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晚秋温热的光懒懒地照耀在启明星苑门口的爬山虎上时,红彤彤的五角叶已被季节的风刮得所剩不多了。而石桥两侧随处可见还尚处年轻期的银杏,它们没有粗壮的腰围,也没有可以庇荫的树冠,不同于此刻南方的黄绿,这满目金黄深深让人觉得时光的飞逝。瞧,那一片两片三片接受过阳光热烈亲吻的小扇儿围着自己母亲零星的飘落着,同时裹夹着秋日最后一丝暖意沉沉陷入另一个关于春的梦境。因为不是休息日,这里过往的行人不多,除了大门口一位摆摊卖小菜的婶子见人轻声吆喝一句,风和叶片的互动声,整个小区宁静无比。</p><p class="ql-block">红姐按照吴晓群老师的指点站在长着红色爬山虎的假山旁等候,两三分钟的光景就见视线的东南角方向有人小跑而来。我赶忙提醒打电话张望的人,红姐回头拖着行李箱就朝来人奔赴。嘴里拖着长音呼喊着师傅,同时张开双臂紧紧拥抱住来者。每次听她这样喊,我强忍笑意老是有种经典片段悟空来了的错觉。</p><p class="ql-block">多年不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情绪波动太大还是天气过于凉爽,吴老师的容颜依旧,脸色却没有印象里的好。微风轻轻吹起海藻般的黑发,些许银色波涛闪现其中。我定定地望着这熟悉的面孔,心底的酸楚逐渐涌入眼眶。长长的拥抱后,又各自别过脸擦拭喜悦的水雾,心中那些酝酿了许久许久的言语要倾述,好在我们此次预留的时间够用。眼前这久别重逢的一幕,让我想起梁秋实的《送行》。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要去接你。</p><p class="ql-block">我和红姐都是吴老师在职工医院工作时带出来的徒弟,红姐喊师傅,我则秉承医院实习期的习惯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自始至终都称呼其为老师。从2016年左右开始,退下来的吴老师就正式在北京挨着她闺女定居。今年不知是春末夏初时还是啥时段,听红姐说老师在去年大病了一场。可明明朋友圈常常见到老师发的生活碎片,不是品茗赏花,就是抚琴鉴画。她把古时女子八雅玩了个彻彻底底明明白白,风生水起的日子过得直叫窝在山沟沟里的我隔着屏幕好生羡慕。怎么也不敢相信,好好的妙人儿怎么会生了那样场大病呢?而且还不和我们说一声。于是在一场揪心的梦里头也伤心难过得不行……然后呢,就与红姐,霞霞约定在最美的季节去见相见的人。总要见一面吧,在深秋。在这个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时候,我深信只有京都的秋风才能让刻骨的思念缓解。</p><p class="ql-block">随着吴老师打开门,她的闺蜜多年未见的肖姐就笑脸相迎。肖姐上周也从苏州赶来探望,刹那间,他乡遇故人的我们准备把这幽静之地好好闹腾几日。果真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都被美丽的人给吸引到一块儿了。</p><p class="ql-block">落座阳台的餐桌,我仔仔细细打量起老师的雅室。原木色的榻榻米放置在进门口,右侧的一面做了书架,靠卧室侧摆放了一架古筝,中间的品茗区上方一鸟型灯盏散发暖暖的光,映衬在千里江山图的茶巾上,晕开了一道穿越千年的相遇。倘若无意的风恰好穿过垂落的白色纱幔,翻乱了老师桌面上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书,她是否会含笑轻斥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p><p class="ql-block">转眼又看向被大片大片的森林绿包围的电视上头悬挂的两横幅,一幅写着颇具禅意的见山。禅宗的三重境: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不知道身处世俗的你我现在的修为是哪一境界。