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雪纷飞,古往今来皆如此。诗书画文,应节诗云:“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黄钟随气改,鷃鸟不鸣时。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唐·元稹《咏二十四节气诗·大雪》。大雪,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大雪时节,大风、大雪将时常出现,天气愈发寒冷。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生理功能、食欲均会发生变化。中医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正是进补调体的大好时节,亦是生活养生的关键点。</p> <p class="ql-block">一一入冬大雪天候典典。大雪,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6日左右。这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代表着天气进一步变冷和降水量的增加。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概述如下:气温显著下降,昼夜温差增大,白天温暖而夜晚寒冷;降水量增多,包括雨、雪、雹等,这些都是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寒风活跃,大雪节气常常伴随着冷空气的活跃,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寒流的影响更加明显;北方地区雪量显著增加,雪花纷飞,大地银装素裹;南方地区多雾,虽然降水量可能增加,但雾气而非降雪更为常见,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生物活动变化,这个时期的自然现象也随之变化,如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大雪节气的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活动、居民生活以及文化传承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着眼变化,悉识特点,应因而生而养生,旨在好生活健人生。</p> <p class="ql-block">一一生活养生十六字典。大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眨眼,已到大雪节气,这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此时节天气越来越冷,气温越来越低,水面凝冰,北风卷地,瑞雪将临,万物冬藏。大雪养生,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在大雪节气宜做好内在阳气的“调补”和“收藏”,也就是说,既要补得进来,又要收藏得住。具体宜做好以下八点十六典:</p> <p class="ql-block">△ 保暖。冬天预防寒冷侵袭非常关键,头颈、胸背、腰腹部及双脚尤其要注意保暖。外出要穿高领毛衣、戴围巾和帽子,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的鞋子,夜卧时要多加衣被等。</p>
<p class="ql-block">△ 护脚。注意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足部防寒要注意避免裸露脚踝,每日用温热水洗脚,常做足部按摩。日半小时步行,活动双脚。</p>
<p class="ql-block">△饮水。寒冷干燥的冬天,人体会因为缺水而受到危害,日补充身体所需水分。</p>
<p class="ql-block">△锻炼。冬天易使人的身心处于低落状态,而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适度运动,如慢跑、跳舞、做八段锦、打太极拳等,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良药。</p> <p class="ql-block">△ 通风。冬季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比室外要严重得多,应注意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居所、健脑提神、防止疾病。</p>
<p class="ql-block">△早睡。冬天当早睡晚起,早睡可养足阳气,晚起可养护阴气。</p>
<p class="ql-block">△喝粥。冬季宜多喝热粥,增加热量和营养。早餐以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为宜;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粥可熬煮些蔬菜粥、鱼片粥或肉粥等。</p>
<p class="ql-block">△药养。“冬季进补,开春打虎。”这个时候适当调补,是体虚患者补肾藏精的最好时机,人体摄入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率高,容易积蓄能量并发挥作用。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补益类中药,而膏方尤为适宜;亦可适当饮用一些养生药酒,促进机体血液循环。</p> <p class="ql-block">一一悉循大雪九大养生原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节气养生重点,一曰天冷防风寒,围巾别离身;二曰养阴多喝水,睡觉少穿衣;三曰多吃点萝卜。顺以天时,静以养之。由此,大雪节气养生九大原则:</p> <p class="ql-block">△ 保暖护阳。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可避免许多疾病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p> <p class="ql-block">△ 居息常常。起居宜早、眠迟起。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p> <p class="ql-block">△ 智养适度。