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3号,今天是西藏川滇藏行第十五天,自由行。早上,我们还是去布达拉宫广场溜达散步看看。吃完早餐,来到药王山打卡,拍50元人民币上布达拉宫的照片,后去色拉寺。下午游览八廓街和大昭寺。晚上到商店购买一点食物,以备明天火车上食用。川滇藏行到了最后一晚上,明天将踏上归程,离开拉萨了。</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拉萨是这样的宁静,阳光洒向布达拉宫,是无比的辉煌与壮观,广场上的人们匍匐在地上以布达拉宫为背景,记录下自己到此一游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人之所以爱旅行</p><p class="ql-block">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p><p class="ql-block">旅途中最宝贵的收获并非美景</p><p class="ql-block">亦非美食</p><p class="ql-block">而是旅途中萍水相逢</p><p class="ql-block">却给予我们温暖的人</p><p class="ql-block">感谢这次同游的同学及朋友</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的西藏川滇藏行</p><p class="ql-block">如此开心</p><p class="ql-block">顺利平安</p><p class="ql-block">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郑大哥一家三兄妹和我们一起打卡留下美好的记忆,郑大哥也有72岁了,这次川滇藏之行一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没有很大的高反,值得庆贺!</p> <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作证,布达拉宫明鉴,时光不老,我们友情不散!</p> <p class="ql-block"> 圣城拉萨见证我们深深的同学感情!友情印记在高原,友情镌刻在拉萨!——这一刻,我们很自豪,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药王山,藏语“帕波山”,也叫“夹波山”,意为“山角之山”。位于布达拉宫红山的西南面,海拔3725米,17世纪时桑结嘉措在此建立藏医院(门巴札仓),招收僧侣研习藏医,由此称为药王山。山的东面陡峭壁崖上有一石窟寺庙,凿于松赞干布时期,里面有精美的石像和壁画。但很遗憾我们没有时间前去一观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药王山北沿,与布达拉宫仅一街之隔的是药王山观景台,此处是打卡伍拾圆券人民币背景图案——布达拉宫。到这里也是必游之地,会有很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红山咫尺相对,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所在地,尤其是半山腰。清晨的药王山,经常可见些许摄影爱好者汇集与此等待第一缕光线照亮布达拉宫的瞬间。药王山后面有拉萨十分著名的万佛墙,附近有很多刻玛尼石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色拉寺</p> <p class="ql-block"> 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的乌孜山南麓。它与哲蚌寺、甘丹寺并称拉萨三大寺。</p> <p class="ql-block"> 色拉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其建筑布局严谨且富有层次感,展现了藏传佛教的宇宙观和藏族建筑的独特美学。走进色拉寺,你会被其鲜明的建筑外观所吸引。白色墙体象征着纯洁与神圣,而红色衔接则显得绚烂夺目。金色的铜瓦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严肃穆。门窗和檐口上的精美木雕和彩绘更是细节之处见独特。色拉寺的内部装饰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壁画和塑像丰富多样,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藏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来到色拉寺一定不能错过辩经场。这个独立的院落里,僧人们通过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辩论,展现出了极强的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去色拉寺观看一场激烈的辩经,辩经是藏传佛教僧人通过一问一答,一问几答或几问一答的形势探讨佛法心得与学识。参加辩经的喇嘛会做出动作夸张的起问式,再加上参与人数众多,远远的就可以听到里面人声鼎沸,还夹杂着 "啪、啪、啪 "的拍手声。僧侣三三两两自由组团,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一个个神情十分认真,没有半点作秀之态。</p> <p class="ql-block"> 辩经其实是佛家用语,出家人学习佛经之后,以一问一答或一问几答、几问一答的方式,互相交流所学心得。这是藏传佛教僧侣们学习佛经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辩论的方式来检验一个人的学识。</p><p class="ql-block"> 发问的时候,发问人拍一下巴掌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并向其致敬。能运用佛理把所有的问题一一解答,会赢得更多的认可和敬佩,也是考试方式之一。</p><p class="ql-block"> 色拉寺辩经的场面和气势都是不容忽视的。争论声、拍手声以及念珠转动的声音,僧人们声情并茂的辩经,虽然听不懂,静下心来,却仍能感受到佛理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来拉萨一定要去逛八角街,八角街道两旁,林立着三五层高的商铺楼,店面都装饰着藏式风格的门面,摆到门口的各色佛教法器、珠串、饰品、食品等商品,五颜六色琳琅满目,金灿灿黄莹莹,无不透露着富足与丰盈。有的店主现在店铺门口招徕游客,介绍推销小工艺品。</p><p class="ql-block"> 许多临街开设的照相馆,推销藏装藏式快照,街上和犄角旮旯里,到处都有许多摄影师在给盛妆的“汉家藏女”摆拍写真呢!她们仿佛一瞬间就成了飘仙的藏装卓玛了!</p> <p class="ql-block">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修建小昭寺和大昭寺。经年累月,人们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圈转经,逐渐踏出这条环绕大昭寺的小径。街周边随之也形成了集宗教、文化、商贸、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区域,这便是八廓街最初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网红“玛吉阿米”仓央嘉措爱情西餐厅位于拉萨八角街的东南转角。小木楼门上挂着一幅木雕像 “玛吉阿米”,藏语意为纯洁的少女或引申为美丽的梦。店内具有浓郁的藏式风情,窗台上摆着留言本,写满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感受。楼上露台是俯瞰八角街的绝佳位置,在这里喝茶、晒太阳是种享受。所有来这里的人,都怀揣一份无法道明的微妙情愫。</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是宁静安详的,环绕大昭寺一周的八廓街才是拉萨的代表,这里浓缩了西藏全部的人文与生活,就连一花一草,一水一木都是神圣的,看着那些排着长队祭拜大昭寺的僧众,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与期待。看着那匍匐在地的祭拜已成为藏族信教僧众生命行为的一种方式。也许,唯有匍匐在地他们才能聆听到大地的心音,才能表达对这个来世的期待和眷恋。</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上穿藏服拍照的女孩</p> <p class="ql-block"> 走在八廓街可见到公元821年,唐朝和吐蕃达成会盟。公元823年,唐蕃将盟文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石立碑于此。走在八廓街,会在雍正六年(1728年)建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前驻足。展柜中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发黄的旧照片,一卷卷书画作品,清晰地展示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砖一瓦代表着我国的历史文化与传承。走在八廓街“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我久久徘徊在八廓街上,不想离开。