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中岳嵩山之一(登封)

乐山居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4年我在旅途中之四【武当山•神农架•嵩山之旅0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少溪河北岸,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名气太大,盖过了嵩山</p><p class="ql-block"> 我也记不清去过几次了。那时候的少林寺商业氛围和不是太重,只不过周围有几家少林功夫学校。有人评价说,现如今,少林寺已经不是一方净土、清静的佛门之地,主持和僧人也不是遁入空门的圣人了,而蜕变为土豪商人,因而饱受诟病!</p><p class="ql-block"> 2004年,我是为五岳之中岳嵩山而来,我们一行四人行程中最后一站是少林寺、嵩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1998年1月</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十人游览少林寺•太室山时部分朋友在少林寺山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祖庭——禅宗之祖</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是我国的佛教圣地,也是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庭。公元527年,印度名僧菩提达摩(达摩祖师)经水路航海至中国南部,然后北渡长江进入中原,来到少林,在少林寺后山一带坐禅传法,首倡“以心印心”的禅宗教法,并由此确立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术之源</p><p class="ql-block"> 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少林寺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自此少林僧众习武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少林寺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而少林派则是武林中范围广、历史悠久、拳种很多的武术门派,自古就是国人心目中的“天下武林第一大门派”,天下武学的泰山北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 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林寺常住院</p><p class="ql-block"> 通常所说的“少林寺”,其实指的是少林寺的“常住院”,是主持僧和执事僧进行拜佛、坐禅、诵经、接待、藏书、举办大型法事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林武僧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林功夫</p><p class="ql-block">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少林功夫传人释延芫曰: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有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功禅帝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校遍布</p><p class="ql-block"> 景区周边遍布武校,而且都是打着少林寺的招牌。</p><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之后,首先可以看到的便是少林塔沟武校的牌子,继续前行有武僧表演,每逢正点可以入场观看,但要提前半个小时左右侯场才能有位置。说是少林武僧表演,包括电视台等的武僧表演,据说都是武校的弟子表演,这是一所唯一获得认可的武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名刹”坊</p><p class="ql-block">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嵩山少林石牌坊</p><p class="ql-block"> 景区的入口是一座四柱三门七楼石牌坊,居中坊额为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的“嵩山少林”,内联为书法大家沈鹏撰书“百代衣钵赓承一花五叶,千秋山河襟带四水三城”,左右次间坊额“禅宗祖庭”和“武林胜地”,外联“胜地有缘听法雨、少林无处不雄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林寺景区布局</p><p class="ql-block"> 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p><p class="ql-block"> 常住院有七进院落,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住院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门</p><p class="ql-block"> 为少林寺大门,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山门上方横悬康熙御题长方形黑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整体结构配置高低相应,十分和谐。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门的正门</p><p class="ql-block"> 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柱单门庑殿顶石牌坊</p><p class="ql-block"> 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林欢喜地</p><p class="ql-block"> 位于少林寺山门的东侧。它不仅是少林商品、服务和体验三大领域的品牌授权运营商,负责少林寺特许商品全球连锁运营的事业,并提供各种素斋餐饮。</p><p class="ql-block"> 还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它是僧侣们修行、禅定和参禅悟道的重要场所,用于远离尘世的喧嚣,专心修行,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在这里,僧侣们会进行各种禅修活动,如打坐、诵经、念咒等,旨在净化心灵、提高修行境界,体悟佛法,实现内心的解脱和超越‌。</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佛教文物和经典,见证了少林寺的沧桑历程和佛教文化的传承发展。这些珍贵的文物和经典不仅为少林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为信众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佛教文化的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碑林</p><p class="ql-block"> 过了山门,在山门和天王殿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道路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在道路东侧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锤谱堂</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演绎着少林武术的发展史及其显赫功绩。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年古银杏</p><p class="ql-block"> 位于少林寺天王殿前,碑林甬道中间。天王殿前现存古银杏树四株,北边的一株尤为粗大,高约25米,胸围5.6米,树龄在一千五百年,为珍贵名木。春夏之际,少林寺内银杏浓荫蔽日,深秋之际,叶黄似金,果白如银,游人止步,争相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位于天王殿后。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整个建筑结构合理,雄伟壮观,气宇轩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沉寂近70年的晨钟暮鼓,又重新在中原大地回荡。