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柳青创作精神”研讨会与“新时代:新媒体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和创造”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抱残守缺斋主

<p class="ql-block">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李全文,一个来自延安的自媒体写作者,我的微信公众号名称叫李全文的世界。能参加这么重要的研讨会,我很紧张,也格外荣幸,这也是一次学习机会。</p><p class="ql-block"> 我的发言分七部分:</p> <p class="ql-block">  1,我是如何认识写作的人民性。人民这个概念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多层次的,广泛的,遍布七十二行。像我平台的读者,有官员,有农民,有卖化妆品的,也有掏粪的,分布特别广。这就产生一个写什么的问题。我一直写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下的焦虑和前行,迷茫和突围,为什么我写生活中的小事情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我想可能是我写了一种社会朴素的情绪和价值,刚好与他们的情绪价值产生了共振。我自己也是一个具体的人,也是人民的组成部分,我以一个小人物的角度去思考无意间会触发更多的人。我传导了一种底层的情绪,朴素而真实。所以我想说,文学干预灵魂,文学以真实朴素为出发点,才可以命中更多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2,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的故事,文学不能高高在上,要沉到底。柳青先生有一句名言:“要想写作,就先生活。学习柳青,就是要学会一头扎入生活,熟炼运用群众语言。我在写作中喜欢用方言土语,我认为文学的语言就应该是口语,而不是形容词,副词和成语以及大词。贾平凹老师讲过一个观点,即成语的还原,可以使文学语言更生动,更贴近火热的生活。同样是吃饭,每个人的神态是不一样的,有的吃得快,有的慢,有的安静,有的发出刺溜刺溜的声音,还有的吃完,习惯性的把碗沿舔舔。这些是文学语言需要捕捉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  3,辩识度。写作是一个人登山,而不是许多的人相跟上走。一个人登山的好处,就是你可以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文学是回避的艺术,就是一定避开别人走过的路。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就是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不被别人重复。李全文的世界基本贯穿了这一理念,制造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让大家认为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这个平台和别的平台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4,不一味唱赞歌,更多关注生活的伤口和疼痛。关注小人物,关注小人物在午夜十二点之后在街头的挣扎,辗转和慌乱。我认为,一个小人物更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温度,是晴雨表。一个社会诗意的部分由很多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组成,这也是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  5,有生命的文字才可以永恒不灭。陕北民歌有成千上万首,能传唱的就那么几十首,为什么?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都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文字也是一样,必须有呼吸,有呼吸的文字才是活的。所以,我认为呼吸是我们赋予文学以生命状态,是把一股气灌进了字里行间。气定神闲,这个气就是文学的元气,是决定作品活力的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6,以文学为道路,实现精神的返乡。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离故乡,童年,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从我到我们,从故乡到祖国是我文学创作的路径和通道。如果要返回,现实中是行不通的,但文学可以。文学是灵魂的姿势,那灵魂是什么?我想灵魂也许就是童年时的那个我,纯真,没有被岁月反复修改过的那个自己。拥有童心,对一个写作者是宝贵的,心灵纯粹,干净,那么折射出的镜像也一定更清晰,更逼真,更有趣。有趣,引发好奇,是文学的吸引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7,掌握新媒时代网络传播特点和方式,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多的贴近时代,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以文化育,以文勾连。文学不是高大上,应该更贴近生活,有烟火气,冒热气,扬正气。文学被边缘化就是离老百姓太远,不知道老百姓关注什么,喜欢什么,唱高调,不愿意俯身。让文学回到文学本身,尊重文学的自然属性,不让文学承载文学之外的东西,轻装前行,走出新路。</p> <p class="ql-block">  注:12月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办,《延河》杂志社、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弘扬柳青创作精神、促进新时代新大众文艺创作研讨会”在西安举行。</p>