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唐子安将军传(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秉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三次出逃的“壮丁”</p> <p class="ql-block">1912年我生于湖南湘潭水冲瓮门湾一个中农的家庭里,1922年小学读书3年后辍学随父耕地,这时家庭经济状况是:自地36亩,全家11口人,欠债千余元,依靠农业入不敷出。1927年春我和大哥分居,各立门户,我分得水田4亩,债务200余元,一个人过日子,不两年光景,生活十分困难,债务不能偿还,被人鄙视。</p><p class="ql-block">参加革命前两个姐姐已出嫁,他们都是中农,大哥美卿在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协会成立时,任过农民协会组长。</p><p class="ql-block">1927年秋,湖南组织农民协会时期于湖南湘潭参加过两次农民游行示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桂秋对此回忆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农民运动热火朝天,湘潭县有个叫杨昭植的领着农民办农会、打土豪。唐子安才15岁,就一股劲去参加,跟着纠察队进富户“坐吃”(即大家吃),拿着纸喇叭喊口号,游行宣传,跑到外面搞了一个多星期。后来,许克祥反水,他才跑回家,因为人细(即小),没有人追究。革命虽说暂时失败了,革命火种却播到了他的心田,使他朦朦胧胧地懂得了“革命”二字。他相信革命会实现,他经常公开地跟乡人讲:“地是国家的,革命成功后,每人都能分到田。”有一次本地财主唐先交欺侮我家,不准我们堵山水入田,他跑去警告财主:“你这个财主不会久长的,总有一天会跟你算账的。”财主家里有一个好屋场围子,树木葱茏,不准任何人进去。他偏偏领着小伙伴爬进去砍柴。还扬言:“将来,财主的所有财产都要分给大家。”家里人和乡亲觉得他不识世事,骂他胡说八道。</p><p class="ql-block">唐子安不管众人信不信,自己执意去追求那种生活。晚上他带我睡一床,偷偷告诉我:“桂伢,一个人要读书才能懂道理,你要读书,我呢,要到外面去。”</p><p class="ql-block">我们家当时算个殷实人家,但常遭地方恶势力的欺侮,伪保长甲长的,隔不了几天就跑上门来派捐索款,好几次将父亲捆去。唐子安气愤难忍,更加渴望参加革命,下决心去当兵。</p> <p class="ql-block">北伐军虽然占领了湖北,但很快国共两党的合作分裂,农民协会会员被斥为“痞子”,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p><p class="ql-block">1928年7月,有个叫郭志威的在三门镇招募新兵,唐子安瞒着家里跑去报了名。待了几天才发觉是国民党的部队,他不想在那里,暗中告诉在三门做生意的大姐夫皮文生通知家里。祖父也极力反对他当兵,就叫父亲到三门镇请客,花了30块银圆才把他的名字吊销。回家后,祖父劝导说:“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安伢儿,你再也不要跑出去了,老实在家种田吧!”唐子安听了不答,也不反驳。时隔不久,唐子安又跑出去了。唐桂秋对此回忆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里派人四下打听,没找到一点线索。后来听说茶园铺招募新兵,唐声楹才请二姐夫和大哥去找,终于在梅林桥碰上他。只见他头顶草圈,赤膊短裤,一见面就向姐夫和大哥哭诉:原来他到那里报名当兵,后才知道那个军队也不是共产党的,当官的凶得很,当兵的餐餐吃粥,他不慎打烂了一个热水瓶,就挨了一顿耳光,只好偷偷跑了出来。他回家才放了3天牛,就来了3个官兵抓他这个逃兵。