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即是色

枕流漱石

<p class="ql-block">透纳生于1775年的英国。在此之前不久,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769年: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1771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上第一间水力驱动的纺纱厂——克罗姆福德纱厂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间实行轮班制、采用流水线、雇佣无技术劳工的工厂,</span>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之后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开辟崭新“蒸汽时代”;1788年:英国建造史上第一座铁桥,火车普及等等。这就是透纳生活背景,是崇尚科学的时代。这幅画展出于1797年,背景有烟囱等工业元素,地点是伦敦市中心米尔班克的泰晤士河。月亮边上的小点是木星。后人从木星位置推测此画作于1796年8/19。当时透纳才20出头,已经是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教授了。</p> <p class="ql-block">1790年透纳的水彩作品就公开展示,成名很早。年轻的他不在意报酬地认真为别人的画修改天空,积累大量经验。我猜因为成名早,他一辈子研究光和色,即便不被同行理解也气定神闲,没有落入梵高的窘境。</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喜欢的一幅,是1842年的水彩画,著名的蓝色瑞吉山,也是世界上最贵的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展出分几个单元,一楼是一些草图。特纳用铅笔水彩等画了大量转瞬即逝场景,这些速写相当于拍照,广泛用于老年不便行走时期创作。</p> <p class="ql-block">三楼按照所画对象,这个单元是英国风景画,因为英法战争透纳推迟了欧洲行程,1797年他在英格兰北部、苏格兰等地采风。</p> <p class="ql-block">荒山清晨。中景是羊群。</p> <p class="ql-block">在1800年之前,风景只是历史题材和人物的背景,在学界的档次不高,但透纳总是乐于打破严格的门类界定,他把含意丰富的叙事引入风景画中,赋予风景画独特的气氛和戏剧性效果,发展了自成一派的历史风景绘画。</p> <p class="ql-block">1792-1799年间,透纳5次到威尔士旅游,这是山中的晚间。</p> <p class="ql-block">1802年,27岁的透纳来到了欧洲大陆,这幅画远处是勃朗峰。</p> <p class="ql-block">透纳被阿尔卑斯山的光和色迷住了,他用速写和水彩捕捉最鲜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1807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一次雪崩,1810年展出。应该是根据新闻想象出来的,在1808年阿尔卑斯山一次雪崩中仅一个房屋中找到25具尸体。</p> <p class="ql-block">洛桑的日落,水粉、石墨及水彩。1840年代初透纳去了好几次瑞士。爬上这样的观测点对60多岁的人而言耗费了不少体力,但作品表现得十分从容。</p> <p class="ql-block">透纳画面中新出现的这种色彩浅淡变化,源自他抛弃了以深色打底构图的传统手法,转而在白底上作画,这更像用水彩在光亮的表面上作画。这种手法在再现空气的微妙变化时格外有效,但也受到保守派的质疑。</p><p class="ql-block">散文家威廉・赫兹里特(William Hazlitt,1778–1830)对透纳的风景画做了一番评论,我不能说得比他更好:“由于所画的对象是空荡无物的,更加反衬出画家的知识是何等丰富,画笔是何等有力。整幅画画的就是空气、泥土和水”。他继而总结道:“艺术家乐于回到创世之初的混沌状态,回归到水陆、日夜刚刚分离的时刻,当时地球上还没有生物,也没有硕果累累的树木,空荡荡的一片。有人说他的风景画‘画的就是空无’,我认为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宗教单元,用色区别于其他画家。</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战蛇精。少见的具象化,应该是受人委托而不是自己喜欢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天使拉斐尔给某人指路,不画翅膀也看得出那是天使。</p> <p class="ql-block">局部,看得出他不用勾线,而受用阴影表现人体。</p> <p class="ql-block">这个单元是他44岁第一次去威尼斯。这是海报选择的画作,1833年展出,非常写实,有标志性建筑,以及透纳喜欢的画家正在写生的样子。卡娜莱托是上个世纪威尼斯画家,古典主义风格。</p> <p class="ql-block">透纳的威尼斯总是在薄雾中飘飘荡荡</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细节,不知道当时用笔如此还是时间造成的斑驳。</p> <p class="ql-block">捕鲸船归来,你可以听到那一阵喧哗</p> <p class="ql-block">狂暴大海单元。夜间海南</p> <p class="ql-block">水彩海难</p> <p class="ql-block">这两幅是相隔十几年后同一题材作品,越来越抽象</p> <p class="ql-block">三幅海景,应该是习作</p> <p class="ql-block">透纳50岁后,以一种不同于1820年代中期的新策略来保持自己在伦敦公开展览中的优势地位,他是少见的终身有热度。</p> <p class="ql-block">某个地窖</p> <p class="ql-block">晚年作品是光和氛围的纯粹描绘,完全没有具象表现。</p> <p class="ql-block">这是威尼斯模模糊糊的船上人群。现代人看这样的画很好接受,但当时他的作品另批评者感到困惑,语焉不详而又极具氛围感。</p> <p class="ql-block">透纳关于威尼斯题材的作品是争议最小最畅销的,但这幅画被广泛认为没有完成而差点被毁。透纳有大量这样的作品堆放在工作室,这些是他为自己而画的画。</p> <p class="ql-block">人们诟病透纳的画含糊不清,他把这个特点发挥到极致,他使用很多透明颜料,并且用手指甚至吐司作画。</p><p class="ql-block">我个人观展顺序是从此开始,惊为天人,最后也终于此。</p> <p class="ql-block">E.乔尔(Evelyn Joll)1979年说,透纳“希望让所有艺术作品都高于自然”,提升人境界的艺术即为崇高,透纳达到了这个标准。</p> <p class="ql-block">水彩能被视为大胆刺激的绘画媒介,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透纳。同时,他在油画上的大胆尝试开启现代画风。他拒不向观众妥协的做法,使之成为现代运动的英雄。</p><p class="ql-block">考虑到透纳早于毕沙罗等印象派画家几十年,他对现代绘画发展有着远见卓识,其开创性是显而易见的。据说透纳为人魅力平平,他的画诠释了他的崇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