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游之建川博物馆兵工厂馆

胡子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馆聚落分馆--重庆建川博物馆,位于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黄家码头社区,是利用抗战时期兵工生产厂洞体作为馆址设立的特色博物馆聚落,由11个主题博物馆组成。展出包括抗战、兵工、民俗、红色年代等近现代文物4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7件(套),集中体现了樊建川馆长“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的建馆理念。</p><p class="ql-block">这个馆是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兵工署第一工厂,其前身为汉阳兵工厂。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遭列强坚船利炮欺凌,在洋务运动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兵工企业,汉阳兵工厂即是这一时期由张之洞倡办起来的。 </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工厂被迫历经两次大的搬迁。先后由湖北汉阳搬迁到湖南辰溪,再由辰溪搬迁至重庆九龙坡区鹅公岩。工厂依江傍山开凿山洞,建厂投产,为抗日战争源源不断地供应武器装备。</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工厂改为建设机床制造厂,历经发展变化,现为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利用“废弃”的洞穴建设博物馆,清理垃圾,加固洞体,排污引水,通风除湿,加强消防,安全疏散,保护文物,终于建成了举世罕见的洞穴博物馆聚落。 </p><p class="ql-block">樊建川</p><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18日开馆之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樊建川,1957年9月出生于四川宜宾,是一位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的收藏家,现任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军人、教师、政府官员到房地产商人,再到博物馆馆长,他的每一次身份转变都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樊建川创建了建川博物馆聚落,包括33座博物馆,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1000多万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4800件。</p><p class="ql-block"> 他通过博物馆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社会责任,捐赠文物3000余件,并投入1000万元建成纪念抗战援华义士的群雕广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庆建川博物馆游程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清政府闭关锁国,固守封建落后的手工业作坊,使中国火器与西方火器的差距越来越大。鸦片战争后,中国屡遭外国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备受凌辱。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洋务派兴办兵工厂,使中国的兵器发展进入了近代兵工的历史阶段。</p><p class="ql-block"> 汉阳兵工厂是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主要兵工厂,历史长,规模大,技术力量强,兵器的产量和质量居于全国兵工厂前列。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国藩(1811-1872), 湖南湘乡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名臣,洋务派领袖。1861年12月,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一-安庆内军械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阳造”品牌诞生</p><p class="ql-block">在“器必求精”的高起点定位下,张之洞通过驻德公使许景澄订购了当时最先进的小口径枪、新式快炮及炮架、炮弹、枪弹等成套设备,虽然湖北枪炮厂创建和投产时间晚于上海、南京、天津等地的洋务军工企业,但其设备和产品的先进性却是后来居上。 </p><p class="ql-block">湖北枪炮厂所生产的兵器,广义上可统称为“汉阳造”,它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产物。自此,一个响彻中华的民族工业品牌“汉阳造”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仿制德国“老套筒” </p><p class="ql-block">1892年,正在筹建中的湖北枪炮厂引进了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这款步枪采用无烟火药和金属包裹弹头,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步枪。因该枪枪管外部有一套筒,被俗称为“老套筒”。 </p><p class="ql-block">1895年,枪炮厂开始正式仿制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将其命名为“汉阳造79式步枪”,即叱咤中国的“汉阳造”步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阳造”步枪</p><p class="ql-block">中正式步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进“汉阳造”步枪</p><p class="ql-block">1904年,湖北兵工厂对“汉阳造”步枪进行改进,去掉枪管外部套筒,井将枪管外径从13.4毫米扩大到14.8毫米,瞄准基线长由652毫米改为655毫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得志上将的“汉阳造之梦”* </p><p class="ql-block">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有过一个"汉阳造之梦”。1928年1月, 刚满17岁的杨得志与哥哥一同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此时的杨得志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但也有一点不满意,就是因为当时他是通信员,没有枪,只有一支梭镖当武器。 这让他很羡慕那些背着“汉阳造”步枪的战士。他听老兵说,只有战斗连队才能领到配枪。不久,杨得志接到命令,让他到师属特务连去当战士。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然而,让杨得志大失所望的是,特务连班长发给他的武器,仍然是一支梭镖。班长一眼就看穿了杨得志的想法,命令全班带武器集合。当全班排成列队时,杨得志这才发现,从班长到战士,手里拿的武器不是梭镖就是大刀。