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图文原创 四 季 清</p><p class="ql-block"> 摄影器材 华为手机</p> <p class="ql-block"> 木镇老街始建于清代,距今已300多年的历史,清代称“木竹潭”,民国初改称“吴潭镇”。在清朝《光绪辛卯版青阳县志》上,木镇已是以“木竹潭”的名字出现在县志图上了。老街坐落于青通河支流七星河(明、清时期该河称管埠河)木镇北河下游南岸,街道为东西走向,主街道长约有500米,宽约6米,街道路面用长方形条石铺成,街前为店铺,店铺后是宅院,靠街北边的宅院可通河边台阶洗衣铺,方便生活用水和洗衣物。街道还另辟巷道直通河边洗衣铺和船运码头,这是方便街上其他住户洗衣担水和商家运送贷物之用。木镇老街南面是田畈,并临青通河支流七星河木镇南河,在距老街东南方向约3里地的木镇南河上建有一座三孔石桥一一黄山桥(明代修建),出木镇老街东街口,有官道经黄山桥到木瓜铺,然后由小路口通向酉华田屋,再通达到泾县、宣城、杭州等地。距木镇老街约1里地的南河还建有一座三孔石桥叫“蚂蚁桥”,古时候木镇老街人通过此桥,经观音洞、周桥、江梅桥等通达杨田、陵阳等地。</p> <p class="ql-block"> 木镇老街在形成前是个堆放木竹柴炭的水码头,明、清时期木镇北河和南河在老街西面约2里地的双河口汇流成管埠河(后称七星河),通航条件胜于青通河,特别是木镇北河,时航道里程自南陵何湾至双河口有57公里,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明、清时期,这条河道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运输动脉,大量的竹木材炭从这里装船运往大通,然后再集中装大船运往芜湖、南京等地。那时候的木竹潭的街在木镇长山,叫“长山门”,长山街与管埠街隔河(管埠河、后称七星河)向望,中间有“倒桥”相连,那时管埠街等地居民到青阳县城、上九华都要通过“倒桥”和长山街,随着连年河水的泛滥,“倒桥”多次垮塌,几经修复,但“倒桥”最后一次垮塌后再也无人问津了,无桥通达,陆路交通也就随之改变,长山街和河对面的管埠街也就逐渐败落下来,从而使商贸中心逐渐上移至“木竹潭”,加上木竹漂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木镇老街就逐渐繁华起来。</p> <p class="ql-block"> 旧时的木镇老街是相当繁华的。店铺挨着店铺,货物琳琅满目。上街:糕坊、老医院,新华书店,食品站,国药号,文化站;中街:百货商店,邮电所,铁器店,缝纫店,杂货铺;下街:饮食店,理发店,洗澡堂,照象馆,旅馆,开水炉,竹器店,杂贷铺等,一应俱全。临街的店铺,是传统的青砖黛瓦,古典的马头墙,上着木门板的店面,还有雕刻着花纹图案的传统木窗,大多是徽派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出木镇老街西街口即是木镇北河桥,原为木架桥,由粗大的圆木和方木构成,十分坚固,但由于洪水的侵袭,多次被毁,1970年改建成石拱桥,至今尚存。过北河桥向西北沿木镇北河北岸行约200米就是木镇“大有蚕场”(沈氏山庄),由上海商人沈联芳在民国初年创办,主要经营植桑、养蚕、育种,1936年“大有蚕场”以“虎牌”商标培育的良种,在全省普及推广,行销于国内外市场,从而享誉国内外。靠“大有蚕场”东边便是木镇街老油坊,宽大的厂房里装着一排木榨,几名榨油师傅各自推着一根装有铁包头的圆木,“哎哟”,“哎呦”几声,对着木榨上的排键用力撞上去,慢慢的,一根一根,一截一截的撞,榨到一定程度,菜油就从榨下一滴一滴的流出来,再顺着油槽流到缸里,在老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菜油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 现存木镇老街北河桥</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木镇街人,原安庆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高级注册规划师根据记忆绘制的老木镇小学校园图,校址在木镇老街上街头南面。据《青阳县志》记载,木镇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9月,原名私立吴潭初等小学堂,首任堂长李毓章,校址吴潭镇(木镇老街)后街拥华庵。民国元年(1912)更名为木镇初等小学堂。是年,北区绅士阮晋臣等筹捐银元500余元扩建了校舍。曾先后更名为县立第三小学,县立木镇小学。