派。往往就是几块石头垒成塔型,刻上亡者或是家族名字,就成了一个人乃至一家族人的最后归属地。国人很多生前形同陌路,不管不顾,但到了下葬时披麻戴孝,鞭炮齐鸣,忌日跑坟前嚎啕大哭的却不少见。日本人没有披麻戴孝的习惯,最后一程都是安安静静,逢忌日最多也就提上一桶水給墓碑洗个澡。国人生前爹亲娘亲长挂嘴边,死后决不能比邻而居。日本虽然这些年也出现了很多啃老族,但总的来说还是小辈不管赡养,长辈也不管带娃,各过各的居多。而且最特别的是他们不忌讳生者死者住一块,所以在日本墓地陵园并不都在郊外,推开窗户就是先人府邸也司空见惯。</p> <p class="ql-block">除了简易的坟堆墓石,这种带着红色绒线帽的石像不知道是墓园里的装饰物还是也代表了下面也住着一个亡魂。</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無緣塚』是用来收喽孤魂野鬼的吗?</p> <p class="ql-block">墓园里不乏圆寂后的得道高僧,当然,他们的墓所自然显得气派些。</p> <p class="ql-block">大概因为这里是聖域,属于风水宝地,所以也挤进了不少名人、大拿,日本人将他们最后的长眠之地称之为「诸大名墓石群」。这些大名中有太多日本历史上战国时代的豪强,比如织田信长、伊达政宗、武田信玄、上衫谦信、结城信康、松平政忠等,连大名鼎鼎的丰臣家族、毛利家族都齐聚于此。生前他们有些是同盟者关系,但更多的是死对头,还有背叛者。活着彼此间兵戎相见,刀光剑影,你死我活,死后真能放下仇怨,共聚一隅,睦邻而安?恍恍惚这确实让我有些风中凌乱的错觉,甚至会脑补出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他们爬出墓所,再来场单挑或是群殴,有仇报仇有怨伸冤大干一场的场景。不过前面说到过日本人的生死观与我们不同,而那些政治家、大名们的生死观显然也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大名们即便死了,还是要挣个历史地位,以便尽享哀荣,或者遭遇撤销悼词、迁坟砸碑的尴尬。日本的大名们或许也信奉人死灯灭,一切的恩怨情仇就此了结。也不指望曾经显赫的权势、威望流芳后世,恩泽子孙吧。</p> <p class="ql-block">也有政府官员或是企业家的墓所,比如东日本大地震时任東京市长的永田秀次郎,南海電鉄的创始人松本重太郎。前一位不知他当时的表现如何,这后一位创建的南海電鉄至今还在造福后人,我刚买了他家的2日券,多多少少薅了他家的几缕羊毛,也该顺便来祭拜一下老爷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专为東日本大地震死难者设立的慰灵碑。</p> <p class="ql-block">也有一些为战争炮灰们建立的慰灵碑。</p> <p class="ql-block">大户人家的先人和家族墓所虽然面积大些,但与我们国内的墓园相比也依然显得寒酸。</p> <p class="ql-block">一些家族墓所前,会有这样一排石像,是寓意着老祖宗带着子孙们共同守护他们最后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墓园里,我第一次知道日本除了个人或家族墓所之外,居然还有企业为本企业物故從業者合祀而设立的供奉塔或是慰灵碑,比如松下电器、小松制造、UCC咖啡、日产自动车、新名和工业、博多筑前等。怪不得日本人很长时间里没有跳槽文化,习惯于终身制,原来还真有生老病死全包到底企业啊。</p> <p class="ql-block">墓园尽头是『御廟橋』,它通往高野山聖域中的聖域—『奥の院』。</p> <p class="ql-block">高野山是空海大师开宗立派的地方,而『奥の院』,则是空海大师长期禅定、冥想的地方,公元852年,大师也是在这里圆寂。圆寂后的空海大师被醍醐天皇赐「弘法大师」谥号。走过这条参拜道,登上台阶,那座建筑就是弘法大师最后的长眠地。大师毕竟是大师,慈悲为怀,超度众生,功德无量,确实配得上御廟为他遮风挡雨,接受后人的顶礼膜拜。别看那么多战国大名生前威风八面,叱咤风云,死后也只剩一块墓碑,而且毕竟杀戮太重,需要让岁月的风霜雪雨帮他洗刷血腥和罪孽。</p> <p class="ql-block">虽然差不多也是正午时分了,但阳光被高耸茂密的古树遮挡,光线依然显得斑驳幽暗。在墓所群里游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沿途的石板、台阶、墓碑、石灯笼布满了青苔,而且毕竟是与1万多个鬼魂为伴,其中还不乏大名、冤魂,阴气必定浓郁,所以越走越觉得瘆得慌,寒意袭人。