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p> <p class="ql-block">△ 护足护脚。泡脚按摩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喝水补足。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p> <p class="ql-block">△ 护足护脚。泡脚按摩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 喝水补足。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p> <p class="ql-block">△ 进补调养。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大雪进补,包括食补、药补两大类:曰食补。吃温补性的食物,如羊肉等肉类,还要多吃一些益肾类的食物,如腰果、芡实、山药、白果、核桃等。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们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抵抗寒冷,能润肺生津。大雪食补以补阳为主,但不可过于机械,应根据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曰药补。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在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些药物进补。大雪节气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药补要注意要因人、因时、因地以达到养生的目的。曰汤谱。羊肉萝卜汤。羊肉、白萝卜、粉丝、葱、姜、盐、料酒、大料、干辣椒、花椒。将白萝卜切成块,羊肉切成3厘米长短的块,放入热水中焯一下备用。砂锅中倒入水,放入羊肉,加入料酒、</p> <p class="ql-block">养生有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 注,跟着网络、书籍学习各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从养生最基础的东西延伸出来的,而养生也并不是按按穴位,吃点补药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中医养生有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p><p class="ql-block">1、“顺”:养生跟着季节走</p> <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p><p class="ql-block">2、“静”:让心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 防疾病、益寿延年。</p><p class="ql-block">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p><p class="ql-block">3、“修”:修身行善烦恼少</p> <p class="ql-block">《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p><p class="ql-block">4“调”:多做深长呼吸</p> <p class="ql-block">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p><p class="ql-block">养生建议: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p> <p class="ql-block">5“补”:有补有泻最健康</p><p class="ql-block">古人推崇用滋补药 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p><p class="ql-block">中医讲药食同源,所 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腎。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腎,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p> <p class="ql-block">6“固”:固精、固气、固神</p><p class="ql-block">固精,就是要保护腎气,最重要的是节欲。</p><p class="ql-block">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尽量不熬夜。</p><p class="ql-block">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p> <p class="ql-block">握固:抵御邪气,保护精气神的极简秘法</p><p class="ql-block">一招道家养生功法:握固,它可固护腎气、滋阴降火,抵御外邪侵害,开启自己的“金钟罩”。</p><p class="ql-block">握固的方法</p><p class="ql-block">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p><p class="ql-block">这便是握固了,平时的握拳是把大拇指放在外面,握固则是把大拇指放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注意:握固不拘时间,要提醒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开会等手臂闲下来的时候都可以握固。</p><p class="ql-block">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握固可以培养我们的“浩然正气”,从而抵御外邪侵害,达到《黄帝内经》上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握固的养生效果</p><p class="ql-block">1.