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玩儿的随想

薄庆春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到 欧 洲 去 旅 行(十六)</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关于玩儿的随想</span></h1><p class="ql-block"> 到欧洲去旅行,是很有意思的一次出游。</p><p class="ql-block">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出去玩儿了一趟。 </p><p class="ql-block"> 人的天性是喜欢玩儿。</p><p class="ql-block"> 我家山杉去年从幼儿园一路玩儿到了上小学,为了让她把“工作重心”从以玩儿为主转移到以学习为主上来,全家人用极其强大的正能量攻势对其软硬兼施积极引导,可小小年纪的她仍然是不忘初心,顽固地坚持认为,玩儿才是最重要的,她最喜欢的事就是玩儿,而不是学习、写字、练琴和舞蹈……</p><p class="ql-block"> 小孩子是这样,大人也是如此,人到了老年,玩儿心也都挺大,同学、朋友中很多人这几年趁着还有些体力,国内国外也都没少出去玩儿……</p><p class="ql-block"> 我这一次玩儿得稍微远了点儿,玩儿到了欧洲。</p><p class="ql-block"> 把在欧洲玩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与有闲暇、有兴趣、喜欢玩儿的同学和朋友分享。</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九</h1><p class="ql-block"> 巴黎的导游说,你们的行程中没有安排去巴黎圣母院参观,就如同到了北京不去看故宫,真的是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他表示可以带我们去巴黎圣母院,每个人须另付30欧元的费用。</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好建议。</p><p class="ql-block"> 随后,在大巴车上,领队的余导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情况发生了逆转。</p><p class="ql-block"> “下午安排在‘老佛爷’自由购物,巴黎圣母院,你们有愿意去的吗?”</p><p class="ql-block"> 一片安静,应者寥寥……</p><p class="ql-block"> 我有些沉不住气,“余导,话不该这样说的,你应该问我们,下午去巴黎圣母院,有没有不愿意去的?”</p><p class="ql-block"> 余导笑而不语,下边再无人发声,去巴黎圣母院的事告吹。</p><p class="ql-block"> 吃午饭的时候,有一对夫妇二人表示想去圣母院,可他俩外语不灵;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小伙子,他们一个公司的三个人同行,另外两个是很时尚的女孩儿,来巴黎是要买包包的,小伙子表示可以不陪她俩,去圣母院;还有一位北京的女士,本来是要去圣母院的,到了“老佛爷”这个地方可能感受到了在“老佛爷”购物的魅力,又不想去圣母院了,看到我们执意要去,她最后决定,“我还是去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巴黎的地铁,已有百年历史。</p> <h3>  终于,我们一行五人,乘地铁去了巴黎圣母院。</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h1><h3>  当我们走出地铁站,来到巴黎圣母院,看到那高高的尖塔,雄伟的双座钟楼,心情特别兴奋。</h3> <p class="ql-block">  走进巴黎圣母院的教堂,第一次见到如此漂亮、令人心灵震撼的建筑艺术,把信仰、精神、历史和文化完美融合在这座大教堂里。</p><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本身就是一件绝美的艺术品,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完全超乎你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有人对这里陈列的中文对联有些不解,甚至认为是从圆明园掠来的文物,其实不然,查了一下,有关情况如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巴黎圣母院里的中华圣母小堂</b></p><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中殿左边的一个教堂,是用来纪念中国的殉道者陈昌品。</p><p class="ql-block"> 陈在1920年被宣福时,他的圣髑和遗物已从中国的贵阳送到法国传教士儿童协会,因为他在法国神学院接受天主教教育和研究是由法国天主教儿童会资助的。</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这座小教堂经过翻修,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圣地。</p><p class="ql-block"> 神恩廣阔遍宇宙,主愛高深滿人間。</p><p class="ql-block"> 一副中文对联悬挂在耶稣雕像的两边,保护着两个孩子。那两个小孩,一个是法国人,另一个是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对联表达了天主对所有人的慈爱。</p><p class="ql-block"> 这里每天都有中国游客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里的这个中国式的小教堂“巴黎中国圣母院”内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我拍下这张照片,当时不以为意,回来后越看越有些味道。</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教堂外漫步,欣赏这座美丽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在路边的一个小店门外休息片刻,小伙子带路有功,我请他吃冰淇淋,我是去巴黎圣母院的倡导者,当然要由我买单,小伙子也没客气,选了一款最贵最好的冰淇淋。</p><p class="ql-block"> 趁他们吃冰淇淋这会儿工夫,我换了几枚欧元硬币,急匆匆的返回教堂里,又去兑换了一套四枚巴黎圣母院的纪念币。</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圣母院的花园里玩儿了一会儿,蓝天白云下鲜花盛开,春光明媚,很多人在这里休息、拍照。</p><p class="ql-block"> 返回的时候,选择了乘坐地面公交,再看看巴黎的街景。</p><p class="ql-block"> 在巴黎,乘坐了地铁之后,可以凭地铁车票免费乘坐一次地面公交车。</p><p class="ql-block"> 车只行驶了几站就停了下来,被告知因黄马甲有活动,道路被封闭了,我们只好再转乘地铁返回。</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十五</h1><p class="ql-block"> 飞机起飞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早上,天刚刚有些蒙蒙发亮。