这里不止大昭寺,每一处历史遗迹,都是祭拜者的圣地,都是信徒愿意用生命挥洒的地方。这里凝聚了西藏所有的人文情怀,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厚的文明成果。八廓街因寺而成,因文化而盛名,因历史而厚重,因保护而繁盛。它很短,周长约1300米;又很长,如古城拉萨千年跳动的脉搏。八廓街现代而又古老,文明而又沧桑。变迁的是城市,不变的是山河,万古庚存的是信仰,是文化,是历史。走进八廓街,便走进了拉萨的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在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的意思,又名八角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 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殿宇雄伟,庄严绚丽,每日被转经的人流簇拥着。</p><p class="ql-block"> 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了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如今寺内供奉的最珍贵的一尊佛像便是当年文成公主由大唐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这尊佛像凝聚着历史,凝聚着藏汉交流的深情厚意,它与大昭寺门前最著名的唐蕃会盟一道成为汉藏友谊的历史见证。古朴的大昭寺历经千年岁月,香火却长盛不衰,如今更是游人如织,其神、其圣已非一般。</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无论是阳光明媚的白天还是月光如水的夜晚,大昭寺总是显得那么庄重而神秘,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人。大昭寺,让我感觉特别庄严和神秘,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大昭寺不仅是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圣地,而且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大昭寺的建筑风格独特,主体建筑金顶辉煌,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寺庙的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和历史事件,展现了藏传佛教的深厚底蕴。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几乎随处可见寺庙与僧侣。他们虔诚诵经、诚心祈福,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宁静与祥和。而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更是深刻地影响着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p> <p class="ql-block"> 让人难忘的还是布达拉宫之夜,当夜幕降临时,在这神秘而又遥远的西藏,在“世界屋脊”的高原上,拉萨的布达拉宫就如同天上的明珠一样,璀璨夺目。拉萨素有“阳光之城”的称谓,晚上九点多,布达拉宫开启了温馨柔和的灯光,在幽蓝的天空下显得那么空灵纯净,圣洁梦幻。</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广场上建起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音乐喷泉。它以布达拉宫为背景,以高原上特有的渐变的天空为衬托,仿佛一个巨大的露天舞台,它把灯光、音乐和变化的喷泉那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带给我们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当耳旁响起那熟悉而又极富特色的藏族歌曲,优美的旋律加上灯光和喷泉的组合异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伴随着音乐的变化,喷泉时而轻柔舒展、时而激越辉煌、时而快意人心、时而跌宕起伏……灯光也不断变换色彩,喷泉也变换出各种造型。变换出无数让人激动、让人心醉的美丽景象来,围观的人群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这简直是雪域高原上的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享受!</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在音乐、灯光和喷泉的交替变幻下,显得那么庄严肃穆而又金碧辉煌。就好像一幅巨大的壁画悬挂在那深邃幽蓝的天幕上,十分神奇壮观!</p><p class="ql-block"> 那是现代与古老的结合,此时此刻你会超然物外,全身心投入拍摄这美丽的画面之中,全然顾不上高原缺氧,顾不上天气寒冷,任由随风飘舞的喷泉之水落下来淋湿衣衫,自始至终沉浸在这布达拉宫美丽梦幻的夜色之中……</p> <p class="ql-block"> 神圣庄严的建筑群屹立在夜色中,仿佛是一座不朽传奇。</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布达拉宫,庄严而圣洁,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人山人海,三五成群,拍照留影,景色宜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白塔</p> <p class="ql-block">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p><p class="ql-block">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2001年5月22日落成。坐落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布达拉宫广场的南端,南以远山绿树为背景,北与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相距350米,整个碑体只在入口门洞上方和基座处饰以富有西藏地方风格的装饰造型,风格简洁。其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希望借此表现出纪念碑高耸入云的气势和与天地同在的永恒性。纪念碑前方将安放两座铜像,表现西藏人民欢欣鼓舞迎接和平解放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掀开了西藏历史上崭新的一页,西藏人民从此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中华民族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大团结。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西藏的历史和当时的实际出发作出的英明决策和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按照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成功典范。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修建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纪念碑坐落在布达拉宫广场南端,造型为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西藏各族人民如今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总高37米,主体以灰白色为主色调,挺拔、简洁,浑然一体。基座。底部基座高3米,采用草坡形式,结合跌落式片墙、台阶,使纪念碑犹如从大地中生长而成,庄严、神圣。</p><p class="ql-block"> 碑身。碑身局部嵌入不规则的金色、红色镜面玻璃细带,与布达拉宫的色彩遥相呼应;碑体南面铭文上端设五条金带,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p><p class="ql-block"> 入口。入口处设有五级台阶,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圆形象征着各民族的大团结;入口门洞顶部和两侧墙体饰以高浮雕,表现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碑前方设计有两组青铜群雕,以西藏农奴翻身得解放和解放军筑路为主题。</p><p class="ql-block"> 铭文。公元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进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建走向开放的新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