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郭岩山位于福建省顺昌县县东北部岚下乡郭城村,与洋墩、仁寿两乡及建阳、建瓯相邻。主峰海拔1383.7米,地势险峻,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文物古迹颇多。</p> <p class="ql-block">郭岩山,位于福建省建瓯、建阳、顺昌三市县交接处,海拔1383.7米,群山连绵,纵横百余里,含黄岩、龙岩两山,峭壁千韧,宏伟秀丽,誉称“天柱”。传说郭洞阳曾于秦王政二年(公元前245年)隐居于此,练气葆元,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有汉代炼丹坛遗址、圆月池、古井和尚殡殓石塔等。古井中有一截杉木,历久不朽。民国版《建瓯县志》云:“为汉唐时物”,民间传说是“千年不朽木”。主峰上的青云寺,始建于汉,重建于明、清。山腰的紫云寺始建于后梁开平四年(910)。</p> <p class="ql-block">郭岩山方圆百里,立于峰颠俯瞰,奇峰叠翠,白云缭绕;旭日东升,气象万千;晚霞变幻,绚丽多彩;还有金鸡洞、仙人迹等胜景,可谓人间之仙境。山中有丰茂的森林资源,有连片花竹和罕见的四脚鱼。建国前,这里是重要的游击活动基地。1963年秋至1964年夏,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曾在此拍摄《青山恋》外景,将郭岩山风光搬上银幕。</p> <p class="ql-block">郭岩山风景险峻宏丽。有“仙人叠糍”,巨石重叠,倾斜欲坠,却岿然不动;“虎探井”谗岩如兽头外探,下望峭壁千韧,若攀树试探,使人提心吊胆;“枝头挂画”透视树梢,石壁削立,隐约可见其纹如画,有山水人物,风姿奇妙,耐人寻味;“仙人棚楼”一径平坦,步过之,脚声如鼓,咚咚作响,顿觉行走于棚楼之上;“仙人迹、马蹄痕”崎岖石路,两旁矮树,石面上留有鞋迹、蹄痕,引向远处,确象曾有人马过此。</p> <p class="ql-block">郭岩山巅,有一石亭,呈方形,高约二米,占地五平方米,悉以石柱石壁石盖建造,年久不败。亭前“仙人种豆”在板石边沿,有小壑数十孔,酷似种豆之穴。立身亭前,极目眺望,感宇宙之大,黎晨观日出,叹自然之造化。俯瞰群山,匍匐膝下,郁郁菌菌,真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class="ql-block">郭岩山不仅风光美好,而且资源丰富,俗称“郭岩十八面,面面都有宝。无处不出黄连和甘草”。盛产药材。更有岩羊、石麟等珍贵动物。宋代理学家有诗赞曰:“名魁上郡天双景,奇秀西瓯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康熙版《瓯宁县志》134页,丙申年为1656年。说明郭岩山风光秀丽,位列瓯宁十景之一。因而,历朝历代许多贤达名士、儒家道士云集此山修道炼丹、赋诗作画。留有朱熹“名魁上郡无双景,秀夺西瓯第一山”的联句。</p> <p class="ql-block">郭岩山古木参天,老朽如虬,修竹积翠,沿九曲十八盘旋转而上,沿途或林荫寒谷,五月尚有余冰;或落叶铺路,如履地毯;或细竹密植,走兽难通。到山顶,地形如盆,有青云寺,内含楼阁三十六间,可容千人。大雄宝殿前,有一古井,名甘脆井,井中竖一枝杉木,永不枯朽,据传为唐朝遗物。人称“千年不朽木”。井中四周为菜地,其菜不用人工栽培,逢春自发,食之又脆又香。</p> <p class="ql-block">擎天岩村位于建瓯市龙村乡北部,地处建阳市、政和县、松溪县(三县市)交界处,有建瓯市四大天柱之一的擎天岩顶峰,主峰海拔1222.9米。距乡镇所在地11公里,距城区56公里,是龙村乡人口最多的行政村。</p> <p class="ql-block">擎天岩村有座山峰被誉为建瓯市四大天柱之一——擎天岩。单是这山名就令人无限遐想。擎天岩主峰海拔1222.9米,是建瓯许多热爱登高和摄影者的征服之地。</p> <p class="ql-block">擎天岩景点多。据八景诗曰:“笔架耸秀,弥陀环翠,鼓山晴岚,旗岭晚照,荷沼吟风,柳溪弄月,富寺暮鼓,平刹晓钟”。据实勘定,有曲岭、甘泉、仙洞、狮座、大湖等十七处胜景,</p> <p class="ql-block">擎天岩庵,又称龙池寺,始建于北宋至和年间(公元1054—1056年)迄今九百余年。擎天岩文物古朴,有元代、清代石磨,石脚盆,摩崖石刻“山水清音”,还存有现代书画家江朝源、马世良、陈德等墨迹。</p> <p class="ql-block">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题字</p> <p class="ql-block">擎天岩俯瞰。 但见群山绵延起伏,无边无际。山脚下,大小村落星罗棋布,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之间。河流、道路交错,阡陌、田亩纵横。古寺苍苍,钟声杳杳。这时,想起毛泽东的词“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廓”宛如眼前所见。此时,不再有丝竹乱耳、案牍劳形。置身于岭树秋风之中,寄心于空山凝云之上,一吐心中快垒, 万事随风而去, 是何等畅意。</p> <p class="ql-block">赤皮青冈</p> <p class="ql-block">擎天岩的树林。到过擎天岩的人们都不会忘记那片千年油杉林,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逾40余米,须五人合围才得抱。类似这样的古树,进山的路上不时都可以见到。它们应该都生长于同一年代,只不过地理、地质等差异,成就了这棵油杉王的一枝独大。离此不远,有一片青冈栎林,其果可食,每逢荒年则是栎果的丰年,接济了不少百姓,人们认为是佛祖慈悲,普渡众生。故称之为“佛祖林”。至今,这片古树群落仍然荫蔽着这一块土地,这一方百姓。</p> <p class="ql-block">擎天岩的古道。连接着擎天岩与外界的是一条古道。这条古道始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只知这山下的龙池寺已经七百余年了,据考证,当年建寺时即已有此道。古道的道基皆为常见的石片,与闽北现存的古道并无二致。但走过一段,你会发现,山虽陡,其道甚平,当年的筑路者宁愿远道也不取捷径,故而其道也甚弯,每至大的弯口处,均有大树荫蔽,有盘石可坐,供过客暂歇。可能是由于当年的筑路者即行路者的缘故吧,不然,何以有这般的慎密与周到。</p> <p class="ql-block">擎天岩的寺庙。龙池寺建于七百四十余年前,几经兵火,几度重建,已不复当年宋高宗敕封时的盛景与荣耀。但是,每当见到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寺门时的那种辉煌,听到古寺晨钟在空谷回响时的那种庄严,都能让人心生敬畏。倘佯在被苍桑岁月消磨失形的宋代古碑前,思索着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领略鸿儒硕学的精妙机玄。在其盖如云的千年古树下,耳听山风穿越而过时的阵阵呼啸,一首无字的歌在天际回荡, 多少前尘往事, 尽付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