</p> <h3>  机翼下,绵延不断的阿尔卑斯山顶依然是白雪皑皑……</h3> <p class="ql-block">  返回的航程舒服多了,三个人的座位只有两个人, 真是难得的好运气。</p><p class="ql-block"> 飞机上,翻看手机里的照片和我作的美篇,回顾“到欧洲去旅行”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欧洲,一个迟迟未能“敲响资本主义丧钟”的地方,一个尚未“走向末路的”的资本主义盛行的地方,我去过了……</p><p class="ql-block"> 过去说人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近前一看,人家不是在水里,而是在水面的游艇上;人家更不是在火中,而是在舒适惬意的别墅里。</p><p class="ql-block"> 什么时候,我们“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也能从自己的别墅里走出来,驾着自己的游艇,傲游在碧水蓝天之间……</p><p class="ql-block">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估计,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路会很长很长……</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十六</h1><p class="ql-block"> 我的欧洲之行已落下帷幕,随便想想发些感慨而已,却没料到节外生枝,又出插曲。</p><p class="ql-block"> 4月16日一大早,手机响个不停,好多人给我发来微信,说是你刚刚看过的巴黎圣母院着火了,还配有视频,那高高的尖塔,在熊熊的火光中轰然倒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感觉是不相信,怎么会呢?</p><p class="ql-block"> 不管多么逼真的视频,现代技术都是可以做出来的。正想打电话问一下消息的来源和出处,忽然想到,何不先到网上看一看呢?结果是各大网站的头条无一例外都是巴黎圣母院着火了……</p><p class="ql-block"> 大火是4月15日傍晚6点50发生的,正是我们这里午夜过后16日的凌晨一点多钟,这个日子,刚好是我参观巴黎圣母院后的第十天。</p><p class="ql-block"> 吃早饭的时候,打开手机一看,我几天前发出的美篇《走进巴黎圣母院》,点击量从200多骤然上升到2000多,当天,点击量竟突破了一万,随后短短几天,点击量不可思议、神奇般的达到四万多。</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知道,不是我的美篇写得好,而是巴黎圣母院一场大火,火了我的美篇《走进巴黎圣母院》。</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3> 四万多人的阅看,细思有些恐怖。</h3><h3> 数千人的点评、点赞、关注,铺天盖地,说到文字功底如何如何、摄影水平怎样怎样,那是人家的善意表达,如果他们如同我身边的人一样知道我了解我,会让他们大失所望的。</h3><h3> 还有几个人(确切说是5个人)发表了另外的看法。</h3><h3> “你拍了这么多巴黎圣母院的照片,你手上可有我们圆明园的照片吗?”</h3><h3> “你在这个时候发这个美篇是什么意思?你在配合什么?”</h3><h3> “烧得好,活该!烧我家圆明园的人遭报应了!”</h3><h3> “对不起,看完被焚前后的圆明园,我对火烧巴黎圣母院这事悲伤不起来,而是感到高兴!”</h3><h3>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h3><h3> 看样子,即便是巴黎圣母院没有这一劫,他们恨不得也要冲上去泼上一桶油、加上一梱柴去点燃它才更解恨。</h3><h3>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你可以高兴也可以不高兴,你可以难过也可以不难过,你可以悲伤也可以不悲伤,你可以痛心也可以不痛心,人内心的感受总是各有不同,可是在别人发生不幸的时候,有人幸灾乐祸拍手称快兴高采烈的样子,真的很丑。</h3><h3> 我按捺不住作了回复:</h3><h3> “圆明园是你家的园子吗?那是皇帝家的园子,你难道是皇亲国戚不成?你家祖宗进过圆明园吗?你现在要进去看看圆明园,恐怕还得要先买上一张门票呢。巴黎圣母院是什么地方?那是法国信教老百姓活动的地方,是法国老百姓自由活动无须购票随意出入的地方,你对法国老百姓哪里来的这么大仇恨?”</h3><h3> “你还能有些基本的逻辑思维吗?我4月6号去看了巴黎圣母院,做了美篇发给我的同学和朋友们看,那里十天以后着了火,与我发的美篇有何相干?我美篇在先,它着火在后,你说我在配合什么?”</h3><h3> 我甚至还动了粗口:</h3><h3> “我去法国看了巴黎圣母院,写了美篇给我的亲朋好友和同学们看,发在我的朋友圈里,与你何干?怎么会让你这种烂人看到,不要脸的东西!”</h3><h3> 网络上的事儿,完全没有必要太当真。不过,那五个人当中,还真有一个人看了我的贴子后向我做了道歉,那个道歉的帖子,恰巧就在我中学同学苏文莲的点评前面,我还截了图发给苏文莲看。</h3> <h3>  新华社发消息说:“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6日就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向全体法国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h3><h3> 习近平指出,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相信在法国人民努力和国际社会支持下,巴黎圣母院一定能顺利修复、再现辉煌。”</h3><h3> 不知道习近平说的“中国人民”当中有没有那几个人?</h3><h3> 当然,新华社讲的是官话,但是如果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的亲友、同学、朋友中有人看到邻里或别人家着了火而兴高采烈、拍手称快,你会作何感想?</h3><h3> 巴黎圣母院大火后,难道再烧掉法国的凡尔赛宫、烧掉英国的白金汉宫、烧掉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的白宫,只留下中国的故宫,才是最好的“爱国”吗?</h3><h3> 好在有这样思维的人少之又少,在我的美篇《走进巴黎圣母院》4万多读者中,只有4个人表达了另类的声音,是四万分之四,也就是万分之一,万人之中仅有一个,还算是令人欣慰……</h3> <p class="ql-block">  玩儿令人大开眼界,玩儿引人深刻思考,玩儿让人强身健体,玩儿带给我们幸福和愉悦……</p><p class="ql-block"> 走出家门,尽情地去玩儿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9年4月21日 写于北京和平里寓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12月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选编于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之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