走出奥之院,终于重新回到阳光下,依然浑身冷飕飕的。在中の橋会館里来上一份热腾腾的面条,才感觉稍稍缓过点劲来。</p> <p class="ql-block">继续乘坐南海りんかいバス,从奥の之院返回高野山駅。</p> <p class="ql-block">寺院区域的红葉出墙的比较多,这山间的红葉还刚刚变色。</p> <p class="ql-block">在高野山駅乘缆车回到極樂橋,从聖域返回俗世,佛界聖域的朝拜之旅就此结束。中国内地的佛教圣地圣山也不少,只是我从没去过,不知道朝拜一次要花多少钱,听说都有不菲的门票。从和歌山市走一趟高野山除了往返车票,加上吃碗面条,人均不到7000日币,合人民币也就300多元,不知道在国内我能上哪座圣山。当然信仰朝拜不能用钱衡量,中国、日本的宗教寺院运营机制也不一样,没法比较。不过高野山给我的印象是宗教气氛比较纯粹,寺院里也没有烟熏火燎,所以即便是我这样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也觉得不虚此行,颇有顿悟。人生短短几十载,转瞬即是过眼云烟,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多做善事,看开想开,少纠缠功名利绿,及时行乐噢。</p> <p class="ql-block">再次搭乘南海電鉄的高野山線,一路上黄昏的落日余晖把金黄色撒在河流和田野上。</p> <p class="ql-block">涂抹在田野间的建筑上,列車犹如穿行在油画中,虽然不再是聖域,依然是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只是车厢内的这位中国游客的举动与窗外的景色不太和谐,似乎在提醒我这毕竟是在人世间。有一种观点说日本人有小礼而失大义,中国人则是有大义而不拘小节,可这一幕场景似乎并不能成为这种观点的注解。中国人讲究礼义廉耻,这礼也是放在第一位的,能够堂而皇之的失礼,然后还能义正辞严的谈大义讲廉耻,这似乎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吧。虽然我相信这种人绝对是少数,她代表不了中国人,可它就是能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我也不相信网上那些关于日本人对中国人印象不佳好感度低的报道,但这种举动确实很难有助于中国国民形象的提升。但愿如今越来越多正在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客们,能够展现出来自“礼仪之邦”的国家风范和注重礼义廉耻的民族形象。</p> <p class="ql-block">在橋本駅换乘JR線。乘着换乘间隙,在橋本<span style="font-size:18px;">駅</span>外溜达一下,感受一下一个小地方的氛围。中国还有多少人在书写需要通过邮寄的纸质信、在使用公用电话相互联系?不说绝迹,大概也真的不多了。智能手机的问世深刻改变了这个世界,但改变之彻底恐怕非中国莫属。可日本依然坚持使用这两种沟通方式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在日本,很多地方都还能看到这种红色邮筒和绿色电话亭的身影。在向着各个门类“现代化”狂奔的路上,在为了加速实现从跟随到并驾齐驱,从赶超再到引领地球的复兴大业之路上,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遗弃了许多东西,而日本似乎依然把这些东西保存了下来。刚刚结束的高野山之旅,让我感受到了宗教的传承,橋本駅则让我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延续。当然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还是缘于我已经赶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才会有怀旧的情愫吧。</p> <p class="ql-block">回到和歌山市后,逛一下酒店附近超市。新鲜的肉食和海鲜以及各种水果、饮料让人垂涎欲滴,而且价格亲民。</p> <p class="ql-block">虽然住酒店肉食没法加工,但真的没法抵御刺身、色拉之类即食食品的勾引,果断买上这么一大堆,带回酒店大快朵颐。总共才人均1000円,合人民币不到50元,妥妥的盒饭标准吃出海鲜大餐的感觉啊!