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旧时,各家各户单干种田,自产自收。人民公社化后,分粮成为社员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p><p class="ql-block"> 那是在1966年的仲秋,被下放回故乡的我们正赶上秋收“分粮”。在城里,我们吃的是商品粮,每月拿上粮本到粮食局的粮油门市部买粮就是了。至于买什么粮食还必须看供应指标,也就是说供应什么才能买什么,老百姓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回到村里后,社员们吃什么就看生产队种些什么。在城里,每月的供应指标虽然不够吃,但也不能提前买下月的指标;而生产队一到秋收必须把所有的粮食全部分给社员,也就是“藏粮于民”,生产队只留一些籽种、饲料等,当然有余粮就要上缴国库了,所以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必须有足够的地方和器皿存放粮食。在城里,买粮是凭粮本掏现金;在村里则是根据生产队当年估算的粮食产量和副业收入,预算出当年的分值,乘以各家挣的工分,确定每户是“分红户”还是“欠款户”。若是分红户,则可以凭户主的手章分到全年的口粮;若是欠款户,就必须交现金,如交不出现金就得由分红户担保代垫,即凭个人关系找到分红户,用分红户的年终红利垫付,再由分粮者还欠分红户的欠款,农民们称之为“过户”。</p> <p class="ql-block"> 由于各生产队粮仓、场院有限,所有的粮食都是边收边分。最早分的粮食是小麦,然后是黍子、谷子、红薯、土豆、莜麦、玉米、豆类等。</p><p class="ql-block"> 作物经过收割、上场、打场、扇场、晾晒等,除留足储备、籽种、饲料以外,其余的就要分给社员了。分粮前根据总量先做估算,每人多少斤,每个劳力多少斤,按工分分多少斤,由会计造表。对有劳动力年底能分红的户都能及时分到粮,如果到年底所挣工分不能满足所分粮食的欠款户,一是找分红户过户(分红户把自己分红所得借给欠款户),二是掏现金购买,因此每次分粮欠款户都不敢前去分粮。1969年以前,各生产队还没有磅秤,用的是杆秤。先将口袋过皮(过秤),灌好粮食,扎住口,用麻绳兜住,秤钩钩住绳套,两个人抬起来,保管员看称,会计记账,分到粮食的人还需要在明细表上盖上自己的手章以示确认。一般情况下,小麦、黍子、谷子、莜麦、玉米、豆类等都在场子里分,土豆、红薯在地里分,红薯、土豆当时都作为粮食计入粮食产量,在分配时,每5斤土豆或红薯顶一斤毛粮的指标。</p><p class="ql-block"> 到年底,所有粮食都已入库,生产队要进行年终结算。总产量是多少,籽种、饲料、储备量多少,每人应该分到多少,年终在库房一次性补齐。</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由于我家劳力少,工分收入少,年年亏欠,是生产队的“欠款大户”,所以每次分粮父亲都不敢露面去打听。每逢此时,父亲总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领着我站在生产队队部门外的黑暗处,等分红户分完了,队长和会计决定欠款户也可以分的时候,我和父亲才又悄悄地走进队部。</p><p class="ql-block"> 1968年二哥初中毕业,1969年二姐初中毕业陆续参加劳动挣工分,我虽然年纪小,但编苇席所挣的工分比一个壮劳力还多,加上父亲,我们四个劳动力,1970年共计挣了12500个工分,成为全公社第一个“万分户”,虽然每10个工分只有三毛钱,但我们当年不仅还清了全部欠款,还分红九毛五分钱。从此,每次分粮也敢于理直气壮拿着口袋去分。</p>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