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阴历来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江阴博物馆,我们一直没有机会参观,因为我们那时已经远赴北美留学,后来在那里扎根。一年又一年过去,所以年过花甲的我和太太,虽是地道的江阴出身,却还没有踏进过这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参加同学为他儿子媳妇举办的答谢宴,我和太太就下榻在泓升苑酒店。打开导航一看,离博物馆只有几公里。第二天欣然前往,作一次穿越江阴历史、感受江阴文化瑰宝的游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阴博物馆就在天华文化广场西侧。这个以民族音乐一代宗师刘天华命名的文化广场,周边文化设施众多,例如图书馆,文化馆,大剧院等,营造出相当浓厚的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阴博物馆始建于1988年,2005年10月1日博物馆新馆舍建成对外开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江阴博物馆已经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相当丰富。博物馆内收藏有新石器时代彩陶、商周青铜器、汉唐陶瓷、宋元明清书画等与江阴历史密切相关的藏品,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介绍,江阴市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12000多平方米。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11631件/套,珍贵文物43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5件,二、三级文物237件。其馆藏文物中宋、元、明时期的金银器最具特点,大部分为首饰和生活用具。许多金银器上镶嵌着珍贵的宝石、美玉、碧玺等,具有时代特征。</p> 江阴博物馆 孙文: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 与霞客合个影(从无锡到江阴,可经徐霞客大道) 其实,我对出土文物,不管是彩陶,美玉,还是青铜器皿,都是十足的外行,仅是走马观花而已。不过看到了不少国家一级文物,还是心有震撼。例如有誉为镇馆之宝的明代嵌宝石凤凰金头银簪这件江阴明代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是由一片金叶整体锤压而成,通体镶嵌了19颗红蓝宝石,不仅为博物馆增添了一抹璀璨色彩,也让观众领略到中华历史文脉的厚重绵长。<br><br> 这个就是所谓的镇馆之宝 毛公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见过。这是一个拓片。 虎子,尿壶也。起源于战国,风行于汉及六朝,因器形似虎而得名。 这个就是镇馆之宝实物。 另一个颇有特色的馆藏便是泗州大圣僧伽大师舍利。在江阴青阳悟空寺出土的观音化身“泗州大圣”舍利子,是首次现世,曾震惊国内外。根据石函上的铭文,江阴悟空寺原名“招隐寺”,始建于梁代,北宋改名为悟空寺,当时常州太平兴国寺僧人善聪收有“泗州大圣”舍利,因为悟空寺为江南名刹,善聪便将舍利送到悟空寺供奉。之后,悟空寺僧人应云与当地佛教信徒沈惟素四方化缘,于公元1006年建造“泗州大圣宝塔”一座,供养舍利。由于建于淮河边的僧伽泗州塔及泗州城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为洪泽湖水所掩没,大圣真身则永沉湖底,故江阴出土的舍利实为大圣存世的唯一法身。值得一提的是,僧伽在佛教典籍中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唐朝时的观音像都是以僧伽容貌为模本,所以多为男相,以后才演变为女相。 僧伽大师,观音化身 石函 莲花中心供奉着僧伽大师舍利子 舍利子(放大图) 博物馆里,我又看到“忠邦”两字,不由自主想起清朝《江阴城守纪》里记载的明末清初阎应元带领江阴人民抗清守城81天,这个壮烈的故事突出地展现了江阴人民“人心齐,民性刚”,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风采。