班长解散队伍前的最后一句话,让杨得志一生难忘:“想要汉阳造?好呀!打仗的时候自己从敌人手里夺吧!”后来杨得志真的凭一杆梭镖,缴获了一支“汉阳造”步枪。对这支缴获的汉阳造,杨得志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来还是满怀兴奋。当年,不知有多少像杨得志一样的红军战士,在做着自己的“汉阳造之梦”。为圆汉阳造之梦,1938年胶东抗日根据地曾小批量仿制过汉阳造,1939年晋冀豫根据地也小批量仿制过。但无论怎么仿制,结果依然是枪少人多,因此八路军非常珍惜汉阳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阳兵工厂是当时中国生产规模最大、设备最精良的轻型兵工厂,其研制生产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所生产的兵器广义上均可统称为“汉阳造”。工厂除生产“汉阳造”步枪外,还生产马枪、驳壳枪、机关枪、火炮、管退式炮、山炮、迫击炮、手枪弹、机枪弹、尖头弹、手榴弹、 飞机炸弹等产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瑟手枪 </p><p class="ql-block">仿日10年式掷弹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8式枪榴弹</p><p class="ql-block">28式枪榴弹发射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瑟手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场景:张之洞视察湖北枪炮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初期,日军不断进逼中国内陆地区,汉阳兵工厂遭受巨大威胁。在坚持军工生产支援抗战的同时,为谋求生存,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下被迫辗转完成两次大的搬迁壮举,最终选址重庆鹅公岩扎根复建,积极投产,为中国抗日战场源源不断地供应武器,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兵工之父一-俞大维</p><p class="ql-block">俞大维(1897-1993),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湖南长沙。早年就读于复旦大学预科、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后出国赴哈佛大学、柏林大学深造。1929年回国任军政部参事,1933年任兵工署署长,陆军中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领导兵工企业坚持生产,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装备,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兵工生产和研发体系,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兵工之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场景:兵工生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兵工厂相关教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宜昌大转运</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武汉沦陷, 进川门户宜昌拥塞着3万以上的人员和9万吨以上的军工物资,一旦遭到损失,后果不堪设想。然而,长江上游滩多流急,船只太小,运输能力有限,枯水季又即将来临,情况十分危急。 </p><p class="ql-block">负责指挥抢运物资的卢作孚,调集民生公司20余艘轮船冒着日机轰炸,投入抢运。采取接力转运的方式,先将物资抢运至万县,卸货后立即返回宜昌继续抢运。解决了宜昌的物资和人员积压后,再组织轮船从万县转运重庆。此次大转运被誉为“中国实业的敦刻尔克”。 </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多达9.6万吨的兵工器材被民生公司的轮船抢运到重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场景:俞大维视察兵工厂</p><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兵工署由南京移驻重庆。兵工署署长俞大维曾多次前往各兵工厂进行视察,领导兵工企业坚持生产,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兵工生产和研发体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底,第1厂在重庆勘定厂址。1940年10月,内迁队伍抵达重庆鹅公岩。新址占地面积2000余亩,厂区占地25万平方米,拥有机器设备1000余台。 </p><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第1厂迁建工作基本完成。工厂管理机构按兵工署统一要求设有步枪、炮弹、手榴弹、机器、样板、火工、木工等9个制造所。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工厂拥有机器1730台,员工5071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正式”步枪“中正式”步枪为德国24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使用7.92毫米尖头型毛瑟步枪弹。 巩县兵工厂(第11兵工厂)于1935年正式投入生产。蒋介石视察该厂时,吩咐将枪托改短2寸,刺刀加长2寸,定名为“中正式”步枪,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制式步枪。 </p><p class="ql-block">第1厂奉令迁往重庆后, 接收了11厂的制枪厂。从1941年开始生产“中正式”步枪,其五角星厂徽再度出现。 1943年10月起开始批量生产, “中正式”步枪成为第1厂的主要产品。此外,21厂、41厂也都生产过该步枪。截止1949年停产时,“中正式”步枪产量达到70万支左右。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8式枪榴弹</p><p class="ql-block">枪榴弹是步兵用于近战的曲射武器, 用来消灭掩蔽物后的敌人。枪榴弹无须携带单独的发射器,发射筒可直接安装在步枪上,平时可遂行正常射击。发射榴弹时只要装上榴弹,更换特种子弹即可,准备时间短,操作简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结束后,兵工署决定撤销部分兵工厂。 1946年3月,第1厂奉令撤销,大部分员工被资遣回乡, 机器设备分别移交第21工厂和第50工厂,位于鹅公岩的厂房由第21工厂接管。 </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重庆解放,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工厂。工厂于1952年10月至1954年7月,行了第一次改扩建,以便进行制式化武器生产。 1955年至1956年,工厂进行第二次改扩建,发展成为拥有1.2万余名职工的大型兵工厂。1957年4月,工厂定名“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贯彻“军民结合”的方针,积极发展民品生产。</p><p class="ql-block">1991年12月,工厂改制,成立建设工业(集团)公司,成为中国特种机械、摩托车和车用空调压缩机的重要生产基地,产销量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p><p class="ql-block">2003年,按照重庆市政府总体规划,公司拉开搬迁序幕。