没办法,父亲只好又请团保写一个唐子安没有回家的证明,付上30圆大洋应付枪兵,使他得以脱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回家后,唐子安给同村没出五服的本家唐声佑家打工。唐声佑家有480多亩地,是个地主,唐子安给他家干田里的农活。他家有5个孩子,分别在湘潭、长沙读书。由于这些孩子的年龄与唐子安相仿,且是同辈,这些孩子与唐子安的关系很好,其中老三唐孔怀、老四唐孔妮与唐子安关系最好。他们放假回家时,给唐子安讲在长沙读书时听到的红军的故事,唐子安对红军更加向往了。当时,红军在全国各地都搞了起来,江西的红军力量越来越大,国民党当局为调集兵力“围剿”红军,因此,四处抓壮丁以扩大队伍。当时,国民党当局规定:孤子不当兵,当兵的法定年龄是17岁,而且有二必一,有三必二,有四必三,以此类推。唐子安家弟兄4人,他和大哥唐美卿都到了“壮丁”年龄,因此,二人之中要有一人去当兵,由于唐美卿已结了婚,唐声楹就出了40大洋买通了兵役局的人,没有去。唐子安因没正式结婚,家里也无力再为他出钱,于是,兵役局的人就送来了竹签,美名曰唐子安“中签”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入伍通知书”。竹签是村里的保长送来的。</p> <p class="ql-block">按当时的规矩,保长只要把竹签送到应征者家中就算完成了任务。而后中签者准备3天,如果去了就不捆,不去就来兵丁捆走。</p><p class="ql-block">瓮门湾“中签”的除唐子安外还有个叫卜毛的青年,两人是近邻,遂一起主动到乡政府报到,因为是自动来的,没有被捆,这样,保长交了差。县兵役局接兵的见二人态度挺好,就对二人放松了警惕。结果二人在乡里招待兵役局的人吃饭时,趁这些人酒酣耳热之际跑了。由于兵役局的人给乡里签了字,乡保长没了责任。</p><p class="ql-block">兵役局的人自然不罢休,到唐子安家里抓他,而且态度严厉。唐声楹只得给了兵役局的人10石谷才算罢了,当时每石谷是5块大洋,就是说,唐声楹用50块大洋免了唐子安的壮丁。</p> <p class="ql-block">第二年,又抓壮丁。唐美卿花钱免了“中签”,但唐子安却被抓到了衡阳当了兵。他们这些新兵的生活很苦,一天两顿饭。唐桂秋去看他时,见唐子安连吃饭的碗都没有,米饭就放在荷叶上托着,裤子是短裤,还带着补丁。唐桂秋看到哥哥生活这么苦,又想到当兵就去打红军,枪炮一响十有八九没了命,就哭了。唐子安说:“你不要哭,我有办法脱身的。”</p> <p class="ql-block">三天后,唐子安跑了回来。</p><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一年,抓壮丁的再次上门,唐子安依旧抽身跑了。他跑到了湘潭县碧云村的姑姑家,姑父姓齐。兵役局的人把村围了,挨家挨户地搜。唐子安藏在了姑姑的床底下。南方的床下与地面有空间,唐子安双手抓着床,双脚钩着床,身子悬了空,兵役局的人用木棍捅了捅床下,见没有人就走了。</p><p class="ql-block">唐子安偷偷地回了家,他对父母说:“他们抓了我三次了,我看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早晚也得去。”</p><p class="ql-block">于是,唐子安找到回乡的唐孔怀、唐孔妮哥儿俩,这时在湘江东的醴陵、攸县有红军队伍,他们商量决定一起去找红军,参加红军队伍。三人商定好后,唐子安对三弟唐桂秋说:“我们明天去打猎,你听到铳响就去检野鸡。”</p> <p class="ql-block">唐桂秋对此回忆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0年古历四月二十日清晨,他带我去看牛,吩咐说:“桂伢子,我打鸟去,没有听到铳响,你不要过来。”一直到太阳老高还没见他露面,他终于离开了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子安带着鸟枪走了,整整一天没回。唐桂秋对父亲讲,说哥哥可能走了。