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久慕汾阳·“彪岭樵歌”美名,2024年12月8日晴,五名驴友前往白虎岭探访,环形穿越白虎岭·龙桥山、羊耳山,拔高480米,行程8千米。天桥奇观震撼人心,堪称吕梁山东翼一绝!龙桥山巅巧遇海市蜃楼奇观,蜃楼幻景历时三个小时,相伴我们龙桥山→羊耳山穿越,大开眼界。斜阳掩映之中,顺便拜访冯玉祥双亲墓、马跑神泉。</p> <p class="ql-block">[行进轨迹]</p> <p class="ql-block"> 白虎岭,古名白彪岭,是古代汾州的著名关隘,是吕梁山脉向东抛洒的支脉。白虎岭,位处汾阳城西北二十五里,也称北岭,“彪岭樵歌”为古汾州八景之首。白虎岭是古代重要的地理标志,山岭两侧多条西东走向的山沟大川,均以白虎岭为基准<span style="font-size:18px;">命名</span>。白虎岭北至文水、交城山区有数条平行的河谷,第一条的山川,故名头道川,源于吕梁山的黄栌岭、石桦崖,横穿汾阳西境,从文水边山出谷。白虎岭以北依次是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四道川,均汇入文峪河主流中西川。中西川在交城·截岔盆地与西冶川汇合后始称文峪河,流出吕梁山。白虎岭南面的向阳峡西通黄栌岭,古有黄栌关,三十里长,是晋中平原通往晋西离石·西北秦蒙的最短通道,是千年古官道、驿道、商道,成就了汾阳城州府驻地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白虎岭山腰有“马跑神泉”,海拔1120米,距龙桥山直线距离千米左右。 相传北魏贺虏将军驻兵于此,马蹄跑石而清泉涌出,故名“马跑神泉”。马跑神泉是峪道河的源头,常流不息,是名符其实的不老泉,</p><p class="ql-block"> 峪道河,是汾阳城外西北-东南走向的一条河谷,山青水秀,源头为马跑神泉。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是晋中平原著名的避暑胜地,有山西“北戴河”的美誉。南面的峪口与307国道相接,峪口以上为白虎岭山前倾斜平原区,西北高东南低。从峪口村西北行,河谷两岸东西分布着十几个自然村,当年很多歇业废弃的水磨坊被外国传教士购买,在白彪山麓的峪道河畔建造起了鳞次栉比的避暑别墅。水泉、赵庄一带,成为华北地区外国人避暑的集散地。1934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接受美国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的邀请,结伴来到峪道河避暑,以峪道河为根据地考察古建,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发表了题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的考察报告。林徽因用诗样的语言描摹了当年峪道河谷清纯的泉水和特别富有诗情画意的磨坊。</p><p class="ql-block"> 西北军首领冯玉祥,中原大战失败后,曾在峪道河隐居一年多,并把双亲遗骨从河北保定迁移峪道河畔赵庄村安葬。马跑神泉域的优质水源还成就了汾酒千年品质。</p> <p class="ql-block"> 《汾阳县志》载:“白彪山…上有龙桥洞,洞方广十丈许。辟两岩间。石梁横其绝处,蜿蜒若龙,攀援可跻。在山高水穷中,悬溜如乳,滴石池不竭。洞顶置殿庑,塑金仙像。僧穴居岩栖,汾人称北岭”。 又“彪岭樵歌,即白彪山涧。上有龙桥洞。石梁蜿蜒中出,悬溜滴池,冬夏不竭。稍南为羊耳山、牧白庵,一带林木丛茂,每有樵夫牧竖讴吟上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虎岭是古汾州八景之首。相传,山上曾有珍稀的白色猛虎,经常幻化为人形出没,于是“大罗仙人”飘然而至,砍柴换酒,为民除害。他的行迹神秘莫测,边砍柴边悠然即兴而歌,高寿不知始终。