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2点15分,我们离开张掖大佛寺景区,驱车沿S18张肃一级公路直奔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全程约43公里,历时55分钟,于下午3点10分到达七彩丹霞景区西门。 这是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的西门检票口。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的全价门票为75元(54元门票+20元观光车票+1元保险(可选))。<div>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游客活动面积仅4平方公里,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div><div> 景区共有北门、西门和东门三个景区入口,无论你是从哪个门进去,普通游客目前都只能游览七彩云海台、七彩锦绣台、七彩虹霞台和七彩仙缘台四个观景台,只是次序有所不同。</div><div> 我们是从西门进去的,游览次序为:西门<b>→</b>七彩云海台<b>→</b>七彩锦绣台<b>→</b>七彩虹霞台<b>→</b>七彩仙缘台<b>→</b>西门。</div> 从西门进去以后,先要排队等候景区观光车,随后搭乘观光车前往七彩云海台,大约850米左右,几分钟的时间就到了。 一路上可以看到周围的山体颜色渐渐变得色彩斑斓,五颜六色。 下午3点35分,观光车来到七彩云海台的停车场。 七彩云海台停车场的游客休息亭取名“云海亭”,立柱上一副对联:“天下丹霞第一山;人间神异无双境”。<div> 横额“云海亭”的题跋更为有趣:“一眼七彩丹霞,天下群山无色”。颇有点“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的味道。</div> 从“云海亭”沿坡度比较大的登台道路前行约350米就登上了“七彩云海台”的一个非常宽大的观景平台。<div><br></div> 这是“七彩云海台”的简介和地理位置图。<div> “七彩云海台”是因为经历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以后,地层不同程度的抬升,产生大量的断裂及褶皱等构造,最终形成的景观。 </div><div> 在“七彩云海台”上,游客可以不断移步不同的观景点,观看“大扇贝”、“众僧拜佛”、“灵猴观海”、“七彩飞霞”等壮丽景观。</div> 这是“七彩云海台”的卫星平面图,标注了观景台四周的主要景点“大扇贝”、“众僧拜佛”、“灵猴观海”、“七彩飞霞”的平面位置以及观景台上的几个主要观景点的位置(用黄色圆点表示)。 站在观景台上远望四周,山头气势磅礴,登台观景仿佛置身云海仙境,因此得名“七彩云海台”。 俯瞰则包罗万象,七彩岩体犹如被打翻了的调色板一般,呈现出五颜六色。 我们刚刚走过的登台道路就在脚下蜿蜒而上。 这是“七彩云海台”东北角的观景点。 朝东北方向可以观看著名景观“大扇贝”的景色。 远方的岩体呈现波浪状的景观。 就像一只只附贴在山脚的扇贝。 用镜头拉近来看,“大扇贝”景观形象逼真,线条柔美,十分壮观。 “大扇贝”的地貌主要是由沉积湖底的粉砂岩和泥质岩构成的。这些岩层富含各种颜色的矿物质,如铁、锰等,它们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色彩层次。 随着地壳的运动和板块的活动,这个地区经历了多次的构造抬升和挤压。这些构造作用使得原本水平的岩层发生了倾斜、褶皱和断裂,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同时,这些构造作用也为“大扇贝”地貌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br> 在长时间的侵蚀过程中,红、灰白、灰黄色条纹相间的砂岩岩丘群逐渐凸显出来,形成了巨大的“扇贝”形状,塑造了这片独特而美丽的地貌景观。 “大扇贝”地貌的形状呈现出一种扇形的轮廓,具有一种自然的韵律感和层次美。它们的边缘部分往往比较突出和鲜明,形成了一种宛如贝壳边缘的视觉效果。在阳光和阴影的交替下,这些“大扇贝”的形状和色彩更加生动和立体,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美感。 这些“大扇贝”地貌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大如巨轮,有的小如盘碟,彼此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壮丽的丹霞地貌画卷。 这种地形和色彩的多样性使得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成为了摄影和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沿着观景台栈道向南而行,可以来到“众僧拜佛”观景点。 “众僧拜佛”观景点位置比较高。 可以回首俯瞰“七彩云海台”整个观景台。 右上角是一位仰面而睡的大佛头部,在他的身下是一群历经亿万年艰苦修行的身披袈裟的僧侣虔诚地跪拜在大佛身边。<br><div> 这就是著名的“众僧拜佛”景观。</div> 从“众僧拜佛”观景点下来,沿栈道向东可到“灵猴观海”观景点。 “灵猴观海”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差异性,相对坚硬的褐色砂岩因抗风能力强而被残留在顶部,在东侧平缓岩层的衬托下,近于直立的岩层作为褶皱的一翼,犹如灵猴观海。<br> 从观景点向下俯瞰,景区道路呈S形在群山中穿过。 右上角两个小山尖顶的右侧有一片残岩突兀,宛如一群猴子蹲在山顶上,遥望前方连绵起伏的彩色丘陵海洋。 把镜头拉近来看,这群灵猴十分逼真,真是“灵猴炼狱出重山,坐观云海不知年。