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悟空游晋东南--临汾广胜寺

潞州府单雄义

<p class="ql-block">  入冬以来,北方的冬季一直的难得的晴天,阳光正好,冷风不噪,趁这好时光,约两好友来次说走就走的一日游,目的地是洪洞县的广胜寺。路程约150公里,几乎全程高速,用时约2小时,从长治出发,一路向西走长临高速。广胜寺座落在太岳山西南山上,分上、下寺,一进景区就看到山上著名的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  这是山脚下的下寺正门口,时值旅游淡季,只有三三两两稀少的游人在悠闲漫步。</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壁画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下寺由山门、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踏入山门,两边依旧是四大天王分列两班,和其它寺院不同的是天王的神态并不像其它寺院的天王庄严和狰狞,反而有点慈祥和可爱,脚下也没有踩着小鬼,让人感觉很亲切。</p> <p class="ql-block">  山门后照例是韦陀造像,身材高大,英气逼人。</p> <p class="ql-block">  虽是冬天,但院中古树参天,松柏依旧郁郁葱葱,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东西各有木雕造像,神态自若,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下青砖上斗拱结构的建筑已经是三晋大地所有古建的标配,处处彰显出古人的智慧和精巧。</p> <p class="ql-block">  拾阶而上,阳光透过松柏的间隙落在身上,自由的微风掠过脸庞,和着偶尔的鸟鸣和游人的轻语,一切是那么的清爽和愉悦,不经意的抬头,高耸的飞虹塔就在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  从上寺山门向东远眺,太岳山余脉一览无遗,广阔而清远,放空心情,尽享眼前,</p> <p class="ql-block">  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创始于汉,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  和下寺山门两侧天王像相比,这两尊左右天王就显得威风凛凛,霸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现存为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天启二年(1622)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13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此为塔内一层中间造像。</p> <p class="ql-block">  此为塔内一层处壁画,虽有楼梯可上,但此路不通,只能在塔内转一圈。</p> <p class="ql-block">  上寺院内东西各有一棵千年古柏,虽历经风雨依然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  正殿顶上精美的五彩琉璃造型,无不体现出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寺内菩萨像感觉是从未打扫擦拭过,尘满面,鬓如霜,却都是千百年来岁月的痕迹,历尽沧桑后的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  走出寺院再回望,国旗后的飞虹塔烁烁生辉,色彩明艳,正逢一群飞鸟绕塔上下翻飞,它们与塔相依,相互守护。应县木塔也有类似情形,其实鸟儿是在塔上筑巢的,以塔身木头里的虫子为食,来保护这些木制古建的。</p> <p class="ql-block">  游完广胜寺下山后已是午后两点多了,沿汾河南下进入临汾市区,市区高楼林立,到处是高架,到处是绿植,花果城不虚此名。</p> <p class="ql-block">  虽是下午三点,但餐馆顾客仍很多,一碗标配牛肉丸子面下肚,辣的舒服!</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南往襄汾方向,目的地为陶氏博物馆。正值开馆试运行期间,免门票,实名预约即可进入。</p> <p class="ql-block">  陶氏遗址博物馆是依托陶寺文化建设的一座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于上月12日正式开馆,旨在集中系统地向观众呈现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的陶寺文明‌。</p> <p class="ql-block">  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于1958年被发现,1978年正式发掘,1988年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遗址,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程的重要支点‌。</p> <p class="ql-block">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以“地中之都 中土之国”元素符号为基础,外观设计呈现一个“中”字,象征着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支撑。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出陶器、玉器、骨器、铜器、漆木器等文物230件(套)。博物馆的展陈设计聚焦“自然与文明之光”这一主题,设有“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3个基本陈列单元,以及“陶寺考古”和“临时展陈”2个专题展览和一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览。</p> <p class="ql-block">  重要展品包括多璜联璧、彩绘蟠龙纹陶盘、铜蟾蜍片饰、绿松石镶嵌腕饰、彩绘漆木器、骨质口簧等。其中,彩绘蟠龙纹陶盘是陶寺遗址的核心文物之一,盘曲如蛇,身体上见有鳞状斑纹,口衔枝状物,为探索中华民族龙图腾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1。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陶寺先民的计时系统,包括圭尺和立表等天文历法观测仪器,以及沙漏复原图等‌。</p> <p class="ql-block">  在三晋大地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从遥远的尧舜禹时期,是人类的文明和文化发源地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站在这片黄土地上,触摸着远古的华夏文明,看着远处灯火辉煌的襄汾县城,古代文明和现代建设在这里相互交融,和诣共处,让既古老又年青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秉古承今,继往开来,这个世界才能越来越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