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晨钟暮鼓”</p><p class="ql-block"> 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混元三教六流图赞”碑——位于钟楼下</p><p class="ql-block"> 佛教中人慧远法师居庐山,他有个规矩,即送客从不过虎溪。一日,儒门之秀陶渊明、隐居道士陆修静二人访之,三人很合得来,慧远在送客时竟不知不觉送过虎溪,引得三人大笑。</p><p class="ql-block"> 莞尔,朱见深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嗯!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的深宫中,见深提笔,将陶渊明、陆修静与慧远法师三人融汇进入了一幅工笔画中,名曰《一团和气图》,寓意三大教派都可以其乐融融,朝廷上下何苦斗来斗去、大家一团和气好办事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教中人慧远法师</p><p class="ql-block"> 居庐山,他有个规矩,即送客从不过虎溪。一日,儒门之秀陶渊明、隐居道士陆修静二人访之,三人很合得来,慧远在送客时竟不知不觉送过虎溪,引得三人大笑。</p><p class="ql-block"> 莞尔,朱见深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嗯!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的深宫中,见深提笔,将陶渊明、陆修静与慧远法师三人融汇进入了一幅工笔画中,名曰《一团和气图》,寓意三大教派都可以其乐融融,朝廷上下何苦斗来斗去、大家一团和气好办事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祖堂</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西侧的是六祖堂。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殿前甬道有明万历 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重约650公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经阁</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之后,又有藏经阁,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前甬道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重约650公斤。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丈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丈室</p><p class="ql-block"> 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丈室</p><p class="ql-block"> 公元1750年,清朝乾隆皇帝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室内有1980年日本所赠的达摩铜像,东侧立有弥勒佛铜像。墙上的一幅“达摩一韦渡江图”,画面布局合理,形象生动、逼真,线条细腻柔和,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鼎置于方丈室前</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斋堂、僧舍、禅堂、练功房等,但尚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室内</p><p class="ql-block"> 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室内还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摩一苇渡江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摩亭</p><p class="ql-block"> 在方丈室后,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相传是二祖慧可立候达摩、雪地断臂之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1983年重建,殿内有“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摩亭</p><p class="ql-block"> 又称立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雪亭</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公元1531年(明嘉靖十年)所铸。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佛殿</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毗卢佛铜像,因此亦叫毗卢殿。殿内砖地上还保存着20多个直径约4.5厘米的洼坑,是往昔寺僧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也说明少林拳的所谓“曲而不曲,直而不直“的特点。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三面墙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20米,很生动地表现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佛殿</p><p class="ql-block"> 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尼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地东侧有白衣殿,西侧有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练功时踩出的脚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药堂</p><p class="ql-block"> 是少林寺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中华医学和禅宗的交汇之地。上药堂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展示了少林寺深厚的医药文化和禅修智慧,是一个集禅修、医学、文化于一体的独特景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归山朝圣”碑—— 1992年,新加坡少林寺归山弟子为纪念其先祖而立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林</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西面不远处,就是国内现存的最大塔林。这些古塔是历代少林寺和尚的墓塔,共计230余座,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造型典雅,石雕艺术精湛,塔铭大多涉及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功。少林寺塔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古塔建筑群,是古塔建筑群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林</p><p class="ql-block"> 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这里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现存唐朝至清朝历代砖、石墓塔240余座。1996年,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类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式多样、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称为塔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林中现存</p><p class="ql-block"> 从唐至今的各类塔256座,其中元塔47座,仅次明塔的存量。据说现存塔仅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其余被历年来山水所冲毁。这里的47座元塔其建筑风格、砖石雕刻为研究元代的建筑艺术留下了宝贵实物。