</p> <p class="ql-block">酒店还赠送住客每人一份咖喱饭,吃完海鲜大餐还能再来一份咖喱饭当主食,让我们享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噢。</p> <p class="ql-block">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要与和歌山市说再见了。之前的日本旅游基本上是一天一地,最后发现总是少一天,这次在和歌山待了2天,似乎还是少了。没能在这个幽静的小城里多走走逛逛,也没有时间乘坐一下贵志川線的たま電車,撸撸那里的猫駅長。不过没关系,和歌山有着我喜欢的氛围,所以必须还有下一次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虽然JR的自动售票机很方便,但人机对话总给我一种冷冰冰的不适感,所以我还是愿意去「みどり窓口」买车票,因为我特别喜欢感受窗口工作人员热情耐心的了解我的需求,仔细认真的与我确认行程,然后再把打印出来的车票逐一展示说明,确认无误后与我完成钱票交接,并且对我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的这一个过程。电子化、智能化、无人化可能是当今的趋势,JR提供人工服务的「みどり窓口」会不会也随着这个趋势而消失呢?我不知道,但愿它能够再多保留一段时间,再让我多享受几次这样的日本式服务。</p> <p class="ql-block">大妈们在和歌山駅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乘坐的是JR的「黑潮(くろしお)号」特急列車,前往和歌山県内的下一个目的地—白浜。这「黑潮号」虽然不属于新幹線列車,但其配置和舒适性毫不逊色于新幹線,只是它的车头蛮奇怪的,被设计成这种式样,不会增加行车阻力吗?不过这对「黑潮号」影响有限,因为它虽然号称特急,可从和歌山市到白浜106公里,「黑潮号」却要开行1小时30分钟,平均时速也就70公里刚出头而已。</p> <p class="ql-block">离开和歌山市后,在如洗的蓝天和灿烂的阳光里一路南下。列車先是晃晃悠悠的驶过田野和山坳。</p> <p class="ql-block">然后开始沿着海岸线晃晃悠悠的向东行驶。</p><p class="ql-block">和歌山県有着绵延650公里的海岸线,其中从美浜町经白浜町到纪伊浦神段直接面对太平洋。这和歌山有三大名片,高野山、白浜、熊野古道,我们这次和歌山之行的下一站正是以美丽海滨和温泉闻名的白浜。</p> <p class="ql-block">乘坐日本的列車确实不会有中国高铁风驰电掣的速度感,但如今追求的不正是慢下来的生活节奏吗?所以「黑潮号」完美契合了如今的我对人在旅途的定位和喜好。</p> <p class="ql-block">1个半小时后,「黑潮号」列車准点抵达白浜駅。一位列車保洁员如此恭敬的面对下车的乘客,这是白浜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p> <p class="ql-block">虽然「黑潮号」的车头挺怪异,大妈们还是愿意与它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白浜駅有自动检票机,大概是发生了故障,所以没使用,专门派了两个人,捧着个篮子回收车票。自动化虽好,但机器也有打盹的时候,所以最终还是得有人托底。</p> <p class="ql-block">白浜与中国之间还有着一段特殊的情缘,而连接这段情缘的,则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1994年,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与和歌山白浜野生动物园实施了首个“中国大熊猫国际繁殖计划”,大熊猫“永明”和“蓉浜”飘洋过海来到白浜,不过它俩似乎纯粹是来旅游的,并没有在白浜繁衍后代。于是,2000年时“梅梅”又落户了白浜,这可是一位不负众望功勋卓著的“熊猫妈妈”。截止到2020年,“梅梅”共诞下5子2女,它的长女“明浜”更厉害,完美继承了老妈的下崽基因,一口气生下了2子8女10个熊猫仔,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熊猫白浜梅梅家族,所以白浜也被日本被亲切的称为“熊猫之町”。