另一副不知道出自谁手的水墨丹青。哎呀,这些细微之处无不显示主人的格调。让我最意外的还数有那个挨着厨房放置的复古留声机,高贵典雅的绿色机身,高高仰着头的金色喇叭花,光瞧着它趾高气扬的小模样就让人忍俊不禁。记得少时我时髦小姑给家里也弄回了一台,每每得闲就在阁楼上放各种唱片,害得我脑海深处那些咿咿呀呀的声音至今还在回响。好容易又见老器物本想再回味一下儿时不懂的妙音,可惜老师家的黑胶片坏了,还没来得及买新的。虽然最后老师用蓝牙投放了王菲的音乐,但终究差了那么点意思。好在晚餐后吴老师给我们古筝弹奏了一曲云水禅心,作为乐盲的我听不出啥,只觉得琴声悠扬婉转,绕梁三日无回复。</p><p class="ql-block">老师问及我们三人这几日的安排,大家表示只想去闻名遐迩的香山看看红叶,去国家博物馆看看国家宝藏,其余没有特别要求,随她推荐安排皆可。在此小小吐槽一下我们仨横穿整个北京城去看红叶的事情,那日我们来回花费五个小时的车程,又马不停蹄的爬了一千多米的大斜坡,结果只远远的从树隙间看了眼对面山上还算成气候的红叶。失望之余有人还挺自豪的说香山红叶还不如家乡的。的确,谁不觉得自己家乡好呢。</p><p class="ql-block">周末这天我们五人驾车前往被吴老师母女强烈安利的罗红摄影艺术馆。它是好利来掌门人罗红先生耗费6年时间在北京机场附近建造的一所私人艺术馆。其中包括罗红摄影画廊、东方园林景观群和黑天鹅蛋糕艺术馆。迄今为止我都还深深被艺术馆给震撼,被他拍摄的自然之美所感动。难怪罗红艺术馆被别人称为是一个能温暖心灵的艺术空间。</p><p class="ql-block">穿越仙气飘渺的园林,走在过室内洁白无瑕的廊道,大大小小的照片墙都是罗红在非洲各国飞行的脚印。再往前就是艺术家的巨幅海报,一望无垠的沙丘上罗红先生侧目眺望,好似在寻找他心中最美的风景,不远处的直升机安静的等着它朋友的召唤,随时准备开启一场新的冒险旅程。</p><p class="ql-block">艺术馆里大约有150幅作品,是罗红先生从20年间所拍摄内容中精选出来关于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的的摄影之作。整个观看过程中,除了惊艳震撼目瞪口呆,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作品的精美绝伦。你看,那副前行图。一只火烈鸟幼崽正蹒跚学步,俯卧在沙地上的母亲低垂着头,轻声细语的鼓励着它的孩子。幼崽尝试着划动一下爪子,粼粼水波佯装揉碎了一地,继而化作万千点点闪闪金光,照亮了它前行的路。还有一幅图小憩图,幽静之地披着金色纹理的豹猫趴在树枝上,一双湛蓝的圆眸注视着眼前,一旦与它对视久了就会将其心魂摄入。这一副是让人豁然开朗的作品,那一副是叫人移不开视线的作品,前面那个超巨幅的是狂野不羁的丛林美……啊!眼睛不够用啦,脑海里记忆库就此停留吧。</p><p class="ql-block">纵观全场罗红的作品都是从上帝视角俯拍的,场面之震撼壮观,只有在现场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别提其他什么在世界之巅拍的日照金山、海底沙漠、极限之地的流光、奔腾咆哮的火山岩浆。这所有的一切恰如艺术家所言,他的一生是为美而感动,为美而存在。他的作品有着人与自然的一种交护感,视觉上既有非常梦幻的感觉,更有微妙的细胞艺术,然后到一种迸发的宇宙的宏观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一句话“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p><p class="ql-block">写在结尾虽然此行也有点小遗憾,仓促间走马观灯的将国博国家大剧院和月坛都过了一下,或许不完美才是真完美。更何况在这个晚秋时分我体会到了老舍先生说的,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