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弥城东谷山区交通不便,那时果园的果树已分到各家各户。每年九月,果园里的梨熟了,在中秋节前各家都要把自家的梨采摘完。采下的梨,主人除直接挑到街上卖一部分外,其余的多请亲戚朋友把梨从梨园运到自家梨房贮藏。生产队时的梨房多一般设在海拔较高的果园山坡阴凉处。果园下放各家后各家梨房多设在自家院里常遮阴透风牛棚土楼上。</p> <p class="ql-block"> 1988年9月,我在弥城东谷红星孔家营的永胜完小教书。那时各学校还实行六天工作制。中秋节前的一个星期五,几天前连绵秋雨过后天气才放晴。一大早同事杨老师让我和史兆云第二节课后先到他家吃早饭,饭后要去帮他家摘梨。第2节课后,我们从学校下到孔家营杨家井旁的杨老师家。一进大门,杨大嫂见我们来了就打了个招呼,让我俩和其他帮忙的人一起吃早饭。午饭后,大家在他家院子喝茶。喝茶时我和兆云才得知,我俩负责把吊篮里的梨倒在挑篮里。等几个同事好友回家拿工具的人到齐了,我们出发走到山上梨园摘梨。</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正是天晴太阳高挂时,村子对面是一大片梯田。那一层层一块块的梯田里稻穗颗粒还没长饱;梯田的排水沟里清水悠悠流,一些小鱼也随水而游;碧绿的梯田上蜻蜓对双飞,枝叶间蚂蚱蹦蹦跳;稻田时不时会传来呱哇声;村后坡陡的山地上玉米腰秆中挂着的苞谷头上已露出一粒粒金玉牙,长带状的叶条渐呈枯黄色;对歌山周围的梨园里,伞状的梨树上一片片树叶渐渐变黄,微黄的叶子间躲藏着一颗颗黄的红的梨……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山村土路面已被太阳晒干。进山路上,一些放驴放牛羊的牛倌,戴着一顶草帽披着塑料布的披风,赶着自家的牲口去果园后的山上放。</p><p class="ql-block"> 来到对歌山杨老师家的梨园里,大家就开始忙活计干了。 抬“云梯”的一到果园就先把云梯扎扎实实搭挂在梨树最高枝头上,然后手里拿上一根带木钩的长绳及一只有提钩的吊篮,再从云梯爬到梨梢上。一上到树顶上时得先把带来的长绳固定在粗枝,再把提篮挂在云梯旁的梨枝上,然后双脚踏实地站在云梯与树枝间,再放出双手来一一摘高枝上的梨,并随手把刚摘下的梨放进旁边挂着的提篮里。等摘满一提篮梨后,先与地面上的人打个招呼,再把提篮挂在长绳上的木钩上,然后慢慢放下长绳来,一直下坠到地面上。地面上的我立刻拿下木钩上勾挂着装梨的吊篮,又立刻挂上一空篮让人家吊上去继续摘梨。然后我又把吊篮里的梨轻轻倒在人家来帮忙运梨的团篮里,有时倒在铺垫的地面上;运梨<span style="font-size:18px;">空档时,我有时在摘梨树下面的梨,有时捡除堆地面棚布上的那些病梨、小枝叶。摘梨时想吃的,随你自己挑选,不过我也不想多吃,俗语不是说:“枣伤牙,梨伤脾。”何况吃上一两个梨后,我们对吃的梨的口味品质又提高了。</span></p><p class="ql-block"> 大家分工忙活起摘梨后,在树底下摘梨的,有的爬到树底下的枝干上配合着摘梨;有的在梨树周围摘最底下的梨。每当大家摘下的梨装满几挑篮后,负责运送的几人挑起梨担,摔开手放开步把这些梨从梨山挑回三里外的主人家里。挑回到家的梨,就由来帮忙的那些有经验的老人分拣梨。他们认真分类挑选好,用篮分类装好,再把梨运到主人家的梨房贮藏。杨老师家的梨房设在他家坐南朝北的牲棚圈二楼。他们把分好装篮的梨抬上已铺满松枝松毛的土楼上一个个一层层码放好,直到装满土楼为止。然后在堆码好的梨层上盖上些松枝松毛,再盖上些苦蒿茅草之类最后压上一大块棚布。土楼口也用枝叶和一大门板堵上。贮藏好的梨要待春节前或第二年开春后开仓后售卖。这种办法贮藏的小红梨,梨保持鲜红,但梨心已乌黑,保持香甜原味,我们叫“乌心梨”。</p><p class="ql-block"> 那天在采摘杨老师家梨的劳动中,杨大嫂、她小姑子和婆婆一直在家里忙着烧火做饭,挑水洗菜,杀鸡切肉炒菜。她们在家还时不时拣挑回的梨。傍晚时她们已准备好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当我们摘完梨园里的梨,太阳要落山时大家才回到他家吃饭。那一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梨园帮人家摘梨,真让我终生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