握固可以固守精气神在体内,帮助改善 睡眠质量,增加沉稳的气场。</p><p class="ql-block">2.握固的人不易受到外邪的伤害。行走,端坐的时候,都可以握固。出门走在路上,穿的少了,把手放进兜里,时时握固可以抵抗寒冷,防止寒邪入侵。</p> <p class="ql-block">3.握固可激发人体正气。</p><p class="ql-block">①如遇到天气突变或者容易感染风寒季节时,大家可以按上面的方法握固静坐,能帮助你驱赶外邪,保存体内的正气。</p><p class="ql-block">②需要在寒冷的夜晚或者大雾天气中长时间行走,也可双手放在衣兜中握固,防止外邪侵入体内,避免感染疾病。</p><p class="ql-block">③医院探望病人时,双手握固,便可激发人体正气,开启你的“金钟罩”,病魔自然会远离你的。</p> <p class="ql-block">4、握固可以锁住固护腎气、腎精腎水,滋阴降火。遗精、遗尿、脱肛、带下、崩漏等症状,也可以采用握固法。</p><p class="ql-block">5、经常握固可以畅通气血,护发养颜。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腎之华在发”,就是说,乌黑亮泽的头发能说明你精血旺盛。握固能固精补肝腎,当然能帮助你乌须黑发。</p><p class="ql-block">养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注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记牢这个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其实养生很简单!</p> <p class="ql-block">如何有效抗衰老、预防疾病、延长健康寿命,这成为了许多中老年朋友尤为关切的话题。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养生信息海洋中,各种理念相互碰撞,往往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本文特此整理了一套适合大多数中老年朋友的养生指南,旨在为大家提供实用的参考: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均衡饮食都是关键。减少油腻重味,多选择清淡食物,不仅能减轻胃肠负担,更能维护胃肠粘膜的健康状态,为身体的整体机能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要有规律</p><p class="ql-block">规律饮食、且避免暴饮暴食。中医认为,过与不及都会引起人体气血阴阳的失调。食量太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健康的维护。</p> <p class="ql-block">忌过寒过热</p><p class="ql-block">饮食过寒则可能导致胃部温度过低,伤及胃阳。可能影响到整个脾胃系统的协调运作,进而引发食欲不振、乏力等问题。可能使胃部气血循环减缓,容易引起寒邪的侵袭,导致感冒、头痛等症状;过热的饮食可能导致胃部温度过高,伤及胃阴。可能导致胃部血液循环不畅,阻滞气血流动,引发胃部胀满、腹胀、恶心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饮酒</p><p class="ql-block">关于饮酒,一般来说,酒精会抑制和毒害肝功能,肝病患者绝对禁酒,但是对慢性胃肠炎的患者,以及高血压等患者,酒精摄入过量会使血管扩张,血压升高等,甚至危及生命。</p> <p class="ql-block">饮水</p><p class="ql-block">水是生命之源,占人体的60%以上,但这并不等于每天要喝大量的水。每个人的饮水量都要根据个体的体重、健康状态等来决定。过多的喝水可以导致水湿内停、阳气衰弱,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肺肾两虚,元气衰弱将是机体功能下降,并可导致寿命缩短。一般来说,肝硬化,心衰、肾病患者喝水应咨询医生,并定期复查。</p> <p class="ql-block">运动</p><p class="ql-block">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不恰当的运动,不仅无益于健康,甚至会引起疾病。</p> <p class="ql-block">1、要运动中老年人要坚持运动。</p><p class="ql-block">只有多年如一日的运动,才能达到运动的累积效果。</p> <p class="ql-block">2、不能过于剧烈不能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年龄大的人一般骨质相对疏松,筋脉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有韧性,剧烈的运动容易导致这些老化的关节和筋骨出现错位、磨损、松弛、甚至炎症水肿。同时,由于脏器老化,剧烈的运动容易超出脏腑的承受能力,导致各种疾病的发作。</p> <p class="ql-block">3、选择和缓、连续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站桩吐纳等与呼吸相结合的运动。这类运动,不仅有利于肢体气血的运行,同时对脏腑气血阴阳具有调节作用。</p> <p class="ql-block">4. 上午或黄昏上午9-10点温度适宜,并且在此阶段人体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可能较适合锻炼;下午4-6点,老年人的精力可能较充沛,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消化食物,降低身体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的风险。夜间或者凌晨都是人体阴气盛、阳气弱的时候,这是锻炼容易扰乱老年人群气血阴阳的运行。</p> <p class="ql-block">血瘀会疼、气郁会累、湿邪会痒、脾虚会...万</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推完背部后会疼痛?</p><p class="ql-block">①血瘀的人:一通经络就会疼。</p><p class="ql-block">②气虚的人:一通经络就会很累。</p><p class="ql-block">③心火旺的人:一通经络就会很烦躁。