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访友及周边九日行第八天——隆昌牌坊

弘虫

<p class="ql-block">今天早餐行哥原汤牛肉面。</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去隆昌市参观牌坊街。</p> <p class="ql-block">隆昌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内江市代管,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内江市的南端,距成都市210Km、重庆市138Km。总面积794.41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市政府驻古湖街道,域内地势东北较高,西南较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7℃,是全国商品粮、生猪、水果和特种水产基地。</p><p class="ql-block">隆昌市是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辛亥革命先驱黄复生的故里;有“中国石牌坊之乡”、“中国青石文化城”、“川南野生水禽乐园”、“中国西部鱼米之乡”之誉。</p> <p class="ql-block">隆昌市在明清两代就有“驿道之县、青石之城、石牌坊之乡”的美誉。</p><p class="ql-block">早在秦汉时期,隆昌就已是“东连荆湘、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池叙马、东北阻安岳荣城、西南往黎雅僰羌,以弹丸之地而当六路之冲”重要交通枢纽,是人流、物流的过往之道、聚散之地。</p> <p class="ql-block">隆昌石牌坊,位于中国四川省隆昌市境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2013年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隆昌石牌坊,现存清代时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现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分别分布在隆昌市区北关和南关,其中北关(道观坪)7座,南关(春牛坪)6座,另有4座分布在相应村镇。</p><p class="ql-block">在我国其它省份也偶见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规模、分类别出现的,且建造工艺好、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实属全国罕见,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2001年06月25日, 隆昌石牌坊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17座石牌坊有着17个动人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每座牌坊的正门上面分别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两侧也分别刻有擅长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寿”等浮雕。</p> <p class="ql-block">首先到南关景区参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南关景区</b></p><p class="ql-block">以城南石牌坊景观为中心,以千年古驿道为中轴线,“三横三竖、六碑六牌”的布局自然而成,镇内有12座仿明清川南民居院落,临街立面、四合院、亭、台、楼、阁古朴端正,水景、灯饰设计古典灵气,体现了“千年沧桑古驿道,立体史书石牌坊”的独特韵味,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郭玉峦功德坊</b></p><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南关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87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07号。</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气势异常宏伟的“乐善好施”石牌坊。它在 “文革”时好几次险被拆除,它能完好的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这要归功于当地一农家,借用了牌坊的两根立柱来使自己的房屋更加稳固,也因此保存至今,正在用两根铁柱支撑。</p><p class="ql-block">这条石板路与牌坊的关系看似不直接,但细想起来关系密切。因为这条路的存在,有多少隆昌的生意人,告别家乡,把年轻的妻子留在空寂的家闺房,沿着石板路走向迷茫的商海,而妻子们只能把望穿秋水的目光投向石板路的尽头……在隆昌石牌坊群里,人们都会惊奇的发现有的牌坊正门上刻的“乐善好施”的“善”字没有中间的两点。据当地的老人解释说,“善”字没有中间两点是表明善事永远都做不完。一个善字,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古坊今天不仅迎来了我们这远道而来的客人,更迎来了祖国的花朵,中华文化传承的希望之星们。</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就应该是这样一代传一代,世世代代相传,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觉罗国欢德政坊</b></p><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南关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71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12号。</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由民众共同集资修建而成的德政牌坊。据介绍是当地百姓为了表彰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6)时任隆昌知县的肃庆而修建的。其为官期间为民办实事,且清正廉洁,当地百姓为了颂其功绩,激励后来官员,便自愿捐银出钱为肃庆修建了这座德政牌坊。</p> <p class="ql-block">李吉寿德政坊</p><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南关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55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11号。</p> <p class="ql-block">孝子总坊</p><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北关道观坪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56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04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节孝总坊之一</b></p><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南关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55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09号。</p> <p class="ql-block">节孝总坊之二</p><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南关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78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10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舒承湜百岁坊</b></p><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南关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80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08号。