己未(1799)状元姚文田,在江阴任江苏学政时,为江阴题写了“忠义之邦”四字,砌嵌于朝宗门(南门)上。没想到1937年冬, “义之”两字毁于日寇炮火轰击。抗战胜利后,1947年,县长方骥龄命其秘书孙俊在仿姚字补书“之邦“二字,拟在朝宗门上复原“忠义之邦”四字。这时,另有国民党县书记长吴宗渊,去南京求得蒋介石书写的“忠义之邦”四字,县长最后只得使用蒋书之字。原姚书的“忠邦”二字,被移至中山公园亭中,即现“忠邦亭”是也。蒋公的书法,非常出色,该题词,也是他对江阴人民的褒奖。只是后来渡江战役前江阴要塞的国军守卫调转枪口,不知蒋公作何感慨?<br><br> 忠义之邦 抗清 江苏学政不设在省府,而是在江阴! 我还在博物馆里看到一块华士镇出土的“皇清旌恤阵亡常胜军弁勇之墓”墓碑,落款“里人敬立”。而我也知道,华士镇砂山南麓华西公园的东北隅,有一处“太平军丰功碑亭”,于1985年由江阴人民政府所建,以纪念太平军1864年于华士镇境内全歼800洋枪队“常胜军”之役。据说太平军击毙7名军官,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1833-1885)仅带着几十名残兵败卒狼狈脱逃。戈登当时为提督衔权授江苏总兵官,统领常胜军围剿太平军。这块墓碑,大概是清廷所为。上海外滩外白渡桥南堍曾经有座常胜军纪念碑,就是由李鸿章出资,为纪念1862-1864年在江苏省攻打太平军的常胜军阵亡将士而建的。让我不解的是,此碑落款“里人敬立”,难道是江阴人为这些清军的雇佣军而立?这与“太平军丰功碑亭”不是自相矛盾吗?国人对这个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烧毁圆明园的英国人戈登当是深恶痛绝的。 “里人敬立”? 全歼800洋枪队“常胜军” 刘氏兄弟业绩馆,也是江阴博物馆里一个重要展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刘氏三杰“,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兄弟同胞,业绩同彰,世人同敬,为自己为民族更为家乡江阴的历史增添了极为鲜彩亮丽的篇章。而刘北茂曾就读东吴大学英文系,也是我这次访问博物馆才注意到的。他于1923年考入东吴大学,后又考入燕京大学插班生,29岁即成为北京大学英语教授,为名重一时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 刘天华去世后,刘半农对他讲:“二哥子女尚年幼,学生中争气的不多,看来二哥的事业要你来继承。 ”从此,刘北茂改习音乐。 1935年,纪念刘天华逝世3周年活动中,刘北茂演奏刘天华十大名曲,技惊四座。 刘北茂曾就读东吴大学英文系 刘北茂燕京大学毕业证书,司徒雷登签署 新青年原来来自法语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的宣传材料里,也有我们赤岸李氏先祖的印记。如历史人物里的戒庵老人李诩(1506~1593),明代廉吏李应升(1593~1626)。东林志士缪昌期(1562-1626)则是赤岸的女婿,李应升的姑父也。工商业人物杨少振(1911~1991),是中国民族橡胶工业的开拓者,有“橡胶大王”之誉。其实他也是赤岸李氏的后人,只是他小时候过继给了姑妈,故改杨姓。也看到一些实物,例如收集到的李应升的《落落斋遗集》。 我们曾经的北漍镇已经在地图上消失了 李诩(1506~1593) 李应升(1593~1626) 东林志士缪昌期(1562-1626) 杨少振(1911~1991) 李应升遗著 到四点闭馆,我们不得不结束访问。离开博物馆,我们决定再花15分钟参观隔壁的江阴图书馆。入大厅,可见少儿服务区和成人服务区。据介绍,这里有面向大众的综合借阅室、报刊阅览室;面向研究性读者的参考阅览室、古籍阅览室、地方文献室;提供网上阅读的电子阅览室、现代化的多媒体阅览室、音像资料视听室;提供自主学习的读者自习室。新馆还设有展示地方人学术成果的江阴人著作展厅、院士长廊,建有高标准的报告厅、电化教室等。<br><br>图书馆大厅里,同样看到陈列的各色书籍和墙面上的文字介绍,里面也有李氏先人的作品和介绍,也看到朋友和熟人的著作。<br><br>夕阳西下,打道回府。<br> 这里也有李诩和李应升的介绍 李诩之真率铭 李应升之《落落斋遗集》 藏书家李如一(李应升之伯父) 见到网友的两部著作。江阴作协主席也。 夕阳下的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