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些经历和过往,也许荒诞不经、幼稚可笑,更或许是浪费了精力和时间,但却有着当年的天真和艰苦努力的印记,也有时代留下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成都市乳品公司领导把我从销售岗位调到工会任宣传干事。除了负责一般的文案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办黑板报。黑板报一月一期,有时一月也出两三期。内容为生产经营进度、安全检查通报、好人好事报道,年节庆祝等;形式有新闻报道、通知公文,也有诗歌散文。</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有一点书法基础,又喜好舞文弄墨,这墨板报算是办得还可以。</p> <p class="ql-block">图一</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黑板报</p><p class="ql-block">感谢网络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一次,为补白,填《清平乐》词一首,登上墨板报后,被一上海籍的老兄摇头晃脑诵读数遍后,对我说:下班后请等我一下,我有事找你。</p><p class="ql-block"> 刚下班,该老兄不由分说,将我拽至一牛肉馆子点菜酙酒,要与我交流,交个朋友(首先是文友)。“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他老兄大背唐诗宋词,尤其是背诵白居易《忆江南》,动了思乡之情,唏嘘不已。结果,一瓶“春沙酒”,瓶底朝天。我可能喝得有三两,这老兄酩酊大醉。无奈,我只好付账后将他搀扶回公司宿舍。此后,我二人由于共同爱好,成了走得很近的好友。</p> <p class="ql-block">图二</p><p class="ql-block">笔者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黑板报向纸质化报纸发展</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发展,办公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我打起了公司新购复印机、电脑的主意(彼时还不具备办公用一人一台电脑的条件)。让行政办公室打字员把所有稿件打成长的短的、横的竪的纸条,由我找了几本美术书复印出较为匹配的图案,再用一张小报整版大小的复印纸,把文章和图案贴上去,用笔勾线或作简单花边插图,所谓报纸的母本就成了(一般每期需制作母本两张)。复印数十份,盖上用塑胶雕刻的刋头名(比如简报、企业通讯,用红色印泥)报领导、送各部门、发车间班组;这样的纸质企业报纸就诞生了。公司领导和上级领导大加赞赏,公司还破天荒地批准了投稿稿费(五至十元一篇)。 </p><p class="ql-block"> 虽如此,写稿的人就那么几位,如不够版面,我则挖空心思撰文填补。可惜,未能留下一份这个靠手工粘贴、复印的报纸来。</p> <p class="ql-block">图三</p><p class="ql-block">笔者所办企业报纸</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企业报纸的正规化</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七年以后,公司多次重组,先后更名为四川华西乳业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乳业有限公司。我主编的企业小报受到历任公司领导的重视。报纸的印刷走上了正规:由我安排版面,用草图示意,报社按此排版印刷,最后由我审核定稿。至此,我把办报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文章质量上:与作者商量修改事宜,不行就征得同意,由我修改。</p> <p class="ql-block"> 图四</p><p class="ql-block"> 笔者集总编、责编、评论员、摄影为一体,企业报上发文我的笔名“龚惠仁”是工会人(即工会工作者)的谐音。</p><p class="ql-block"> 图中圈起的字为“本报评论员”和“龚惠仁”。</p> <p class="ql-block"> 报纸的正规化和质量的提高,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和喜欢,不少职工到我的办公室来索要报纸。有一天 ,上级一部门领导(他分管宣教)来到我的办公室,一进门就大声嚷嚷:"苏总编,你这个烂文人,把这期的报纸给我一份”!滿脸堆笑的望着我。对这个明贬实扬的话,说实在的的,我很反感“烂文人”这三个字;况且,我们只是相互认识,关系并不熟络,开这种笑,有些突兀。我只好苦笑着赠他报纸一份,应对了过去。据说他后来不久宣称我办这份报纸有他的支持、帮助;还作为他的政绩之一。现在回想起来,他这做法,也是对我的肯定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五</p><p class="ql-block">业余办报,全凭责任心和热情,以及从黑板报开始所形成的惯性。</p> <p class="ql-block"> 后来,由于国家实行《报纸出版管理规定》,企业内部报刊也必须办理《报刊出版许可证》,门坎很高,企业内部报纸也得具有法人资格。</p><p class="ql-block"> 同时,办公的电脑化、宣传多媒体的运用逐步普及,宣教方式方法日新月异,纸媒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如消息滞后、成本较高)等因素,企业也没有硬着头皮办下去的必要。当然,企业报刊承载着企业文化、起着凝聚员工的作用不能因此而否定。办报与否,与企业规模和主客观需要相关。</p><p class="ql-block"> 从头至尾,我办报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亦无人指点,全靠自己摸索,相比正规的报纸,有一种犹如儿童“过家家”般的幼稚,但却是那么地专注和认真。其中的酸甜苦辣成为我终身不可磨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拜拜!我的企业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