</p> <p class="ql-block">再到北关景区参观。</p> <p class="ql-block">北关景区占地135亩,共有牌坊6座:郭陈氏节孝坊、禹王宫山门坊、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先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p> <p class="ql-block">北关景区占地135亩,共有牌坊6座:郭陈氏节孝坊、禹王宫山门坊、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先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按照“四区一街”(即:西入口区、牌坊驿道文化区、客栈文化区、民俗文化区、仿古商业街)的功能布局,形成一个功能齐备的历史文化旅游区。石牌坊是集哲学、历史、数学、文学、力学、建筑学、美学、石雕艺术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精粹,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毛泽东主席女儿李纳到隆昌考察后,隆昌被中国乡土协会命名为“中国石牌坊之乡”。</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由北到南,它们分别是:郭陈氏节孝坊;禹王宫山门坊(锄莠安良碑);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光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郭玉峦功德坊;舒承浞百岁坊;节孝总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寿德政坊;觉罗国欢德政坊;郭王氏功德坊。</p> <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城北巴蜀古驿道上,名为“郭陈氏节孝坊”。在隆昌现存17座牌坊中,编号为001号。该坊是为受清朝道光皇帝降旨旌表的节孝妇郭陈氏而建的,故主楼下当心间为“五龙圣旨匾”,昭显皇恩浩荡,旌表级别很高。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距今已有182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禹王宫山门坊</b></p><p class="ql-block">现位于隆昌市城北巴蜀古驿道上,在隆昌石牌坊中,编号为002号。该坊初建于清乾隆年(公元1736年)、重建于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距今140年,建形制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的青石仿木单面雕花牌坊。坊后禹王官原为湖广会馆,供奉大禹主神。</p><p class="ql-block">第一绝是牌顶楼下当心间为“九龙匾”。此坊以“九龙匾”框饰凸显“禹庙”二字,含义有二:一是表明此处为祭把供奉大禹之寺庙。大禹治水,流通九河,功盖九州;二是禹为华夏正宗先祖,正统君王,享有九龙之尊,不受清是帝王节制,暗含视汉族统治为正统的一“反清”意识。</p> <p class="ql-block">锄莠安良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牛树梅德政坊</b></p> <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北关道观坪巴蜀古驿道上,是为称颂时任知县牛树梅的德政,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建造的,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03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孝子总坊</b></p><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北关道观坪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56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04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刘光第德政坊</b></p><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北关道观坪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46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05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肃庆德政坊</b></p><p class="ql-block">位于隆昌市市区北关道观坪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56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06号。</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是集哲学、历史、数学、文学、力学、建筑学、美学、石雕艺术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精粹,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北门景区,前往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位于隆昌市圣灯镇,原隆昌气矿炭黑厂旧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6年4月,被中共内江市委、内江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3年10月,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4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29日,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命名为“首批100个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51年10月,我国第一座利用天然气生产炭黑的工厂在隆昌县圣灯镇建成投产,出品“圣灯牌”炭黑,“圣灯牌”炭黑通过上海大中华橡胶厂质量鉴定,并获西南工业展览会特等金质奖章和奖状。隆昌气矿炭黑厂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天然气开发并投入使用的地方之一,是我国天然气生产炭黑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27日毛泽东主席冒雨视察隆昌气矿炭黑厂,并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前后,朱德、邓小平、贺龙、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也亲临视察,给川渝石油人以巨大的鼓励和鞭策。为永远纪念那个幸福的日子,隆昌气矿炭黑厂槽黑车间从此更名为“327车间”;青年突击队在毛主席参观过的火房旁边,修起两座“跃进号火房”。中共四川石油管理局为永远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川渝油气工业的关怀,于1996年4月建立了“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现有总面积11831m2,其中展区面积为2212m2;绿化带面积为6833m2;升旗广场面积为852m2;其它辅助设施面积为1934m2。