明清县志中留下了“彪岭樵歌”的景观与传说</p> <p class="ql-block">徒步起点</p> <p class="ql-block">山台阶尽头,为陡峭岩石</p> <p class="ql-block">龙桥下有溶洞,洞顶建佛殿,僧胥穴居岩栖</p> <p class="ql-block"> 龙桥巅前方是晋中平原,蓝天丽日,低空薄雾笼罩大地。忽然发现碧蓝的天空远方出现南北向绵延的山峰,依稀可见山顶有风力发电机,仔细辨别为海市蜃楼景象。海市蜃楼幻景,延续了三小时,伴随我们白虎岭·龙桥山~羊耳山环形穿越,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断壁残碑</p> <p class="ql-block">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 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树木、楼台、城市、山峰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这种奇幻景象多常发生在海上。古人认为海里有蛟龙之类的动物,叫“蜃”, 它呼出的气形成楼台、城市的景象,称海市蜃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海市蜃楼这种奇幻景象多发生在海上,在内陆黄土高原非常罕见。前一日晋中盆地大风降温,北风一扫高空雾霾。汾阳平原海拔750多米,乡村做饭取暖多用原煤,焦化工业规模大,排放的煤烟低空飘浮,形成薄雾笼罩千米以下低空。而千米以上高空一片蔚蓝,我们登顶1500多米的龙桥山顶,荣幸地看到汾阳平川大范围持久变幻的海市蜃楼</p> <p class="ql-block">地平线上的绵延群山幻景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披荆堑棘顺利穿越,来到马跑神泉</p> <p class="ql-block"> 马跑神泉,位处白虎岭山腰,是峪道河源头。头道川中上游海拔高于马跑神泉,马跑神泉水源自头道川岩溶水。</p><p class="ql-block"> 白虎岭北的第一条的山川,故名头道川。头道川,西东走向,全长38公里,源于吕梁山主脊后黄栌岭、石桦崖。有南川、北川二源。南川源于黄栌岭北麓董家梁,北川源于石桦崖南麓任家嶂,两川在交口村汇合后继续东行,经阎家庄、王虎庄进入文水界。王虎庄以上河谷宽展,坡度小,海拔1250-1650米。进入文水境转为峡谷地带,曲折东行。头道川流域为吕梁山东翼土石山区,属沉积岩形成的地貌,以石灰岩、页岩和砂岩为主,中层以石灰岩为主。流域面积大,森林植被好,一直处于原生态,为岩溶泉水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从地质上说,石灰岩容易被流水溶蚀,形成缝隙孔洞。流水会沿着石灰岩缝隙从高往下渗出。从地势上说,汾阳西高东低,从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海拔依次降低。白虎岭山腰的马跑神泉,<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拔1120米。汾阳城海拔750米。</span>头道川河水会沿着白虎岭石灰岩缝隙向下渗出。在马跑神泉地下遇侵入岩体阻挡或遇地层断裂,岩溶水受到挤压露出地表,于是形成马跑神泉。由于头道川岩溶水的持续下渗,马跑神泉才能四季常流,千年不老。</p> <p class="ql-block"> 神泉观,原名“永泽庙”,此庙在北魏时为贺鲁将军祠。宋崇宁年间封为永泽庙,宣和元年封贺鲁将军为润济侯。明万历十二年,知州白夏重修, 康熙十五年知县崔秉正重修,民国十五年由道教主持高教安道长与当地乡绅共商重修。该庙原占地三十亩, 庙内建筑宏伟庞大,不幸的是倭寇侵华,汾州罹难,神泉观焚毁严重。