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尔干半岛之旅(下)</p> <p class="ql-block">波黑的布纳泉为溶岩泉是欧洲最大的喀斯特溶岩泉,泉水非常清透。是布纳河的来源,旁边的建筑建于16世纪,布拉克是当地地名“特基亚”是伊斯兰神秘派别苏非派的驿站,这里是溶岩和历史建筑的集合,为波黑的历史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p> <p class="ql-block">10月21日到达莫斯塔尔。</p> <p class="ql-block">古桥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莫斯塔尔的一座16世纪的桥,它横跨内雷特瓦河。</p><p class="ql-block">造型独特典雅,也是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小镇位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古老的建筑和内雷特瓦河上的石桥而闻名。莫斯塔尔建于15世纪,最初由奥斯曼土耳其人建造。18 78年成为奥匈帝国的领土,莫斯塔尔以其多文化的建筑风格著称,融合了前奥托曼,地中海和西部欧洲的风格。</p><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最著名的地标是横跨内雷特瓦河的石拱桥,这座桥始建于1566年毁于1993年波斯尼亚战争期间,但在2004年重建完成。桥的高度使得跳水成为一项独特的运动,吸引了众多游客。</p><p class="ql-block">此外,莫斯塔尔还因为其古老的土耳其房屋和老桥而闻名,这些建筑与周围的石头相映成趣,和大河卵石铺成的古街道相呼应,展现了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和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莫斯塔尔,阳光明媚,可以眺望远处山峰上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古桥上的石阶非常独特,它不是一步一台阶的前进,可能是因为比较陡的原因,它是一步一个石𥕢,但是由于来往的客人多,所以踩的滑溜溜的,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p> <p class="ql-block">战争遂道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波黑隧道博物馆,纪念萨拉热窝战争中的隧道运输历史,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从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遭到南斯拉夫人民军以共和国陆军为被围困时间将近四年,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三倍,是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围城导致城里的各种食物和其他物质极度匮乏,国际支助的物资又送不进去,萨拉热窝人就想了个办法。从机场一头挖了八百多米的地道,从一户普通人家的院子里出来,偷偷地把物资运进遂道,这户人家的墙上至今留有弹孔,而炮弹炸开的凹坑被涂上红色警示后人。</p> <p class="ql-block">这图萨拉热窝人称它为带血的玫瑰🌹。</p> <p class="ql-block">10月22日到达萨拉热窝,萨拉热窝位于巴尔干半岛,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建于1263年,萨拉热窝曾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这座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这里的地里位置群山环抱,风景秀丽。</p> <p class="ql-block">半城半坟的萨拉热窝。</p> <p class="ql-block">看着半城半坟的萨拉热窝验证了唐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全貌。</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远眺的这座拉丁桥旧时称普林西普桥。这座桥是奥匈帝国的地帝位继承者费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加里洛普林西普杀害的萨拉热窝事件的现场。</p> <p class="ql-block">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发生了一起暗杀事件,篱笆这一天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土耳其征服萨尔维亚。6月28日是萨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所以塞尔维亚从此把(6月28日称为国耻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赛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西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p><p class="ql-block">这次事件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寻火线。</p> <p class="ql-block">斐迪南大的爱情成了现实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p> <p class="ql-block">图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车上未被枪杀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城墙,记载着历史,也记录着斑驳,记录着战争的防御。</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最繁荣的铜匠街,来到萨拉热窝必须来的地方,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卖各种各样的小商品商铺,还有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各教派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乌托邦”木头村,坐落在兹拉蒂博尔山区的木头村,是塞尔维亚名演为了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而修的,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超现实的乐趣,还可以欣赏到纯朴的全景风光。所有建筑都采用木头建成,加上各种奇形怪状的雕塑和鲜花,四周是空旷的山野,可以说是一个逃离现实的烦扰好地方。