于是,唐美卿和妹夫黄树松一起到了唐孔怀家问,唐孔怀家里人说他们三人一起走的,说是到湘潭做买卖去了。于是,唐美卿和黄树松到了湘潭找他们,在距湘潭20里远的一个叫梅龙桥的小镇上,唐美卿、黄树松见到了唐子安三人。把他们拉到一个小饭馆,边吃边劝他们回去,说家里有地有房,回去赶快成亲。唐子安死活不回,二人无奈,只得把身上仅有的一点钱给了他。吃完饭,唐子安和唐孔怀、唐孔妮又向东走。</p> <p class="ql-block">三门镇坐落在湘江岸边,唐子安的大姐住在这镇里。她家里有些地,还做粮食买卖。唐子安到了大姐家,大姐夫皮文生问他干什么去,唐子安说到河东找红军。皮文生不让他去。唐子安便把三次抓壮丁的经过同大姐夫和大姐讲了一遍,最后说:“我当壮丁早晚跑不脱的。”</p><p class="ql-block">皮文生想想说:“这样吧,我给你找个活儿,押车。”</p><p class="ql-block">当时,长沙的粮食生猪等往广州和香港运,无论水路还是旱路,都需要有人押运。皮文生又说:“押车这活虽然苦点,可赚钱多,还可以到广州、香港看看,开开眼。”</p><p class="ql-block">接着,皮文生两口子反复劝说唐子安不要当兵,讲“好人不当兵,好铁不碾钉”的道理。唐子安没去当兵,也没去押车,而是和孔家兄弟一起又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唐子安有个远房的叔叔叫唐运,比唐子安大几岁,这人胆子很大,是江湖人物。湘潭县中路铺碧云村有个大财主叫高宜,唐运就敲了高宜的竹杠,提出向高宜借钱。高宜要唐运写借条,唐运不会写字,就要唐子安代笔。唐子安就替唐运写了张借款60元的借条,唐运用这借条从高宜手中拿走了钱。唐运前脚拿走钱,高宜后脚就把唐运告到了清乡队。清乡队把唐运抓了起来,说唐运是“红匪”,想从唐运身上敲一些钱,但唐运是个穷光蛋,没有钱,由于借条是唐子安的笔迹,清乡队就打起了唐子安家的主意。第一次向唐声楹敲诈了20石谷。唐声楹怪唐子安多事,骂了唐子安一顿。唐子安也没反驳。哪知几天后,又来了另外一支清乡队,这个清乡队又敲诈了唐声楹20石谷。两次敲诈的借口都说唐子安是“红匪”。</p> <p class="ql-block">唐子安十分生气,可也无奈,他跑到了距瓮门湾有3里路的甲坡村姜松林家。姜松林是个养鸭户,常去县城进鸭种和卖鸭蛋,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个识多见广的人。唐子安把家里所发生的情况向姜松林说了一遍,姜松林听后说:“这次清乡队到你家,既要人又要钱,你不回家很可能是人财两空,你回去也凶多吉少,只有去当兵,才可能躲过这一劫。”于是,唐子安与同族兄弟唐仲尼和唐孔风随姜松林到了湘潭县城河对面易俗河小镇卖完鸭蛋后,姜松林送他们三人上了船,而唐仲尼和唐孔风却不肯上船。唐子安非常理解他们,自己已没有任何退路了,他一个箭步跳上船,挥手向他们道别,帮助艄公划着小船驶向湘潭县城。到了县城,唐子安想到自己这一走太便宜财主了。于是他又返回和大哥唐美卿到了高宜家,把高宜打伤了。这下事情闹得更大了,唐美卿被抓入牢,唐子安跑到湘潭的易俗河镇躲了起来。这个镇子与湘潭县城只隔一条河,过了河就是湘潭城。唐子安在易俗河躲了几天后,又到了湘潭城,躲了月余,事情不能了结。这时,唐子安的母亲从姜松林处得知唐子安在湘潭城,就托人给他送来了24块大洋,让他远走高飞。于是,唐子安就拿着母亲捎来的钱,来到了长沙。在长沙,他见到国民党军第9路军鲁涤平部设的新兵招募处,随即报了名。招募处的人见他一米八的大个子,很高兴,说:“真是个好机枪射手。”</p> <p class="ql-block">这样,唐子安被编入到第9路军总指挥部的特务营第2连第8班,并送到南昌受训。在南昌,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说他到了鲁涤平的部队。信中说了三件事:一、他不再回家;二、把订的亲退了;三、把分给他的4亩地卖掉,供弟弟们读书。是年冬末,第2连奉命由南昌乘船护送枪弹到弋阳,船行至贵溪弋阳时,被赣东北红军伏击,唐子安被解放,经过短期培训,他正式参加了红军队伍,被分配到赣东北红军某旅2连当战士。