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年大学(十六)

百芳雅梦

<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课堂,心灵有了归宿,灵魂得以安详。</p><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是文化的天空,知识的海洋,我在这里陶醉,在这里放飞梦想。</p><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政治引领着方向,让我坚定了信念,坚定了理想,确定了奋斗的目标,人生永不迷航。</p><p class="ql-block">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发送老年大学学员的作品,敬请大家关注。</p> <p class="ql-block"> 内心触动的精彩一课</p><p class="ql-block"> 刘芳</p><p class="ql-block"> 因故我请了两次假,没有来写作班上课,自己心里感到非常惋惜。今天,我终于摆脱事务的缠绕,来到教室,倾听我朝思暮想,从心底喜欢的写作课了。走进老年大学,我心情愉悦,感觉今天得天气格外好,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微风清拂,分外柔和。 </p><p class="ql-block"> 来到教室,依然是笑容满面的李班长亲切地迎接我。每次看到李班长,心里就有一种暖暖的感觉,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家人。每次上课都是李班长主持,她妙语连珠,风趣幽默,课堂氛围被李班长调节的非常活跃。上课伊始,李班长朗读了自己的新作《又是一个星期三》。她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记录了开学两个月以来,写作课的同学们的心得收获,表达了对写作班学员的期望和寄托。同学们听后感到热血沸腾,情绪激昂。从李班长身上,总能让你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让学友们不由自主地的随着她的思路,把情绪提升上来。李班长朗读完,学员董宽老师讲了十分钟的思政教育课,主题是: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他结合电影《闪闪的红星》和章丘抗日女英雄辛锐的故事,诠释了感党恩要从小立志,党的恩情要入脑入心。听党话,跟党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小故事切换大主题,简直是一场妙趣横生的演讲,使我深受启发和教育。随后是徐鲁芸老师讲的养生保健课,重点讲解了“百会”和“合谷”两个穴位的按摩手法和所起的功效,并且现场演示,让你当场学到了养生保健知识,收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重头戏总是在后面。主讲孙其章老师登场。他首先讲了写作的五大障碍。我一听,这不都是说的我嘛:不愿写,追求完美,拖延症,玻璃心,没灵感。其实我知道自己惰性特别重,每天沙发上一躺,刷刷手机,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时也想写点东西,有几次照片都拍好了,可今天拖明天,明日复明日,拖到最后,都忘了自己最初想表达什么,无从下笔了。好不容易写出点什么,还总怕自己写的不好惹人笑话。听了孙老师的课,想要真正学好写作,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我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少刷手机多看看书,多走出去和大自然亲近。孙老师讲了素材来自于手机、课本,但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要培养自己写作的欲望,灵感来自于爱好,在写的过程中才会产生灵感。不管写的好不好,主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就会有意想不到效果。</p><p class="ql-block"> 最后,孙老师讲了写作选主题的四个原则,即:高,立意要高;大,背景要大;熟,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新,取材要新。对我这种写作小白来说,帮助非常之大。课堂教学已经结束,我却还沉浸在课堂讲课的氛围里不能自拔,这真是触及灵魂的一堂课。如果真正想要学好写作,那就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吧!</p> <p class="ql-block"> :学习让人永远年轻</p><p class="ql-block"> ——从孙老师讲述的王安石作品《伤仲永》想到的</p><p class="ql-block"> : 侯启辉</p><p class="ql-block"> 深秋季节,微风吹拂,五彩斑斓,美景如画。10月23日,正是星期三,是我们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的第七堂课。 </p><p class="ql-block"> 在课堂上,主讲老师孙其章老师,给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写作课。孙老师善于用比喻总结的方式,为学员们讲解了写作技巧,他总结了写作要领概括,为“进、出、内、外”四个字。进,就是输入搜集素材;出,就是输出释放,用文字表述出来;内,就是内心情感,内心的表白;外,就是外在世界的描述。形象比喻,恰到好处,善于理解和掌握,学友们感受至深,受益匪浅。其中,在讲到第一个字“进”字时,通过手机、读书、生活来源三个渠道来搜集素材,积累写作资料。在讲解读书环节中,给我们讲了王安石的作品《伤仲永》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联想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人,他家世世代代务农种田,没有人读过书。但当方仲永五岁那年,一天忽然哭着要纸和笔,他父亲不得不向邻居家借来文房四宝。幼小的方仲永挥笔写出了四句诗:“父母恩如山,百事孝为先;比邻互和睦,犹如月团圆。”在诗的后面,还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一个五岁的孩子,没有读过书,还会写诗,真成了神童,一是名声四起,远近皆知。许多人慕名而来,纷纷求他写诗,为得到他的笔迹而感到荣耀。但是多年过去了,这位少年还是那样,才智没有多大长进,慕名而来求他写字帖的人越来越少了,昔日的神童,停滞不前,没有长进,他的才智和普通人差不多了,人们非常惋惜。这就是告诉人们,不管是有天赋的人,还是一般普通人,都要努力学习和更新知识,才会有成就。