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进社区 溯源龙城魅力

水墨青花(感谢来访 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5日是我国第三十九个志愿者日,文亨花园社区《小巷讲坛》邀请常州市博物馆杨赛老师和志愿者一行来社区举行《季扎挂剑舞台剧演出》、《声动龙动文物故事》、《套色龙纹拓印》别开生面的三大主题活动,生动展现了龙文化历史和龙城的文化底蕴。不仅让古老的龙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让每一位居民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喜悦与自豪。</p> <p class="ql-block">社区党委孙书记欢迎和感谢志愿者送龙城文化进社区致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志愿者领队主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志愿者领队主持节目视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舞台剧演员志愿者</p> 季札挂剑情景舞台剧 <p class="ql-block">志愿者们用情景剧的形式为大家讲述了季札挂剑🗡️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封于延陵(大约在今常州、江阴、丹阳等吴地沿江一带),季子被封于延陵,这是常州地区最早的地名之一标志着季子成为该地区的领主。自此,季子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这里执政超过60年,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和传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品德,被誉为常州的人文始祖。他的故事与常州的历史紧密相连,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季札,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重臣,是一位勇猛果敢的将军,以其忠诚和勇敢而闻名于世。而他挂剑的故事,更是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当时齐国与楚国交战,季札奉命率领大军出征。在战场上,季札麾下的士兵们英勇作战,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然而,就在战局陷入胶着的时候,齐国突然受到了另一国家的入侵。季札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继续与楚国交战,还是立即回师抵御外敌? 面对这个艰难的抉择,季札沉思良久,最终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下令停止与楚国的战斗,率领部队火速返回国都,与外敌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激烈的战斗中,季札和他的部下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成功击退了外敌的入侵。</p> <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季札挂剑的真正含义并不是放弃战斗,而是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选择,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季札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家顾大家,这种高尚的品质令人敬佩。为人十分重义气,对功名财富看得很淡,因此在吴国很有贤名。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季札挂剑的历史典故情景剧以一对母女问话开场,女儿请教母亲,季札是何人,季札挂剑又是什么回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母女对话视频</p> <p class="ql-block">吴王寿梦曾经想立季札为太子,但他怎么也不肯接受,并且尽心尽力地辅助兄长樊诸治理国家,受到了大臣们和百姓们的爱戴。</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鲁、齐、卫、晋等国。途中经过徐国,徐国君主十分好客,他久仰季札的大名,就挽留他住了几天,天天设宴款待,并且让太子和大臣们出席作陪。</p> <p class="ql-block">季札文武双全,剑术精湛。席上,徐君乘兴请他一显身手。季札推辞不过,走下殿来。只见他的剑刚出鞘,满殿银光四射。徐君看得眼睛也直了,连连称赞:“好剑!好剑!”舞罢剑后,季札回到座上。徐国的大臣们纷纷交口称赞,上前敬酒。这时,徐君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把好剑,眼光不住地瞟向它,但想到自己和季札不过是初次见面,不好意思开口。季札早已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只是由于自己出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不能把这把标志着使者身份的宝剑送人。他决定等自己的使命完成后,回来经过徐国时,再将这件吴国的国宝送给徐君。</p> <p class="ql-block">离开徐国后,季札风尘仆仆地访问了各国。当他重新回到徐国时,突然传来了一个噩耗:徐君在不久前出访楚国时,在路上不幸暴病而亡。</p> <p class="ql-block">季札听后非常震惊,他深深地自责,当初为什么没有立即把宝剑赠给徐君,以致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p> <p class="ql-block">经过慎重的考虑,季札马上命令驾车前往王宫,准备把宝剑送给徐国的新君。随从的官员劝季札说:“季子,这是吴国的国宝,送人恐有不便吧?”季札说:“当时,徐君想要这把剑的时候,我在心里已经答应他了,只是因为使命没有完成,不便将宝剑送给他。现在徐君去世,我就心生反悔,这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所应该做的!”季札见到徐国的新君,对新君说明了来意后。准备呈上宝剑。新君连忙辞谢说:“先君并未留下遗命,寡人不敢接受这样贵重的礼物。”季札没有办法,只好来到徐君的墓地,把宝剑挂在墓旁的树上。徐国的百姓知道季札的这一举动后,对他恪守信用的美德都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后来,“季札挂剑”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对亡友的吊唁、追怀;或用来形容恪守信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社区居民们聚精会神的观赏</p> <p class="ql-block">季札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承诺,重视诚信和信用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故事里的季札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即便徐君已经死了,他仍然遵守承诺,把自己的剑送给他。</p> <p class="ql-block">季札挂剑的故事,也许最能表达中国古人对于友情及诚信的理解。如今在徐州云龙山西坡杏花村内,徐君墓、挂剑台、石坊矗立,横额上镌刻着“季子挂剑台”五个大字。拾级而上,登临高台,在徐君墓家旁筑有碑亭,铭刻着挂剑故事的原委。景墙两侧镶嵌着题刻:“挂剑酬心,践信泉台。”挂剑台作为诚信的象征,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表明了古人对情、对意、对诚实、对诚信的一种珍视。</p> <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诚信的高度重视,即使对方已经去世,季札仍然坚持履行自己的诺言,这种精神让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季札挂剑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提醒我们在处事和做事时要谨慎,不能欺骗自己的良心,要信守承诺。