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纸上吉林100》(53):百年吉林女子学校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李侠</p><p class="ql-block"> 在松花江畔有一座“吉林女子学校”,始建于1907年。历经了更名、变迁、合并、更迭,成为了吉林省唯一的一所专门培养女性人才的学校,也是百年来新时代吉林女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吉林是满族“龙兴”之地,“重武备而轻文略。”1693年(康熙32年),才开始创办了两所官学,初步满足了满蒙八旗子弟和个别富家汉族子弟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1903年,清政府公布“癸卯学制”,规定不分性别、民族、地位均有受教育权利和义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07年,吉林设立行省。提学使(省教育厅长)吴鲁奉命筹办吉林女子师范学堂。5月,吉林近代著名教育家王文珊受命建立“吉林官立女子师范学堂”,招收十四五岁的女生入学,次年开学。《东三省政略》卷九记载:“女子师范学堂创役于三十四年七月,校内附设女子两等小学,吉林向无女学,是校开而女子向学之风为之兴起。” 1908年,学制为四年,学生一律住宿,免缴一切费用。学生来源于长春、哈尔滨、锦州、开原等地,还有日侨子女。</p> <p class="ql-block"> 1911年,第二任提学使曹广桢下令将该校迁入文庙乡贤祠新址,原校舍做为学堂宿舍。</p><p class="ql-block"> 女子师范学堂倡导新风,创办了讲习班、初中班、师范班、幼雅园、附属小学等,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别开生面的,正如校歌所唱的那样:“白山松水,女权肇始,我校夙清芬;力学无荒,乐群健体,进德继先民;文章艺术推陈意,科孛贵知新;奋发有为,惜阴敬业,努力莫逡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21年(民国十年)9月,时任教育厅长周玉柄奉命筹建女子中学。由王雅南创立了省立女子中学,第二年得到了省教育厅正式承认,由财政拨款运营。此后与吉林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在同一校址并存了十七年。时有教室21间,寝室12间及图书阅报室、仪器标本室、游艺室等。</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影响传到东北后,女中师生们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先后参加了1925年“五卅运动”宣传活动、1928年保路爱国抗议旧政府出卖吉铁路权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 1929年,由吉林省主席张作相拨款,请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微因夫妻审定,修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教学楼与大礼堂(现己无存)。</p> <p class="ql-block"> 1935年夏,女子中学新建高中部,改为“吉林省省立女子两级中学”。1938年,政府《新学制》发布后,校名改为“吉林省立吉林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此时,已有30多年校史的吉林女子师范学堂停办,没毕业的两个班归于女中,称“女子师道科”,一直坚持到1945年。</p><p class="ql-block"> 当年,女子中学师资水平颇高,在吉林历史留下了印迹。如时任语文教师的李鼎彝,毕业于北大,是胡适先生的学生,还是台湾著名作家、近代史学者李敖的父亲。时任教务主任孙介眉,颇擅琴诗书画,著有《桃花流水捕鱼人诗文》。还有任教的孙晓野,后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著有《汉语词汇》《古文字论文集》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9日,吉林城解放。吉林省政府接管了女子中学,改名为“吉林省立联合女子初级中学校”。1957年,改为“吉林市第十中学”。1969年,首次招收男生。1986年4月恢复“吉林女中”校名,同期成立吉林女子职业高中。2005年,合称“吉林女子学校”。现学校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打造成环境一流、设施设备一流、吉林省中职最高标准”的女校,已成了省内一流的职业强校。2019年12月,吉林女子学校“三全育人”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学校案例,这也是吉林省唯一入选的案例。</p> <p class="ql-block"> 李侠,首批“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吉林省优秀民间艺术家。吉林医药学院、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青年力量商学院等院校客座教授。吉林市社科研究员、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吉林市档案史料征集员。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剪纸委员会首任会长。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已出版《剪纸话吉林》《吉林民间传统手工艺》等25部著作。剪纸雕刻在长白山脉,入驻北京世园会,收入《吉林之最》。剪纸邮票在美国、英国等多国发行。小传被收入《世界华人文艺界名人录》《中国民间艺术家传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等。央视四套“多情的土地”,央视一套、十三套“朝闻天下”及相关媒体宣传报导。加拿大拍摄的李侠剪纸艺术纪录片《重拾遗梦》在26个国家播放,并在中国、加拿大等国获得多项“优秀纪录片”奖。</p> <p class="ql-block"> 作者语:吾生在吉林,长在吉林,爱在吉林。不忘历史,延续传统,感恩先辈,是我多年坚守读历史、走历史、写历史的动力。在有生之年,只想为后人留下一份“寻根”的追忆,只想为家乡尽一份“游子”的义务。(注:文中图片部分来源吉林老照片或摄图网,部分由作者本人拍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温馨提示: 李侠撰稿,版权所有,欢迎转发,公益交流。如若他用,联系作者。违规侵权,法律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