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脑筋迟钝的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做成不平凡的成就。只要人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社会的发展,否则就落后于时代,被时代发展的大潮所淘汰。这个故事和传说的江郎才尽的故事有同工异曲之处。</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里,我不禁联想起历史的往事。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经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但到了清朝康乾盛世之后,由于闭关锁国,不求上进,盲目夜郎自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自我陶醉之中,陷于自我满足停滞不前的状态。岂不知在西方,发生了许多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文艺复兴运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试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西方诸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沉睡的古老清帝国。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之后的历次外敌入侵的战争,落后的清政府割地赔款,颜面尽失,昔日的东方大国,沦落到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地步。终究原因就是闭关锁国,不关心世界的进步发展,不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导致经济科技落后,处处遭人欺凌,受制于人,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站立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七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奋起直追,埋头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逐渐走在了世界发展的前列,渐渐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说明,时刻关注世界发展大趋势,时刻不能忘记学习交流,追踪时代前进的脚步,否则会被世界发展的潮流所淘汰。中央政治局领导在百忙之中,也开展集体学习,不断自我充电,开阔视野,提升治国理政能力水平,适应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给我们作出了榜样。</p><p class="ql-block"> 联系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特别是步入退休老年时代,有些老同志总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脑子不如年轻人灵活,可以喘口气,思想松懈了,对世事不管不问,不接受新鲜事物,不会电脑打字,不会智能手机,不会微信扫码,不会抖音、上网,这是不可取的,今后难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可喜的是,区老年大学为退休干部职工和老年人提供了学习交流自我提升的平台。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克服年龄偏大的固有思维,仍然勤奋学习,勤奋钻研,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学得一门技艺,参加志愿服务,实现自身价值,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世界,丰富晚年生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愉悦身心,何乐而不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学习,再学习,学无止境。学习让人充满活力,学习让人永远年轻,学习让人永远快乐,让我们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倡导善于学习之风,勇于学习,超越自我,向着美好的未来稳步前行,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年近古稀不服输 夕阳绘出新蓝图</p><p class="ql-block"> ——访老年大学学员张方敏</p><p class="ql-block"> … 袁志霞</p><p class="ql-block"> 10月16号是我们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的第六课,课上孙其章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文学写作的知识和写作方法,使我受益匪浅。同时安排学友们每人写一篇人物采访文章,我的采访对象张方敏大姐。</p><p class="ql-block"> 2023年春,我第一次见到张大姐是在章丘区百脉银龄志愿服务队入队时见到的,张方敏大姐已经是志愿服务队的老队员,我是刚刚入队的新队员,我主动和张大姐打招呼,互相了解了情况,逐渐熟悉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次接受采访的新任务,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见到了张方敏大姐,和她攀谈起来。</p><p class="ql-block"> “张大姐,你是什么时候爱上了文学写作的?又是怎么上了文学写作班?”</p><p class="ql-block"> 大姐回答:“小时候,父亲出门在外,母亲不识字,父亲的来信读信都要求人帮助,非常不便。母亲是个善良懂感恩的人,老觉得欠人情,想尽办法来弥补人家。在我幼小的心里就懂得了文化的重要性。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给父亲写信,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就这样给远在沈阳的父亲写了第一封信,父亲见信后高兴极了,表扬鼓励我继续写。随着我的成长和知识增多,父亲的来信回信由我全代表了,不再求助他人,这就是我写作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年龄大了,孩子们都结婚成家立业了,孙子孙女外甥都上学了,我有了一些空闲时间。