2005年,由全真龙门派赵至高道长主持,在原址修复了老君殿、元辰殿、三官殿、慈航殿、娘娘殿、文昌殿等</p> <p class="ql-block"> 马跑神泉北约500米,有山西省备战电台旧址。为人工开凿的岩洞,洞宽约5米,高约4米,深约千米。洞内不很规则,曲折延伸。两侧有耳洞,为原电台工作和休息室。该设施虽已废弃,似有人员守护,铁门紧闭,上有“军事重地”字样,我们只饱眼福,谁也不敢擅自拍摄图像</p> <p class="ql-block">[峪道河灌区供水工程碑记]</p> <p class="ql-block"> 长流不息的马跑神泉水造福了汾州大地,山美水美人美,远近闻名。细读碑文知悉,上世纪九十年代,铺设管道十几千米,将甘甜的泉水送往城区和水质差的东部肖家庄、演武等乡镇,造福众生。泉水流动方式的改变,直接使峪道河谷里的水量大量减少,许多河段成为干河滩。</p> <p class="ql-block"> 1930年,蒋冯阎的中原大战,失败后的西北军首领冯玉祥,隐居汾阳·白虎岭下峪道河一年多,冯由衷喜欢山青水秀的峪道河。1931年秋,冯玉祥将其父母的遗骨从河北保定郊外,迁葬白虎岭下峪道河畔的赵庄村。</p> <p class="ql-block"> 瘦死心骆驼比马大,冯玉祥双亲墓规模不小。墓地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20米,遍种松树。墓地建有砖砌碑楼,内置“墓道碑”、“思吾父碑”各一通。青石质,方首,高2.3米,宽0.8米。碑阳镌“安徽巢县冯公讳有茂字郁亭暨元配游夫人之墓道碑”;碑阴为冯有茂及其夫人生平简介。“思吾父”碑材质、尺寸、形制均与墓道碑相同,碑文为冯玉祥所撰五言悼诗。墓区松树参天,现存松树70余棵。</p> <p class="ql-block">附:<b>《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b>——<span style="font-size:15px;">梁思成、林徽因</span></p><p class="ql-block"> 去夏乘暑假之便,作晋汾之游。汾阳城外峪道河,为山右绝好消夏的去处;地据白彪山麓,因神头有“马跑神泉”,自从宋太宗的骏骑蹄下踢出甘泉,救了干渴的三军,这泉水便没有停流过,千年来为沿溪数十家磨坊供给原动力,直至电气磨机在平遥创立了山西面粉业的中心,这源源清流始闲散的单剩曲折的画意。</p><p class="ql-block"> 辘辘轮声既然消寂下来,而空静的磨坊,便也成了许多洋人避暑的别墅。说起来中国人避暑的地方,哪一处不是洋人开的天地,北戴河,牯岭,莫干山……,所以峪道河也不是例外。其实去年在峪道河避暑的,除去一位娶英籍太太的教授和我们外,全体都是山西内地传教的洋人,还不能说是中国人避暑的地方呢。在那短短的十几天,令人大有“人何寥落”之感。</p><p class="ql-block"> 以汾阳峪道河为根据,我们曾向邻近诸县作了多次的旅行,计停留过八县地方,为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零石,霍县,赵城,其中介休至赵城间三百余里,因同蒲铁路正在炸山兴筑,公路多段被毁,故大半竟至徒步,滋味尤为浓厚。餐风宿雨,两周艰苦简陋的生活,与寻常都市相较,至少有两世纪的分别。我们所参诣的古构,不下三四十处,元明遗物,随地遇见,现在仅择要纪述。</p><p class="ql-block"> 汾阳县峪道河龙天庙在我们住处,峪道河的两壁山崖上,有几处小小庙宇。东崖上的实际寺,以风景幽胜著名。神头的龙王庙,因马跑泉享受了千年的烟火,正殿前有拓黑了的宋碑,为这年代的保证,这碑也就是庙里唯一的“古物”。西岩上南头有一座关帝庙,几经修建,式样混杂,别有趣味。北头一座龙天庙,虽然在年代或结构上并无可以惊人之处,但秀整不俗,我们却可以当它作山西南部小庙宇的代表作品。龙天庙在西岩上,庙南向,其东边立面,厢庑后背,钟楼及围墙,成一长线剪影,隔溪居高临下,隐约白杨间。在斜阳掩映之中,最能引起沿溪行人的兴趣。山西庙宇的远景,无论大小都有两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