如今木头村成了欧洲人有名的度假胜地,不仅有博物馆和画廊,体育馆和餐馆咖啡馆,还有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美卡维尼克度假村,也叫木头村。</p> <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的木头村是萨尔维亚为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所搭建的场景地,无论是规模还是投资和中国影视城比真的不算什么,但丝毫不影响木头城作为塞尔维亚旅游打卡地的价值,木头城的小木屋造型别致,型态各异身临其境地真的既有童画风格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其实,更重要的是木头城周边的环境和旷野中那些点缀在绿茵从中的民宅楼舍,从木头城远远望去,一片恬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10月22日维谢格拉德。</p> <p class="ql-block">《德里纳河上的桥》是201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作者是伊沃. 安德里奇。</p><p class="ql-block">该小说讲述了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建德里纳河大桥引发维舍格勒人反抗,大桥象征历史变迁,最终在一战中被炸,预示波斯尼亚摆脱压迫迈向自由独立曙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书的内容概要</p><p class="ql-block">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大维齐尔穆哈默德帕夏,为了开托疆界,巩固帝国霸业,在德里纳河渡口建造了一座大桥,从此,这座大桥就和维舍格勒城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以至于在任何场合都不能把他们截然分开。因此,关于大桥的建设和变迁的传说,就是一部有关维舍格勒城及其世世代代的居民生活,奋斗的历史。大桥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讲述了一连串饱含着血泪的故事。穆哈默德帕夏原是波斯尼亚人,小时候作为写“血贡”贝拉到土耳其禁卫军中,置身异国他乡,可他长大后却被擢升为海军大将和大维齐尔,并当上了驸马,成为土耳其苏丹统治人民的得力工具。这位巴夏与波斯尼亚上层社会中的许多大人物一样,在土耳其占领巴尔干半岛后,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保全自己的地位和特权,竟然纷纷改变信仰,唯土耳其统治者致命侍从。然而,信奉基督教的“赖雅”(平民百姓”则坚决反对他们在德里纳河上建桥,更反对官员的横征暴敛。他们在暗地里组织起来,千方百计的破坏这项给维舍格勒人带来无穷灾难的工程。于是一场建桥以反建桥斗争,就这样惊心动魄地展开了。</p><p class="ql-block">乡民拉底斯拉夫就是在这一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成千上万民族英雄的突出代表。他虽然个子矮小,沉默寡言,而且有点神经质,但却非常善于鼓动,经常人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乡民中间进行宣传,“弟兄们,这种日子我们不能够忍受了,我们应当起来自卫”。谁都看得出来,这个工程会把我们的命断送,每一个人都不能幸免。后来,破坏大桥工程的事故不断发生,破坏的程度时大时小,同时,关于河神不让在德里纳河上建桥的谣令尘上。土耳其统治者对拉底斯拉夫恨之入骨,把它绑在桥头上,施以桩刑,如同烤串小羊不同的是,木桩的尖头上不是从嘴里出来,是从背上出来,鲜血从木桩的进口和出口处一滴一滴的往下流。在木板上汪了一滩又一滩。他的两个肋骨上下起伏,颈上血管跳动清晰可见。他的一双眼睛一直不停地慢慢地转动着。从他的牙缝中透露出喃喃的声音。“土耳其人……土耳其人”他咒骂着,你们不得好死”。统治者的野蛮暴行,丝毫已没有吓住,勇于斗争的维舍格勒人。在他们看来,上身裸露,四肢被困,头靠在木桩顶上的拉底斯拉的挺直的身躯是不会倒下的。</p><p class="ql-block">一次又一次的起义,进行过多种形式上的斗争,终于迫使统治波士尼亚几百年的土耳其帝国有胜到衰。不得不退缩到遥远的南方海边,然而,波斯尼亚人民,并未从此得到解放,他们又沦落到奥匈帝国占领的铁蹄之下。从表面上看,奥匈帝国要比土耳其帝国文明的多,他们开银行,建铁路,铺设供水管道,给小城带来一片繁荣,使得原来的一座古老的维舍格勒也涂上了一层欧洲的色彩。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物价腾贵,通货膨胀,小城居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这座桥是一座历史和故事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尼克拉,特斯拉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由于争战的缘故,萨拉热窝被称为世界上碉堡城,城内城外各种大小不等的碉堡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波西米亚战争,波希米亚地区在罗马帝国时期为一支叫波希人的凯尔特人的聚居地。公元前1世纪,日耳曼人迁入,斯拉夫人亦于公元6世纪迁入波希米亚。</p><p class="ql-block">约翰·胡司(1369-1415年)的宗教改革主张激起了天主教会的仇恨。1415年7月6日,法庭宣布胡司是异端,决定将他处以火刑。</p><p class="ql-block">胡司死后,捷克人多次在布拉格举行集会,抗议教皇的暴行和皇帝的失信。甚至捷克的贵族会议也向康斯坦茨宗教大会提出了抗议。人们自发地掀起了反抗教会的斗争,拒绝交纳什一税,驱逐德国的教士。终于在1419年7月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的矛头指向德国人控制的教会,所以具有争取民族解放和反对外来压迫的性质。</p> <p class="ql-block">居无定所,民不聊身。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唐诗《春望》国破山河在,陈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p> <p class="ql-block">沉思。</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写着“不要忘记”。</p> <p class="ql-block">这次行程是我们这代人带着对阿尔巴尼亚人的情怀而去,总的来说,所有的一切都说明国之强大,民之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之不强,人民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民不聊生苦难深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