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京那巴当岸河是何方神圣?先说一下这地儿一点也不神圣,它就在明清小说中常提到的爪哇国北边。在我们的启蒙读物中,爪哇国就是怒气、怨气、惊魂飘散的地方——标准句式是“✘✘气早飞到了爪哇国”;在民间俗话中,它是忘得一干二净的意思——“早就忘到爪哇国了”。总之它是个不祥之地。明清之际,饥饿的草民往北闯关东,往西走西口,往南则是下南洋。下南洋若是出珠江口过伶仃洋,那就“伶仃洋上叹伶仃”,一直叹到郑和皇家宝船才敢涉足的南洋尽头,才能看到京那巴当岸河。那更是个凶多吉少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少儿时代对京那巴当岸河所在南洋群岛的二手感性认识。以后学会了看地图,知道它就在南中国海的南岸,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岛的北部,民国以来叫做北婆罗洲的地方。如果是坐飞机的话,从广州出发也就是两个多小时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那么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呢?刚才说的什么爪哇国了下南洋了这些少时的懵懂认识起了一些作用,成年后的认知也是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看的日本电影《望乡》的主角——妓女出身的阿崎婆受苦的地方就是这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则新闻说在婆罗洲丛林中发现了一个失联的日本兵,他一个人的“圣战”打了四十年;还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让我们了解到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与日本的丛林战也是在这个地方。如此,在我的认知里,北婆罗洲是个有故事的他乡,有机会当然要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重要且直接的原因——孩子说要带我们老两口去泰国去马来西亚。我当即提出去东马去北婆罗洲的沙捞越,于是孩子做功课确定了京那巴当岸河巡游三天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接触“巡游”这个词还闹了个笑话,我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中国人开办的旅游项目或是为了迎合中国游客起的汉化名字,我觉得在汉语的话语体系里巡游是皇家或官家的专利,用这个名字显得高端大气。后来知道拧巴了,巡游是世界旅游界常见的模式,非洲草原、南极探险登陆、亚马逊雨林一般都是巡游——也就是每天都从一个基地出发,以一个点为中心展开活动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不怕笑话了,记下来以免少出想当然的笑话😜</p> <p class="ql-block"> 当我对“巡游”二字做过度解读时,巡游已经从天空开始了;这也算是我的幸运、我的好缘分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东马来西亚沙巴州的首府亚庇坐廉航去的沙捞越首府山打根,然后再乘车去京那巴当岸河的。</p><p class="ql-block"> 飞机升空不久看到了一座划破云层的高峰;飞机再往东飞,一条河的优美曲线与高山似连非连;继续东飞,曲线繁复,河道更宽……</p><p class="ql-block"> 猛然醒悟,我看到的山是加里曼丹乃至东南亚的第一高山,海拔4090米的基纳巴卢峰,它东面的河当然就是京那巴当岸河了。</p> <p class="ql-block"> 从天空看京那巴当岸河嫣然是一条大河,尤其是入海口处更是水量大、河道宽;下午登船巡游时更是感觉它的气势不输长江黄河珠江等国内名川。但是查资料知道,京河(以下简称京河)仅有500多公里的长度,不及黄河十分之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气势呢?略略一想就明白了,京河以及它的流域发源地是赤道横穿的加里曼丹岛,那里的雨林年降水量是一两千毫米,到了下游自然是一片泽国。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环境,岸河下游成了世界知名的热带雨林野生动物保护地,这才有了京那巴当岸河巡游这个探险式旅游项目。</p> <p class="ql-block"> 过会儿再说岸河巡游这种模式,先说说第一次巡游见到的动物吧!</p><p class="ql-block"> 老实说,才登船的前半个小时还有点失落,因为除了雨林与宽阔的河道看不到什么,心里免不了嘀咕——看这种景色有两个小时就够了,何必在这里入住两个晚上呢?</p><p class="ql-block"> 但当地的老年女导游忠于职守,她信心满满地引导大家搜寻,终于看到白鹤掠过雨林……</p> <p class="ql-block"> 白鹤开了头,往后便是高潮迭起。先是遇到猴子一家,牠们在树干上玩耍,对巡游船只的到来毫不介意;大概是动物保护做得好,牠们丝毫不把人类当成威胁;能把大红屁股示人,说明人家根本没有把咱当成外人😃</p> <p class="ql-block"> 刚告别了猴子一家,就见到了世界级的动物明星——长鼻猴。说长鼻猴是世界级明星不是溢美之词,因为这种动物仅仅在加里曼丹生存,牠们吃的植物别的地方没有。最近在网络上看到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有网红长鼻猴,但那是圈养的,并且参观一次要好几大百的花费。</p> <p class="ql-block"> 牠们在雨林岸边觅食,把游船的客人当西洋景看。牠玩够了,给游客一条长长的尾巴,然后进入密林,全然不顾船上引颈翘首的五洲游客……</p><p class="ql-block"> 怎么说牠呢?显然长鼻猴是“化外之民”,全然不知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等礼乐之邦的游客多了,可能让牠习得待客之道?😂</p> <p class="ql-block"> 同样是加里曼丹岛的野生动物,大象的礼仪显然就好很多。牠们优雅、从容,骨子里天生的慢生活,生动注解了巴黎奥运期间形容法国人的一个新火起来的词——松弛。见了牠们不由得想,贵族气质真的需要长期的滋养熏陶。</p><p class="ql-block"> 不服不行,大气的大象气场就是大,粉丝的游船顷刻就满了河面。