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琼瑶的翩然离世说开去~

蓝依

<p class="ql-block">  琼瑶“翩然”离世了,她选择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也选择了自己的尊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既然出生没有办法选择,那就行使选择死亡的权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为自己的死亡做主。尤其是中国,在儒家文化浸濡下的几千年中,在孝道文化的加持下,“好死不如赖活着”成为很多人的人生信条。不管活着再怎么痛苦,也比死了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的死亡质量比较低,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人在身前都没有从容地安排自己的临终治疗和可接受的生活状态。到了最后意识不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法与亲人对话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琼瑶在2017年3月12日写给他儿子儿媳的公开信里也提到了:“台湾的失能者平均卧床时间长达七年,欧洲国家则只有两周至一个月。”“台湾面对失智或失能的父母,往往插上维生管,送到长照中心,认为这才是尽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一,中国人的善终观念与现象</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巴金在他的晚年就遭遇了生不如死的境况。整整六年,在两千多个日子里,经历各种插管之痛:嘴合不拢、下巴脱臼、气管切开......无法进食,用食管喂食;无法自主呼吸,就用呼吸机维持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清醒的时候,巴金说过“长寿对我是种折磨”。然后,社会要让这样的名人千方百计地活下去。文联要让他活下去、朋友要让他活下去、兴许,连热爱他作品的读者都希望他活下去。就算子女看着老父亲遭罪都无法有勇气提议终止这种痛苦的活下去。虽然这种活法,对巴金本人而言已经没有了任何生理舒适和精神愉悦,就算那些希望他活下去的人也同样在巴金身边得不到任何精神滋养了。但是,人们所希望的就是这样的”活着“比”死去“要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能想象巴金先生在那六年里所受的生理折磨和精神折磨。文人的尊严被践踏一地,稀碎如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朋友,偶尔得知她的父亲在离世前三年失智失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位父亲在高龄并患病的时候被送到医护中心,始终卧床状态,后来逐渐失能失智后,靠鼻饲维持生命。“那大小便呢?”我问。“小便插导尿管,大便完全靠人工一点点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被惊呆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年,大便让医护中心的护工一点点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生命还有意义吗?”我不禁又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舍不得老爸离开。“她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且我感觉老爸有时候会知道我去了。他也舍不得离开我们。"她又加了一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无法判断她的父亲是愿意以这样的痛苦方式存世,还是希望自己尽早离世。因为那三年,她父亲基本都是无知无觉状态。无任何意识,无任何行为支配能力。属于临床上的“植物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我这个朋友,是个大孝女,她自己都说是父亲给了她“孝女”的这个荣誉。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她日复一日地去医护中心看望父亲,是她父亲强大的精神支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兴许,在中国人看来,这才叫善终。而善终,似乎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追求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长寿,高寿,则是中国人的另一种追求,家里有高寿老人,甚至是一种沾沾自喜,一种荣耀。不是有很多老人背井离乡到广西巴马寻找长寿的“处方”吗?长寿在另一个层面上还是“胜利”、“成功”、“笑到最后”的代名词。昨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林婉珍才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是不择手段地“延年益寿”,借助先进的现代医学“强行续命”,让生命在临床意义上得到延续,这样的死亡体验在中国的很多医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或是家属出于某种目的,或是医务工作者迫于医疗纠纷的阴影下无奈为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家属替代临终者本人行使了选择死亡方式和死亡地点的权利,临终者本人的意愿和权利则处于被剥夺或忽视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临终前几日,病房里还有另外的一个病友,虽然两床之间有帘子隔开,可我还是觉得不妥。为父亲觉得不妥,也为那位病友觉得不妥。从父亲的角度,濒死状态,我不希望有不认识的人看见或漠视;从那位病友的角度,我觉得他面对一个将死之人也极为不妥。于是我找了大夫,大夫说虽然床位极其紧张,但他们已经在积极协调了。不一会就将那位病友安置到其他病房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即便这样,我依旧为父亲在离世前几日半昏迷状态下那么多络绎不绝的人来看望他而感到不安。因为,我希望的离去氛围,是比较隐秘的,在昏暗的烛光下几个至亲围在病床前。但是,父亲的好友和学生曾辛苦地执意陪了一两个晚上。我感谢感念他们,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父亲离世时要有那么多的人见证。虽然我父亲离世时并不很丑陋,但跟健康时的风度翩翩依旧判若两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晚年的父亲</span></p> <font color="#9b9b9b">温良美善吾至求</font> <p class="ql-block">  一生爱美如癖的父亲,我不知道他在那一刻是希望有人看着离开还是独自离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看着父亲戴着氧气面罩大口喘气,周围一等人看着,又邻床还有不相识病友,觉得是那样的没有尊严。”——摘自当年日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近凌晨五点的时候,我们叫来了护士,护士用手电筒照了照父亲的瞳孔,基本没反应。护士说,现在已是深度昏迷了。后来大夫也来了,询问是否要用增压泵。我们面面相觑,我问大夫:用了增压泵之后是否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一直用下去是否可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u>那么,岂不是要增加我父亲在死亡这条路上的挣扎时间吗?</u>大夫说,增压泵是二十四小时更换一次,但最终患者还是会心跳衰竭血压趋零。最后我堂弟说了一句:要用的,既然能延长爷叔生命的就用。就这样,凌晨五点的时候,增压泵上去了,父亲的生命体征一点点回复。”——摘自当年日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日下午五点,又换了一次增压泵(从我的记载上看,应该是十二小时换一次)。两次增压泵让我父亲延长了大概二十来个小时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这个增压泵似乎没有对我父亲造成生理上的痛苦,而让他在当天白天又有一小段清醒的时刻,虽然他已经没有办法说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自己在手术住院时,从来都拒绝有人来看我。我不想让我的亲朋好友看到我最狼狈的一面。