</p> <p class="ql-block">一般日本的温泉酒店如果离车站比较远,通常酒店都会有迎送巴士负责接送住客。白浜町采用的是由白浜駅定时开行免费巴士,统一接送。但不知道为什么这趟定时免费巴士停运了。于是我们搭乘在白浜町内运行的公交巴士,前往我们入住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差不多十分钟,抵达白良莊グランドホテル,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下榻的温泉酒店。</p> <p class="ql-block">说将要下榻,是因为此时才刚到正午时分,日本酒店的入住不同于国内,不管房间是否空着,下午3点入住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但好在所有酒店都提供行李寄存,预定入住的客人也可以提前使用酒店内的公用区域。所以我们把行李交给酒店后,先让大叔大妈们在大堂歇息一下,我也提前享用一下吸烟所。</p> <p class="ql-block">然后享受一下酒店前的沙滩。白浜位于和歌山県所在的纪伊半岛最南端,这里有着著名的白良浜(しらら)海滨浴场,而酒店就位于白良浜海滨浴场的中心位置,酒店与洁白的沙滩和湛蓝的太平洋无缝对接。尤其特别的是,这里沙滩的沙居然都是从澳大利亚搬来的。不远万里从海外进口沙滩,在日本是独一份,放眼世界好像也没有谁这么干的吧。</p> <p class="ql-block">不管这全长600米的沙滩是原生态的还是进口的,月牙形的白良浜海滩作为白浜的标志性景点绝对是名至实归,当之无愧。沙滩与大海,洁白与湛蓝,还有几棵松树以翠绿点缀其中。邂逅灿烂阳光,拂面清风,拍岸海涛,走进让人陶醉期间,心旷神怡的绝美画卷。光说人品似乎有些太过高调,还是加上运气使然吧。当然运气也是有自己标准的,人品肯定是它优先眷顾的对象噢。</p> <p class="ql-block">享受了白良浜海滨的美景之后,我们乘坐明光巴士前往几公里之外的“三段壁”。</p> <p class="ql-block">亿万年前的火山运动,催生出了这一片由火成岩、运矿岩、崩溃岩三种不同岩质形成的柱状节理断崖岬角,“三段壁”也因此而得名。断崖落差50米,岬角延展600米,一直深入太平洋中。</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上看悬崖峭壁,无垠大海。</p> <p class="ql-block">在三段壁的底部,有一个由海蚀形成的深邃岩洞,它在平安时代曾是海盗的藏身地,后来又成为源氏家族同盟军熊野水军的基地,乘坐36m的垂直电梯,可以直达岩洞底部。</p> <p class="ql-block">与“三段壁”毗邻的“千疊敷”同样是一片由海蚀形成的礁石滩,它的面积足以容纳1000张榻榻米,“千疊敷”的名称也因此而来。在日本海的沿岸,也形成了很多类似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欣赏完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和太平洋的浩瀚无边,刚好到了酒店的入住时间。酒店的客室全部面朝白良滨海滨,我们的客室相当于两室一厅,非常宽敞,两个卧室加一个客厅,彼此之间能用木质移门相互隔断。其宽敞程度足以与青森十和田的奥入濑溪流度假酒店和新潟湯泽的双葉酒店相媲美,可列前三位,不过那两家酒店是坐观雪景山景,要论坐观大海沙滩,这白良莊グランドホテル可就排行榜首了。</p> <p class="ql-block">白浜温泉与神户有馬温泉、爱媛道後温泉一起被列入日本“三大古温泉”之列。道後温泉2019 年泡过了,有馬温泉是此行的下一站,如此算来,虽然不一定是“三大古温泉”,至少是与“三大古温泉”一地同源的温泉这次旅行结束就都泡过了。赶点入住,也是为了赶上头波,乘人少能拍一下温泉池。</p> <p class="ql-block">“眺望の湯 潮風”位于酒店二楼,虽然我泡过青森不老不死温泉酒店里那个直接建在日本海海边礁石滩上的露天泡池,但日本海毕竟只能算是海,白良莊酒店的室外泡池可是让我有生以来头一次直接面对太平洋泡温泉,那种感觉真的是爽到极致噢!只是尽管赶的头一波,可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泡池都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偷拍了一张,虽然属于违规,但不算侵犯隐私吧。