</p><p class="ql-block">④脾胃不好的人:一通经络就会恶心想吐。</p><p class="ql-block">⑤湿气 寒气大的人:一通经络就会身上痒,起小米粒。</p><p class="ql-block">对症入座吧,不是技术的问题,看看你属于哪种体质。</p><p class="ql-block">这些反应,都说明经络这里或那里堵了,养生调理,其实就是让经络从不通到通的过程。随着调理的进度,上面提到的各种反应都会慢慢消失。那到什么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经络已经通了呢?</p> <p class="ql-block">怎么知道自己的经络通了?</p><p class="ql-block">1、身上的肉捏着不感觉痛</p><p class="ql-block">检验经络是否通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捏一下你自己身上的肉,看是否疼痛。尤其是胳膊外侧的三焦和小肠经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够很方便很明显地感觉出来。</p> <p class="ql-block">2、有明显的过血现象</p><p class="ql-block">可能大家不太明白什么叫过血现象。但很多人应该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用一只手攥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一定要攥紧,当过一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会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而当你突然松开的时候,你会感觉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从白色变成红色,这种现象就称为“过血”,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p> <p class="ql-block">那么,对于手掌而言,你很容易了解到过血现象,但如果是你的下肢,你的脚,是否有过血现象呢?这就不太好做了。很多人都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说明你的气血亏得很厉害,无法达到你的肢体末端。</p> <p class="ql-block">那怎样知道你的下肢是否过血呢?可以让让别人帮忙,压住你的股动脉,然后大约一分钟的时间,猛的松开手,看看你的血能否冲到脚指尖?能冲到脚指尖,而且过血的感觉是呈圆桶状,前面后面一起过。但很多人都过不了膝盖,但凡这种人,都需要好好打通你的经络。</p> <p class="ql-block">股动脉的位置不太好找,如果你躺平了,用手指稍微用力按压你的腹股沟的位置,你应该能感觉到有一个地方会有跳动的感,就像你摸手上的脉搏一样,那里就是你的股动脉。如果压股动脉后的过血感觉是呈圆桶状并能到达脚尖的话,说明你的经络非常的通,反之,就需要通过按摩打通经络了。</p> <p class="ql-block">那里堵了,就有什么问题,健康的身体从打通经络开始,经络一通,全身轻松[玫瑰]是八个穴位的统称,即上次中下髎,分布在左右两条膀胱经上,先来看看八髎的位置。</p><p class="ql-block">膀胱经的会阳穴上依次为下髎中髎次髎和上髎,左右对称,共八个。</p><p class="ql-block">很多从来没有做过按摩过的人,经络大体都不通,不仅表现在压股动脉,没有过血的感觉,搓八髎也没有脚热的感觉,大部分人都只有屁股热,好一点的膝盖能热,好现象的就是脚能热。</p> <p class="ql-block">4、躺下肚子有凹陷</p><p class="ql-block">肚子上集中了人体很多的经络,因此,这个位置的经络是否通非常的重要。那什么叫好肚子呢?第 一,手捏着不痛;其次是肚子要凹。什么叫凹陷呢?就是平躺在床上,要能显出肋骨来,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这样的肚子才叫好肚子。有句话叫:“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打通肚子这段的经络,主要靠的是刮痧和按摩。</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的上述四点都能做到了,那么就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这个时候,你进补什么东西,身体才能很好的吸收。否则的话,你补的东西再好,作用都会大打折扣。现在绝大多数的慢性病人,经络基本上都是不通的,因此,调理的手段,要从打通经络开始。</p> <p class="ql-block">阳气为什么可以治百病?中医为你解密,3个方法补足阳气远离寒湿!</p><p class="ql-block">大家去看病时,应该都听医生说过,"你这病啊是阳气不足造成的"或是"你这个病是阳虚引起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中医口中说的阳气是什么?</p><p class="ql-block">何为阳气?</p><p class="ql-block">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腎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p> <p class="ql-block">阳气好比人体的健康卫兵,负责抵制外邪,保卫身体的安 全。阳气反映人体的能量、精气神,阳气充足,脏腑功能就好,阳气不足,身体的抗病能力也会随着降低。</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p><p class="ql-block">《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说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p><p class="ql-block">"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p> <p class="ql-block">阳气不足,身体会说话</p><p class="ql-block">1、手脚冰凉是阳气不足最典型的表现,不管穿多少,被子盖多厚,手脚都是冰凉的。