我们老年居民也要身体力行践行诚信观,携手创建和谐家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情景剧视频之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情景剧视频之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情景剧视频之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情景剧视频之四</p> 《双龙负舟三轮盘的故事》演讲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志愿者领队介绍第二项活动</p> <p class="ql-block">常州博物馆杨赛老师演讲《双龙负舟三轮盘的故事》及龙城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双龙负舟三轮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p> <p class="ql-block">此文物为战国时代文物战国时代著名青铜器。上为一盘,盘下三轮,可拖行,前轮以两兽头为饰,形状奇特,甚为少见。通高15.8厘米。属于春秋晚期的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1957年出土于江苏武进县淹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件三轮盘的前部,有两龙形兽体头部特征鲜明监流谷。出盆、二北札双告组成。盘敞口、浅腹、图足,盘周饰编织纹。圈足下另装三轮,每轮有六根辐条,三轮皆能转动,其中一轮上有回首双兽与圈足相连,兽首有冠身饰鳞纹、三角纹等,作饮水状。</p> <p class="ql-block">此盘构细巧妙,是吴越青铜器中具有浓厚地域风格和时代特征的器物。</p> <p class="ql-block">这件三轮盘的前部,有两只龙形兽体,头部特征鲜明有眼、嘴和飞翅,颈部有鱼鳞纹,背部有羽翅,背部下端有尾翼,专家认为,整个造型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双龙负舟。</p> <p class="ql-block">盘出现于商代二里冈时期,在两周时期比较流行,其腹部均较浅,有耳或无耳、有圈足或无圈足,有的圈足下设三足。但像三轮铜盘这样造型独特的铜盘,比较少见。此盘出于江苏省武进县,当时为东夷或吴人聚居区,无论其形制、纹饰都带有独特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三轮青铜盘,由盘、轮和两只回首观望的兽首组成。</p> <p class="ql-block">由盘、轮和两只回首观望的兽首组成。</p> <p class="ql-block">兽身从盘底伸出、上折,回身欲饮,兽首高15.8厘米。</p> <p class="ql-block">兽身从盘底伸出、上折,回身欲饮。</p> <p class="ql-block">三轮青铜盘侧面图。</p> <p class="ql-block">盘呈圆形,腹部饰一圈编织纹,盘直径26厘米。</p> <p class="ql-block">兽首高15.8厘米。</p> <p class="ql-block">盘的圈足上安装有三个轮子,前轮在两兽首中间,轮直径7.8厘米,具有深厚地方色彩和十足的动感。</p> <p class="ql-block">大家深切感受了古越人的礼让学养,为有着“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传”美誉的科举之地常州而振奋。常州在历史上诞生了11名状元和2920名进士,其人才数量仅次于北京、苏州和杭州,在中国位居第四位。此外常州“财赋甲于天下”,经济与工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高位,为后人留下了众多手工艺珍品和国家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常州淹城景区城墙前摆放着双龙负舟三轮盘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淹城遗址成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淹城也成为国家五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居民们十分认真的听取杨赛老师深情并茂、绘声绘色,生动精彩的演讲,对常州龙文化底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家乡悠久的历史和人物而感到荣幸自豪和骄傲,更加激发了爱家乡、爱常州的情怀。</p> 套色龙纹拓印 <p class="ql-block">拓印又叫“拓印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一门传统艺术。在我国,拓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青铜器上就有了花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拓印作品。在唐代,拓印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拓印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它是用墨汁将宣纸、丝绢等材料拓下来并将其还原成图和文字的艺术。拓印是中国传统工艺中最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一种技艺,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拓印工艺也被列入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可以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创造出的瑰宝!拓印非遗传承不仅在于技艺传承,更在于文化传承。拓印虽小,却包含着许多知识与道理。</p> <p class="ql-block">志愿者领队向大众展示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特点,同时引导大众亲自参与拓印活动,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常州博物馆龙纹拓印活动是一项集文化、艺术、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艺术熏陶‌:拓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培养参与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制作拓印工具:非遗拓印所需的工具一般是纸、墨和印章。可以根据非遗项目的特点,精心设计专属的印章,以便更好地将非遗项目的图案、图腾印制出来,同时也可以在印章上加入相关的文化元素和寓意,增加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拓印图腾</p> <p class="ql-block">老人们幸福快乐争先恐后的参与体验活动,虽年龄大了,高龄的已有85岁,但他们心灵手巧,在志愿者手把手的指点下,顺利的把图腾拓印出来。</p> <p class="ql-block">没有体验到的也不甘自弱,在围观中分享快乐。</p> <p class="ql-block">大家通过这项活动,不仅了解到龙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能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拓印作品,留下珍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您看他们展示着亲手制作的拓印作品,开心的像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最后居民们高举自己的作品和志愿者合影留念,一下午丰富多彩的活动圆满收官。(摄影摄像虎虎生威、水墨青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