金睛火眼看兴衰,几经沧海变桑田”。 从“灵猴观海”观景点下来,沿栈道南行即可来到“七彩飞霞”观景点。 “七彩飞霞”是一片典型的单斜山地质层,形成至今约有 6000 万年,主要由薄层状泥岩、砂质岩及页岩组成,红、黄、紫、绿、白、灰等色彩层次分明,气势恢宏,正如”女娲补天遗彩石,织娘浣纱添彩衣 ;谁持彩练当空舞,金乌晨昏来添趣"。 站在“七彩飞霞”观景点上向西遥望,一片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画卷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难以想象,大自然竟然能拥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绘制出这么壮丽的画面。 这里确实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都可以拍摄到非常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 “七彩飞霞”的山势错落有致,富有韵律感,与周围的地形地貌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里的岩石因含有不同矿物质,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红、紫、黄、绿、白、灰等多种色彩,这些色彩相互间杂,色带清晰,错落有致,如彩虹坠地,又似流霞飞动,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站在“七彩云海观景台”上向东瞭望,“七彩飞霞”景观尽显眼底。 有单斜的地质构造。 也有水平的地质构造。 如果站在“七彩云海观景台”上向正北方向望去,远方的山峦景观与周边的河流、田园、村庄、炊烟相辉映,特别靓丽。 那一片绿洲便是梨园新村,那里曾经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和总指挥部所在地。<br> 下午4点半,我们从七彩云海观景台返回七彩云海停车场,搭乘景区大巴前往七彩锦绣观景台,两个观景台相距大约3公里的路程,4点35分我们到达七彩锦绣台停车场。 这是整个景区的乘车路线图,标注了4个观景台的位置以及分别从西门、北门和东门进去的三条乘车路线顺序。 这是“七彩锦绣台”的简要介绍。<div> “七彩锦绣台”的地貌发育于祁连山山麓祁连山大断裂带这个特殊地带,构造活动和水蚀、风蚀以及崩塌的共同作用,促使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地质遗迹。拾级而上,山体两侧红、白、黄均匀分布的彩带宛若华丽的丝绸披在山体之上,举目远眺,气势壮观。主要景点有丝绸天路、赤壁长城、麻子面馆、裕固流苏等。</div> 我们在七彩锦绣观景台的1号停车场下车,随后沿黄色箭头所示方向走栈道登山,七彩锦绣观景台实际上是在山脊上,从1号停车场登山到2号停车场下山,全程大约有900米左右。<div> 在山脊上向东南方向可以遥望“丝绸天路”景观,向西北方向俯瞰是“裕固流苏”景观,向东北方向眺望是“赤壁长城”景观,在2号停车场可以看到“麻子面馆”景观。</div> 我们在七彩锦绣台1号停车场下车之后,开始沿栈道登山。 这一段登山栈道比较陡,大约有100多米就登上了山脊。 在登山栈道上回首向西北方向瞭望,山体呈现红、白两色的彩色条纹。 这是因为在距今约1.37亿年前~0.96亿年前形成于湖泊中的彩色泥岩、砂质泥岩中,含大量易溶于水的碳酸盐类物质,使得这些彩色泥岩受风化、水的溶蚀作用后,溶蚀的残存物质沿着顶部凸出的陡壁向下缓慢流动并逐渐凝固,形成长约10m~30m的泥挂,彼此相连,形似当地裕固族服饰中的流苏,所以这个景观被称为“裕固流苏”。 裕固族是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为回纥后裔之一。现今的裕固族是以古代维吾尔人的一支——黄头维吾尔为主体,融合蒙、藏等民族而形成的。 在“裕固流苏”景观的西侧则是一片起伏的彩色丘陵。 再向西便是我们曾经在“七彩云海台”上观看到的“大扇贝”景观。 在山脊栈道上向东南方向眺望,则是一片朝一个方向倾斜的红、白相间的岩体。 这些单向倾斜的岩层在地质上称为单斜构造。3600万年以来的抬升和剥蚀作用使其暴露地表,后受长期风化的影响,使得这些含不同矿物的岩层呈现多彩的颜色,随地势起伏如彩色丝绸。因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故被当地人称为“丝绸天路”。 那飘柔的彩色丝绸绵延好几公里,非常令人惊叹。 下午4点45分,我们来到山顶一个圆形观景平台上,这里安装了天眼望远镜。 平台上立着“七彩丹霞”石碑。 在观景平台上向东北方向眺望,远方暗红色的山体犹如城墙一般挡住了我们的视线,那里就是“赤壁长城”景观。 “赤壁长城”景观是因为在距今1.37亿年前~0.96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湖泊,形成了含不同矿物质的水平泥岩、砂质泥岩,在距今约0.80亿年前发生的地壳运动对这些岩层进行挤压而变形,岩层由水平变为朝东北方向倾斜。距今3600万年以来,这里以抬升和剥蚀作用为主,这些岩层露出地表,岩层受长期的风化切割,使得岩层中相对较硬的砖红色泥质粉砂层残留在山脊上,宛如连绵起伏的长城,故称“赤壁长城”。 从观景平台上下来,我们继续沿着长长的山脊栈道向“赤壁长城”走去。 4点55分,从“七彩锦绣台”沿栈道一路下山,山脚下就是七彩锦绣台的2号停车场,在此可以搭乘景区大巴前往下一个观景台“七彩云霞观景台”。 在2号停车场的东面不远处,便是大名鼎鼎的“麻子面馆”。<div>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div><div> 请继续观看《返穗途中(第六集 七彩丹霞(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