我希望让人看到的是健康状态下美好的容颜及精神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二,欧美国家对于安乐死的尝试与探索</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么,欧美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到底怎样呢?毕竟很多事情都是道听途说,我们只能从影视作品里去寻求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曾看过很多有关安乐死的电影,对我而言都极为震撼。其中之一,是<b>美国电影《死亡医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他无法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重病患者整日躺在病床上苟延残喘,更无法看着病人的家属为此倾家荡产。</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他不是不尊重生命,相反是因为太尊重生命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片是通过真人真事拍摄的,时代背景是二十多年前的美国。一位名叫杰克·科沃基恩的退休医生多次用医疗手段结束一些饱受病痛煎熬而无法治愈之人的生命,他把这叫做医疗服务,是一种解决病人痛苦的方法。在他推行这种“方法”的年代里,安乐死仅仅是在欧洲某些国家的合法行为,在美国,还没有法律允许安乐死的施行。因此他的行为遭到了一些美国人的抗议,保守的检察官也将他起诉到了法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影片围绕着法律和道德展开了一个个希望“安乐死”的临终者和退休医生是“谋杀”还是“协助自杀”之间的故事。值得深思的是,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施行安乐死的人越来越多。而杰克·科沃基恩也雄心勃勃,他觉得自己正在做的是一项划时代的大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医生,他连续杀死了130人,却被时代周刊称为救世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影片之二,就是 <b>法国电影《弥留之春》(又名《春日光景》)。</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一辈子操劳的勤快的老太太,在得知自己得了脑瘤且扩散无法医治的时候,选择和瑞士的某家实施安乐死的公司签约,希望自己在被病魔屠杀之前体面地离去。影片中有许多老太太做家务的镜头,为出狱后身无分文无处可去寄居在母亲家的中年儿子做饭、为邻居老头做苹果酱、熨烫每一件衣服,甚至把毛巾都熨烫得四四方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我的眼光看,这老太太彼时还光鲜亮丽,动作敏捷,思维清晰,就像琼瑶在最后的视频里那样,状态很好,怎么也不到死的时候啊,明明可以到被病魔击倒然后去医院,躺在病床上,还可以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再存活数月甚至一两年,然后慢慢形容枯槁,到这个时候再寻求安乐死也不迟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杀和安乐死的相同之处就是人为地终止生命。那么既然世界上已经有某些国家从法律层面上通过了安乐死的立法,也依法可以实施安乐死亡,这无疑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就好比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有很多奇奇怪怪残忍至极的死刑法,后来逐渐消亡,慢慢改为枪毙,再慢慢改为注射死。更有不少国家免除了死刑。在我看来这些都属于人类文明在漫长历史中的点滴进步。</p> <p class="ql-block"> 今年夏天在俄罗斯乌兰乌德旅行,某天走过一条有轨电车的铁路道口,朋友说:“他们这道口没有栏杆拦着,也无人看守,这不危险吗?”我说:“可以方便人家自杀。”顿了下又说:“方便轻生的人自杀,这比较人性化。” 朋友有点愕然,说:“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后来回到酒店,大概她觉得我这想法虽然奇谈怪论,但还是有点意思,又说:”我回去要给我女儿讲讲你的这个思维方式。” 于是我又从安乐死说开去,大致也是疾病缠身无比痛苦想死而没有办法实施安乐,这其实不人道。同理,因为种种情况实在不想活下去了,想自杀而设置重重障碍不让人轻松自杀,也不人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北京,各路地铁在站台上全都封闭得严严实实,原来的老地铁线路也重新设置了屏障,就是防止有人跳下去自杀。当然,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跳铁轨自杀的人会逼停正常运行的地铁,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不便,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此不延伸开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很多酒店,窗户只能开十来公分宽的缝,屋内空气无法畅快流通憋闷不说,我想伸出相机拍照都不行,每次都恨得牙痒痒。更有甚者,房间的玻璃窗全都焊死了,严丝密缝。就是防止住客跳楼自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琼瑶在2017年3月12日写给她儿子儿媳的公开信中写道:“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还写道:”无神论等于是一种宗教,不要用其他宗教来侵犯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年半后,琼瑶选择了烧炭自尽,这也是我知道的世界上最没有痛苦而死者最体面的一种自杀方式。很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一氧化碳中毒的时候,即将逝去的死者还能在空气中闻到甜甜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仿佛能看到,琼瑶坐在沙发上,穿着漂亮的红色洋装,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或许,她还做了下头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她的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旁人何必说东道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个体权利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自己对待死亡的立场和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命权的至高境界,或许就是尊重死亡权,给予死亡方式的选择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END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欢迎就死亡与尊严、自杀与安乐话题展开讨论,文末留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本文是自己的“胡言乱语”,依旧希望得到您的“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您转发并关注,我诚挚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往 期 导 读 </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cn/4sjxv041" target="_blank"><i> </i>大愚之一 ——初来我家</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cn/4smogjij" target="_blank"><i> </i>大愚之二——瘫痪了</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cn/4sxabxqx" target="_blank"><i> </i>大愚之三——被皮肤病困扰终身</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49wvjj" target="_blank"><i> </i>大愚之四——那些年的点点滴滴</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dtqh2l" target="_blank"><i> </i>大愚之五——最后的日子</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