我用照片拍不出全景,于是就拍视频;虽然游船晃荡,但也算完成了,放在下面。</p> <p class="ql-block"> 刚才一直说的“大象”,在动物分类上应当叫加里曼丹微型象,也有叫袖珍象或侏儒象的。我们仔细看会发现牠们的身量不及亚洲象的一半,与非洲象比就更悬殊。</p><p class="ql-block"> 留意一下,岛上的鸡、鸽子甚至原住民的身量都要比岛外的同类要小。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升到学理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 与大象或者袖珍象相比,出没于河岸草丛的鳄鱼则是绝对的丑。尽管牠丑,但出于好奇,大家见了它总要拍照,还尽量把照片拍的好看。但这个想法任谁都不会实现,因为鳄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仅形象丑陋,它选择的生存环境也是丑陋、阴暗;照片的主体背景都丑,任谁也拍不出美感来。</span></p> <p class="ql-block"> 下图的女士是我们的导游,她身高一米五左右,但身体里有比我们大的多的能量。她赤脚站在船舱里,脚趾骨节膨大,很显然是长期船上工作所致。她用汉语英语讲解,与驾驶员交流则用马来语。见了鳄鱼,她给我们讲了一段伤心的往事:她的一位好朋友喜欢钓鱼,有一次独自驾船垂钓没有回来,寻找回来的仅有衣物等残片。她伤心地说,不要以为鳄鱼总是在草丛、在水里、在岸边,它会在你料想不到的地方出现。</p><p class="ql-block"> 果不然,顺着她的手势,我们看到一条鳄鱼就上了树。</p><p class="ql-block"> 她的朋友去了天堂,天堂该不会有鳄鱼😔</p> <p class="ql-block"> 岸河巡游的项目除了坐船巡游,还有岸上的热带雨林湿地探索。雨林湿地探索晚上白天都有,晚上主要是寻找栖息的鸟类,白天则能更多的了解热带雨林湿地。</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是进雨林湿地,一定要租用基地的胶鞋和长筒布袜子,涂抹防虫剂,晚上还需要手电。</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专业带队的当地人比较多,大约10人就有一位带队。语言不通,但顺着带队的手电光束,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鸟。拍下照片,回到基地对比样板图样,知道下面的蓝色的鸟叫翠鸟、长嘴巴的叫冠鸟翡翠。无论什么鸟,晚上牠们都不飞,即便是手电强光照射。</p> 这就是超萌的冠鸟翡翠 <p class="ql-block"> 蓝色的是海南蓝仙翁,黄色的还是叫翡翠。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形状也有区别,黄色与蓝色都叫翠鸟?在一片陌生的领域问题太多,老是问的话找不到老师,找到了也嫌太啰嗦。于是就知其然不求其所以然,跟上队伍,体会泥泞的夜间雨林湿地也是很好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很多鸟是这样示人的,牠虽然不动,但由于事先就占据了有利位置,你即便是探照灯照射,也看不到庐山真面目。我把这样的照片叫做雾里看花或犹抱琵芭半遮面……😍</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白天是雨林环形徒步,徒步当然也可以找动物,但我则把精力用在观赏雨林湿地上。雨林湿地中的藤蔓植物形成的几何图案我觉得神奇,大自然的创作往往让图案设计师不好意思,因为大自然是真正的原创,人的创作即便是巧夺天工,也是第二位的。</p><p class="ql-block"> 没办法,世界的秩序就是这样安排好的😲</p> <p class="ql-block"> 这种“天创”有繁有简,但无论繁简,都是生命的自然伸展。看着这些图很容易想起欧洲园林修剪成几何图形的花木,想起中国园林中的盆景与植物的旁逸斜出。哪个更好呢?其实不做这样的比较更好一些,让人力与自然力和谐共存,让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话,全世界不是都香吗——学着用一句时髦话“不香吗”😜</p> <p class="ql-block"> 再看一眼这些生命的图案,无论繁简,但绝不会重复,哪怕是一株草,它也是独特的,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想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社会生态的最佳状态绝不会是整齐划一,而是尽可能的因人而异,因地制宜……</p> <p class="ql-block"> 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在雨林到处可见,它给我的启示还是——整齐划一就会隔断事物的天然联系……</p> <p class="ql-block"> 说完了巡游与雨林湿地探险,下面记一下出发与宿营的“基地”。“基地”是我按照自己的习惯叫的,它的名称是比利特小屋。比利特小屋有几十组小木屋,一组小木屋有几套出租房。房间里面卫生设备齐全,但绝没有一点奢侈的享受,因而价格比起星级酒店来并不贵。如果租用巡游探险设备,则明码标价,收入都用于当地社区,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p> <p class="ql-block"> 晚上,在沿京那巴当岸河搭设的露天餐厅里供应咖啡、茶、啤酒,一家欧洲人大小四口在给女主人过生日,客人们齐唱《生日快乐》歌,男主人则把蛋糕分成小份,由两个孩子分赠给客人。</p><p class="ql-block"> 比利特小屋是京那巴当岸河巡游的重要设施,它虽然属于马来西亚,但经营完全是国际化的,除了员工是当地人,你觉不出马来特色来。</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晚上,我在河边看了热带雨林的星空……</p> <p class="ql-block"> 早晨早起,河边看到朝霞;推开小木屋窗子,一只蛇雕正与我对视。没有任何担心,牠非常和平,只是好奇的看看我看看窗;我也看看蛇雕,用手机留下牠的倩影😃,对蛇雕的造访心存感激!🤠</p> <p class="ql-block"> 看着朝霞,想起昨天傍晚巡游时看到的彩虹,如果不作说明,分得清哪是傍晚哪是清晨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