民国27年8月,木镇老街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小学校舍被炸毁,先后迁至倪家冲、山嘴村办学,先后改称醒狮乡中心国民学校、醒平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民国35年,迁回木镇老街原址,更名为木镇中心国民学校。建国后,定名为县立木镇完全小学。1950年,县人民政府拨款购买了校园内及毗邻的民房3幢,扩大了校园面积,使学校初具规模。1954年特大潮水,木镇老街被淹1米多深,木镇小学也被淹数月,学校分设教学点于周边的山村进行教学。1963年,木镇小学被列为试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件》的小学,学校得到较大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66一68年间),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学工作受到很大冲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1994年,学校举行了90周年校庆活动,木小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捐款助学,95年学校建成首幢教学楼,2004年,木镇小学举行100年校庆活动,并筹措资金兴建综合楼一幢,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2006年木镇小学再次迁址,新校园占地15亩,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2018年木镇小学与木镇初中合并,新建九年制一贯学校,称“木镇学校”,迁址到原木镇中学校园(原木镇中学与九华学合并,新建青阳县第一中学,校址在原青阳中学校园),至此“木镇小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木镇街人,原安庆市规划局总工程师、高级注册规划师根据忆绘制的木镇老街文化站全貌立体图。木镇老街文化站建立于1952年,当年,青阳县在全县首建木镇、庙前、陵阳三个文化站,负责组织开乡镇文化活动,“文革”中停止活动,1978年后,相继恢复活动。1981年木镇在文化站的基础上在全县首建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场所先设于木镇文化站,后改设在木镇影剧院。木镇老街旧时的文化活动比较少,仅局限于逢年过节舞龙灯、唱门歌,婚嫁迎取吹吹打打,酒楼茶馆唱小调,民间说大鼓书,以及唱“小戏”等。解放初,老街居民自发举行庆祝全国解放的文化活动,木镇文化站建立后,经常组织文化娱乐活动,有图书阅览、周末文娱、街道宣传、出黑板报等,还建起群众业余剧团,演唱群众喜欢的黄梅戏剧目,木镇老街上街头的“大会厅”就是业余剧团活动的场所,他们经常在这里排练和表演节目。</p> <p class="ql-block"> 木镇老街历经300多年的沧桑,几度兴衰,一代又一代木镇人为老街的延续和兴盛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集镇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推进老街路面、排水系统、电力、路灯、电话电信等现代化的生产生活功能建设,同时镇政付还加大道路交通建设力度,积极筹措资金进行老旧房屋改造,根据集镇发展规划和生产生活需要开壁新街,现如今在木镇老街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三纵三横”的现代化的集镇,街上的店铺林立,商贸发达,商店货物琳琅满目,市场繁荣。除此之外,木镇街上建还有“农贸市场”、“自来水厂”、“邮政支局”、“电信支局”、“木镇供电所”、“木镇红十字医院”、“青阳县农村银行木镇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木镇支行”、“木镇学校”、“木镇幼儿园”“木镇文化活动中心”等集镇功能性设施,提高了集镇的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愿木镇老街繁荣昌盛,并在保护和发展中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木镇黄山桥</p> <p class="ql-block"> 木瓜铺村前老水塘</p> <p class="ql-block"> 木瓜铺村牌坊</p> <p class="ql-block"> 木镇南河</p> <p class="ql-block"> 木镇老街曹家面坊巷</p> <p class="ql-block"> 木瓜铺老水井</p> <p class="ql-block"> 木镇南河黄桥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