</p> <p class="ql-block">对此,唐子安在《自传》中写道:</p><p class="ql-block">地主反动派迫使我当了白军——1930年5月我和大哥打了高宜(地主),大哥被告入牢,我即逃往湘潭城隐藏月余,事情未了结,母亲托人送24块白洋,要我远走高飞。恰逢国民党招募新兵,即参加了国民党第9路军特务营到南昌受训半年,于12月护送船载武器去江西弋阳,行至贵溪弋阳之间时,被赣东北红军解放即参加了革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子安在另一份材料中写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0年夏,因债务问题受近亲叔牵连并发生殴打,打伤村长,被诬告为匪敌分子。地主的狗腿子伪清乡队武装缉拿我,被迫离乡逃往湘潭城,躲避月余未得了案,后即投入反革命部队鲁涤平部在长沙设立之新兵招募处,开赴江西南昌编为第9路军总指挥部特务营第2连当新兵。</p><p class="ql-block">由于国民党军阀以打骂手段训练新兵,说“三句好话当不得一马棒”,再加之红军攻克长沙进占吉安,国民党军阀张辉瓒进攻红军之惨败,湘粤赣形势紧张,红军声势浩大,因此白军士兵情绪甚坏。</p><p class="ql-block">是年冬末,第9路军特务营第2连奉命由南昌乘船护送枪弹到弋阳,行至贵溪、弋阳间,被赣东北红军全部解放,经过短期的训练,我即正式参加革命部队,到了赣东北红军某旅2连,由于红军中官兵关系亲密,政治上平等、自由,激发了我的阶级觉悟和高度的革命热情,工作积极,作战勇敢。</p> <p class="ql-block">在这期间,唐子安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中暗示他参加了红军。唐桂秋对此回忆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年10月,他暗地回信告诉家里,说他在国民革命军第9路军总指挥部特务营第2连8班。后来又暗回一信,说他加入了共产党,不搞好革命事业不回家。</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刘秉荣,天津宝坻人,1965年入伍,同年12月入党。先后在某军炮团、军政治部、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武警部队政治部宣传部任记者、编辑、主编、文艺创作室主任。总参《贺龙传》编写组成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八路军新四军全传》《红一方面军纪实》《红二方面军纪实》《红四方面军纪实》《贺龙全传》《彭德怀传奇》《朱声达将军传》《唐子安将军传》《红海忠魂》《魂飘重霄九》《西路军魂》《国民政府秘史》《北伐青史》《辛亥革命秘史》《天变》《杨三姐告状》《洪湖血浪》《刘家友传》《新编拍案惊奇》《菜刀记》《东方武警》《南疆擒魔》《英雄赞歌》《尘烟滚滚唱英雄》《共和之殇》《新军阀大战》《洪湖曲》《屹立》《善书》等70余部著作,在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总字数5000余万。《贺龙元帅》获全军第五届图书奖,《贺龙全传》获全国长书金奖等奖。其中《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八路军新四军全传》、《贺龙传》等53部3878万字是红色经典著作,2023年8月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审核向其颁发了“个人创作出版红色经典主题著作字数之最(累计)——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刘秉荣</p><p class="ql-block">编辑: 李国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