更可贵的是,几乎每座塔都有塔铭留存,为研究少林寺的历史和元代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几座重要的元塔,如裕公塔、月岩长老寿塔、还远长老塔等都建在塔林中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菊庵长老灵塔</p><p class="ql-block"> 塔林中部偏东有一座建于后至元五年(1339年)的"菊庵长老灵塔",这是一座单层密檐式砖塔,叠檐五重,造型秀丽,塔后壁镶嵌着"显教圆通大禅师照公和尚塔铭并叙"的石碑。碑文和书丹并出自"当山首日本国沙门邵元"之手。法照禅师号菊庵,朝廷赐号"显教圆通大禅师"。他在至治二年(1322年)被礼请为少林寺住持,第二年圆寂。十六年后门弟子子珍请当时为当山首座日本和尚邵元撰文书丹,留下了这座塔铭。由于铭文出自一位日本高僧之手,并且文辞书法都具有相当高的造诣,尤显珍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祖庵</p><p class="ql-block"> 塔林北约一公里为初祖庵。它是河南省遗存文物中最古老的一 座木结构建筑,是为纪念达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内柱、墙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围都有浮雕。大殿神龛内供着达摩祖师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祖庵</p><p class="ql-block"> 位于五乳峰下小土丘上,据少林寺1.3公里,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建筑。因达摩常游化于嵩洛之间,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此庵又称作“达摩面壁之庵”。宋代,初祖庵曾建有“面壁之塔”,塔毁额存。蔡京所书“面壁之塔”石额今存于寺内,另有古碑四十余通。1983年至1986年,初祖庵全面整修时,建围墙二百余米,恢复了完整的院落。现庵中建筑有山门、大殿、面壁亭、千佛阁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壁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圣母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摩尊亲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禅宗初祖</p><p class="ql-block"> 南天竺婆罗门人,原名菩提多罗,是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禅宗二十七至祖般若多罗到该国传法,菩提多罗从他学法,很得般若多罗的赏识,就给他改名为达摩,意译为道法,是达摩已通达到法的意思。梁武帝普通年到达广州,梁武帝闻其名,迎入金陵,但观念不相契合,达摩悄然北上。途经北江,没有渡江的工具,遂将一束苇草置于江面,踏蹑而渡。“达摩一苇渡江,栾巴噀酒灭火。”后至北魏,所到之处,以禅法教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祖达摩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祖达摩铜像</p><p class="ql-block"> 六祖坛的主体雕像为达摩法师,他是少林寺的初祖,公元527年由南天来少林寺传法,并首创“壁观”为修行方式的大乘禅宗,自此少林寺便称为“禅宗祖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祖坛</p><p class="ql-block"> ‌是少林寺为纪念六位在佛教禅宗发展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少林法师而建的佛教祭祀场所。六祖为:</p><p class="ql-block"> ‌初祖达摩‌:首创“壁观”修行方式,奠定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二祖慧可‌:达摩的弟子,继承并发展了菩提达摩的教义。</p><p class="ql-block">‌ 三祖僧璨‌:继续传承慧可的教义,对禅宗的发展有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四祖道信‌:在湖北黄梅县建立寺庙,成为禅宗传承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五祖弘忍‌:在东山寺传法,推动禅宗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六祖慧能‌:创立“顿悟”学说,简化佛教仪式,使其具有强烈的平民宗教色彩,并对整个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摩洞</p><p class="ql-block"> 从初祖庵出发,沿山路登上五乳峰,即可到达摩洞。洞内,有达摩及其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石牌坊。传说达摩曾在此面壁十年,由于功夫深厚,他的身影形状被印在山石上,留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达摩影石”。周恩来总理有一句诗“面壁十年图破壁”,即来源于这一典故。</p><p class="ql-block"> 五乳峰上达摩洞深约7米,高宽3米余,北额有燕都近溪题刻“东来肇迹”。洞内石壁上,遗有高1米多、宽约60厘米的凹槽,即是当年挖凿达摩面壁石的痕迹。内供有达摩及其弟子的石像四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默玄处”坊</p><p class="ql-block"> 洞外有石坊,明万历甲辰年(1604年)造,双柱石砌,南额胡斌题刻“默玄处”。传说达摩曾在此面壁,由于功夫深厚,他的身影形状被印在山石上,留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达摩影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摩洞</p><p class="ql-block"> 是少林寺背后五乳峰中峰上部一天然石洞,为当年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处,称为达摩洞。</p><p class="ql-block"> 据清《说嵩》记载,在洞的左上方,原有一小石塔,塔早已毁。洞内东壁题有“本来面目”四字。洞外西边石壁上有“面壁洞天”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甘露台</p><p class="ql-block"> 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约300米处的土台上,是一座高约10米,直径35米的圆形土台,也叫译经台。据《少林寺志》载:南北朝时,少林寺创立者天竺高僧跋陀在台上翻译《十地经论》时,“经义精辟,感发上神,天降甘露。”因而得名。明代修造“甘露殿”,现仅存殿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祖庵</p><p class="ql-block"> 从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登钵盂峰,峰顶有一座佛殿,这就是二祖庵。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学佛,为了表达自己的赤诚之心,站立于雪地中,断臂求法,最终感动了达摩祖师,获得了衣钵相传,成为少林寺禅宗的第二代传人。慧可<span style="font-size:18px;">得到衣钵真传后,曾在此养伤。</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前有四眼井</p><p class="ql-block"> 传说是慧可所凿。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名为“卓锡井”,当地人也称“苦、辣、酸、甜四眼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林永化堂</p><p class="ql-block"> 创立于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开山祖师是明朝钦命祖庭少林寺传曹洞正宗第26代嗣祖沙门、住持大和尚、因精通禅武医学而被誉为僧中之杰的无言正道禅师。旧址在少室山北麓的少溪河南岸,与少溪河北岸的祖庭少林寺常住院隔河相望。因此,少林弟子们自古至今称它为少林南院。在开堂之初,不但所有的殿堂屋舍都是由明朝皇室周王府出资建造的,而且还有八个法名分别是圆宝、圆会、圆林、圆性、圆壐、圆明、圆亮及圆普的明朝皇室王子在本堂剃度出家为僧。因此,当地世俗人称它为周府庵或八王子院。由于得到明朝皇室的扶持,它也逐渐演变成了禅宗祖庭少林寺唯一可以传承曹洞正宗法嗣、选任少林寺院住持、授受禅武医艺知识、统领少林禅武医僧的明朝皇家门堂,故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在永化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