</p><p class="ql-block">2、食欲减弱,或者伴有消化不良、腹胀等有情况,有时不仅要考虑胃方面的问题,还要警惕可能是脾胃阳气不足。</p><p class="ql-block">3、阳气不足的人,夜间睡觉时常会有冒汗的情况,但醒来后就会停止,这就是典型的盗汗表现。</p><p class="ql-block">4、有些人阳气不足还会引发腎虚,而腎脏功能下降的话,也会导致腎脏精气阴阳不足,这时就会出现失 眠。此外,夜间睡觉时入睡困难,甚至容易醒来,这些都是阳气不足常有的变化。</p><p class="ql-block">漏阳气的5个方面</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忧思伤身</p><p class="ql-block">如果忧思过重,则会消耗自身体力和阳气。</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中说到:"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意思是说啊,意志调和就会聚精会神、思维敏捷,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心灵宁静,就不会被生活中的小事而拘束。</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过度用眼睛</p><p class="ql-block">眼属木,木能化火,火足则睛明。如果过度用眼,就会消耗气血,影响视物。</p><p class="ql-block">肝开窍于目,目受肝的精血滋润和滋养才能看的清晰,缺乏滋润或滋养,就会使眼干眼涩。因此,日常要避免久视。</p><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伤害脾胃</p><p class="ql-block">口味清淡能补脾胃,脾为"后天之本",养四脏。</p><p class="ql-block">如果脾胃不佳,会伤阳伤脏腑。因此,我们在饮食上应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刺激耳朵</p><p class="ql-block">耳为腎所主,用耳过度,会损伤十二脉经气,由于万物起阴而用阳,当先伤其阳气。日常护耳,最天然的方法就是闭耳休息,比如减少戴耳机的时间,少去人多嘈杂的地方,最 大程度减少声音刺激。</p><p class="ql-block">05</p><p class="ql-block">五气之过</p><p class="ql-block">病邪入侵人体,多从口鼻而入。如果阳气衰减、肺气不足,不能抵抗风寒,身体就会跟着遭殃。同时,和饮食一样,臊、焦、香、腥、腐五气皆不可过,过之则伤身。只有鼻根清净,才能辨别正常气味和异常气味。</p><p class="ql-block">以上这些习惯都会导致漏掉阳气,如果不及时调整,长期不调理的话,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p> <p class="ql-block">最有效:醋泡姜</p><p class="ql-block">买上半斤姜,切成片,放在瓶中,然后用米醋没过生姜,泡上三天就可以吃了。</p><p class="ql-block">生姜性热,是补阳气的最 好食材,吃生姜最 好的方式就是醋泡姜。之所以必须用醋泡,是因为酸味是收敛的,于是姜宣发的力量便收敛进去了,姜升发阳气的力量变得平和而有效,升阳而又收敛,不会让阳气四下散开。</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醋泡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这是因为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而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最简单:晒太阳</p><p class="ql-block">晒太阳背光而坐最 好,因为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p><p class="ql-block">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p><p class="ql-block">一般晒太阳的时间最 好选在上午10-11点之间,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光线也比较柔和。晒太阳的时间长短可因人而异同,中青年每次1-2小时,老年人晒30分钟左右即可。</p> <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最省钱:按3穴</p><p class="ql-block">穴位按摩可以帮助激发体内阳气,增强体质,尤其是寒冷的冬季,特别适合老年人。(1)关元穴</p><p class="ql-block">关元穴为任脉要穴,临床用于治 疗怕冷、尿频、小腹冷痛、腹胀腹泻等症状。</p><p class="ql-block">位置:位于小腹正中,肚脐眼下三寸,即用自己的手横着量,四根横指处就是。</p><p class="ql-block">(2)风池穴</p><p class="ql-block">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临床用于治 疗头晕、头 痛、失 眠、记忆力下降、颈项酸痛等症状。</p><p class="ql-block">位置: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之间陷窝中,与耳垂齐平。</p><p class="ql-block">(3)腎俞穴</p><p class="ql-block">腎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临床上用于治 疗腰膝酸软、夜尿频数、眼花、耳鸣等症状。</p><p class="ql-block">位置:位于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与前面腹部面的肚脐眼平齐。阳气足,则百病消。身体里面如果阳气不足的话,很容易患上多种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适当的晒晒太阳,一定要多运动,这样才可以让自己身体更加强壮,减少多种疾阳气发生,不至于阳气外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