纪念馆设一个主展厅,厅内设有展版25个,展柜8个;展版内容分为“艰苦创业、伟大关怀、全面发展、辉煌成就”四个部分,图片108幅,文字说明1.5万字;展柜内有实物25件;设有一个辅助展区,为存放、展示上级有关领导参观后的题词、留言和书法等作品,辅助展区正在完善过程中。</p> <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27日下午,刚在成都参加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毛泽东乘坐专列来到隆昌,冒雨视察了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炭黑车间,并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蹲下身来,细致地观察火炉的燃烧情况,并询问一旁的工作人员有关天然气管道装置以及炭黑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当时在一旁的新华社记者侯波迅速抓拍下了这一场景,留下了这张伟人生平唯一公开的蹲姿照。</p> <p class="ql-block">炭黑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国外实施了严格的封锁禁运。如何提高国内产量、摆脱进口依赖成为一道难题,这也时刻牵动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为打破国外的封锁禁运、甩掉“中国贫油论”的帽子,1950年,党中央决定开发隆昌圣灯山气田,并利用天然气试制炭黑。1951年7月,西南工业部303厂筹建组建成了我国第一套利用天然气生产炭黑的槽法装置,成功试制出第一批国产天然气槽法炭黑,缓解了橡胶工业原料需求的燃眉之急。1952年,在西南工业展览会上,“圣灯牌炭黑”获特等金质奖。自此,我国天然气化工产业,特别是炭黑工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摆脱了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当时的隆昌气矿炭黑厂,凭借首创的国内天然气槽法炭黑生产工艺,曾使炭黑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的照片长15厘米,宽11厘米,拍摄于1958年3月27日。据了解,在毛主席的众多照片中,蹲姿照是非常罕见的,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已成为内江、隆昌等周边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到这里参观的有少年人、中年人、也有老年人,他们来自全国的各行各业,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接受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共有景点八处,即主展厅、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炭黑车间旧址纪念碑、休息厅、毛泽东主席曾经走过的路,休息室、原炭黑车间包装厂房、跃进礼堂等。通过多年的建设,纪念馆实现了“春有花香、夏有荫凉、秋有果实、冬有长青”的人文环境,步入了“管理正规化、接待标准化、环境园林化”的轨道。</p> <p class="ql-block">为永远铭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川渝油气工业的关怀,隆昌气矿炭黑厂将毛泽东当时视察过的槽黑车间更名为“327车间”,四川石油管理局也于1996年4月在隆昌圣灯山建立了“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如今,天然气槽法炭黑生产工艺已退出历史舞台,我国也已成为世界炭黑生产第一大国。</p> <p class="ql-block">参观四川石油会战史馆</p> <p class="ql-block">四川石油会战史馆由气魄巴蜀、气逾霄汉、气势如虹、大气之梦四个篇章组成。</p> <p class="ql-block">为让石油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2006年,纪念馆进行了重新布展。经过精心打造,纪念馆总面积50660平方米,设两个主展馆,分别为纪念馆(厅一)和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厅二)。</p> <p class="ql-block">第一篇章“气魄巴蜀”,让新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第一场石油大会战——川中石油会战、第二场大会战——红村石油会战的历史浮现眼前,这两场石油会战,为四川乃至整个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留下诸多启示,川油人用实战检验了四川从“以油为主”转为“油气并举,以气为主”的战略路线,推动了四川天然气工业的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第二篇章,气逾霄汉。可以在这里探索地下的奥秘,了解四川石油工业重点开发的地层情况。</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章,气势如虹。通过电子沙盘展示四川页岩气开发的整体格局,沙盘上几个亮起的图标,是四川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五口气井。其中包含了2009年在威远打出的中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实现了页岩气从无到有的突破。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四川页岩气开发实现了从“空白”到“亮彩”的跨越。从历年大事记与典型数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跨越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第四篇章,大气之梦。展示在开油找气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不断丰富的“川油精神”,凝练成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和合共生气美家国”的合气文化,成为巴蜀大地独特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历经半个多世纪,几代川油人传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孕育出“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川油精神,成为推动西南油气田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p> <p class="ql-block">石油工人群体雕塑。</p><p class="ql-block">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p> <p class="ql-block">圣灯山气田隆2井模型。</p> <p class="ql-block">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诞生的20个第一。</p> <p class="ql-block">礼堂一角。</p> <p class="ql-block">井架及作业场景。</p> <p class="ql-block">午餐在这里吃特色,</p> <p class="ql-block">回自贡晚餐,刘吉一家再次盛情款待为我们饯行,朋友白鹏的夫人也应邀一起参加。</p><p class="ql-block">八天来的自贡访友行,收获满满,即有战友情深,又感受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饮食,领略了自贡及周边的特色文化和历史遗迹,可谓是终身受益。</p><p class="ql-block">正如这块广告牌上所言:我爱自贡。爱这里的山水历史人文,爱这里的美食佳肴,更爱这里的战友、朋友。</p><p class="ql-block">有了你们才让我们来到了自贡,了解和学习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希望有机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