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潍县往事一(6)东关安丘巷

新华

<p class="ql-block">作者:葛宝琦</p><p class="ql-block">协作:李新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各类加工业、服务业竞相展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安丘巷各类手艺人竞相绽放。34号的谭师傅有很好的木工手艺,在家制作小型木制家具对外销售,也背着工具箱外出到现场加工或维修大型家具,只要有客户需求,一呼就应,周到服务,方便了周围的家家户户。35号的王师傅精通铁匠手艺,能制作各种铁制日用生活物品,也能为商户维修各类金属器械,及时为住户和商家解除燃眉之急,备受尊重和欢迎。39号的陈修明师傅是修理钟表的专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在叶挺街开了一个钟表维修部,为周围群众提供服务。那个年代,挂钟座钟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又是奢侈品,坏了只能修修再用。凡是来维修部修理的,或换件或调修,总能让人满意而归。他还精修手表、怀表、闹表等等,并免费为客户的钟表擦洗上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9号的刘师傅开设“刘胡子修笔部”,原来门店设在南下河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迁来安丘巷。在钢笔是人们书写主要工具的年代,钢笔修理是人们日常迫切需要的事,刘胡子修笔部搬到哪里,人们就追到哪里。他修理钢笔认真细致,精益求精,需换配件的现场马上解决问题。他的绝活是修复磨损的金笔尖,用微型喷灯将细小金丝焊在笔尖上,再精心打磨成型让金笔整旧如新,这一手艺令顾客们惊叹不已。他还为客户免费在钢笔上刻字刻画留作纪念,让客户更加满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22号沿街房和梭布行原大门之间,有一间不大的门头房,可能是梭布行的门面房,无有门牌,有位师傅在此开办刻字社,专门招揽各类印章刻制生意,主要刻制个人印章,特别是骨质隶书体印章,刻制得尤为规范精致,再配上骨质印章盒,显得大气漂亮,令人喜欢,好多人都慕名前来刻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丘巷有两家服装加工户。一户是22号董师傅开办的“三江服装店”,他将沿街窗户改成进户门,挂招牌招揽业务,非常见成效,前来加工服装的络绎不绝。还有一户是12号的纪师傅,他年轻时学得一手服装裁剪缝制好手艺,在家招揽服装加工生意。他对制作中山装、制服裤非常专业,不管什么体型的客户,一次量体裁衣,保你穿着舒适满意。1956年,他加入潍坊服装二厂,成了全厂顶尖的服装工艺师之一。他在叶挺街服装加工部当主角,为厂里招揽服装加工零活业务,由于慕名而来的客户太多,成了招揽业务最多的加工部。每当厂里为集体客户制做工作服、标志装,都由他亲自带队现场量尺寸。当社会时兴西服时,他又与时俱进,很快掌握了西服裁剪技术,为厂里开拓加工业务创造了更大空间。退休后,耶莉亚服装集团公司特聘他为服装技师。他在许多重要的西服开发项目中担任主角,并诚心为集团公司培养年轻技术人才,无私地贡献出了自己的余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丘巷还有许多门类独特的加工项目,如3号的谭师傅的织袜项目,11号的刘师傅的弹棉花和羊毛项目,37号的高师傅的毡帽制作项目,40号的王师傅的石膏粉加工项目等,都有各自的设备和加工工艺,都经营的比较出色。安丘巷有两家商业小铺,一家是安丘巷南头的王家小铺,一家是5号门头房的赵家小铺。主要经营家庭日用品、小食品、学生用品等,为周边四邻提供方便,起到大商店拾遗补缺的作用。40号的韩师傅专业从事烟叶加工经销业务,在家将烤好烟叶加工成烟丝、烟末和烟卷,每天推平板车外出销售,买卖也很兴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6号的高师傅从事拉洋车生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上交通工具非常缺乏。高师傅的两轮洋车,成了病痛就医者、急于出行者、负重难行者的最佳选择。他住沿街房,洋车就停在街门口,不管白天黑夜,需求者一呼就到,既稳又快又安全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因他从事的生意是独门,在城区没有多少同行,所以没有合营到集体单位去,相关部门允许他在家继续从事拉洋车生意。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改蹬三轮车拉客,仍继续一心一意地为安丘巷周围居民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1963年春天,安丘巷12号一少年突发重病,他顾不上吃中午饭,飞速蹬车前往市立医院。医生说,孩子得了急性脑膜炎,再晚来半个小时就没救了。类似这样急人所难的好事,高师傅做得数都数不过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丘巷还有好多住户在外面从事工作,有开办工商企业的,有在国营或私营企业就工的,有在公职部门工作的,有从事教育、文化、文艺工作的,有从事搬运等自由职业的,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谋生手段。在1956年和1957年公私合营高潮中,各行各业所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全部合营到集体企业中去了,安丘巷仅存了潍坊华新面粉厂和潍坊织布七厂,一下子沉静了许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1958年大跃进和大办钢铁高潮到来时,安丘巷又热闹起来。街道居委会把有工作能力的家庭妇女组织起来,在10号邢家大院开办了街道公共食堂,各家各户把计划粮换成饭票,一日三餐到公共食堂打饭。还创办了一家街道食品厂,设在中兴街路西,石家巷路口以北的一个大院里,生产各种糕点,为人们增添了各式各样的物美价廉的美味食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街道居委会还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广大居民大搞爱国卫生运动, 清除四害,整理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采取整修沿街墙面地面,宣传画上墙,加设垃圾箱和痰盂,将厕所的大圈坑改成渗井,大便坑添加木盖,用炉灰土掩盖脏物等措施,使安丘巷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市政府授予安丘巷“卫生模范街道”称号,并在全市大力推广安丘巷的典型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更新改造,过去的安丘巷已不复存在,新的安丘巷往南直通到奎文门街(原南大街),街面平移数米,宽也增加两倍多,老槐树所在的位置,也由原来的吕家槐树底街路南,变成现在的新后门街路北。走进新安丘巷转一转,已看不出老安丘巷的影子。试想,当年又短又窄的安丘巷,怎么能承载那么大的社会量。回顾过去的安丘巷,能从前辈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中得到启发,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砥砺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潍县往事——东关安丘巷”一至六集已发表结束了,承蒙各位老师、乡友的指教和抬爱,受益匪浅,深表谢意。由于作者当时年龄尚小,记忆浅薄,再加上老住户搬迁分散,采访困难,本文仅反映了一些皮毛的事物情节,不免遗漏了许多重要住户、重要事件和重点人物,在此表示歉意。另外,为了表述方便,在门牌的编排上有不对的地方,在个别情节的表述上也有错误,敬请原谅。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