2009年7月23日,公司从谢家湾鹅公岩搬迁至巴南区花溪工业园区,实行军民“五分开”。2010年5月5日,更名为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工厂发展成为“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视察建设厂。 </p><p class="ql-block">1957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视察建设厂。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建设厂。 </p><p class="ql-block">1965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中央其他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建设厂视察工作。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视察建设厂。 </p><p class="ql-block">1985年2月24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军委秘书长杨尚昆视察建设厂。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场景:毛泽东视察建设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贯彻“军民</p><p class="ql-block">结合”的方针,在完成特种产品生产任</p><p class="ql-block">务的同时,也积极发展民品生产。 </p><p class="ql-block">1980年6月,工厂在军品生产线上进行</p><p class="ql-block">调整,增加了2个特种产品、高压气</p><p class="ql-block">枪、缝纫机、摩托车共5条生产线。</p><p class="ql-block">建设厂于1980年开始研制生产摩托车。1982年12 月,工厂与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进行技术合作,引进V80型摩托车技术,开始生产cY80型摩托车。 随后,又引进了JY55T、JY50QT-2、JY110型摩托车技术。并与日本雅马哈公司等共同投资,先后创建了建设·雅马哈、平山·泰凯等中日合资公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研发民用枪械民用枪作为公司经营发展策略的重要板块,已形成运动枪、 比赛枪、猎枪、软气枪等民用枪支系列平台,共计100余款产品。目前公司正全面提升民用枪产品市场开拓、新品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民用枪支综合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6式160毫米迫击炮</p><p class="ql-block">1956年投入批量生产,是前苏联M-160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产品</p><p class="ql-block">该炮由炮尾装填;配用M式炮架和绞车,最大公路牵引速度为50公里/小时; </p><p class="ql-block">火炮弹丸威力较大,但射程不足:火炮机动性较差。 </p><p class="ql-block">口径:160毫米</p><p class="ql-block">行军状态宽:2030毫米</p><p class="ql-block">行军状态全炮重:1470千克</p><p class="ql-block">炮架重:805千克</p><p class="ql-block">榴弹全弹重:41.14千克</p><p class="ql-block">射速:3发/分</p><p class="ql-block">最大射程:8300米</p><p class="ql-block">高低射界:50度-80度</p><p class="ql-block">射角50度时:左右各12度</p><p class="ql-block">杀伤面积:63X3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行军状态长:4860毫米</p><p class="ql-block">战斗状态全炮重:1290千克</p><p class="ql-block">炮身重:225千克</p><p class="ql-block">炮身长:3870毫米</p><p class="ql-block">初速:268-344米/秒; </p><p class="ql-block">持续:1发/分</p><p class="ql-block">最小射程:750米</p><p class="ql-block">方向射界:24-78度</p><p class="ql-block">射角80度时:左右各39度</p><p class="ql-block">牵引长:10.4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9式100毫米高射炮</p><p class="ql-block">雷达和射击指挥仪控制的自动高射炮,主要用于对付高度在12000米以下的空中目标,也可对地面和水上目标进行射击。1958年试制,1964年批准定型。 </p><p class="ql-block">口径:100毫米</p><p class="ql-block">行军状态:长9.2米 宽2.35米 高2.12米</p><p class="ql-block">射速:15发/分</p><p class="ql-block">最大射高:14000米</p><p class="ql-block">方向射界:360度</p><p class="ql-block">配用弹种:曳光杀伤榴弹 电光穿甲弹</p><p class="ql-block">行军状态全重:9550于克</p><p class="ql-block">最大射程:21000米</p><p class="ql-block">高低射界:3度-85度</p><p class="ql-block">炮班人数:7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3式装甲输送车</p><p class="ql-block">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代装甲输送车,1963年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 </p><p class="ql-block">主要用于输送步兵和物资、器材,也可用于巡逻、侦察、警戒等任务。</p><p class="ql-block">战斗状态全重:12.8吨 </p><p class="ql-block">长度:5.476米</p><p class="ql-block">宽度:2.978米 </p><p class="ql-block">高度:2.58米</p><p class="ql-block">乘员人数:2人</p><p class="ql-block">装载量:步兵13人或物资1.5吨</p><p class="ql-block">最大行程:500千米</p><p class="ql-block">最大时速:60干米/时(公路)。 </p><p class="ql-block">主要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p> <p class="ql-block">兵工署第一工厂历经百年历史风雨,承担起强兵富国、抵御外辱的历史重任,完成了社会更替、 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终将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