</p> <p class="ql-block">在“眺望の湯 潮風”眺望着太平洋完成入住后洗去一路风尘的首泡,回到客室里再沐一个夕阳浴。</p> <p class="ql-block">太平洋的落日与晚霞如约而至。</p> <p class="ql-block">从白良浜海滨向左,是“三段壁”、“千疊敷”,向右大约2公里左右的海面上,飘浮着一座南北130米,东西35米,高25米的马鞍形小島,本名叫“高島”。因其中间被海浪冲刷出一个形似日元硬币的海蚀洞,慢慢这个小島就被昵称为“円月島”,然后中国人又把它改成了“圆月岛”,原先的島名反而很少有人知晓了。夕阳衬映下的景色十分美丽,还被入选了“日本百佳日落”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路上,满是前来观看这“日本百佳日落”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缓缓西坠,正好落入“円月島”的海蚀洞时,那才是最佳的落日美景。不过这11月的夕阳坠得有点快,没算准时间,出门晚了点,加上云层的阻隔,从步行到小跑,好不容易气喘吁吁赶到最佳位置,终于还是没能赶上完整落日嵌入海蚀洞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暮色渐渐降临的太平洋、“円月島”、白浜渔港显得宁静安逸。</p> <p class="ql-block">送走夕阳和晚霞,迎来白良莊的晚餐时分。</p> <p class="ql-block">举杯,向白浜的蓝天白云大海礁岩致敬!然后开始享受“浜会席”。</p> <p class="ql-block">会席料理以食材、造型、器皿的精细搭配,共同成就了一场味蕾和视觉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在这次的和歌山之旅中,高野山恰逢真言宗开山1200年和空海大师诞辰1250年,来到白浜,又赶上了白良莊グランドホテル创業95周年纪念。享受一下酒店“夜のワイン無料サービス”,红、白葡萄酒和香槟免费畅饮,有料的蛋筒双味冰激凌也要来一份。</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餐时,酒店服务员已将客室变身为了舒适的卧室。和歌山的鳗料理、伏虎山下的溪水庭院,高野山上出墙的红枫,一の橋边战国大名们的亡灵,蓝天下的沙滩绝壁,円月島的落日晚霞……,都跟随着太平洋的涛声飘进了我的梦乡。</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白良浜海滩,恬静而温顺。</p> <p class="ql-block">按照日本温泉酒店的规矩,大叔们在泡池里看到了夕阳下的太平洋,那也要让大妈们在泡池里看一眼清晨时的太平洋,以示公平。所以二楼的“眺望の湯•潮風”今天就让位给了大妈们,我们换到了一楼的“磯辺の湯•松風”,去完成让人精神抖擞再上路的第三泡。</p> <p class="ql-block">“和歌山の味”的早餐,秉承了丰富、精致、营养均衡的日料特色。日本温泉酒店的一宿二食三泡,真的是一个都不能少,缺一个都会不完美啊。</p> <p class="ql-block">随着朝阳冉冉升起,白良浜海滩美的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清风阵阵,涛涛不息。</p> <p class="ql-block">大叔大妈们漫步沙滩。</p> <p class="ql-block">最美妙的体验就是如此美景,却又人迹罕至,任我们独自享受。</p> <p class="ql-block">伴随着海风海涛,我的耳边回响起了《大海》的旋律。不过雨生兄大概率是没来过这里,否则他就不会把这首经典的歌曲唱得那么充满悲伤了。因为白良浜的大海能带走所有的哀愁,带走所有受过的伤,带走所有流过的泪,却不会让海风吹散人世间的爱,更会让不息的浪花留下所有的深情往事。</p> <p class="ql-block">所以,所有有哀愁的,受过伤的,还在流泪的,快来白良浜吧!所有想要寻找消失的她/他的,指望唤回曾经的爱的,希望留下深情往事的,通通都来白良浜吧!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而且深信不疑!</p> <p class="ql-block">如今来日本,基本已经不会产生购物的冲动,至多也就百元店里买点调味品,机场免税店里补充一下七星烟的库存。但是白浜和这家酒店给我印象太好了,可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谢意。