听说附近的老年大学是退休老同志的学校,在这里有很多的课程,师资力量也挺雄厚,我就报名参加了。这不今年大学写作班招生,我又积极报名学习,学到了不少的写作知识,感到在这里学习氛围浓厚,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学友,非常开心。”大姐继续说。</p><p class="ql-block"> “张大姐,你上老年大学几年了?除了写作班,还上什么班。”</p><p class="ql-block"> 张方敏大姐回答说:“我是2020年开始在老年大学上课的, 一开始上声乐课,后来参加了写作组、面点、智能手机、居家养老和吕剧班”。她想了下继续说:“上四年老年大学了,并且写了好多文章。我写的《相聚》《上大学》《穿行在桃花山公园的红马甲》《小家、大家——记儿女们疫情下的生活点滴》《居家养老开新课》《雨中漫步》在《章丘老干部参考》刊登,《老年大学温暖的家》等文章,2022年大学校刊第一期刊登,看到自己的文章刊登在校刊上,我从心里非常高兴,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p><p class="ql-block"> “张大姐,没想到您年近古稀之人,入学四年的时间写出这么多的文章.真叫我受感动呀?我一定向您学习。”</p><p class="ql-block"> .“不客气,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张大姐说。</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采访,使我了解了张方敏大姐是一位才貌双全, 热爱文学、爱好写作,能写会编,演唱自如,做事果断,极有自信心,勇于担当,敢作敢为的好大姐,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30号</p> <p class="ql-block"> 和谐的班级 愉悦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 —-课堂随笔 </p><p class="ql-block"> 靖绪安</p><p class="ql-block"> 每周星期三上午,是我们文学写作班上课时间。八点半正式开课,这时只听班长一声“起立!”学员们齐声说:“老师好!”老师也感动的说一声“同学们好!”这又让我们想起了学生时代的上课礼仪,也看到老师对学员们是多么的热情。这场面生动地展现出文学写作班团结、奋进、活泼、和谐的课堂容貌。课前之礼反映了同学们对老师的爱戴和尊重之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也反映了学员们期盼从老师讲课中求知的欲望和心声。</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每次上课,都有他传授写作知识的精彩特色之处。他是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满腹经纶和才华传授给学员,也期待学员们能尽快的掌握和运用好写作技巧,逐步写出自己称心的好文章来。 </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这节课讲的“说事拉理”,就是对上节课“高、大、熟、新”的延伸。他告诉我们:说事就是写人和事,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人办的,人也都是从做事中体现自己的性格。人离不开事,事离不开人。我们写人写事,就离不开写故事,写故事的过程就包含了写作技巧,也就是写作的必修课,除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五大要素外,还要有细节、有悬念、能感人,教育人。拉理,就是通过写文章讲岀一个道理来,万事万物都要有理。</p><p class="ql-block"> 关于写好文章,老师从他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一句经典来,那就是:“文不见理,有气无力,理字立骨,精神楚楚”。一篇好文章如果不把道理讲出来的话,它就像一个病人有气无力。只有把理的骨架立起来,文章有条有理,才显得精神。老师在讲课中为了让大家通俗易懂,掌握其规律,对应讲课内容,列举了许多典型的故事,如:《陋室铭》《邹忌讽齐王纳谏》《了凡四训》《谏太宗十思疏》等古代典籍,他用故事的情节来启发学员们的思维想象力,通过讲故事也让我们汲取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精华,讲课的过程也演变成了故事会的形式,使人以事明理,以故事情节感染人,增强了吸引力。听后,我觉得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为我们今后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听故事的过程就是再学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惊艳千年座右铭,调素琴,阅金经,淡泊名利,志取高雅。拜读《陋室铭》: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反复读,细体会,陋室铭的真正含义,就是通过描述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刘禹锡对高尚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的赞颂,以及对高洁志向和安于贫穷的价值观的追求。文章传达了他与世俗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强调精神世界的价值超过物质条件。</p><p class="ql-block"> 通过熟读《陋室铭》,对于当代社会个人启示和思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他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不因为物质条件而放弃对精神的追求。要淡泊名利而且要注重个人品德和精神世界的修养。他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留遗憾。生命如同浮云,只有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课的学习,我清醒的认识到,老年大学为我们这些中老年人创造了这么一个好的再学习、娱乐、休闲、锻炼的活动的平台,我们有什么理由克服不了自已的困难,有什么放不下儿女情长的包袱,好好学习,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并快乐着,何乐而不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