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1.27 自广州自驾到厦门第四天</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名为“五龙屿”,自明朝至今名为“鼓浪屿”。有“海上花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全岛多山,拥有海礁、山岩等自然景观。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四周环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鼓浪屿就已出现。宋代开始有人定居。明代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操练水师,留下了“水操台”等遗址。1842年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被日本独占的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国民党统治时期,在鼓浪屿设区。新中国成立后仍称鼓浪屿区。</p><p class="ql-block">2014年实施“全岛博物馆”计划,将重点历史建筑等纳入公共开放的无围墙生态博物馆系统,开展文物修缮设计方案。</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留存着千余幢风格各异的建筑,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中国首家、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和“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它的名字是“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乃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p><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东南海滨,建于1913年。原为台湾富商林尔嘉私人花园。1956年园主将此园献给国家。菽庄花园背倚晃岩,面临大海,东邻观海园,西眺港仔后。该园以布局见长,以借景取胜,运用藏、借、巧的园林设计艺术手法,使园林与自然景物和谐一致,产生出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全园分为藏海园、补山园两大部分,各造五景。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 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园主亲人将此园献给国家。</p> <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总面积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筑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以小见大,耐人寻味。本来这个庭院以静为主,静中生趣,但眼前波涛拍岸,浪花飞溅。涛声回响,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对比,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妙趣横生。恰如菽庄花园楹联“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所言,既写实又传神。</p> <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占地不满十亩,风光何止万千,它的奥妙在于“藏”、“借”、“巧”三个字上:</p><p class="ql-block">“藏”就是园建海上,海藏园中,依海拓园,以园饰海。眉寿堂的楹联写道:“世外桃源君小隐,袖中东海我来游。”园林艺术,贵在创新,妙在含蓄,才能引人人胜,耐人寻味。俗话说:“善露者未始不藏”、“欲扬先抑,未歌先敛”。采用这种抑景手法,使园林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借”就是借景、借声借意、借影。化他物为已物,纳外景为内景。菽庄在因海构园、就势取景、广借诸景的艺术手法运用上,是成功的。它借日光岩为仰景,南太武山为远景,借大海做铺垫,借楼阁做近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它让秀出晴空的晃岩作它屏嶂,让变幻多姿的大海作它的铺垫;片片帆影日边来,构成“晚对”妙景,群群鸥鹭乘风复喳,增加潮汐美色......总之,化他物为我物,纳外景成内景,景观层层推入,层层扩大,小园传大园之神。</p> <p class="ql-block">“巧”就是布局得体,变化多端,动静得兼,疏密有致。四十四桥,凌波卧海,设计者根据石坡、礁岩的大小高低,利用海湾、山谷,为台为亭、为阶为池,联以曲桥,宛若游龙,使小巧玲珑的花园,一下子拓展数倍。园内亭阁,无一雷同,王秋阁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东南两墙各开一拱门,人坐阁中,可同时得两幅框景;真率亭如菱形,千波亭为正方形,招凉亭为折扇形,亦爱吾庐为长方形......均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令人毫无板滞重复之感。四十四桥中的渡月亭,呈半月形,楹联“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似在启迪游人,明月之夜,游此最佳。渡月亭为南北走向,东西开窗,待月迎风,花影移墙,构成“月是故乡明”的框景;月光滟滟随波千万里之际,则满目飞明镜,掬水月在手。</p> <p class="ql-block">四十四桥</p><p class="ql-block">四十四桥,乃全园主景,因主人建桥时四十四岁而得名。此桥下有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构成了大海、外池、内池三处,把大海藏进去。由于桥身迂回曲折、凌波卧海,宛如游龙。桥中有出水两块巨石垒叠,下面一块卧水而镌有“枕流”;上面一块耸天而镌有“海阔天空”。巨石把长桥分为两段,但相通蜿蜒一条龙,各转弯处有“真率亭”、“渡月亭”、“千波亭”、“招凉亭”和八角形观钓台(一面墙上刻有“美鱼”)等。渡月亭有楹联:“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千波亭造形幽雅精巧,游人在此观潮、听涛、踯躅、盘桓,均能各尽其妙。</p> <p class="ql-block">十二洞天</p><p class="ql-block">十二洞天是人工造出来的连环洞,像猴子洞,因客人进洞摸不出路来,又叫迷魂洞。十二洞天,即十二洞室,以地支的子、丑、寅、戊、亥为名,用紫红、棕赤色的砂岩、页岩、砾岩、火山流纹岩筑成,洞室大小、形状各异,小径错落、上下盘旋,曲折迷离,寓意“洞天福地”。</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p><p class="ql-block">文字来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