最后决定用最直接的方法,花钱!在酒店的礼品店里买了这么一堆。和歌山以及白浜所在的纪伊半岛是日本著名的纪州梅产地,这里的各种梅制品亲口试吃后确认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带着满满的收获,也带着恋恋的不舍,与白良莊グランドホテル说再见。</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在和歌山市、高野山,还是白浜,感觉国人比日本人还多,到处都能听到乡音,其中尤以上海人居多。所以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听到中文提示,只是很多地方提示牌的中文总是很别扭。比如白浜町的明光巴士上的这段话,到底是啥意思呢?大概因为来这儿的国人以旅游者居多,而长居者很少,还都不愿管闲事,所以也没人纠正。今天急着赶路,下次来,我得去找町長様好好聊一聊这事。</p> <p class="ql-block">白浜的出租车上醒目的贴有ALipay和微信支付的标记,这在其他地方似乎还没见过。</p> <p class="ql-block">受行程限制,不能留在白浜,那就在白浜駅留下照片,给自己留下对白浜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日本的动漫人物确实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比如这位“鉄道むすめ”,可以直译为“铁路女儿”。白浜駅的形象大使,就是这位背负着熊猫的铁路萌女儿。</p> <p class="ql-block">按照图标指引,站台候车。</p><p class="ql-block">如果日本把自己的指引标识清晰度称为世界二流,那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一流了。从机场到车站,从大街到商场,也无论是大城市小城市,顺着指引走,一定能走到你的目的地,这大概也是日本能够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纷至沓来的原因之一吧。反观国内,这一类的指引标识不可谓没有,可能不能让人看懂暂且不说,最要命的是往往是走着走着就指岔了,甚至消失了。别说外国人了,就我这样土生土长的本国人,也免不了会遭遇风中凌乱一脸懵逼不知所措的窘迫。为什么,我想这就是一切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设计、设置,与靠专家拍脑袋、想当然闭门造车的区别。这让我联想起90年代在国内日系企业当采购时,第一个国产化现地调达的配套物品—音响说明书,居然有38页,文字、图表、绘画,详细到你即便不识字,即便你从没接触过同类产品,也能按图索骥,玩转玩溜。把消费者当上帝这条路,在中国被一部分巨婴带偏了,一切为了用户这条路,在中国还是长路漫漫任重道远啊。</p> <p class="ql-block">再次登上折返的「黑潮号」列車。突然发现这次规划行程时突发脑残了,干嘛要折返?应该继续前行,去往新宫,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熊野古道,找一条深山老林里适合自己的步道溜达一下,然后向北进入尚未打卡的三重县,去日本神道教的圣地伊势神宫转一转。好在脑残并非不治之症,治起来也简单,再来一次就立马痊愈了。</p> <p class="ql-block">三天的和歌山之旅结束了,但这次的结束只是暂停。回顾这三天行程带给我的心灵感悟和感观体验,让我挖掘出了一个将深厚的历史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情蕴藏进了低调与内敛的宝库,也终于明白日本人眼中的“没存在感”,实在是因为他们打小脑袋就都被门挤过了。和歌山用它的美丽和魅力征服了我,给我留下了意犹未尽的存在感。它的环境,它的氛围、它的人文气息和自然与历史景色,使它成为了我最喜欢的日本县市之一,同时也成为近畿地区我最喜欢的县市,没有之二。至少在我的日本都道府县魅力排行榜上,和歌山县足以位居前五到前十之列。所以和歌山,我还要再来,我还会再来的!</p> <p class="ql-block">行程还没有结束,《2024—関西收官行[兵庫篇]》将继续这段充满了惊喜的发现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