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遗构”天台庵

马老师在旅行

<p class="ql-block">天台庵,坐落于山西省平顺县北耽车乡王曲村,曾被誉为“全国仅存4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2014年的修缮过程中,意外发现两处后唐墨书题记,这使部分学者将其归类为“五代遗构”。尽管如此,天台庵的独特魅力并未因此减弱。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彰显了其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长顺古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台庵隐匿于北耽车乡王曲村之中,坐北朝南,创建年代已不可考。现存的正殿为唐代遗构,建于0.68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琉璃脊饰精美。殿内梁架采用彻上露明造,四椽楸贯通前后檐,柱头卷杀平缓,柱间设阑额而无普拍枋,阑额不出头,栌斗直接置于柱头之上,柱头上斗拱斗口跳,跳头上施横木承檐博,堪称宋代《营造法式》中“斗口跳”实例的典范。作为平顺县保存时代最早的庵寺,天台庵不仅是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更为研究我国古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外观并不起眼,庵门藏于一条狭窄的胡同中。步入院内,眼前的佛殿朴素而小巧,平面近乎正方形,门窗皆为木构,未加任何装饰,檐角飞翘,宛如翚鸟展翅。殿内无佛像,亦无柱子,梁架结构简洁有力,使得室内空间显得格外宽敞。仰望梁架,依稀可见残留的彩绘五爪龙图,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物保护牌,这是文革后期所立,见证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文物保护意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物古镇保护标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寳会公社王曲大队天台庵,为唐代建筑。所有建筑及石碑均为珍贵文物。经上级文物保护主管部门鉴定,决定将其列为文物保护重点单位。请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保护,不得毁坏。如需兴工动土,须经县革命委员会批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平顺县革命委员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九七三年五月二十三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虽规模不大,却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成为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与其他山西古代寺庙、石窟和佛像遗迹一样,天台庵之所以能在文革期间幸存,得益于其地处偏远山区,外人罕至。此外,一些寺庙被村民或信徒改造为学校或仓库,避免了红卫兵的搜查破坏;还有一些佛像或壁画被泥巴涂抹覆盖,得以隐藏保存。天台庵的低调与朴素,或许正是其能够留存至今的另一重要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