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一位被低估的农民义军领袖

云霄

<p class="ql-block">《方腊,一位被低估的农民义军领袖》</p><p class="ql-block">方腊是北宋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他领导的起义军被称为义军。方腊起义发生在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他在睦州青溪帮源峒发动起义,以诛杀权臣朱勔为名,迅速得到了民众的响应,短时间内拿下了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控制了包括浙江省全境以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广大地区‌。</p><p class="ql-block">方腊起义的原因主要是对宋徽宗时期朝廷腐败和剥削的不满。宋徽宗沉迷于文艺,不理政事,导致朝廷上下腐败严重,尤其是对江南地区的剥削更加严重。当时江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生活困苦,官府却依然征税,最终迫使百姓选择起义‌。方腊在起义中提出了“男女无别”等超前理念,并制定了详细的战略部署,试图通过割据东南,逐步推翻北宋王朝‌。</p><p class="ql-block">方腊的起义虽然一度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义军组织性不强、装备差等原因,最终在宣和三年(1121年)被宋徽宗调集的十五万大军镇压。方腊被俘后,在汴京被斩首示众‌。</p><p class="ql-block"> 身为义军领袖、“明教教主”的方腊,作为一个生于南宋时代的人,居然提出了接近近现代民族主义国家的概念,讲出了为什么要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讲出了政治、公民、纳税、权利、义务这些概念,是不是很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以下摘自南宋容斋逸史写的古文《方腊》:</p><p class="ql-block">酒数行,腊起曰:“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至死弗恤。——于汝甘乎?”</p><p class="ql-block">皆曰:“不能。”</p><p class="ql-block">腊曰:“靡荡之余,又悉举而奉之仇雠;仇雠赖我之资,益以富实,反见侵侮,则使子弟应之。</p><p class="ql-block">子弟力弗能支,则谴责无所不至。然岁奉仇雠之物,初不以侵侮废也。——于汝安乎?”</p><p class="ql-block">皆曰:“安有此理!”</p><p class="ql-block">腊涕泣曰:“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夫天生蒸民,树之司牧,本以养民也;乃暴虐如是,天人之心能无愠乎?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糜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二虏得此,益轻中国,岁岁侵扰不已。朝廷奉之不敢废,宰相以为安边之长策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何如?”</p><p class="ql-block">皆愤愤曰:“惟命!”</p><p class="ql-block">腊曰:“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朝廷大政事,一切弗恤也。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守臣闻之,固将招徕商议,未便申奏;</p><p class="ql-block">我以计縻之,延滞一两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朝廷得报,亦未能决策发兵。计其迁延集议,亦须月余;调集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况西北二虏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千万,多出东南。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内变。二虏闻之,亦将乘机而入。腹背受敌,虽有伊、吕不能为之谋也。我但画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不然,徒死于贪吏耳!诸君其筹之!”</p><p class="ql-block">皆曰:“善!”</p><p class="ql-block">遂部署其众千余人,以诛朱勔为名,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p><p class="ql-block">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p><p class="ql-block">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百万,四方大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方腊和一群底层工商业劳动者喝酒,中途提了3个问题</p><p class="ql-block">第1个问题:在家庭内部,子弟卖力干活,父兄奢侈消费已经不是什么好事了,如果是普通人劳动,统治者却奢侈浪费,你们甘心不甘心?这个问题从伦理层面,质疑了儒家的意识形态,不承认皇帝天然的统治合法性。</p><p class="ql-block">第2个问题:统治集团不仅自己奢侈消费,还把我们的钱送到外国,外国统治者满意了,他们的地位会更稳固。外国统治者不满意,还得我们去卖命。你们甘心不甘心?这个问题已经接近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深度了,公民有服兵役和纳税的义务,那就要有参与政治的权利。</p><p class="ql-block">第3个问题:统治者不仅平时收税,最近还要粉饰太平,多收更多的钱造景观,这笔钱收起来没有平局,扰乱市场预期,底层工商业者们都快吃不上饭了,要不要和我一起去抵抗?这个问题在工商阶层的立场上,提出了纳税人的诉求,如果遇到 地理大发现或者工业革命,立刻就能给资产阶级共和国论证合法性了。</p><p class="ql-block">方腊这3个问题综合起来,指责了统治阶级对内对外的无能,提倡了纳税人的权利,还分析了服兵役和对外政策的关系。已经很接近于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民族国家意识了。</p><p class="ql-block">和后世的法国大革命领袖相比,方腊最缺的不是思想深度,而是工业革命时代的工业和科技,因为没有现代工商业社会去落实他的政治规划,最后就算方腊的军队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也只能复制上一代儒法国家的封建统治结构。</p><p class="ql-block">方腊提出的问题中,总结出来的思想, 超越并升华了 陈胜吴广的起义中喊出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p><p class="ql-block">方腊的思想给现代社会,提供了一部分前置条件,给打破历史周期律展示了可能性。这在2000年中国封建历史中,无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先进的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